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北方地区住宅类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评价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04:48
热度:

北方地区住宅类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评价研究【摘要】:能源是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节能是缓解能源紧缺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是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一项长期而艰巨

【摘要】:能源是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节能是缓解能源紧缺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是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建筑节能是工业、建筑、交通三个重点节能领域之一,我国建筑能耗约占中国总耗能的1/3,不管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我国工业、交通节能相比,建筑节能是我国节能工作中一项十分薄弱的环节。建筑的气候适应性是建筑节能设计需要妥善解决的首要问题。建筑节能对于缓解我国资源压力和发展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是目前我国建筑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文章借鉴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有关资料的收集和查阅,调查与分析国内外研究状况,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根据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综合因素,构建了北方地区住宅类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首先,在尽可能全面的基础上,选取建筑规划、围护结构、供热制冷系统、电气与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五个方面为准则层,再通过逐层分析各主要影响因素,初步建立了一套由多个分项指标构成的多层次单体住宅类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再次,通过AHP法得出实例的指标体系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综合评价结果并进行分析。 最后,根据北方地区榆林市“凤凰新城”高层住宅楼工程节能设计方案,对其进行了模拟评价和分析,全面展示了该评价体系的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该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等级是“较好”。基本达到节能设计指标要求,但不是最理想的节能设计方案。如建筑电气与照明年耗电量较高,建筑结构设计因素的窗墙面积比有待调整,维护结构因素的外窗的平均传热系数较高,采暖系统供水温度及供回水温差有待进一步优化,给排水系统的废热回收系统有待改进等。同时结合实例,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设计评价体系的建议和建筑主体节能设计及建筑用能系统节能设计的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的措施。 【关键词】:北方地区 住宅类绿色建筑 节能设计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241.9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6
  • 1.1 研究背景10-14
  • 1.1.1 我国建筑能源消耗状况10-12
  • 1.1.2 我国建筑用能出现的新变化12-13
  • 1.1.3 我国建筑节能的迫切性13-14
  • 1.2 问题的提出14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4-24
  • 1.3.1 国外住宅类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现状研究14-19
  • 1.3.2 国内住宅类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现状研究19-24
  • 1.4 研究主要目的和技术路线24-25
  • 1.4.1 研究主要目的24
  • 1.4.2 研究路线24-25
  • 1.5 本章小结25-26
  • 第二章 我国北方地区住宅类绿色建筑节能现状分析26-43
  • 2.1 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26-29
  • 2.1.1 我国的气候特点及气候分区26-27
  • 2.1.2 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27-28
  • 2.1.3 绿色建筑的设计观-建筑和气候28-29
  • 2.2 我国住宅类绿色建筑节能发展状况分析29-36
  • 2.2.1 我国建筑节能目标完成情况29-32
  • 2.2.2 我国住宅类绿色建筑节能发展潜力与目标32-34
  • 2.2.3 未来住宅建筑节能模式34-36
  • 2.3 北方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存在的问题36-38
  • 2.4 住宅类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意义38
  • 2.5 北方地区住宅类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依据及方法38-40
  • 2.5.1 设计依据38-39
  • 2.5.2 设计方法39-40
  • 2.6 住宅类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理论基础40-42
  • 2.6.1 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性40-41
  • 2.6.2 住宅建筑节能潜力分析的意义41
  • 2.6.3 关于住宅的基本规定41-42
  • 2.6.4 住宅类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要点42
  • 2.7 本章小结42-43
  • 第三章 北方地区住宅类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评价体系43-59
  • 3.1 建筑节能指标体系的功能43
  • 3.2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43-45
  • 3.2.1 科学原则43-44
  • 3.2.2 客观性原则44
  • 3.2.3 系统优化原则44
  • 3.2.4 通用可比原则44-45
  • 3.2.5 地域性原则45
  • 3.2.6 实用原则45
  • 3.3 指标体系的构建45-46
  • 3.4 指标说明46-53
  • 3.4.1 建筑规划(B1)46-48
  • 3.4.2 围护结构(B2)48-49
  • 3.4.3 供热制冷系统 B349-51
  • 3.4.4 电气与照明系统 B451-52
  • 3.4.5 给排水系统 B552-53
  • 3.5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评价体系模型53-58
  • 3.5.1 层次分析法评价指标体系权重53-56
  • 3.3.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56-58
  • 3.6 本章小结58-59
  • 第四章 北方地区住宅类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评价实证研究59-72
  • 4.1 项目基本概况59-61
  • 4.2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61-66
  • 4.3 综合评价66-70
  • 4.3.1 综合评价66-70
  • 4.3.2 评价结果70
  • 4.4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70-71
  • 4.5 本章小结71-72
  • 第五章 北方地区住宅类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措施72-76
  • 5.1 宏观层面72-73
  • 5.1.1 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72
  • 5.1.2 提高设计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72-73
  • 5.1.3 完善制度体系,加强政府监管力度73
  • 5.2 微观层面73-75
  • 5.2.1 住宅建筑的规划布置73
  • 5.2.2 建筑体形系数的控制73
  • 5.2.3 围护结构设计73-74
  • 5.2.4 供热制冷系统74
  • 5.2.5 给排水系统74-75
  • 5.2.6 电气与照明系统75
  • 5.3 本章小结75-76
  • 结论与展望76-78
  • 结论76-77
  • 研究展望77-78
  • 参考文献78-81
  • 附录81-84
  • 附录 181-83
  • 附录 283-8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84-85
  • 致谢8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综合评价及其优选方法研究    殷显焕;宋永发;

浅析21世纪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谢文俊;

工程项目环境友好型设计的分析与控制    施骞;

建筑节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夏热冬冷地区为例    丁力行,李越铭,包劲松

绿色建筑的设计策划    曾捷;

绿色建筑辅助设计与评价软件    王有为;孙大明;苑麒;陈岱林;田慧峰;

将绿色建筑理念自然融入设计    韩卫萍;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概述    宋晓玲;

解读绿色建筑设计要素    熊萍萍;

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    于春普

关于建立“可持续发展建筑体系”的思考    张国梅

对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几点认识    张国梅

公共建筑室内景观设计生态化分析    蔺倞;

论生产温室向生态餐厅的改造    陈泓;邹志荣;

南宁市住宅小区园林植物多样性研究    罗庆龙;卢秀兰;黄济文;

对震后农村住宅建筑设计的思考    黎生南;

浅谈民用建筑中结构节能设计    朱福成;

“黑箱”研究思路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重庆奥林匹克花园住宅景观湿地湖景公园案例分析    詹林;

绿色建筑和中国国情    胡胜;岳衍;

垂法而治的思想基础    石义华;

论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    段宗志;李大华;

塘沽多热源集中供热系统热源研究    郝连虎;

武汉市大型公共建筑能源运行管理现状研究    张春枝;李玉云;杨金凤;张道军;杨运国;

山东省采暖空调度日数及其分布特征    李永安;常静;戎卫国;刘学来;

中央空调能效控制系统应用案例分析    李鹏;刘强;熊桂明;丁欣;孙放鸣;李恩吉;

真空玻璃提升建门窗节能隔声效果    徐志武;

地板辐射采暖模型的简化计算    马玉奇;刘学来;李永安;薛红香;

毛细管顶板辐射空调系统的(火用)分析    马玉奇;刘学来;李永安;薛红香;

区域供冷系统中不同送冷水温对总能耗的影响    蒋小强;龙惟定;

地源热泵技术在Energy bus系统中的应用    宋应乾 ;龙惟定 ;郁华斌 ;丁俊杰;

高温岩层巷道主动降温支护结构技术研究    李国富

新建居住建筑节能管理制度研究    姜波

基于EETP指标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及经济性研究    于靖华

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规划管理研究    贾凤伶

绿色住宅驱动因素及调控机制研究    马辉

城市地下空间热能综合利用系统研究    叶凌

巨项目组织联盟合作协调机制研究    晏永刚

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管理模式研究    陈砚祥

建筑能源系统物联网架构与实现技术研究    陈永攀

区域客户端能源综合需求侧管理理论及应用研究    王永利

论制约生态建筑发展的“症结”    颜政纲

论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法治化路径    忻芙蓉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评价研究    龙敏

武汉公共建筑集中空调采暖工程能效评价体系的研究    高炜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研究    杨彩霞

层合多孔吸声隔音复合材料    李康

基于多智能Agent的建筑能源管理与优化    张琳

寒冷地区高校学生公寓建筑形态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研究    彭博

济南地区办公建筑能耗影响因素及能效评估的研究    卢丽

铁路冷藏集装箱运输安全评价研究    刘永诗

建筑太阳能集热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谢敏仙

系统化、生态化、现代化──城市生态学与开拓城市规划的新思路    于春普

关于建筑节能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孙晓宇;胡海强;

刍议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节能策略    白光辉;

建筑能耗的综合性指标    曹叔维,初春玲

建筑节能新技术在工程上的应用及其经济效益的分析    窦焜;杨莉;栾文彬;

浅谈住宅建筑节能设计    南亚平;王萍;

建筑节能新技术介绍    李国;王佳薇;

绿色建筑体系的导衡机制    王竹,王玲

可持续性与亚洲建筑设计    重村力,李华东 ,胡惠琴

浅论修建节能环保建筑的必要性    尚巍;尚新兵;

浅谈建筑节能    韩学燕

从能源国情看建筑节能    本刊编缉部

政府推动是节能关键——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张庆风谈建筑节能    孙海燕 ,张庆风

天津市将召开“建筑节能与新技术应用”研讨会    

实施建筑节能是防治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的有效措施    李鑫 ,刘宏成 ,徐昌铎

建筑节能的发展    朱玉胜

发挥技术政策导向作用 推进我国建筑节能工作    杨西伟

北京建筑节能7月起实施新标准    本刊编辑部

提高公众的建筑节能意识    郭连荣

建筑节能墙改十年成果展成功举办    徐晨辉 ,战杰

对建筑节能认识的反思    曹琦;

当代建筑节能设备与产品的发展趋势    朱魁英;王喜霞;

尽快建立健全建筑节能教育体系    赵冬梅;焦志武;

试论建筑节能的新观念    龙惟定;

针对建筑节能问题的探讨与分析    尚莉莉;宋新宇;

农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研究    刘力;鲍安红;曹树星;胡秀芝;

浅谈建筑节能    林静;

商用建筑节能设计参数的研究    王清勤;

加大建筑节能力度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肖楚雄;

浅谈提高建筑节能意识 加强建筑节能管理    师彩霞;

建筑节能科学观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余晓平

建筑节能气候适应性的时域划分研究    张慧玲

建筑节能服务发展管理研究    孙鹏程

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激励政策研究    丰艳萍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管理研究    张琦

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研究—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张海文

建筑节能的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    郁文红

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管理模式研究    陈砚祥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体型设计参数与建筑节能的定量关系研究    张海滨

基于空间分布的建筑节能气象参数研究    高庆龙

武汉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障碍及对策研究    刘彦辉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应用研究    周余斌

河北省建筑节能机制构建研究    张雅

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杨环

我国北方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曹晓丽

建筑节能过程后评价研究    刘妤

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融资研究    朱宏宇

美日德建筑节能立法及其启示研究    秦静

建筑节能技术在某示范楼中的应用研究    高洋

沈阳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对策研究    王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