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纯棉厚重机织物低温节能前处理剂及其相关工艺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06:11
热度:

纯棉厚重机织物低温节能前处理剂及其相关工艺研究【摘要】:棉织物的前处理作为纺织印染生产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发展之初就备受纺织印染加工界的关注。在该领域众多专家学者们长期不懈的研

【摘要】:棉织物的前处理作为纺织印染生产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发展之初就备受纺织印染加工界的关注。在该领域众多专家学者们长期不懈的研究和探索下,这个重要的生产加工环节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和革新,早在几十年以前就已经开始了从高温、强碱、耗能、耗水的传统模式向低温、低碱、节能、节水新模式的转变。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生物酶在前处理中的应用以及活化双氧水漂白体系的开发,在实现环保型低温节能前处理这一目标的进程中取得了最令人瞩目的成就。生物酶高效、专一、温和的特性,使得其对于降低前处理温度,缩短前处理时间以及减少碱的用量十分有效,在获得令人满意的白度和毛效的同时还能保护纤维免受损伤。活化双氧水体系由双氧水活化剂和双氧水组成,双氧水活化剂可使双氧水在低温下即能达到很高的分解率,大大降低了漂白过程需要的温度。 生物酶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技术虽比较成熟,可用于工厂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但由于生产实践较科学理论研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故生物酶技术的普及存在一定的障碍,如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工艺的革新,生产技术的创新等。此外,生物酶技术在棉混纺织物以及棉针织物的前处理加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对于含杂较多,织物结构密实的一些棉织物的前处理,仍存在难以攻克的难题,尚难用于此类棉织物的前处理加工中。而活化双氧水漂白体系则大多还停留在理论研究及实验室模拟的阶段,付诸于实施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纯棉厚重机织物,实验主要的目的是探索可用于纯棉厚重机织物的低温节能的前处理工艺。鉴于生物酶技术在纯棉厚重机织物的前处理中收效甚微,本课题仍将烧碱作为主要的精练剂,在传统的烧碱/双氧水练漂工艺的基础上,对前处理过程中用到的助剂展开研究。首先对多种商品化助剂进行分类,如:渗透剂、乳化剂、金属离子螯合剂、双氧水活化剂等,使每种助剂功能专一化;接着对这些助剂的性能及其使用效果进行研究,从中选出性能优异、使用效果好的助剂进行复配;最后对实验得到的复合前处理助剂进行应用工艺的优化和使用效果的研究,探索其在棉织物的前处理过程中对降低温度、减少碱用量、缩短前处理时间的作用。课题的研究结果表明: (1)以AEC9-Na为代表的醇醚羧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值最小,但它的水溶液最低表面张力值最高。以快速渗透剂T和快速渗透剂TF-107为代表的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在低碱的水溶液中,润湿渗透性能最佳,但不耐高浓度的碱剂。以耐碱渗透剂AEP为代表的醇醚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高温耐碱性最佳,耐碱渗透性优良,且具有适合复配的特性。 (2)棉织物精练过程中所选用的乳化剂的最佳HLB值范围应在10.35-11.35之间。此HLB值范围内的乳化剂对棉纤维中不溶于水的杂质具有最佳的乳化去除作用。主链上带有支链结构的聚氧乙烯醚类乳化剂润湿渗透性能良好,同时具有乳化性,其使用效果优于直链聚氧乙烯醚类(嵌段聚氧乙烯醚类)和含有苯环取代基的聚氧乙烯醚类乳化剂。实验确定了精练的最佳工艺条件:NaOH40g/L,耐碱渗透剂AEP3g/L,异构醇聚氧乙烯醚5g/L,聚氧乙(丙)烯嵌段聚合物3g/L,螯合剂WF2g/L一浸一轧,60℃下保温90mmin,热水洗,冷水洗。 (3)对精练后的棉织物进行漂白,通过控制单因素变量的实验方法,分别研究了低温练漂剂用量、漂白工作液的pH、漂白温度这三个因素对织物漂白效果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纯棉厚重机织物漂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JFC2g/L,低温练漂剂5g/L,工作液pH=9.5,两浸两轧,在80℃下保温60min,后用热水洗,再用冷水洗。 (4)自制新型前处理助剂和传统的前处理助剂相比,后者更适用于浸渍法前处理工艺,前者更适用于连续的汽蒸法前处理工艺。在前处理工艺相同时,自制新型前处理助剂能够使织物获得更好的前处理效果。自制新型前处理助剂在冷堆法前处理中使用效果欠佳,但在冷堆后增加短蒸过程,织物能够获得优异的前处理效果。 【关键词】:纯棉厚重机织物 前处理 渗透剂 乳化剂 金属离子螯合剂 低温练漂剂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S195.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5
  • 第一章 前言15-31
  • 1.1 引言15-16
  • 1.2 棉织物前处理理论基础16-24
  • 1.2.1 棉纤维的结构与性质16-18
  • 1.2.1.1 棉纤维的基本结构16
  • 1.2.1.2 棉纤维及其织物的基本性质16-18
  • 1.2.2 棉纤维中的天然杂质18-20
  • 1.2.3 棉织物的精练20-21
  • 1.2.3.1 碱精练20-21
  • 1.2.3.2 生物酶精练21
  • 1.2.4 棉织物的漂白21-24
  • 1.2.4.1 过氧化氢漂白21-23
  • 1.2.4.2 次氯酸钠漂白23
  • 1.2.4.3 亚氯酸钠漂白23
  • 1.2.4.4 双氧水低温漂白23-24
  • 1.3 国内外棉织物练漂前处理的研究趋势24-27
  • 1.3.1 研究开发环保型前处理助剂24
  • 1.3.2 研究生物酶在棉织物前处理中的应用24-25
  • 1.3.3 短流程前处理工艺25-26
  • 1.3.4 新型前处理剂和新型前处理方法26-27
  • 1.3.4.1 纯化学品组合前处理剂26
  • 1.3.4.2 新型技术方法在棉织物前处理中的应用26-27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27-28
  • 参考文献28-31
  • 第二章 纯棉厚重机织物精练助剂的基本性能研究31-39
  • 2.1 实验材料、仪器设备和药品31-32
  • 2.1.1 实验材料31
  •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31-32
  • 2.1.3 实验试剂与药品32
  • 2.2 分析与测试方法32-33
  • 2.2.1 渗透剂耐碱性能测试32
  • 2.2.2 渗透剂耐碱渗透性能测试32
  • 2.2.3 渗透剂高温下耐碱渗透性检测32-33
  • 2.2.4 表面张力33
  • 2.2.5 临界表面胶束浓度33
  • 2.3 结果与讨论33-38
  • 2.3.1 渗透剂的基本性质33-34
  • 2.3.2 渗透剂耐碱性能的研究34-36
  • 2.3.3 渗透剂的耐碱渗透性研究36-37
  • 2.3.4 温度对表面活性剂耐碱渗透性的影响37-38
  • 2.4 本章小结38
  • 参考文献38-39
  • 第三章 纯棉厚重机织物精练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的选择39-53
  • 3.1 实验材料、仪器设备和药品39-40
  • 3.1.1 实验材料40
  •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40
  • 3.1.3 实验试剂与药品40
  • 3.2 分析与测试方法40-42
  • 3.2.1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亲疏平衡值的计算方法41
  • 3.2.2 表面张力的测定41
  • 3.2.3 毛细管效应的测定41
  • 3.2.4 果蜡残留率的测定41
  • 3.2.5 失重率的测定41-42
  • 3.2.6 白度的测定42
  • 3.3 结果与讨论42-51
  • 3.3.1 乳化剂复配方法及复配乳化剂的HLB值42-43
  • 3.3.2 乳化剂HLB值对精练后织物果蜡残留率的影响43-44
  • 3.3.3 乳化剂HLB值对精练后织物失重率的影响44-45
  • 3.3.4 乳化剂HLB值对精练后织物毛效的影响45-46
  • 3.3.5 乳化剂结构对纯棉织物的精练效果的影响研究46-48
  • 3.3.6 金属离子对棉织物精练效果影响研究48-49
  • 3.3.7 复配精练助剂使用效果比较49-50
  • 3.3.8 纯棉厚重机织物环保精练工艺的探究50-51
  • 3.4 本章小结51-52
  • 参考文献52-53
  • 第四章 纯棉厚重机织物漂白助剂及工艺的研究53-63
  • 4.1 实验材料、仪器设备和药品53-54
  • 4.1.1 实验材料53
  • 4.1.2 实验仪器和设备53-54
  • 4.1.3 实验试剂与药品54
  • 4.2 分析与测试方法54-55
  • 4.2.1 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54
  • 4.2.2 双氧水分解率的测定54-55
  • 4.2.3 毛细管效应的测定55
  • 4.2.4 白度的测定55
  • 4.2.5 断裂强度的测定55
  • 4.2.6 撕破强力的测定55
  • 4.2.7 棉籽壳数55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55-61
  • 4.3.1 低温练漂剂对双氧水分解率的影响56
  • 4.3.2 低温练漂剂浓度对漂白效果的影响56-58
  • 4.3.3 pH对漂白效果的影响58-60
  • 4.3.4 温度对漂白效果的影响60-61
  • 4.4 本章小结61-62
  • 参考文献62-63
  • 第五章 纯棉厚重机织物低温前处理工艺的研究63-79
  • 5.1 实验材料、仪器设备及药品63-64
  • 5.1.1 实验材料63
  • 5.1.2 实验仪器和设备63-64
  • 5.1.3 实验试剂与药品64
  • 5.2 实验内容64-69
  • 5.2.1 汽蒸一步法工艺优选(正交试验)65
  • 5.2.2 浸渍一浴法工艺优选(正交试验)65
  • 5.2.3 冷堆工艺优选(正交试验)65
  • 5.2.4 冷堆-短蒸工艺优选(正交试验)65
  • 5.2.5 传统前处理工艺65-66
  • 5.2.6 毛细管效应的测定66
  • 5.2.7 白度的测定66
  • 5.2.8 断裂强度的测定66
  • 5.2.9 撕破强力的测定66
  • 5.2.10 棉籽壳数66
  • 5.2.11 织物潜在损伤的测试66-67
  • 5.2.12 直接染料染色方法67
  • 5.2.13 活性染料染色方法67
  • 5.2.14 直接染料上染百分率的测定67-68
  • 5.2.15 活性染料吸尽率(E)和固色率(F)的测定68-69
  • 5.2.16 织物损伤程度的测定69
  • 5.2.17 K/S值的测定69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69-78
  • 5.3.1 纯棉厚重机织物汽蒸一步法前处理工艺的确定69-70
  • 5.3.2 纯棉厚重机织物浸渍一浴法前处理工艺的确定70-71
  • 5.3.3 纯棉厚重机织物冷堆前处理工艺的确定71-72
  • 5.3.4 纯棉厚重机织物冷堆-短蒸前处理工艺的确定72-73
  • 5.3.5 优化工艺与常规工艺的比较73-75
  • 5.3.6 不同处理工艺下纤维受损程度研究75-76
  • 5.3.7 前处理织物对直接染料可染性的比较76-77
  • 5.3.8 前处理织物对活性染料可染性的比较77-78
  • 5.4 本章小结78
  • 参考文献78-79
  • 第六章 结论79-8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81-82
  • 致谢8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染整短流程前处理工艺、助剂和设备的现状与展望    徐谷仓

含氨纶弹力织物的染整工艺    徐谷仓

纯棉织物生物酶前处理工艺的研究    万清余,范雪荣,王强,袁霞,王平,高卫东

棉针织物煮漂复合助剂的应用    王强,范雪荣,余肖儒

棉织物氧化一浴法前处理工艺    李连举

H_2O_2/NOBS活化体系在棉织物冷轧堆漂白中的应用    王振华;邵建中;徐春松;刘今强;

Schiff碱配合物拟酶催化反应的取代基效应研究    陈新斌,杨艳,朱申杰,桂明德

双[N,N'-1,2-亚乙基-2,2'-(苯基亚甲基)二(3,4-二甲基吡咯-5-醛缩亚胺)]合双锰的合成、光谱特征及拟酶催化性能的研究    陈新斌,朱申杰,桂明德

双[N,N'-亚烃基-2,2'-(芳亚甲基)二(3,4-二甲基吡咯-5-醛缩亚胺)]合双锰(Ⅱ)的合成、光谱特征及拟酶催化性能研究    陈新斌,桂明德,朱申杰,郭灿城

超声波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赵亮;

酶在棉织物染整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范雪荣;

烷基糖苷与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性能的研究    朱淑芳;

表面活性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郝春玲;

测色配色系统在彩色棉色变评价中的应用    陈英,关颖

含羊毛粒子改性丙纶(WP/PP)纤维的染色性能研究    黄慧芳;陈英;高绪珊;童俨;刘倩;

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检测涂层织物中的6种异味物质    王昊;王晓宁;廖青;

分散剂对Nano-TiO_2矿物基冷冻机油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樊在花;王瑞祥;

碳氢表面活性剂复配研究的进展    鲍艳;吴成兰;马建中;

光谱法研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王欢;王晓玲;

环保型金属清洗剂的研制及其清洗效果    杨岩;李翀;钟金环;

纳米Fe_3O_4粉末及其复合膜的制备与磁性能    郑国华;陈洁;

棉织物低温练漂助剂的研发与应用    巫若子;熊磊;唐大庆;

棉/毛混纺织物耐久压烫整理与活性染料染色同浴工艺研究    郝龙云;蔡玉青;

锦纶织物酸性染料染色后的固色处理    王蕊;郝龙云;

棉织物染整中不同果胶酶精练效果的比较研究    杨海军;周律;郭世良;吕涛;王世明;

生物酶在天然纤维素纤维纺织品漂白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石磊;张建波;张建英;张林;

缩呢温度对涤/粘/氨纶三合一仿毛织物风格的影响    冯建永;

亚麻纤维超声波染色工艺探讨    朱俊伟;杜芳;陈晓娇;沈兰萍;

水基纳米分散液双重减阻机制的实验验证    王新亮;狄勤丰;张任良;顾春元;丁伟朋;龚玮;

棉织物氧化一浴法前处理工艺    李连举;

新型处理剂在灯芯绒织物上的应用    孟春丽;吕英智;廖艳霞;

鼠李糖脂作用下17α-炔雌醇在水/底泥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生物有效性    郭艳平

微化蒙脱土悬浮液的制备及其处理材性能和表征    姜卸宏

含吲哚-2-酮结构分散染料的合成和应用研究    孙戒

生物质全降解一次性餐饮具制品关键技术研究    郭安福

微米级固体颗粒的分形及其与界面间粘附力的关系研究    崔燕

金、铂纳米结构形状控制合成及其生长机制研究    杨生春

新型磁致驱动材料的制备和执行器研制    陈洁

EO/PO无规聚醚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研究    郭建国

冠醚异羟肟酸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氧合和仿生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李鸿波

含氮、硫杂环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研究    张江润

低温高效氧漂助剂INOBS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    徐春松

D5反胶束体系的制备及其在活性染料染色中的应用    万伟

棉针织物复合酶精练研究    陈伟

涤/锦超细纤维无纺布染色性能研究    李媛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表征    蔡然

具有酰基结构的高级脂肪酸阳离子助剂之制备及其应用    胡霞云

SMA的化学改性及压敏微胶囊的制备研究    徐健

纳米冷冻机油对制冷剂饱和蒸气压的作用机理及实验关联    娄江峰

印花糊料粘弹性行为及印制性能的研究    王莉莉

基于纤维态的液氨前处理的原棉结构与性能研究    廖丽琼

壬基酚聚氧乙烯(7)醚磷酸酯的合成研究及单、双酯含量的测定    泽辉

单烷基磷酸酯的合成、性质及应用    傅明权,李茜,杨静

国内外磷酸酯表面活性剂合成与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蒋平平

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的合成技术    张玉苍,李晓燕,王立波,何钟林

纺织品超声波粘合与切割    柴雅凌

超声波在纺织品加工中的应用    万震,刘嵩,吴秀君

传统冷轧堆工艺的改进    张建波,张幼红

超声波技术在苎麻纤维预处理中的应用    崔运花

大豆/涤纶混纺织物过醋酸漂白工艺研究    李晓春,王宏

纯棉织物生物酶前处理工艺的研究    万清余,范雪荣,王强,袁霞,王平,高卫东

机织物在各个方向上的剪切性能    W.M.Lo ,纪峰

3D立体机织结构研究与设计    高祯云,朱俊萍,祝成炎

纺织品纬斜疵点的成因与解决措施    陈长松;

基于盐酸的机织物脱矿处理    J.Strhle;胡吉永;

毛型涤纶低弹长丝机织物染整工艺、产品小试鉴定会    朱华

metap织编机在丝织厂中的应用    王惠中

浅谈多臂机织物的大循环小花纹设计    孟国扬

纺织玻璃纤维—机织物—厚度的测定    虞有芳

ISO2113∶1996增强纤维—机织物—规格基础(摘要)    高旭东,鲁晓朝

高感性原纤化纤维机织物“舒丽伦”的开发    耿琴玉

低温前处理助剂在浸染环境中的应用    于大为;时险峰;

应用CAD设计花式机织物的研究    叶仲琪;刘铁山;陈雪梅;

纯棉机织物纳米陶瓷粉抗菌整理的性能研究    崔少英;祖倚丹;张军英;惠红旗;

纱线与机织物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研制    张瑞云;任莺;李汝勤;

PTT长丝性能及机织物产品的开发与性能    魏孟媛;程隆棣;郭郁;徐桂龙;陈婕;

花式纱线及其应用    高小华;顾平;

生化染整技术在机织物加工中的应用及节能减排效果    凤平;钱进南;李慧霞;张庆;

汗麻机织物环保前处理工艺    

USTER报告    乌尔夫.施莱德;

PTT长丝性能及机织物产品的开发与性能    翟涵;魏孟媛;郭郁;徐桂龙;陈婕;

中国人偏爱纯棉纺织物    彭苏娜

纯棉是一种生活方式    王美娴

纯棉衣服最不防晒    余易安

李小燕幸运的小海螺    王彤晖 毛立辉 (本报记者 王彤晖)

纯棉材质最受偏爱    欧海光

春季健身讲穿戴    章悟秋

运动不宜穿纯棉服装    连淑兰

秋日做个布衣美人    齐建荣

新婚床品真丝挤掉纯棉    本报记者 胡静

精棉暖棉并非纯棉 冬裝布料暗藏“玄机”    翟维鹭

三维正交机织物结构的研究    郭兴峰

真实感机织物三维效果模拟显示的研究    王跃存

机织物结构与外观的三维模拟研究    郑天勇

机织物拉伸断裂过程模拟及强度预测    陈国华

基于小波分析的织物起球客观评级研究    钟智丽

纬编双轴向多层衬纱织物的成型性研究    张艳明

西藏古建筑典型装饰织物的阻燃及燃烧特性的研究    尤飞

纯棉厚重机织物低温节能前处理剂及其相关工艺研究    杜莉娜

机织物撕裂破坏机理的有限元分析    马倩

机织物机械物理性能的计算机模拟    高传平

机织物隔声性能的试验研究    高小华

机织物的隔声性能研究与设计开发    韩潇

篷盖类柔性复合材料应力松弛和疲劳性能的研究    郭郁

机织物外观与结构仿真的研究与实现    张璇

机织物组织结构的识别    李维

机织建筑膜材料拉伸本构模型    罗国建

机织物结构及服用因素与透气性关系的研究    许应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