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节能减排效应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03:34
热度:

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节能减排效应研究【摘要】:随着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愈发严重性,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逐渐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把节能减排作为抓手。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把节

【摘要】:随着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愈发严重性,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逐渐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把节能减排作为抓手。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方式。在2006年提出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①。”在面对节能、减排目标的压力下,如何促进节能减排的工作又好又快的进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城市,经济处于转型时期,经济发展模式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高新技术企业以其“低能耗、低排放、高产值”的特征成为近几年产业发展的新宠。本文在分析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运用脱钩理论对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能源消耗脱钩指数、碳排放脱钩指数进行测算。从计算结果中发现,近几年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与能源消耗、碳排放之间基本呈现相对脱钩的状态,扭转了以往工业总产值的增长依赖能源消耗的增长的局面,说明高新技术企业对节能、减排的积极促进作用。 为合理的确定高新技术企业的节能减排效应,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将高新技术企业能源消耗、碳排放数据在同等的条件下用传统制造业进行替换,确保替换后的传统制造业能够剔除高新技术产业对能源消耗量、碳排放量的影响,从而求得替换前后能源消耗脱钩指数、碳排放脱钩指数的差值。从差值结果中说明两个问题,一方面从差值均为正值说明,高新技术企业相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具有节能、减排的优势;另一方面,从差值逐渐变大的趋势来说,高新技术企业的节能、减排效应在逐渐的变大。可见,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在节能、减排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北京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也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 节能减排 脱钩指数
【学位授予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76.44;F20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0.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8-9
  • 0.2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9
  • 0.2.1 研究目的9
  • 0.2.2 研究方法9
  • 0.3 研究思路9-10
  • 0.4 文献综述10-14
  • 0.4.1 脱钩理论相关研究综述10-11
  • 0.4.2 高新技术企业与节能减排研究综述11-14
  • 1 高新技术企业与节能减排概述14-20
  • 1.1 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14
  • 1.2 节能减排相关理论14-16
  • 1.2.1 节能减排提出的背景14-15
  • 1.2.2 节能减排的内涵15
  • 1.2.3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关系15-16
  • 1.3 脱钩理论16-20
  • 1.3.1 脱钩理论提出的背景16-17
  • 1.3.2 脱钩概念的界定17
  • 1.3.3 脱钩评价指数17-20
  • 2 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节能减排现状分析20-31
  • 2.1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现状20-24
  • 2.2 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能源消耗总量及趋势24-25
  • 2.2.1 高新技术企业能源消耗总量24-25
  • 2.2.2 分行业能源消耗状况25
  • 2.3 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碳排放总量及趋势25-28
  • 2.3.1 碳排放的计量25-26
  • 2.3.2 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碳排放趋势26-28
  • 2.4 高新技术企业的节能减排作用28-31
  • 3 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本身的脱钩效应31-40
  • 3.1 脱钩模型的改进31-32
  • 3.2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32-33
  • 3.3 高新技术企业节能减排的脱钩分析33-40
  • 3.3.1 能源消耗脱钩指数分析33-36
  • 3.3.2 碳排放脱钩指数分析36-40
  • 4 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宏观的脱钩效应40-47
  • 4.1 能源消耗脱钩效应分析40-43
  • 4.1.1 数据处理及公式定义40-41
  • 4.1.2 能源消耗脱钩效应分析41-43
  • 4.2 碳排放脱钩效应分析43-47
  • 4.2.1 数据处理及公式定义43-44
  • 4.2.2 碳排放脱钩效应分析44-47
  • 5 结论与建议47-49
  • 5.1 研究结论及建议47-48
  • 5.2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48-49
  • 5.2.1 研究局限性48
  • 5.2.2 研究展望48-49
  • 参考文献49-52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52-53
  • 致谢5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    胡荣涛;徐毅鸣;

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脱钩实证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李忠民;庆东瑞;

论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曹建海,李海舰

促进节能减排的非线性四轮驱动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杨文培;申琳琳;刘佳;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分析    楚春礼;郭彩霞;鞠美庭;王雁南;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    林民书;徐向阳;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碳排放趋势研究与影响因素分析——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例    荆克迪;楚春礼;王圆生;

我国的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李连仲

低碳经济与高技术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王仰东;范毅;李享;安琴;

技术进步与高技术产业产出增长的互推效应——基于北京高技术产业的实证分析    吴永林;李立委;

安徽出口贸易、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    章秀琴;

长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对策研究    车莹;

对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思考    张英

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制约因素及其路径选择    陈柳钦

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制约因素及其路径选择    陈柳钦

天津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战略思考    石森昌;牛桂敏;

基于EMD的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    原艳梅;林振山;陈玲玲;

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与区域发展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邹沛思;贺灿飞;

江苏省13城市1996~2008年碳排放时空变异分析    李阿萌;张京祥;肖翔;

新型工业化思想的历史探析    黄民礼

基于Granger因果关系的国际原油价格与我国原油进口量互动关系研究    谢丽琨;张力菠;

福建省能源消费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2020年能源消费预测    刘健;王润;

中国的工业化与民间资本的新使命    过文俊;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谭志豪;方炜;

贵州省能源消费与人口、经济增长关系初步研究    陈爱平;安和平;王君莉;邹波;赵栋昌;

中国在国际碳博弈中的立场解析    纪玉山;赵洪亮;

经济增长与城市环境压力“脱钩”分析——以兰州市为例    马红祥;吕剑平;

基于STIRPAT和GM(1,1)模型的北京能源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趋势预测    吴振信;石佳;

区域经济增长与核能发展相关性及其效率分析    苏屹;张成功;宋俊娇;

Game Analysis of Corporate Behavior and Government Regulation on Carbon Reduction    Lu Xiao-qi;

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    刘洪斌

信息产业核算方法研究    屈超

节能减排政府补贴激励政策设计的机理研究    赵书新

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    倪外

科研成果生产制度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郑钟扬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及模式研究    谢春

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肖涛

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    卢娜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下的能源强度及能源回弹效应变化研究    邵兴军

煤炭清单与减排政策研究    黄建

浙江省印染业节能减排影响因素研究    李志平

基于低碳经济的A钢铁厂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周朋

辽宁省企业R&D能力研究    邹善勇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能源效率问题的实证研究    宋兴达

山东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秦飞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减排潜力及预测    刘长信

推进辽宁省两化融合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孙建华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河北省能源消费结构研究    米倩倩

绿色信贷对我国环境质量改进效应的计量分析    张云

中国“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1985-2009)    李鹏

中国2007年终端能源消费和能源效率(中)    王庆一;

当前电子信息产业节能减排现状、问题与对策    张厚明;

市场经济下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互动综合评价研究    赵镇;

全球金融危机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张明;

产业集聚效应与工业能源效率研究——基于中国25个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    王海宁;陈媛媛;

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的上海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邵帅;杨莉莉;曹建华;

“上升式多峰论”与循环经济    段宁,邓华

上海发展低碳城市的内涵、目标及对策    诸大建;陈飞;

产业视角下的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Divisia指数分解及实证分析    查建平;唐方方;傅浩;

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    张雷

生产理论及生产函数的估计    张俊

基于CD/CES生产函数的中国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问题实证分析    杨月星

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    周耀东;

建立节能减排的标准和法规是关键    

中国涂料行业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问题    李广中;沈浩;

静脉产业、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    孟耀;於嘉;

风险投资—“节能减排”新视角    陈琛;

关注长三角节能减排的基本态势    胡建一;

徐州市节能减排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史伟;魏晓平;

节能减排是实现科学发展、建设“两型”社会的关键    刘玉忠;

对当前节能减排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许祥左;

加强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与政府规制建设    李秀香;

杭州气候变化与影响及其适应与减缓措施浅述    张立峰;

节能减排中清洁技术应用的策略分析    丁丽;

关注合成氨工业的节能减排——新型高效催化剂的应用    刘化章;

节能减排与档案工作初论    韩静;杨华;李长江;

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国内外最新动态分析    张菲菲;刘刚;

在线分析仪器在石化企业节能减排中的应用    解怀仁;张莉;

我国地下水源热泵应用适宜性评价    王贵玲;刘云;蔺文静;李元杰;师永霞;

筒子(经轴)半浴法染色的生产实践    李晓健;任进和;于光;

通信业创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郑大永;郑宏剑;

节能减排 科学发展    刘珍祥;马龙宝;

促进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绿色电价研究    谷志红

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    魏楚

河南省节能减排政策研究    安伟

中国产业结构多目标动态随机优化模型    董琨

节能发电市场交易调度创新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葛亮

钢铁联合企业煤气资源合理利用及优化分配研究    张琦

发酵与分离耦合高强度生产L-乳酸的研究    卢正东

现代数控机床多源能耗特性研究    胡韶华

电力行业环境效率评价及碳减排综合优化研究    戴攀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刘建勋

节能减排政策下山煤集团行政管理体制改进研究    卫巍

政策工具视角下成都市节能减排政策研究    高原

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节能减排效应研究    姜治芳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散货码头节能减排技术优化配置    张洋

促进节能减排的自愿协议制度研究    李红祥

基于能源视角的道路运输企业发展研究    李全良

推动节能减排的绿色税收体系研究    苗田

道路运输节能减排问题研究    习江鹏

清洁发展机制下的中国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杜莉

完善我国企业节能减排市场制度的对策研究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