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节能减排授信法律问题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07:34
热度:

我国商业银行节能减排授信法律问题研究【摘要】: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低碳经济被国际社会所普遍倡导。这种新型经济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摘要】: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低碳经济被国际社会所普遍倡导。这种新型经济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推进低碳经济过程中,国家应积极完善相关立法,特别是要依法加强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与规范,规范低碳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建立科学的节能减排法律体系及法治保障机制。 商业银行节能减排授信法律问题的研究是建立节能减排法律体系的重要课题。随着环境危机日益深重,我国环境法现有规定在调控企业污染行为方面作用越来越显现出其局限性。随着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低碳经济的勃兴,金融机构对环境的社会责任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我国政府在推行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中也意识到,要在源头上调控企业的环境行为,离不开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的参与,银行对环境问题的态度至关重要。 商业银行在为社会众公提供服务的同时,又经营着信用、传导着政策、调配着资源,是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收社会存款,发放贷款和进行投资,对金融资源的调配引导着社会宏观经济的发展走向。银行作为贷款人,其贷款决策中对环境的考虑将决定金融资源的流向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故银行的贷款决策对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银行通过开发出绿色金融产品扩大利润,也能够为其自身带来商机。与国外相对成熟的立法相比,我国节能减排授信经历了政策的成熟阶段之后,其法律化的要求逐渐显现。因此,对商业银行节能减排授信法律问题的研究正当其时。 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对我国推行“绿色信贷”政策的节能减排授信之法律问题进行论述:前言部分简述文章内容;第一章首先概述节能减排授信的涵义及其法治实践,其次通过域际和国际法治实践比较得出我国节能减排授信中现存的法律问题;接下来四部分分别针对第一章提出的问题给出法律对策,以节能减排授信中的利益关系为逻辑基础,对保障节能减排授信实施的各项机制进行法学思考,提出建立和完善各项机制的建议;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关键词】:节能减排授信 绿色信贷政策 公司社会责任 激励机制 环境信息共享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281;D922.68;F83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前言10-13
  • 一、选题的意义10
  • 二、文献评述10-11
  • 三、研究内容及所要解决的问题11-12
  • 四、本研究的意义12-13
  • 1 节能减排授信的法治实践与问题13-26
  • 1.1 我国节能减排授信的涵义及实践中的法律问题13-17
  • 1.1.1 我国节能减排授信的涵义13-14
  • 1.1.1.1 我国节能减排授信涵义混乱13
  • 1.1.1.2 节能减排授信与绿色信贷政策13-14
  • 1.1.2 我国节能减排授信的法治实践14-15
  • 1.1.2.1 国家层面的节能减排授信政策14-15
  • 1.1.2.2 地方层面的节能减排授信政策15
  • 1.1.3 我国节能减排授信中的法律问题15-17
  • 1.1.3.1 行业标准和实施指南不完备15
  • 1.1.3.2 相关配套政策及法规缺位15-16
  • 1.1.3.3 环境信息共享制度缺失16
  • 1.1.3.4 银行社会责任意识和激励机制缺失16-17
  • 1.2 部分域外国家及国际节能减排授信的法治实践17-21
  • 1.2.1 部分域外国家节能减排授信的法治实践17-18
  • 1.2.1.1 美国17
  • 1.2.1.2 加拿大17-18
  • 1.2.1.3 日本18
  • 1.2.2 国际节能减排授信的法治实践18-20
  • 1.2.2.1 全球契约18-19
  • 1.2.2.2 赤道原则19
  • 1.2.2.3 金融追踪19
  • 1.2.2.4 国家贴息性的信贷补贴政策19-20
  • 1.2.2.5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20
  • 1.2.3 域际经验比较的启示20-21
  • 1.2.3.1 我国节能减排授信的优势与不足20-21
  • 1.2.3.2 域际及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启示21
  • 1.3 节能减排授信中的利益分析21-26
  • 1.3.1 利益分析——节能减排授信法律分析的逻辑起点22-23
  • 1.3.1.1 利益22
  • 1.3.1.2 利益分析22-23
  • 1.3.1.3 利益相关者23
  • 1.3.2 我国节能减排授信法律中的利益分析23-26
  • 1.3.2.1 环境法调整的利益关系23
  • 1.3.2.2 节能减排授信法律关系中的主要利益冲突23-26
  • 2 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节能减排授信的内生与外部原因26-32
  • 2.1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与节能减排授信26-29
  • 2.1.1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概述26-28
  • 2.1.1.1 公司社会责任的含义26-27
  • 2.1.1.2 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27-28
  • 2.1.2 我国商业银行何以承担社会责任28-29
  • 2.1.2.1 我国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源于其内生性需要28
  • 2.1.2.2 我国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外部压力28-29
  • 2.1.2.3 商业银行“生态人”的法律型塑29
  • 2.2 通过社会监督约束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29-32
  • 2.2.1 制定商业银行业社会责任标准30
  • 2.2.1.1 《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30
  • 2.2.1.2 《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宣言》30
  • 2.2.1.3 《中国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30
  • 2.2.2 实施社会第三方评价30-32
  • 2.2.2.1 社会第三方对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报告的评价30
  • 2.2.2.2 实施社会第三方评价的实例分析30-32
  • 3 激励机制:节能减排授信的推进器32-38
  • 3.1 激励机制与节能减排授信32-35
  • 3.1.1 激励机制的必要性32-33
  • 3.1.1.1 外部性与激励机制32
  • 3.1.1.2 政府对节能减排授信的间接规制32-33
  • 3.1.1.3 环境成本——收益分析33
  • 3.1.2 我国缺乏对商业银行承担环境社会责任的激励机制33-35
  • 3.2 建立商业银行履行对环境的社会责任之激励机制35-38
  • 3.2.1 实施效果评价办法,认定“绿色金融产品”及“绿色银行”35-36
  • 3.2.1.1 河北省的绿色信贷效果评价办法35
  • 3.2.1.2 “绿色银行”“绿色金融产品”成为环境标志35-36
  • 3.2.2 国家对节能减排授信的激励政策36-38
  • 3.2.2.1 国家制定鼓励绿色金融创新的政策36-37
  • 3.2.2.2 国家财政资金激励节能减排授信37-38
  • 4 环境信息共享机制:节能减排授信的重要桥梁38-45
  • 4.1 环境信息公开与共享之间的联系38-41
  • 4.1.1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38-40
  • 4.1.1.1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产生和发展38-39
  • 4.1.1.2 节能减排授信中的环境信息公开与共享39-40
  • 4.1.2 我国环境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及其作用40-41
  • 4.1.2.1 我国环境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40
  • 4.1.2.2 环境信息公开对节能减排授信环境信息共享的作用40-41
  • 4.2 节能减排授信环境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与完善41-45
  • 4.2.1 节能减排授信环境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41-42
  • 4.2.1.1 环境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过程41-42
  • 4.2.1.2 我国建立环境信息共享机制的意义42
  • 4.2.2 我国节能减排授信环境信息共享机制的完善42-45
  • 4.2.2.1 环保部门报送信息的方式需要改进42-43
  • 4.2.2.2 金融机构报送信息的职责和方式需要改进43
  • 4.2.2.3 环境信息共享系统的纵横整合43
  • 4.2.2.4 制定《环境信息公开执行细则》43-45
  • 5 产业政策与法律:节能减排授信的基石45-52
  • 5.1 产业政策与节能减排授信45-47
  • 5.1.1 产业政策与银行业的关系45-46
  • 5.1.1.1 产业政策及产业政策法45
  • 5.1.1.2 产业政策是节能减排授信的基石45-46
  • 5.1.2 我国现行产业政策对节能减排授信的影响46-47
  • 5.1.2.1 国家层面的产业政策及其影响46
  • 5.1.2.2 地方层面的产业政策及其影响46-47
  • 5.2 如何发挥产业政策的基石作用47-52
  • 5.2.1 制定分行业的产业政策47-48
  • 5.2.1.1 加快制定分行业的产业政策47
  • 5.2.1.2 积极推动产业政策立法47-48
  • 5.2.2 商业银行的借款合同应体现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48-52
  • 5.2.2.1 “格式合同”未能体现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48-49
  • 5.2.2.2 环境合同在美国的运用及启示49-50
  • 5.2.2.3 在节能减排授信中使用环境条款或环境合同之探讨50-52
  • 结论52-54
  • 参考文献54-57
  • 个人简介57-58
  • 致谢5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国外环境保护的经济鼓励及优惠政策    曹凤中;李滇林;柴逸芬;阎红歌;韩敏;

论环境信用法治化    李晓安;彭春;

中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以利益平衡和发展权为视角    张长弓;

节能减排信贷支持的受助主体识别研究    叶勇飞;

贷款人的环境责任——美国、加拿大相关环境立法和实践探析    管建军

浅析美国环境法律与银行信贷活动的环境风险    朱红伟,祝圣训

美国的污染治理超级基金制度    王曦;胡苑;

绿色信贷:基于赤道原则显现的缺陷及矫正    李东卫;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立法:问题与完善    张式军;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述评    马力,齐善鸿

    张辉

论中国产业政策的调整和转型    王磊

“绿色信贷”法律制度构建    李博

我国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制度的构建(英文)    邹丽梅;王跃先;

流行病防控的伦理分析    史军;

人与制度关系的哲学研究综述    张志勇;

罗尔斯正义论体系的三元结构    张君平;

党内潜规则的实质辨析    孙强;杨秋军;

股份回购立法模式与适用范围问题研究    储育明;朱庆;

论股份有限公司监事规则之完善——日本立法规定及对我国的启示    钟志勇;

论美国公司法中的异议股东股份评估权制度    魏磊杰;

“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    何志鹏;

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    赵芳春;

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大学发展创新的代价    王全林;

浅析循环经济立法的生态化    丁国峰;

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    邱国良;郑延恒;

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    高峰;

我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之应然路径与实然选择——以制度建设和检察文化建设为视角    李阳;

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    白云;

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    刘月岭;

异种角膜移植的伦理考量    张燕;

公司价值最大化与公司社会责任    金明;胡晓静;

论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行——以企业社会责任性质分析为视角    田春雷;

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    杨道宇

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    王岩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制演变的研究    夏雪

公司并购中的关联交易监管制度研究    黄挽澜

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    晋入勤

国际投资中的社会责任规则研究    张薇

论美国纵向限制法律规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张骏

农村基础设施财政支出方式研究    冯林

产业组织结构与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    李平英

水权质量与水资源经济效率研究    戎丽丽

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阮晓毅

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    邵江婷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    陈志科

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    董芳芳

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    胡纯

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    胡小伟

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    陈姝媛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公正问题探讨    张丽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    曾焕平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    张兵

国外环境保护的经济鼓励及优惠政策    曹凤中;李滇林;柴逸芬;阎红歌;韩敏;

未来产业政策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唐华茂

赤道原则:金融机构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    陶玲;刘卫江;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选择    林民书,林枫

环境权力与权利的重构——论民法与环境法的沟通和协调    吕忠梅

赤道原则:银行社会责任与可持续金融的行动指南    唐斌;薛成容;

外国情报公开法述评    刘杰;

如何“绿化”民法典    吕忠梅

金融机构的企业社会责任基准:赤道原则    张长龙;

关于日本银行界在融资过程中环境风险控制的研究    苗建青;苗建春;

    中欣

    戴磊

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与机制研究    朱文忠

英国政府推行节能减排的主要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张通;

发展低碳经济,法律规制要先行    崔霞;

论我国矿山节能减排法律制度    王轶珍;

以市场化政策促进节能减排    时红秀;

新节能立法重在落实执行力    陈文;

清洁发展机制及其在中国实施的法律保障    李静云;别涛;

利用清洁发展机制,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郭捷;

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    朱天舒;

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思考    哈真;

浅析企业青年团员在节能减排中如何发挥作用    李仿东;

杭州气候变化与影响及其适应与减缓措施浅述    张立峰;

节能减排中清洁技术应用的策略分析    丁丽;

关注合成氨工业的节能减排——新型高效催化剂的应用    刘化章;

节能减排与档案工作初论    韩静;杨华;李长江;

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国内外最新动态分析    张菲菲;刘刚;

在线分析仪器在石化企业节能减排中的应用    解怀仁;张莉;

我国地下水源热泵应用适宜性评价    王贵玲;刘云;蔺文静;李元杰;师永霞;

筒子(经轴)半浴法染色的生产实践    李晓健;任进和;于光;

通信业创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郑大永;郑宏剑;

节能减排 科学发展    刘珍祥;马龙宝;

促进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绿色电价研究    谷志红

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    魏楚

河南省节能减排政策研究    安伟

中国产业结构多目标动态随机优化模型    董琨

节能发电市场交易调度创新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葛亮

钢铁联合企业煤气资源合理利用及优化分配研究    张琦

发酵与分离耦合高强度生产L-乳酸的研究    卢正东

现代数控机床多源能耗特性研究    胡韶华

电力行业环境效率评价及碳减排综合优化研究    戴攀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刘建勋

节能减排政策下山煤集团行政管理体制改进研究    卫巍

促进节能减排的自愿协议制度研究    李红祥

基于能源视角的道路运输企业发展研究    李全良

推动节能减排的绿色税收体系研究    苗田

道路运输节能减排问题研究    习江鹏

清洁发展机制下的中国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杜莉

完善我国企业节能减排市场制度的对策研究    张旭

基于节约型社会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研究    林鹭

“节能减排”政策的执行研究    刘绍东

基于节能减排的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王承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