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十一五省际节能(水)减排及绿色距离变化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04:13
热度:

十一五省际节能(水)减排及绿色距离变化分析【摘要】:可持续经济发展是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环境绩效的经济发展。最近几十年来,片面的追求GDP高速增长的理念及粗放的资源消耗利用方式对我国

【摘要】:可持续经济发展是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环境绩效的经济发展。最近几十年来,片面的追求GDP高速增长的理念及粗放的资源消耗利用方式对我国的环境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中国也开始出现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旱涝灾害频繁,大气污染严重,河流污染事故频发等等。随着“十五”节能减排计划的落空,国家加强构建社会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力度,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万元产值能耗下降20%左右,污染物总量减少10%,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降低30%等约束性指标。这种约束性的指标要求对发展模式进行反思,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监督指导力度,通过产业调整实现节能减排和节水减排的实现。 本文从构建两型社会出发,以“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为指导,分别基于1992-2010年和1997-2010年的能源消耗、SO2排放、水资源消耗、COD排放数据,对我国近期能源及水资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探讨,并验证了万元产值能(水)和万元产值SO2(COD)排放的环境学习曲线;同时以2006-2010年的数据为基础,重点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各省区的节能(水)减排绩效,并对“十一五”期间各省区的绿色距离进行了测定。通过以匕的深入分析、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利用1992-2010年的数据,分析19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耗和SO2排放的关系,结果发现能源消耗和SO2排放随着国民生产总值呈现“S”型曲线,能源消耗总量目前还未达到其极限值,而SO2排放在2006年达到其极限位置,2006-2010年间小幅下降,万元产值能耗和万元产值SO2排放都呈幂指数衰减,符合环境学习曲线。 (2)利用1997-2010年的数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水资源消耗和COD排放进行探讨,结果发现,水资源消耗总量随着GDP增长出现波动,2003年之后稳定上升,目前还没达到“S”型曲线极限值,COD排放总量一直呈下降趋势,万元产值水耗万元产值COD排放都遵循环境学习曲线。 (3)基于“十一五”时期各省区的能(水)耗,废气废水排放数据,对我国各省区进行节能(水)减排绩效评价,各省区的绩效差异很大,本文将六个指标的评价结果分别进行等级划分。 (4)基于环保部发布的生态省建设标准,对我国各省区能(水)耗、SO2排放、COD排放指标进行绿色距离和生态化实现度测定,并对十一五基期和末期的绿色距离变化进行分析和划分,发现经济发达的省区,如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各个指标均实现了生态省建设,而工业大省和经济较为落后的省区还有一定距离,有的省份某一项指标实现生态省建设,其它指标没有实现。 总之,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将继续保持增长,与之相对应的SO2和COD排放总量仍将维持较高的水平,节能减排的道路还很漫长且艰巨,但是节能(水)减排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我国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研究节能(水)减排和绿色距离对上述问题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节能减排 十一五 节能量 节能效率 绿色距离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32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问题的提出9-15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0-12
  • 1.2.1 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10-11
  • 1.2.2 节能(水)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11-12
  • 1.2.3 绿色距离研究进展12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12-13
  • 1.3.1 研究内容12-13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3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13-15
  • 第2章 概念模型与理论基础15-21
  • 2.1 节能(水)量与节能(水)效率概念及公式15-16
  • 2.2 能源消耗的S型曲线模型16
  • 2.3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概念及模型16-17
  • 2.4 环境学习曲线概念及模型17-18
  • 2.5 绿色距离的概念及测定公式18-21
  • 第3章 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及SO_2排放的关系研究21-29
  • 3.1 中国1992-2010年的能源消耗与SO_2排放21-22
  • 3.2 能源消耗与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化趋势22-23
  • 3.3 SO_2排放量与SO_2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23-24
  • 3.4 经济发展能源消耗与SO_2排放的关系24-25
  • 3.5 能源消耗与SO_2的环境学习曲线25-29
  • 第4章 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消耗及COD的关系29-37
  • 4.1 中国1997-2010年的水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29-30
  • 4.2 水资源消耗总量与水资源消耗强度的变化趋势30-31
  • 4.3 COD排放总量与COD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31-32
  • 4.4 经济发展水资源消耗与COD排放的关系32-33
  • 4.5 水资源消耗与COD排放的环境学习曲线33-37
  • 第5章 十一五省际节能(水)减排的效率及变化分析37-45
  • 5.1 省际节能量及节能效率37-42
  • 5.1.1 省际万元产值节能量及节能效率分析37-38
  • 5.1.2 省际单位IAV节能量及节能效率分析38-39
  • 5.1.3 省际单位GDP节电量及节电效率分析39-40
  • 5.1.4 省际单位产值SO_2减排量及减排效率40-42
  • 5.2 十一五省际节水减排的效率42-45
  • 5.2.1 省际节水量及节水效率42-44
  • 5.2.2 省际减排量及减排效率44-45
  • 第6章 省际能(水)耗的绿色距离及生态化实现度45-57
  • 6.1 万元产值能耗、IAV能耗、电耗之间的关系45-47
  • 6.1.1 万元产值能耗与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的关系45-46
  • 6.1.2 万元产值能耗与单位产值电耗的关系46-47
  • 6.2 三个能耗指标的绿色距离及生态化实现度47-55
  • 6.2.1 万元产值能耗绿色距离及生态化实现度的省际差异47-48
  • 6.2.2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绿色距离及生态化实现度的省际差异48
  • 6.2.3 万元产值电耗绿色距离及生态化实现度的省际差异48-49
  • 6.2.4 万元产值SO_2排放的绿色距离及生态化实现度的省际差异49-50
  • 6.2.5 万元产值水耗绿色距离及生态化实现度的省际差异50-54
  • 6.2.6 万元产值COD排放绿色距离及生态化实现度的省际差异54-55
  • 6.3 十一五省际节能减排绩效综合分析55-57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57-59
  • 参考文献59-63
  • 附录63-69
  • 致谢69-7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7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各省区单位GDP/IAV能耗强度结构模型    刘顺艳;孙根年;

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    中国工程院“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项目组

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水资源的利用问题    罗岩,李香云,由希尧,王顺德,刘超英

十一五省际节能绩效及绿色距离变化    孙根年;范佩;

电力行业节能减排途径探讨    马淑芹;于宏兵;蒋彬;张霞;闫春红;展思辉;

水资源消耗和COD排放的行业特征分析    叶帆;吴舜泽;逯元堂;李键;

中国省际SO_2排放的环境学习曲线及减排潜力    韩亚芬;孙根年;李琦;

节能减排指标体系与绩效评估    饶清华;邱宇;许丽忠;张江山;

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    阳中良;周雪敏;

基于节水减排的山东工业绿色距离与产业分类研究    孙根年;路敏;杨兆立;

浅析水土保持在淠史杭灌区淠河总干渠肥西段工程中的实施    束红雨;

近10年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简析    郭帅;张土乔;

浅谈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张海春;

浅谈水利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郑发平;

兰州都市圈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开发利用对策    陈怀录;荣慧芳;

山东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分析    刘子政;张保华;刘子亭;汤庆新;李娟;周长辉;李慧勇;黄爱民;

“两型社会”背景下宜居生态城市建设探讨——以湖南衡阳为例    曾春霞;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潜力研究    薛磊;常抄;

生态化小城镇建设环境管理对策初探    刘元海;陶阳;

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芦运莉;

两型社会建设的观念文化环境研究    赵丹;

低碳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博弈论    曹桂红;

温室气体排放管制的经济学分析    刘明明;

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与湖北省对策的探讨    梅亚东;谈广鸣;

海河流域IWEM理念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徐靖;李俊生;

提高绿色竞争力:从企业到国家    潘文;王金南;张战胜;

东川区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代德富;夏安付;

资源富集区工业发展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分析——以陕西省定边县为例    孔荣;王亚军;

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理念    杨鲁慧;

上海市电力弹性系数与电力使用效能分析    蔡金;

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    刘洪斌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研究    周莉荔

基于负产品视角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研究    张敬川

张家界旅游者碳足迹研究    王怀採

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    潘祺志

能源替代、安全约束和经济增长    尤卓雅

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产业结构演进研究    鲁雁

西方发展观研究:理论探微·殊异甄析·启迪价值    王瑜

节能减排环境下电网企业经营风险控制方法研究    朱柯丁

低碳社会的哲学思考    高宏星

土地生态承载力研究    李书敏

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王旭

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夏薪淳

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    李良玉

甘肃省能源消费问题研究    杨双喜

苏州市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燕光华

江苏省能源消耗、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邹博

基于环境成本下企业经济效益评价的研究    艾常婷

高盐化工废水处理工艺与参数优化的研究    吴海宁

江西省能源供需缺口预测及对策研究    刘雷

把提高能源效率落到实处    朱成章;

中国污染变化的主要因素——分解模型与实证分析    陈六君,王大辉,方福康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严子春,王晓丽

武汉市工业“三废”污染状况计量模型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    胡明秀,胡辉,王立兵

中国各省区单位GDP/IAV能耗强度结构模型    刘顺艳;孙根年;

火电燃料消费过程对资源环境的影响评估    杨振;

浅淡中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金子,李怡庭,李青山

工业重化工化对我国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张意翔;王红兵;汪涛;

爱辉-腾冲人口分界线的由来    刘桂侠

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与案例研究    王雨晴;宋戈;

    

安徽省供水业的投入产出分析    杨蕾

节能减排——广西政府在行动    

利用太阳能减少原油集输系统CO_2排量的可行性    周英明;吴国忠;张永攀;穆磊;

节能减排打造兖矿新品牌    范爱琴;

从政府关注项目入手 彰显计量节能减排作用    薛明;刘雪莲;

争做节能减排的表率    

实施清洁生产是实现节能减排最佳途径    宋雷蕾;于健;

中国石化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果    

节能减排,建陶行业已走出多远    田敏;段先湖;商蓓;

节能减排的好班组    刘朝波;

“十一五”节能减排中期评估    冯飞;王金照;

综合性大型能源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创新与实践    

节能减排——高效轧车和中水热能回用技改的体会    卜长青;

从技术层面探讨热工工程及工业窑炉设计中节能与减排的关系协调及处理    干大川;

关于推进唐山市节能减排的对策思考    郑红玲;

中国的能源与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和减排成本分析    姜克隽;胡秀莲;庄幸;刘强;朱松丽;

节能减排,打造生态唐钢    苏福源;

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节能减排    孙兴华;童国显;

浅析冷冻干燥系统的节能减排    康景隆;

铸造生产线节能减排的对策和效果    唐和雍;易红;

促进农业农村节能减排金融服务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林乐芬;边浩;

工业唱响“十二五”节能减排“大戏”    本报记者 公欣

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    本报记者 张奕 汤铭

丰宁硬招实策强力推进节能减排    海波 向东 运先 树立

华银铝节能减排走绿色之路    本报记者 曾铁强 本报通讯员 唐星善 王雨亮

节能减排:厉兵秣马迎“大考”    本报记者 任琳娟

“双三十”单位年底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记者 雷婷

科技减排 水清天蓝    记者 李新雄 通讯员 何培谊

石化央企节能减排贡献突出    记者 姜虹 实习记者 郑璐

节能减排在线监测平台通过评审    记者 唐爱平

抓住重大项目节能 淘汰落后实现减排    

青岛市节能减排内涵、评价和战略研究    陆婕

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    刘洪斌

造纸企业减排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林永居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节能减排发展研究    沙之杰

一类新型节能减排系统的分析和应用    方国昌

燃煤发输电侧节能减排优化研究    王军

基于动态博弈的税收减排机制研究与设计    李长胜

技术创新对工业碳强度的影响测度及减排路径研究    姚西龙

中国减排成本及减排政策模拟:CEEPA模型的拓展研究    姚云飞

煤矿企业节能减排动力机制及体系构建研究    张蓓佳

我国石化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时倩瑶

上海市节能减排评价体系及应用    罗岑

区域节能减排的系统分析与能耗结构关系研究    张云飞

我国节能减排政策评价研究    周广艳

温室体减排国际市场供需方策略博弈分析研究    崔秀平

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法律问题研究    曹炜

青岛市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评价及其对策建议    于鹏飞

城市集中供热电厂节能减排后评价研究    葛素琴

促进我国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研究    陈淼淼

中美低碳经济与减排战略比较分析    吴皓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