首页 > 学术论文

既有建筑蓄冷空调节能改造技术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07:59
热度:

既有建筑蓄冷空调节能改造技术的研究【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乃至世界能源形势越来越严峻,能源危机频发。在不可再生能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节能显得是那么急切和重要。而在所有的能耗种类

【摘要】: 进入21世纪,我国乃至世界能源形势越来越严峻,能源危机频发。在不可再生能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节能显得是那么急切和重要。而在所有的能耗种类中,建筑能耗占相当大的比重,特别在我国,建筑能耗占能源终端能耗的30%左右。而在这30%的建筑能耗中,既有建筑能耗占到95%以上。我国近期提出要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采取有效措施把既有建筑能耗降低到国家强制规定的范围——节能50%。 本文通过对我国建筑能耗现状及既有建筑能耗严峻形势与节能潜力的分析,提出了一种了缓解能源紧张的方法,即在不改变既有建筑冷源原有冷水机组的前提下,将冷源改造成蓄冷空调系统。分析了蓄冷系统中重要设备蓄冷罐的蓄冷释冷动态特性。通过分析既有建筑冷源改造成蓄冷空调的特殊性,提出了系统改造设计步骤及设备选择计算方法。建立了系统改造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寻找最佳负荷转移率从而实现系统改造后的经济最优。本文通过实例对原建筑冷源进行蓄冷改造,并应用优化设计数学模型找到了最佳改造方案,验证了系统改造的经济性及可行性。最后利用VB开发软件编制了既有建筑冷源改造成蓄冷空调系统经济性计算分析应用程序,用户可方便快捷对系统改造进行性评价及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J03A05)中“既有建筑设备改造关键技术研究”的一部分内容。 【关键词】:既有建筑 蓄冷 节能改造 经济性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U831.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1章 绪论11-21
  •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7
  • 1.1.1 我国电力状况11-12
  • 1.1.2 我国建筑能耗12-13
  • 1.1.3 蓄冷技术发展的意义及现状13-14
  • 1.1.4 既有建筑蓄冷空调节能改造前景14-16
  • 1.1.5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16-17
  • 1.2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和进展17-20
  • 1.2.1 国外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实例17-18
  • 1.2.2 国内外空调系统的节能方法的研究现状18-20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20-21
  • 第2章 蓄冷罐传热模型及数值模拟21-39
  • 2.1 高温相变蓄冷材料在蓄冷空调系统中的应用21-23
  • 2.1.1 相变材料的研究开发21-22
  • 2.1.2 空调系统对蓄冷介质的要求22-23
  • 2.2 蓄冷罐数学模型的建立23-28
  • 2.2.1 蓄冷罐结构模型23
  • 2.2.2 蓄冷罐传热数学模型23-28
  • 2.3 数学模型的求解28-32
  • 2.3.1 方程无量纲化28-29
  • 2.3.2 方程的离散29-30
  • 2.3.3 模型数值模拟30-32
  • 2.4 模拟结果及分析32-38
  • 2.5 本章小结38-39
  • 第3章 既有建筑蓄冷空调节能改造设计计算39-46
  • 3.1 既有建筑蓄冷空调节能改造的特殊性39-40
  • 3.2 改造后蓄冷空调系统的布置方式40-42
  • 3.3 系统改造设计计算42-45
  • 3.3.1 蓄冷空调系统冷负荷的确定42
  • 3.3.2 蓄冷率的确定42-43
  • 3.3.3 制冷机组的确定43
  • 3.3.4 蓄冷设备的确定43-45
  • 3.4 本章小结45-46
  • 第4章 既有建筑蓄冷空调节能改造的优化设计及经济性分析46-55
  • 4.1 系统改造优化设计数学模型46-49
  • 4.1.1 目标函数46-47
  • 4.1.2 系统改造费用47
  • 4.1.3 系统运行费用47-48
  • 4.1.4 约束条件48-49
  • 4.2 系统改造经济性主要影响因素49-50
  • 4.2.1 不同地区的电价政策49
  • 4.2.2 蓄冷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策略49-50
  • 4.2.3 负荷转移率50
  • 4.3 既有建筑蓄冷空调节能改造的经济性分析与评价50-54
  • 4.3.1 蓄冷空调峰谷分时电价构成50-52
  • 4.3.2 蓄冷空调系统经济性评价方法52-53
  • 4.3.3 改造后蓄冷空调系统的经济效益53-54
  • 4.4 本章小结54-55
  • 第5章 既有建筑蓄冷空调节能改造经济分析实例55-81
  • 5.1 工程概况55-56
  • 5.2 寒冷地区系统改造实例56-63
  • 5.2.1 负荷转移率对系统改造经济性影响56-59
  • 5.2.2 电价对系统改造经济性影响59-61
  • 5.2.3 系统改造经济评价分析61-63
  • 5.3 严寒地区系统改造实例63-67
  • 5.3.1 负荷转移率对系统改造投资费用的影响64-65
  • 5.3.2 负荷转移率对系统改造运行费用的影响65-66
  • 5.3.3 系统改造经济评价分析66-67
  • 5.4 夏热冬冷地区系统改造实例67-70
  • 5.4.1 负荷转移率对系统改造投资费用的影响67-68
  • 5.4.2 负荷转移率对系统改造运行费用的影响68-70
  • 5.4.3 系统改经济造评价分析70
  • 5.5 夏热冬暖地区系统改造实例70-74
  • 5.5.1 负荷转移率对系统改造投资费用的影响71-72
  • 5.5.2 负荷转移率对系统改造运行费用的影响72-73
  • 5.5.3 系统改造经济评价分析73-74
  • 5.6 温和地区系统改造实例74-77
  • 5.6.1 负荷转移率对系统改造投资费用的影响74-75
  • 5.6.2 负荷转移率对系统改造运行费用的影响75-77
  • 5.6.3 系统改造经济评价分析77
  • 5.7 不同建筑气候分区对既有建筑蓄冷空调节能改造影响77-79
  • 5.8 本章小结79-81
  • 第6章 系统改造的经济性计算分析应用程序81-85
  • 6.1 EAASS软件介绍81
  • 6.2 EAASS软件功能81-82
  • 6.3 EAASS软件使用说明82-84
  • 6.4 本章小结84-85
  • 结论85-87
  • 参考文献87-91
  • 附录91-104
  • 致谢10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我国建筑能耗状况及建筑节能工作中的问题    江亿;杨秀;

用奇异摄动法解圆柱体的凝固问题    宋又王

适用与蓄冷空调的二元相变蓄冷材料的测试与研究    李晓燕,周维,周辉

常规空调主机改造为蓄冰空调主机的有关问题及实施措施    刘秋新 ,刘冬华

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节能特点及应用    李圣代

变风量空调系统中的实时优化节能控制    晋欣桥,夏清,陈刚,王盛卫

蓄冷球内高温相变材料蓄冷特性的研究    李晓燕

空调冰球蓄冷传热过程数值模拟    赵贤兵,李芳芹

空调能耗及节能方向    徐伟

运用于系统仿真的冰球式蓄冷罐的模型    万时杰,夏凊

节能多孔砖墙体热工性能的数值计算及应用分析    王晓璐;黄大宇;

关于间歇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取值    刘艳峰;王莹莹;孔丹;

基于设计选型及现场实测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的分析    余鹏;唐辉强;

以蒸汽型替代直燃型中央空调    陈卫中,张荣玲

谈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送风量的计算方法    范恩强;张自军;侯峰;

关于对公共建筑舒适性空调温度的探讨    李建强,周向阳,潘阳,屈睿瑰

药厂暖通空调设计探讨    宣玲娟

住宅小区地下汽车库通风设计    宣玲娟;张爱凤;赵卫平;

某旅馆空调水系统设计缺陷及解决办法    尹贞勤

药厂净化空调设计探讨    宣玲娟

制冷机组冷凝器热回收技术    吴喜平;李竞;

建筑物能效跟踪、控制、管理系统的应用与研究    王德林;冯廷龙;唐宏伟;陶金;李刚;

分散空调系统之集约型空气处理机组    丁欢庆;

地源热泵与冰蓄冷复合空调系统初探    王茂盛;刁乃仁;

能耗统计在建筑节能工作中的应用    介鹏飞;李德英;

热力管网水力平衡分析软件(Flowra3.2)在设计中的应用    孙志勇;孟燕;

乌鲁木齐市某娱乐场所的暖通设计    王志刚;

不同类型散热器流量变化对散热量的影响    李美芹;张双喜;许冬梅;刘翠娜;

采暖管道补偿器的选用    刘贵廷;霍尚龙;

智能化办公大楼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实例    王凡;印传军;

玻璃幕墙安全性能评估及其面板失效检测技术    刘小根

低能耗建筑主动动态复合围护结构研究    张辉

建筑蓄热与自然通风耦合作用下室内温度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周军莉

基于EETP指标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及经济性研究    于靖华

保温砌模钢筋混凝土网格框架节能结构体系性能研究    赵晓艳

流致薄膜振动强化新风余热回收    卢艳华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管理研究    张琦

SCPC集热器及其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研究    穆振英

管外与球体内相变蓄热问题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李伟

城市地下空间热能综合利用系统研究    叶凌

矿井冰制冷降温系统能效测试与诊断    亓玉栋

热电厂能量利用与节能技术改造研究    李华

大型热电厂间接连接供暖系统对新型墙体节能建筑供暖能耗分析    赵博

基于TRNSYS的空调系统自动控制仿真器的开发    迟光亮

城阳区旧村改造项目建筑节能工程风险管理    马海泉

公共建筑节能评测系统研究    纪赖恩

唐山市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研究    党开春

空调系统优化运行及控制基础理论研究    刘九玲

华北地区绿色住宅建筑储能及其经济性分析研究    王臻

基于工质R134a的冷水机组换热器结构分析及系统特性研究    朱新华

蓄冰球内固定融化问题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刘瑞芝,李汛,郑宗和,赵力

一种新型的相变储能功能高分子材料    姜勇,丁恩勇,黎国康

相变材料蓄冷球蓄冷过程的研究    李晓燕,张廷勋,蒋玮,崔雪慧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    章学来,李瑞阳

太阳能驱动除湿转轮辅助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    左远志,丁静,丁云辉,杨晓西

空调冷冻水系统大温差设计的能耗分析    周亚素,陈沛霖

审视北京大型公共建筑节能    江亿,薛志峰

水合乙酸钠相变蓄热研究    徐伟亮

冰球结冰蓄冷过程的研究    张华,孙毅刚

空调系统的蓄冷调荷技术    张垚;李华坚;陈建平;

既有建筑被动节能改造技术分析    赵忠超;Branko Simanic;程林;

既有建筑空调冷源蓄冷节能改造的经济优化    牛福新;倪龙;姚杨;马最良;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围护结构改造方案的经济性分析    白荣顺;湛文贤;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及其经济性分析与实践    张国平;吴伟东;刘颖;胡秀庄;秦国明;

廊坊市既有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方案    李艳华,崔海霞

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探讨    张蕾;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政策研究    张丽;王永慧;

北京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资金投入模式探讨    李星洲;马兰兰;李晓丹;

既有住宅节能改造技术应用    王丽颖;

喷涂硬泡聚氨酯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的应用    王嘉琪;

既有建筑供热计量节能改造案例    

600MW机组低压加热器疏水系统节能改造及其经济性分析    尹勇;沈炳耘;

哈尔滨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研究    赵立华;郭骏;方修睦;

洛阳地区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初探——以洛阳龙门疗养院联排别墅为例    聂剑梅;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探究    吴东升;张建忠;陈振乾;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后采暖系统工况分析    方修睦;孟凡兵;

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提出实施意见 推进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探究    吴东升;张建忠;陈振乾;

高效经济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措施探讨    吴利均;白雪莲;刘慧芳;

中德合作既有住宅节能改造技术与工程实践    裴建华;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中德混血标本    本报记者 倪凤友

榆林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问题和对策    榆林市城乡建设规划局 李晓宁

我省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467万平方米    张临山

陕西多措并举加强和规范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李静 海花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革旧立新    李扬 李劲遐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政府机关应率先垂范    本报记者 段丽茜 吴艳荣

山西永济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步伐    刘宾 皮海峰

哈尔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展顺利    和小滨

陕西六项举措规范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马潇 海花

中德技术合作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收官    张国芳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管理研究    张琦

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管理模式研究    陈砚祥

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研究    金占勇

北方城市民用建筑系统节能改造决策方法研究    徐刚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研究    刘玉明

大型电站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措施的技术经济比较    杨华

制冷机组故障检测与诊断研究    李志生

纤维沥青混合料增强机理及其性能研究    封基良

环渤海地区海陆客货滚装无缝运输系统研究    刘涛

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激励政策研究    丰艳萍

沈阳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对策研究    王国庆

我国北方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曹晓丽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研究    曾凯

山西省高校既有学生宿舍楼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研究    杨浩

有效制度供给: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问题研究    高钢军

山东省既有中小学教学楼屋顶节能改造研究    苗金生

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研究    郭俊平

乌鲁木齐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综合节能改造研究    格丽曼

城市中心区功能置换型办公建筑节能改造研究    曹海英

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的能效分析    曹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