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供热系统节能评价办法及优化方案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03:29
热度:

供热系统节能评价办法及优化方案研究【摘要】:我国北方城镇采暖能耗高达民用建筑总能耗的58%[1],供热节能已然成为建筑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据统计,我国供热系统能源利用率仅为35%~

【摘要】:我国北方城镇采暖能耗高达民用建筑总能耗的58%[1],供热节能已然成为建筑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据统计,我国供热系统能源利用率仅为35%~55%[2],三北地区的单位面积平均采暖能耗为20kgce/m2.年,是相同气候地区发达国家的2-4倍[3],供热系统管理粗放、节能提效缺乏抓手是重要原因之一。 节能设备、工艺的广泛应用是降低供热能耗的最有效手段,而适用技术的选取必须建立在掌握系统运行状况和能源消费短板的基础上。因此,评价系统运行情况、明确用能薄弱环节,以指导运行调节和节能改造是供热节能的症结所在。 针对现行评价指标多种多样,横向对标可比不足,纵向对标考评不严,且受供热现场计量和监管条件所限,部分指标难以获取、缺乏可操性实用性的问题,本课题深入研究了供热系统和建筑节能评价指标和评价办法,结合我国供热实际,确定具体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与改进灰色关联度组合法分配指标权重,构建一套实用适用、可操可比的线性加权综合评价体系。该体系以安全指标为前提,工艺指标为约束,能效指标为重点,可用于客观评价供热系统整体及“热源、热网、热用户”各环节运行情况。借助能耗对标、短板凸显,以技术、工艺为支撑,切实提高系统能效和管理水平。 由于模型本身精度和供热行业特点,“国标法”用于供热节能量确定存在一定局限性。为探求科学准确的节能量评价办法,在剖析能耗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节能量基准模型为基石,提出基于度日能耗和能耗修正系数的建筑物供热节能量评价模型。实例验证所提模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为节能成效的科学评价提供解决方案,为合同能源管理在供热行业的应用推广作出积极尝试。 本研究力求“以管理者的节能理念先行,辅以新兴技术手段支撑,结合奖惩长效机制保障”,在保证供热品质的前提下,确保将系统整体节能效益落实到热源处的燃料节省量上,实现供热全过程能效闭环优化。 【关键词】:节能评价指标 灰色关联度 节能量 度日能耗 能耗修正系数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833.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第一章 绪论11-23
  •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11-15
  • 1.1.1 节能减排刻不容缓11-12
  • 1.1.2 建筑能耗刚性增长12-13
  • 1.1.3 供热节能纲举目张13-14
  • 1.1.4 节能评价任重道远14-15
  • 1.2 国内外集中供热发展现状15-19
  • 1.2.1 集中供热系统概述15-16
  • 1.2.2 国外集中供热发展现状16-17
  • 1.2.3 我国集中供热发展现状17-18
  • 1.2.4 我国燃煤锅炉供热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18-19
  • 1.3 我国供热节能评价研究现状19-20
  • 1.4 课题研究内容和创新点20-23
  • 1.4.1 课题研究内容20-21
  • 1.4.2 创新点21-23
  • 第二章 供热系统节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3-41
  • 2.1 相关概念界定23-24
  • 2.1.1 供热节能定义23
  • 2.1.2 节能指导思想23
  • 2.1.3 供热节能评价必要性23-24
  • 2.2 供热系统节能评价体系构建24-37
  • 2.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24-26
  • 2.2.2 评价指标的汇总26-27
  • 2.2.3 节能评价体系的建立27-29
  • 2.2.4 供热系统节能评价指标涵义29-32
  • 2.2.5 系统能效评价指标涵义32-37
  • 2.3 指标评分标准37-40
  • 2.3.1 定量指标的模糊隶属度值确定37-39
  • 2.3.2 定性指标的模糊隶属度值确定39-40
  • 2.4 本章小结40-41
  • 第三章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办法41-57
  • 3.1 指标权重确定办法41-46
  • 3.1.1 权重确定办法41
  • 3.1.2 层次分析法原理41-44
  • 3.1.3 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44
  • 3.1.4 灰色关联度分析原理44-45
  • 3.1.5 灰色关联度法的优越性45-46
  • 3.2 节能评价指标权重确定46-52
  • 3.3 基于线性加权的综合评价办法52-53
  • 3.3.1 线性加权法52
  • 3.3.2 评价结果分析52-53
  • 3.4 应用实例53-56
  • 3.5 本章小结56-57
  • 第四章 供热系统节能量评价模型57-67
  • 4.1 节能量评价办法及意义57-58
  • 4.1.1 节能量评价现状57-58
  • 4.1.2 节能量评价意义58
  • 4.2 节能量评价“国标”法58-59
  • 4.2.1 节能量基准模型58-59
  • 4.2.2 “国标法”59
  • 4.3 基于度日能耗的节能量评价模型59-61
  • 4.3.1. 采暖度日值59
  • 4.3.2. 日平均温度参数59-60
  • 4.3.3. 单位建筑面积度日能耗概念60-61
  • 4.3.4. 基于度日能耗的节能量模型61
  • 4.4 基于能耗修正系数的节能量评价模型61-64
  • 4.4.1 室内热环境修正系数61-62
  • 4.4.2 室外气象条件修正系数62
  • 4.4.3. 系统运行时间修正系数62-63
  • 4.4.4. 设计热负荷修正系数63
  • 4.4.5. 节能量评价模型63-64
  • 4.5 节能量评价模型分析与总结64-66
  • 4.5.1 某高校节能量评价实例64-65
  • 4.5.2 评价结果比较分析65-66
  • 4.6 本章小结66-67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7-69
  • 5.1 总结67-68
  • 5.2 展望68-69
  • 参考文献69-72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72-73
  • 致谢7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国外供热计量技术发展应用状况分析    罗雪莹;王随林;董福麟;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及权重系数的选择    王晖;陈丽;陈垦;薛漫清;梁庆;

工业锅炉的能效测试    李斌东;魏保杨;

工业锅炉节能监测分析    封军;

供热系统节能潜力与节能技术    石兆玉;

气候因素对节能效果的影响分析    马素贞;龙惟定;

我国建筑能耗趋势与节能重点    江亿;

锅炉房集中供热系统节能评价体系的建立    赵树兴;

我国建筑耗能状况及有效的节能途径    江亿

国外供热计量分享 波兰看点    何远嘉;

城市供热模式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    张沈生

居住建筑节能评价与建筑能效标识研究    杨玉兰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诊断与评价技术体系研究    赵靖

安徽邮电大厦中央空调系统节能管理    王冰凌;孙克飞;

夏热冬冷地区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现状及改进分析    贾磊;王磊;张秀平;戴琳;

GE公司EHS绩效变化趋势与内部机制探讨    尤晓婧;林逢春;

水泵并联选型及节能运行相关问题探讨    许淑惠;严颖;王哲斌;彭军;

区域体育产业比较优势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谢洪伟;许月云;许松涛;张红艳;

建筑玻璃涂膜技术研究进展    李宁;孟庆林;

浅谈民用建筑工程建筑节能的意义与技术措施    刘征;

公益类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实证研究    张卫国;柴瑜;曹万立;

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杨山;张武根;李荣军;

重庆市外墙保温节能技术经济性价比分析    陆桢;

建筑物能效跟踪、控制、管理系统的应用与研究    王德林;冯廷龙;唐宏伟;陶金;李刚;

能耗统计在建筑节能工作中的应用    介鹏飞;李德英;

南京地区湖水源热泵应用及关键技术    郝小充;

灰色数量化组合模型用于无障碍服务水平评价    张薇;赵林;段铁铮;

基于环路拓展的集中供热系统的原理与应用    陈华敏;李永安;

太阳能再生式连续除湿换热器的试验研究    赵耀;葛天舒;代彦军;

苏南地区老小区既有住宅节能改造集成技术体系及能耗评估    白建波;张宇;芮玮玮;杨江金;张菁燕;吴海军;

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王建伟;马暕;刘琴;苗继承;

洛阳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温颖;

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经济、环境评价研究    端木琳;李震;舒海文;蒋爽;朱颖心;

玻璃幕墙安全性能评估及其面板失效检测技术    刘小根

基于数据挖掘的土地利用决策研究    韩璐

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    徐光瑞

新型分布式供能系统热力特性研究    王锡

低能耗建筑主动动态复合围护结构研究    张辉

长效避孕节育方法的综合评价研究    邱红燕

山东省县级公立医院工作变动流入的卫生技术人员工作状况综合评价    张华

岩溶隧道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体系研究    刘建

灰色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    陈孝新

严寒地区太阳能-土壤耦合热泵季节性土壤蓄热特性研究    张文雍

矿井冰制冷降温系统能效测试与诊断    亓玉栋

大型热电厂间接连接供暖系统对新型墙体节能建筑供暖能耗分析    赵博

基于TRNSYS的空调系统自动控制仿真器的开发    迟光亮

风机盘管占空比模糊控制器的开发与试验研究    李凯

基于火墙式火炕农村采暖系统的研究    朱俊亮

城阳区旧村改造项目建筑节能工程风险管理    马海泉

房地产宏观调控绩效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    陈叶

中美粮食散装运输问题研究    林茂丰

唐山市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研究    党开春

华北地区绿色住宅建筑储能及其经济性分析研究    王臻

太阳能热泵技术及其供热应用    黄金保;浦绍选;

应用区间层次分析法(IAHP)研究高层建筑火灾安全因素    王振;刘茂;

谈谈国外的供暖方式    刘文贤;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如何有序发展    李先瑞

世界能源消费现状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上)    钱伯章;

基于DEA/AHP法的供应链合作伙伴综合评价    洪伟民;刘晋;

美国“能源之星”住宅性能标识    周辉;郝斌;

气候变化对江苏省城市系统用电量变化趋势的影响    刘健,陈星,彭恩志,周学东

近49年中国夏季制冷度日数的变化    杨续超;顾骏强;陈葆德;

国内外建筑能耗调查与统计研究    左现广,唐鸣放

采暖用天然气锅炉的分析与比较    姜赫男;党文辉;

超高层建筑设计——南京新华大厦    朱红军;

常见室内采暖供热形式能效比较    常缨;

从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看供热锅炉的应用前景    田祥祥;杨冰;商红彬;高广轶;吴增福;刘文超;

天然气锅炉采暖方式的比较分析    田贯三;郭非;耿克成;

对独立式燃气炉冬季运行情况的调研研究    宋凌;刘翔;张宇峰;郭非;朱颖心;江亿;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调节的研究    王潇;董重成;赵先智;

冷却水输送系数(WTF_(CW))的获取方法及其在节能诊断中的应用    刘阿祺;

既有公共建筑空调工程能效诊断程序探讨    余晓平;付祥钊;

大型公共建筑基于能耗数据指标的全过程节能管理研究    刘烨;燕达;江亿;

智能群体决策支持系统中若干关键理论与方法研究    吴强

城市供热可持续发展研究    赵玉甫

居住建筑能耗动态模拟研究与能耗计算软件的开发    刘洋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调节性能研究    宗杰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优化    尹娟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方法研究    石晓翠

节能住宅建筑能耗模拟研究    孙萍

珲春市集中供热能耗与环境效益分析    丛颖

论城市公共工程的评价    胡艳蕾

集中供热系统热经济学优化方法的研究    周洁

新疆医科大学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技术经济研究    李保群

哈热集中供热扩建项目技术经济评价    鲁祥春

浅谈供热系统节能工作应采用的技术措施    孙国成;张骅;缪远晴;

低温循环水供热系统节能运行的误区与对策    郭洪东;

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实例解析    邵宗义;滕世兴;李锐;王瑞祥;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现状及发展    赵明;王珏;

北京划定融雪剂禁用区    本报记者 刘绍仁

承德:调动多方积极性 实现政企民共赢    月 辑

计量供暖今冬开启破冰之旅    本报实习生 吴蕊

管理水平有提高 百姓从中得实惠    记者刘河山

超强执行力造就优秀执行团队    本报记者 王维敏

投资18.4亿建“热电联产”    乌市污染控制中心 魏毅

我市3个节能技改项目争取中央财政奖励资金1145万元    记者 姬旺芳

告别“大板楼”天津5万家庭住上节能房    记者 曲明

今冬新增供热面积3000万m~(2)    记者 刘昊

民乐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    记者 孙渊斐

供热系统节能评价办法及优化方案研究    尹冰玉

供热计量改造技术及收费模式研究    赵振兴

基于合同能源管理的供热系统节能改造研究    田竹

天津港东疆港区供热技术方案及评估    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