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建筑节能项目节能量和碳减排量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04:27
热度:

建筑节能项目节能量和碳减排量研究【摘要】:全球碳排放量的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而每年建筑能耗产生的碳排放占到全球总碳排放很大一部分。据国家建设部指出,我国的建筑耗能到2020

【摘要】:全球碳排放量的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而每年建筑能耗产生的碳排放占到全球总碳排放很大一部分。据国家建设部指出,我国的建筑耗能到2020年会达到1089亿吨标准煤,因此如何确定建筑碳排放量和减排量,如何计算建筑节能量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把生命周期评估应用在建筑碳排放上,根据建筑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碳排放的特点分别提出建筑部品设备生产过程中,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建筑施工阶段的碳排放量计算模型,提出了较完整的建筑碳排放的计算方法。 给出燃料的CO_2当量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给出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计算公式Q=F×D×K×S×W。其中:Q为二氧化碳排放因子;F为燃料单位;D为低热值;K为碳排放系数;S为碳氧化率;W为二氧化碳与碳相对分子量比值44/12。给出其他温室气体的碳排放因子计算公式:如ACH_4=D×B×GWPCH_4。其中:ACH_4为对应燃料中CH_4的CO_2当量排放因子;D为CH_4的热值;B为对应燃料的CH_4排放系数;GWPCH_4为CH_4的全球变暖潜势。燃料的CO_2当量排放因子V=Q+ACH_4+A_N2o。 计算确立了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中燃料如原煤,原油,标煤和天然气的碳排放因子,并提出一般燃料的碳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计算确立了推土机、打夯机、起重机这三种施工机械的碳排放因子。 以北京市某项目为例,计算了建筑生命周期四个不同阶段的碳排放量,为项目的碳排放评估提供依据。 通过使用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DB计算全年能耗,计算得到建筑运行使用阶段碳排放量和节能改造后的碳减排量,经校核,能耗模拟值与实际值的误差较小。计算得到该项目节能改造后在运行使用时期一年向大气排放18623.06吨二氧化碳,节能改造后二氧化碳减排量为1699.75吨,节能改造后节能率为9.13%。验证了节能改造措施取得了很好的节能效果。 【关键词】:节能项目 二氧化碳排放量 节能量 碳排放因子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111.19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致谢8-14
  • 第一章 绪论14-17
  • 1.1 研究背景14-15
  • 1.2 研究意义15-16
  •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16-17
  • 1.3.1 本文研究思路16
  • 1.3.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6
  • 1.3.3 论文结构16-17
  • 第二章 国内外的碳减排和建筑节能17-31
  • 2.1 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的影响17-18
  • 2.2 国际社会的行动18-22
  • 2.3 中国的气候变化状况22
  • 2.4 国际上碳排放预测的基准情景22-24
  • 2.5 世界二氧化碳强度的变化24-26
  • 2.6 京都协议书的介绍26-27
  • 2.6.1 建模方法26-27
  • 2.6.2 京都协议书的市场机制27
  • 2.7 建筑节能的必要性27-28
  • 2.8 国内建筑节能现状28-29
  • 2.9 国外建筑节能现状29
  • 2.10 围护结构的改善对建筑节能的作用29-31
  • 第三章 IPMVP和碳排放相关理论31-35
  • 3.1 IPMVP 的介绍31
  • 3.2 基准线的概念31
  • 3.3 确定基准线的方法31-32
  • 3.4 测量期的选定32
  • 3.5 全球变暖潜势的概念32
  • 3.6 二氧化碳当量在碳排放计算的使用32
  • 3.7 不同的燃料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32-35
  • 第四章 建筑生命周期碳减排量的计算35-41
  • 4.1 建筑生命周期的划分35
  • 4.2 建筑部品设备生产和运输阶段碳排放计算35-37
  • 4.3 建筑施工阶段的碳排放量的计算37-38
  • 4.4 建筑运行使用阶段的碳排放的计算38-39
  • 4.4.1 建筑运行使用阶段的碳排放的计算方法38
  • 4.4.2 用电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介绍38-39
  • 4.4.3 建筑运行使用阶段碳排放和碳减排计算结果39
  • 4.5 建筑拆除和废物处置与运输阶段的碳排放量39-41
  • 第五章 建筑能耗的计算41-73
  • 5.1 建筑能耗模拟和 Energy Plus-DB 简介41
  • 5.2 项目概况41-42
  • 5.3 建筑的围护结构42-43
  • 5.4 模型的建立43-44
  • 5.5 设计参数44-49
  • 5.6 能耗模拟49-72
  • 5.6.1 气象参数模拟输出结果49-51
  • 5.6.2 室外干球温度模拟输出51
  • 5.6.3 热负荷模拟输出结果51-53
  • 5.6.4 冷负荷模拟输出结果53-56
  • 5.6.5 下半年能耗模拟逐日变化56-58
  • 5.6.6 建筑模拟下半年逐日能耗输出58-65
  • 5.6.7 建筑模拟上半年逐日能耗变化65-67
  • 5.6.8 建筑模拟上半年逐日能耗输出67-72
  • 5.6.9 全年能耗和模拟误差72
  • 5.7 建筑运行使用阶段的碳排放量和减排量72-73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3-74
  • 6.1 结论73
  • 6.2 展望73-74
  • 参考文献74-7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7-7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新型干法水泥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董世根;李小冬;张智慧;

基于IPMVP的节能项目计量能力评估在节能量审核中的应用分析    葛志松;刘刚;

武汉市公共建筑集中空调系统能耗分析    李玉云 ,张春枝 ,曾省稚

长沙市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能耗现状与节能潜力分析    杨昌智;吴晓艳;李文菁;戴小珍;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衡量指标的碳排放强度分析    何建坤,刘滨

我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现况与进展    郎四维

全生命周期评价在我国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任国强;张倩影;

关于建筑节能减排的思考    桑卫安;

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比较研究    解天荣;王静;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体系及其对比分析    段宁;程胜高;

生命周期评价在国内的研究进展评述    白璐;孙启宏;乔琦;

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生命周期评价    赵兰;冷云伟;任恒星;李浩;

广东省农业生产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及减排对策    谢淑娟;

涂布白纸板纸业产品生命周期研究及环境影响评价    徐晓春;

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王中英;王礼茂;

都市型经济开发区生态化建设路径研究    李飞;修光利;仲星;刘辉;周雅琴;张萍;

药芯焊丝生命周期评价    王智慧;李强;蒋建敏;贺定勇;栗卓新;

模块化思想的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研究与应用    马盼虎;栾忠权;

汽车产品生命周期评价(LCA)研究    李晓娜;史占国;张国方;

淮南市碳排放定量核算研究    黄静;高良敏;

气动执行器与电动执行器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    张璞;蔡茂林;

基于模块化思想的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研究与应用    马盼虎;栾忠权;

区域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禀赋——高度重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禀赋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把稳国民经济运行改善宏观调控的基本点    韩孟;

武汉地区集中空调系统节能的优化策略    李汉章;童明德;李玉云;

武汉市政府机构办公楼与公共建筑的能源审计    李玉云;张道军;杨金凤;张春枝;高春雪;翁维安;杨运国;童明德;黄建光;张四维;

城市生活垃圾的生命周期研究    姜玲燕;

牛奶生产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    范翠云;

城市能源活动碳足迹初探——以广州市为例    周杨;许振成;简韬;王俊能;

基于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    吴国华;张春玲;

城市循环物流系统构建研究    朱煜

玻璃幕墙安全性能评估及其面板失效检测技术    刘小根

肖家河水电站CDM开发与创建国家碳交易所研究    李年君

乘用车轻量化绿色效应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刘海东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吴明明

低能耗建筑主动动态复合围护结构研究    张辉

中国木本油料能源树种资源开发潜力与产业发展研究    刘轩

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    刘婧

基于能值分析的植物生物质能评价的研究    杨慧

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自选择博弈研究及实证分析    白卫国

基于TRNSYS的空调系统自动控制仿真器的开发    迟光亮

风机盘管占空比模糊控制器的开发与试验研究    李凯

湖南省电力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化研究    喻毅

唐山市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研究    党开春

空调系统优化运行及控制基础理论研究    刘九玲

信源大厦中央空调能耗分析及水系统节能研究    莫忠能

桥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高宏伟

板式家具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    薛拥军

低碳经济下中日韩能源安全问题研究    张雪

室内自然风模拟及其舒适性研究    郭浩

环境负荷──ICI公司环境评价的新指标    胡尧良

中央空调节能有关问题的研讨    何雪冰,刘宪英

我国建筑业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的应用研究    左进,韩洪云

大中型商场客流密度现状分析    胡平放,邹春,乔正凡,左剑鹏,冯海燕

中央空调系统节能的机会与措施    邹同华,杜建通,申江,郇中杰

天津神户公共建筑能耗调查及空调制冷系统节能分析    杨洁,涂光备,孙洲洋,陈烨,宋小华,森山正和,高西茂彰

武汉华美达天禄酒店冰蓄冷空调工程    蔡路得,马友才,王天毅

武汉市公共建筑集中空调系统能耗分析    李玉云 ,张春枝 ,曾省稚

上海公共建筑能耗现状及节能潜力分析    龙惟定,潘毅群,范存养,许雷,胡欣

我国未来减缓CO_2排放的潜力分析    何建坤,刘滨,张阿玲

上海自然博物馆能耗模拟分析    曹寅达;沈戈;

电网:碳减排中的无名英雄    李琼慧;蒋莉萍;

“碳交易”有望成全球最大商品交易    

当前全球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进展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韩文科;杨玉峰;苗韧;陈子佳;安琪;

节能减排:中国勇于承担责任    李昕;

航运,你低碳了吗?    

国外节能减排成功经验“亮剑”    

国内外碳交易所的发展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    张跃军;王琼;

建筑业实施节能减排的四点意见    何祚庥;

对全球变暖与碳汇交易有关问题的思考    陈帅;

大型活动交通出行的碳排放及碳减排    曾林慧;李光明;黄菊文;杨怀德;

经济稳定增长与碳减排双重目标优化模型    纪玉山;关键;王塑峰;

煤炭加工利用过程的碳排放特点及减排途径    辛凡文;张明;

江苏省城市碳排放核算及减排潜力分析    黄金碧;黄贤金;

国外低碳社区最新研究进展及启示    朱雪梅;江海燕;肖荣波;刀瑞;

水泥技术路线图2009~2050年碳减排目标    

中国碳减排方案及其推进机制探讨    曹宝;罗宏;王秀波;

对我国未来碳减排推进模式的思考    张真;

中国发展碳排放交易市场研究    周永章;杨海生;王祖伟;王鹤立;刘祥伟;王音;

基于土地利用结构的芜湖市碳排放效应研究    郑欣;程久苗;

“十一五”我国碳减排量可望突破15亿吨    实习记者 张艳燕

推广应用胶凝材料的碳减排成本为负    王永昌 王宁

低碳减排:国际气候制度下的广东选择    本报记者 张小兵

中国“碳减排标准和认证体系”探究    焦小平

强制碳减排渐行渐近    本报记者 傅玥雯

五年打造低碳城市 广州探索碳减排交易机制    记者 林小昭 实习生 刘青

践行低碳减排 崇尚绿色生活    威海市环保局局长 毕复安

哥本哈根会议前中美布局碳减排    本报记者 文婧 王云

国内首单自愿碳减排交易完成    岳瑞芳 符静

国内自愿碳减排第一单交易在北京环境交易所达成    本报见习记者 王建军

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    刘婧

市场型环境政策工具对碳减排的影响机理及其优化研究    许士春

吉林省碳排放峰值预测与控制策略研究    马卓

财政分权、政府支出与碳排放    王娟

碳排放控制下的我国企业投资与管理研究    范定祥

上海碳源碳汇结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赵敏

消费视角下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研究    张纪录

电力行业碳排放交易理论体系研究    何深

中国碳减排政策分析与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    郭杰

中国碳排放强度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动态效应建模    刘广为

建筑节能项目节能量和碳减排量研究    许力

江西碳减排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樊友良

基于脱钩理论的碳减排分析    支全明

基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我国参与国际碳减排研究    程燕芳

基于国内碳减排目标的碳交易市场制度安排研究    余杰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各产业部门碳减排责任研究    张晓津

政策锁定:2009-2020年碳基能源排放量序列测算及对策    秦碧君

我国碳交易体系及其涉税制度设计    汪涵

我国碳减排的成本和效益分析    董晓梅

碳交易市场模式分析与研究    郜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