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节能减排法律保障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06:17
热度: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节能减排法律保障研究【摘要】:本文着重从节能减排基本理论分析、我国节能减排政策法律体系现状研究、国内外节能减排政策法规比较借鉴、探索构建节能减排法律与政策长效综合

【摘要】:本文着重从节能减排基本理论分析、我国节能减排政策法律体系现状研究、国内外节能减排政策法规比较借鉴、探索构建节能减排法律与政策长效综合机制、完善我国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的法律制度保障建议等几个方面,重点探讨了建立节能减排法律与政策长效综合机制,深入系统分析具体措施,进而导出现有节能减排法律规定的实际效用。综合考察现今我国节能减排法律保障机制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借鉴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出完善我国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的法律制度保障的建议。 第一部分,节能减排基本理论分析研究。从节能减排的概念出发,以节能高效原则、清洁利用开发能源原则、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对外合作原则为视角分析节能减排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我国节能减排政策法律体系现状研究。从我国节能减排政策法律体系构建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节能减排法律政策制定及实施上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就,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节能减排法律政策存在问题及不足。 第三部分,国内外节能减排政策法规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发达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与我国历年来的节能减排制度建设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国外立法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以供我国借鉴。 第四部分,探索构建节能减排法律与政策长效综合机制。旨在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节能减排制度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探索建立和健全节能减排法律与政策长效综合机制,并从节能减排政府、企业、社会综合互动机制和节能减排经济激励与制约机制两个方面入手,详尽分析具体措施。 第五部分,我国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的法律制度保障研究。重点分析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节能减排在法律保障方面的缺失;对如何完善和健全我国节能减排体系提出相应建议。 文章从节能减排在我国增长模式转变中的重要意义出发,重点分析我国节能减排在法律保障方面的缺失;对如何完善和健全我国节能减排体系提出相应建议,主要从立法层面、法律制度建设层面、法律监督层面、法律实施和执法层面加以探讨,旨在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节能减排制度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本研究有助于我国节能减排法律规范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我国节约资源,减少消耗,保护环境,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 节能减排 法律保障 长效机制 经验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6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1 引言12-20
  • 1.1 选题背景12-13
  • 1.2 目的意义13
  • 1.3 研究动态13-18
  • 1.3.1 国外13-16
  • 1.3.2 国内16-18
  • 1.4 研究内容18-19
  • 1.4.1 节能减排基本理论分析研究18
  • 1.4.2 我国节能减排政策法律体系现状研究18
  • 1.4.3 国内外节能减排政策法规比较研究18
  • 1.4.4 探索构建节能减排法律与政策长效综合机制18
  • 1.4.5 我国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的法律制度保障研究18-19
  • 1.5 思路及方法19
  • 1.5.1 研究思路19
  • 1.5.2 研究方法19
  • 1.6 研究创新点19-20
  • 2节能减排概述20-23
  • 2.1 节能减排基本理论20-21
  • 2.1.1 节能减排的概念20
  • 2.1.2 节能减排的基本原则20-21
  • 2.2 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21-23
  • 2.2.1 低碳经济基本内涵21-22
  • 2.2.2 低碳经济背景下节能减排重要性分析22-23
  • 3.我国节能减排政策法律体系概况23-29
  • 3.1 我国节能减排政策法律制定及实施成效23-26
  • 3.1.1 初步建立起节能减排的法律框架体系23-25
  • 3.1.2 初步形成了节能减排的法律制度体系25-26
  • 3.2 我国节能减排政策法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26-29
  • 3.2.1 节能减排立法的结构性和协调性缺陷27-28
  • 3.2.2 节能减排立法的内容性缺陷28
  • 3.2.3 节能减排主管机构的权限和职责不清晰28
  • 3.2.4 节能减排的监督和责任机制不完善28-29
  • 4 国外节能减排政策法律先进经验借鉴29-33
  • 4.1 发达国家节能减排法律政策主要经验29-31
  • 4.1.1 美国29-30
  • 4.1.2 日本30-31
  • 4.1.3 德国31
  • 4.2 国外节能减排政策法律演变对我国的启示31-33
  • 4.2.1 明确发展目标32
  • 4.2.2 完善法律保障32
  • 4.2.3 强调可操作性32
  • 4.2.4 及时调整修改32-33
  • 5 我国节能减排政策与法律长效综合机制设计33-39
  • 5.1 建立和健全节能减排的多方综合互动机制33-36
  • 5.1.1 发挥政府在节能减排中的主导地位33-35
  • 5.1.2 加强企业在节能减排中的主体作用35-36
  • 5.1.3 重视节能减排的全民参与36
  • 5.2 建立节能减排的经济激励与约束机制36-39
  • 5.2.1 制定和完善节能减排的税收激励与约束机制37-38
  • 5.2.2 建立和健全节能减排价格激励与约束机制38-39
  • 5.2.3 创新金融政策,积极推进“绿色信贷”39
  • 6 完善我国节能减排长效机制法律制度保障的建议39-43
  • 6.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促进节能减排从“软约束”走向“硬约束”39-41
  • 6.1.1 宪法层面40
  • 6.1.2 法律层面40-41
  • 6.1.3 行政法规、规章方面41
  • 6.2 强化法律秩序建设,促进节能减排的法律实施和监督机制的良性运用41-43
  • 6.2.1 完善能源管理制度,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管理体制41-42
  • 6.2.2 落实执法职能,加大惩罚力度42
  • 6.2.3 加强监督,促进监督机制的良性运行42-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4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8-4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低碳”不能简单理解成节能减排 百余城市欲打造的低碳城名不副实    

“十二五” 低碳云南的发展路径    

“低碳”将成“十二五”中国城市化重要导向    郑文;

低碳经济下的投资机会    傅凌燕;

中国要迎接低碳经济革命    冯之浚;

低碳经济:宁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侯晶晶;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努力推动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实现新发展    洪天慧;

倡导低碳 惠及万家    

低碳生活怎样过    

九江大步走向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黄志峰;

炼铁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    刘文权;

减排增汇发展低碳绿色农业    林而达;陈敏鹏;

钢铁自动化技术应对低碳经济策略研究    杨乐;

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初探    邢燕;

节能减排政策与中国低碳发展    刘学敏;王珊珊;梁佩韵;

“低碳节能减排”创新产品创造财富 效益倍增    

低碳经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设想    王红宇;陈璐;白文娟;张丽娜;刘冠飞;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和挑战    陈颖建;

中国低碳农业发展战略与相关政策问题的思考    高尚宾;杨殿林;张贵龙;赵建宁;

企业低碳运行新机制    路怀伟;

“低碳经济”让农企两受益    通讯员张斌

发展“低碳经济”重在企业整体布局    本报记者 江嫣

发展碳金融 助推“低碳经济”    湖南大学金融学院 乔海曙 张清平

引领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    刘光东 记者 王玮

推进节能减排探索低碳经济    记者 徐斐

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    通讯员 倪永成 记者 王海燕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本报记者 张超

积极探索低碳发展道路    本报记者 熊志强 通讯员 章美良

我市企业参加内蒙古低碳产业暨节能减排科技博览会    记者 周文廷

陕西,踏上低碳之路    徐刚

我国低碳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米松华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碳博弈问题研究    纪明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    薛睿

低碳经济发展研究:理论分析和政策选择    邓舒仁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节能减排发展研究    沙之杰

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研究    张剑波

中国低碳社会构建研究    赵晓娜

低碳经济时代中美气候与能源合作研究    石红莲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问题研究    贾甲

低碳经济视阈下天津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路径研究    姜仁良

中美低碳经济与减排战略比较分析    吴皓炜

政府引导下的低碳经济融资方式研究    徐楚锟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研究    李鹏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对策    王娣

英国低碳经济发展及其效果分析    谭筱川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视角下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王颖

苏州建设低碳城市的路径研究    张梅燕

青岛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    贾东华

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研究    刘志琰

唯物史观视野内的低碳经济    王前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