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评价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06:51
热度: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评价研究【摘要】:当前,建筑节能已经形成一种世界性趋势,但是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开展的时间晚、水平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总能耗中建筑能耗所占的比重也在逐年增

【摘要】:当前,建筑节能已经形成一种世界性趋势,但是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开展的时间晚、水平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总能耗中建筑能耗所占的比重也在逐年增长。建筑能源消耗是人类总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污染的重要来源。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多加剧了能源危机,还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成了使气候变得异常、造成生态破坏等现象的直接因素,严重危及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我国在建筑节能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能源利用率过低,建筑室内没有给人以较好的舒适性。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的“建筑节能评价”作为提高我国建筑能效的有效措施,使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然而,就我国目前的建筑节能评价研究情况来说,还存在着以下多处不足:第一,建筑节能评价研究当前缺乏获得普遍认同的建筑节能评价体系及权重分配方法;第二,建筑节能评价是非常系统的研究课题,评价过程中必然存在主、客观判断,然而,主观判断中也必然存在不确定、不完全因素。 鉴于以上建筑节能方面评价体系还存在的问题,本文为实现更有效促进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加强针对寒冷地区节能相关技术及标准的研究力度,建立了五个基准层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筑综合能耗、建筑设计、建筑维护结构、建筑采暖空调系统、建筑技术经济。并且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进一步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相应的评价基准,建立了节能住宅评价体系模型。同时,本文还引入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知识,在MATLAB语言环境下,结合文中所用的居住建筑节能评价等级和评价因子体系构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知识的居住节能评价模型,编制出神经网络评价程序,通过两种方法在实际的工程中运用并进行比较,得出神经网络评价法能更有效的解决居住节能评价问题的结论,而且神经网络评价法运用相对便捷。进一步推动和扩展了该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节能住宅 指标体系 模糊综合评价 综合能耗 人工神经网络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U201.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8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状况10-12
  • 1.3 建筑节能评价研究概述12-16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6-17
  •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17-18
  • 第二章 节能住宅评价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及评价体系的构建18-33
  • 2.1 建立节能住宅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18-19
  • 2.1.1 系统工程理论18
  •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18-19
  • 2.1.3 系统综合评价理论19
  • 2.2 主要的评价技术及节能标准19-21
  • 2.2.1 住宅建筑规范19
  • 2.2.2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19-20
  • 2.2.3 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20
  • 2.2.4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21
  • 2.2.5 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技术导则(试行)21
  • 2.3 建立节能住宅评价体系的目标和实施原则21-22
  • 2.3.1 节能住宅评价体系的目标21-22
  • 2.3.2 节能住宅评价体系的实施原则22
  • 2.4 节能住宅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2-28
  • 2.4.1 节能住宅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22-23
  • 2.4.2 节能住宅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23-26
  • 2.4.3 节能住宅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6-28
  • 2.5 评价基准的确定28-33
  • 2.5.1 评价等级及说明28-29
  • 2.5.2 评价等级标准29-33
  • 第三章 节能住宅模糊综合评价研究33-46
  • 3.1 模糊数学的相关理论33-38
  • 3.1.1 模糊性的概念33-34
  • 3.1.2 模糊子集(Fuzzy集)的概念34
  • 3.1.3 隶属度的确定34-35
  • 3.1.4 隶属函数的确定35-37
  • 3.1.5 模糊关系矩阵37
  • 3.1.6 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37-38
  • 3.1.7 模糊综合评判的步骤38
  • 3.2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38-41
  • 3.2.1 建立安全可靠性评判的递阶层次结构38-39
  • 3.2.2 判断矩阵39
  • 3.2.3 据判断矩阵计算特征权重39-40
  • 3.2.4 一致性检验40-41
  • 3.3 确定节能住宅评价等级的隶属函数41-42
  • 3.4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42-44
  • 3.5 节能住宅的模糊综合评价过程44-46
  • 第四章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居住节能评价研究46-60
  • 4.1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特点46-48
  • 4.1.1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46
  • 4.1.2 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46-48
  • 4.2 人工神经网络的神经元模型和网络结构48-60
  • 4.2.1 神经元模型48-49
  • 4.2.2 网络结构49-50
  • 4.2.3 BP神经网络及其结构50-51
  • 4.2.4 BP神经网络的数学描述51-55
  • 4.2.5 BP算法的几种改进55-56
  • 4.2.6 基于BP网络的节能住宅评价56-60
  • 第五章 模糊综合评价与BP网络评价实例分析60-68
  • 5.1 项目简介60
  • 5.2 节能建筑项目综合评价60-65
  • 5.2.1 节能建筑项目评价60-63
  • 5.2.2 确定模糊关系矩阵63-64
  • 5.2.3 综合评判64-65
  • 5.3 基于BP网络的建筑节能评价65-66
  • 5.3.1 网络的构造及模型的建立65
  • 5.3.2 训练样本的生成及网络的训练65-66
  • 5.4 BP神经网络和模糊分析法优越性分析66-68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8-70
  • 6.1 结论68
  • 6.2 展望68-70
  • 参考文献70-74
  • 致谢74-75
  • 个人简历75-7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建筑的全过程节能初探    陈保建;李昊;陆宇;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多属性决策    仇春光,刘玉树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建筑节能    武涌;梁境;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分析及对策    贠英伟;吴香国;范丰丽;

创新中国建筑节能模式    仇保兴;

空调系统风量调节与节能    金宁;李洋;杨子学;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能源资源和环境制约    周凤起;

广西公共建筑能耗调查与分析    张霖;李红祥;黄昱;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建筑综合节能效果评价研究    王建华;

上海高层住宅建筑节能控制方法与技术策略研究    夏博

居住建筑节能评价与建筑能效标识研究    杨玉兰

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技术经济评价体系研究    曾辉

采用新型保温隔热材料促进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    肖军;李嘉华;

建筑节能软件在夏热冬冷地区节能设计中的应用    蔡媛媛;

既有玻璃幕墙的结构安全性模糊综合评判(Ⅱ)    赵鸣;孙磊;赵鸿;

既有住宅室外硬质铺地环境节能改造技术研究    董美宁;刘怡;

不同改造方案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效果的影响    李海英;张贵杰;赵冰;

苏州多层住宅建筑生命周期评价    王洁;韦保仁;田原聖隆;小林謙介;匂坂正幸;

基于DSP的多通道超声波连续测厚系统的研究    张艳;张海军;

绿色建筑能源综合利用与智能控制技术研究    李德英,寿大云

夏热冬冷地区节能型居住建筑设计    鲍学芳;

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宅节能优化设计——以合肥御龙湾高层住宅为例    王晓岷;吴庆;葛军;

环境约束下的产业结构政策评析    苏伟;沈贵生;陈明辉;

基于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的磁悬浮飞轮控制    陈小飞;吉莉;刘昆;

BP算法和PSO算法在神经网络中的研究    田艳兵;

基于一种改进神经网络的数据手套手势识别    王新宇;孙冠;韩冬;张婷;

基于LS-SVR的压力传感器温度补偿    何平;潘国峰;李琳;夏克文;赵红东;

停机坪作业系统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李世强;王永刚;

太阳强烈辐射对大跨度球面网壳静力性能的影响    徐灏;肖建春;刘佳坤;马克俭;

液压挖掘机神经网络控制的研究    韩露;高英杰;

不确定条件下液压系统污染控制模型的优化设计    温建东;聂松林;胡臻;

自组织网络与广义回归网络耦合的副热带高压指数预测    王彦磊;滕军;张韧;万齐林;董兆俊;白志鹏;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吴雷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研究    赵富洋

船用增压锅炉汽包水位预测控制方法研究    冷欣

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分类方法研究    殷志伟

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张秀华

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研究    曹静

计算机辅助卷烟配方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杨宁

自适应结构优化神经网络控制研究    宋清昆

电网多数据源在线诊断方法研究    周子冠

保险公司债券投资研究    陈文正

基于模糊理论的尾矿坝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王焯

人机划拳系统的实现    刘棉

多传感器时滞系统信息融合及其仿真    焉杰

智能瓦斯传感器的研制    滕景忠

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H_∞控制    李娜

服装产品加工成本快速估算方法研究    吴家瑞

基于QoS的Web服务选择研究    聂剑锋

一种基于PMIPv6的智能辅助高效切换方案    王利明

混凝土受氯离子侵蚀劣化的ANFIS分析    王岩

数据挖掘技术在彩票销售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吴珺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及其应用    程乾生

窗户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    陈红兵,李德英,邵宗义,戴新强

黄土高原绿色建筑体系评价指标体系    史宝忠,候晨涛

中国过渡地区住宅建筑节能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周铁军,王雪松

美国“能源之星”住宅性能标识    周辉;郝斌;

城市“屋顶花园”对城市气候影响方法研究    骆高远

国内外建筑能耗调查与统计研究    左现广,唐鸣放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建筑节能    武涌;梁境;

模糊综合评判法中的最大隶属原则有效度    陈耀辉,孙春燕

一种多指标综合评价中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    宋之杰,高晓红

超高层建筑设计——南京新华大厦    朱红军;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夏季室内热环境研究    王怡

适应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的建筑表皮之可变化设计策略研究    李保峰

绿色住区综合评价的研究    刘启波

建筑空间解析及传统民居的再生研究    周伟

智能群体决策支持系统中若干关键理论与方法研究    吴强

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研究    尼宁

异步电动机能效标准及节能措施    仵均科;朱颖;

高效节能电机标准化综述    王楠;姜昊;王春燕;

公路建设项目节能评价浅议    李恒力;

我国汽车节能综合评价研究    杨沿平;唐杰;胡纾寒;路骏;

基于混沌神经网络的建筑节能综合评价    吴成东;丛娜;孙常春;

论民用建筑工程电气照明的节能    苏钢;郝英;

塑料圆织机节能评价与检测技术探讨    金士卡;

日本建筑节能对策    李积权;

对锡林郭勒盟公路运输节能评价的思考    吉瑞萍;

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    张天伟,张吉光,韩海涛

吸收式热制冷系统节能评价方法的探讨    李先瑞;

空调系统应用地道风的节能评价    季亮;谭洪卫;

热泵技术应用及节能评价    阎尔平;

能效标识制度助推节能进程    李松丽;

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    张天伟;张吉光;韩海涛;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运行能耗的参数评价法    马最良;曹源;

电冰箱能效标准的研究与分析    马一太;王洪利;孙方田;

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    张天伟;韩海涛;张吉光;

室外投光灯具的节能指标    王晓英;

空调系统应用地道风的节能评价    季亮;谭洪卫;

扬州发电盘点“节能评价”工作    杨猛 孙彦刚

我市顺利通过全省节能评价考核    记者 苏洪峰

省节能评价考核工作组充分肯定我市节能工作    记者徐志良 实习生段崇娜

中汽研加入油耗标准争端    本报记者 安丽敏

我国轿车平均油耗百公里8.06升    记者 张海燕

长春热电一厂:多举措谋新发展    记者 柳青

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基地落户洛阳    本报记者 赵志伟 特约记者 安东生

冰箱不节能——“下岗”    贾书哲

新家用空调每台年节电可达80千瓦·时    徐风

努力完成全州公共机构节能目标    记者 马楠

居住建筑节能评价与建筑能效标识研究    杨玉兰

基于统计学理论的城市住宅建筑能耗特征分析与节能评价    陈淑琴

油田电机系统节能运行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郭慧彬

EPS混凝土试验、本构模型及节能评价研究    刘嫄春

热泵区域供热(冷)系统的节能优化与评价    舒海文

建筑节能科学观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余晓平

民用建筑节能评价体系研究    彭苗

哈尔滨住宅建筑节能评价研究    袁薇

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住宅建筑节能评价研究    吴辉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评价研究    龙敏

汶川县城震后重建居民点建筑节能评价    李茂杰

陕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评价及管理机制研究    赵一方

湖南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评价体系的研究    李莹莹

寒冷地区农村住宅室内舒适度指标与节能评价技术研究    高元鹏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评价研究    卢玫珺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客运车辆节能评价方法研究    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