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吉林省居住建筑节能指标评价体系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03:04
热度:

吉林省居住建筑节能指标评价体系研究【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经济的蓬勃发展及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建筑呈急速攀升的势态,大量的建筑造成了建筑能耗的迅速增长。据统计,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经济的蓬勃发展及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建筑呈急速攀升的势态,大量的建筑造成了建筑能耗的迅速增长。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近1/3;在相同的气候条件下,单位面积建筑能耗比发达国家高1-2倍。我国东北严寒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冬季漫长且寒冷的特殊气候特点造成了建筑能耗比我国其他地区更高,严寒地区的建筑节能潜力更大,是我国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地区。因此吉林省建筑节能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严寒地区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本文在体系指标构建方面,通过对美国LEED、英国BREEAM、加拿大GBTOOL、日本CASBEE等国际建筑节能评价体系的阅读分析和汲取,以吉林省的气候特征为背景,结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严寒与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等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和规定,选定初选评价指标,通过征询专家意见,然后利用信息熵法进行计算筛选出指标,建立适用于吉林省的居住建筑节能指标评价体系指标框架。在体系构建方面,将其分为两阶段进行评价,第一阶段为定性评价;第二阶段为定量评价。在体系指标权重设置方面,定性评价阶段指标权重设置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通过对专家反馈数据的整理、分析,应用群体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各定性指标的权重系数;定量评价阶段指标权重设置通过现场测试、软件计算手段,客观的得出各指标的能耗数值,依据各指标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来设置各定量指标的权重系数。在体系的评分方法设置方面,定性指标评分方法是运用各指标权重系数与其打分相乘得到该指标得分,然后各指标得分累计求和得到定性评价总得分;依据定性评价的得分情况评判是否进入定量评价;进入定量评价后,定量指标评分运用能耗分析法,依据能耗大小得出定量评价总分;最终根据定量评价总分给出建筑的节能等级: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 【关键词】:建筑节能 评价体系 指标 权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241;TU111.195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3
  • 第1章 绪论13-21
  • 1.1 课题背景13-16
  • 1.1.1 世界能源格局及中国能源现状13-15
  • 1.1.2 中国建筑能耗现状及发展预测15-16
  • 1.2 国内外建筑节能研究现状16-18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6-17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7-18
  •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18-21
  • 1.3.1 研究目的18-19
  • 1.3.2 研究意义19
  • 1.3.3 研究内容19-21
  • 第2章 评价指标构建21-33
  • 2.1 指标构建方法21-24
  • 2.1.1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21-22
  • 2.1.2 体系建立的原则22
  • 2.1.3 体系组织结构22-24
  • 2.2 评价指标来源24-25
  • 2.2.1 地域性热工性能24
  • 2.2.2 指标建立依据24-25
  • 2.3 定性指标构建25-27
  • 2.4 定量指标构建27-32
  • 2.4.1 初选指标的建立27
  • 2.4.2 基于信息熵的定量指标筛选原理27-29
  • 2.4.3 基于信息熵的定量指标筛选计算29-32
  • 2.5 本章小结32-33
  • 第3章 指标权重计算方法研究33-53
  • 3.1 定性指标权重计算方法研究33-42
  • 3.1.1 权重确定方法概述33-34
  • 3.1.2 基于群体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34
  • 3.1.3 群体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理论模型34-37
  • 3.1.4 指标权重计算37-42
  • 3.2 定量指标权重计算方法研究42-51
  • 3.2.1 权重设置原则42-43
  • 3.2.2 基于能耗分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43-47
  • 3.2.3 能耗理论计算及现场测试47-51
  • 3.2.4 权重分析与计算51
  • 3.3 本章小结51-53
  • 第4章 评分方法研究53-61
  • 4.1 定性评价评分方法研究53-57
  • 4.1.1 评价的前提及分类53-54
  • 4.1.2 评价内容54-56
  • 4.1.3 定性评价评分方法56-57
  • 4.2 定量评价评分方法研究57-59
  • 4.2.1 限值建筑的确定和计算57-58
  • 4.2.2 实际能耗比例系数58-59
  • 4.2.3 定量评价评分方法59
  • 4.3 节能等级划分59
  • 4.4 本章小结59-61
  • 第5章 建筑节能评价软件开发61-69
  • 5.1 开发工具及技术61-62
  • 5.1.1 开发工具介绍61-62
  • 5.1.2 开发技术介绍62
  • 5.1.3 硬件及软件需求62
  • 5.2 系统功能实现62-68
  • 5.2.1 软件架构63
  • 5.2.2 系统登录页面实现63-64
  • 5.2.3 总体功能模块64
  • 5.2.4 待评价建筑基本信息输入及硬性指标排查64
  • 5.2.5 指标评价64-67
  • 5.2.6 评价结果显示67
  • 5.2.7 软件库信息管理及提取67-68
  • 5.3 本章小结68-69
  • 结论69-71
  • 参考文献71-74
  • 附表1 指标权重专家调查表74-76
  • 附表2 定性指标评价打分表76-7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9-80
  • 致谢8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刘永健;李新辉;张雪姣;

哈尔滨住宅建筑节能评价研究    袁薇

对震后农村住宅建筑设计的思考    黎生南;

浅谈民用建筑中结构节能设计    朱福成;

寒冷地区住宅外墙节能改造效果分析    张军;殷青;陈晨;

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刘爱芳;张彩庆;段铷;

全过程建筑合同能源管理    龙惟定;梁浩;

毛细管空调系统的节能性分析    马玉奇;刘学来;李永安;薛红香;张红瑞;

北方建筑低成本节能技术初探    张军;殷青;

毛细管平面空调系统简介    马玉奇;刘学来;李永安;薛红香;

我国的建筑能耗现状及解决对策    司小雷;

国内外建筑节能实施过程管理实践研究分析    窦媛;郭汉丁;葛继红;程永贵;

论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    段宗志;李大华;

塘沽多热源集中供热系统热源研究    郝连虎;

武汉市大型公共建筑能源运行管理现状研究    张春枝;李玉云;杨金凤;张道军;杨运国;

隧道方案综合优选方法研究    梁利;朱合华;闫治国;

山东省采暖空调度日数及其分布特征    李永安;常静;戎卫国;刘学来;

中央空调能效控制系统应用案例分析    李鹏;刘强;熊桂明;丁欣;孙放鸣;李恩吉;

真空玻璃提升建门窗节能隔声效果    徐志武;

地板辐射采暖模型的简化计算    马玉奇;刘学来;李永安;薛红香;

毛细管顶板辐射空调系统的(火用)分析    马玉奇;刘学来;李永安;薛红香;

区域供冷系统中不同送冷水温对总能耗的影响    蒋小强;龙惟定;

新建居住建筑节能管理制度研究    姜波

基于EETP指标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及经济性研究    于靖华

城市地下空间热能综合利用系统研究    叶凌

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管理模式研究    陈砚祥

以低碳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邱红

建筑能源系统物联网架构与实现技术研究    陈永攀

区域客户端能源综合需求侧管理理论及应用研究    王永利

建筑节能科学观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余晓平

全民体育背景下的竞技体育建筑策划研究    刘圆圆

基于全寿命周期费用的节能住宅投资决策研究    王恩茂

论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法治化路径    忻芙蓉

武汉公共建筑集中空调采暖工程能效评价体系的研究    高炜

旅游景区低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谭锦

基于多智能Agent的建筑能源管理与优化    张琳

济南地区办公建筑能耗影响因素及能效评估的研究    卢丽

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节能减排评价研究    李喜云

低碳建筑评价及对策研究    孙雪

湿热地区瞬变热环境下人体热反应实验与预测    张军

办公建筑空调系统的节能与经济技术性分析    刘建孔

建筑节能工程管理及信息系统研究    谢梦婕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法的绿色建筑评价    支家强;赵靖;李楠;

浅谈建筑节能的现状与前景    张兆青;

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刘爱芳;张彩庆;段铷;

北方地区既有住宅建筑采暖系统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肖潇;李德英;刘珊;

建筑节能的方法论基础探析    余晓平;付祥钊;

系统节能评价观    彭小云

建筑节能软件发展现状    樊瑛;

建筑节能评价体系理论的基础研究    张伟捷,孙建平,王侃宏

建筑系统节能定量评价模型    汪菁,苏炜

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    梁朝晖;

B市住宅建筑节能综合评价研究    刘朝忠

中英美绿色(可持续)建筑评价标准的比较    胡芳芳

节能住宅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赵务舟

浅论可持续发展形势下的居住建筑创作    陈国文,李丽

居住建筑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探讨    杨莉,张文华

细部艺术:上海近代居住建筑的人文符号(上)    陈皞

老年人居住建筑的空间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寿万里;王镛;

福州近代居住建筑典型类型分析    郑瑜;朱永春;

水元素设计与居住建筑环境中各要素设计的结合    梁炯;

居住建筑房间低温地板辐射采暖“过热”问题分析    吴睿;徐冬梅;

高层居住建筑的设计理念    侯兆铭;倪琪;

中国居住建筑的文化之路    高宇波;赵斌;

从德国贺府建筑看居住建筑的发展方向    张洁;张剑;李斌;

上海未来居住建筑能耗预测研究    白玮;龙惟定;刘仲英;

歙县明代居住建筑“老屋角(阁)”调查简报    程极悦;胡承恩;

城市居住建筑碳足迹与节能潜力分析——以厦门为例    闫祯;李飞;徐礼来;崔胜辉;

武汉市居住建筑节能分析    李海承;李玉云;田英;陈桂营;

小区居住建筑的集中供冷供热    李宁;

“绿色居住建筑体系”的思考    曹新彦;王华伟;

上海居住建筑能耗水平研究    邱童;徐强;杨建荣;王博;

西部乡村居住建筑的能源与环境    谭良斌;刘加平;

基于居民用电总量的上海居住建筑夏季空调能耗分析    臧建彬;钱一宁;金甜甜;

执行“节能50%标准”与“节能65%标准”居住建筑供暖能耗比较研究    白莉;陈朝;李锋;

银川居住建筑披“保温外衣”    张静

沈阳居住建筑执行节能65%标准    边文

《居住建筑能效评价标准》编制研讨会在京召开    辜清明

唐山对居住建筑全部进行节能改造    司林

80米以上居住建筑要建整层架空绿化层    本报记者 尹海明 实习生 彭岑昕 戴竺芯

2015年末,我省城镇新建建筑20%要变“绿”    记者 王龙飞

对居住建筑全部进行节能改造    记者 马朝丽

老年居住建筑需重视设计科学性    本报记者 刘云佳

湖北省新建居住建筑接受节能“体检”    记者 吴文杰 通讯员 曹琳

我市明确居住建筑和非居住建筑间距    记者 张江

城市居住建筑能耗影响因素与预测模型构建研究    蒲清平

自然通风条件下高层居住建筑周围空气污染物扩散研究    王建辉

西藏高原低能耗居住建筑构造体系研究    桑国臣

伊朗居住建筑新型东西外墙构造节能分析    Masoud Taheri Shahraein

从草庵茶室到现代居住建筑    屠焕赟

当代居住建筑中窗形态的逻辑分析    张臻

重庆市居住建筑能耗预测方法研究    雷娅蓉

老年人居住建筑室外环境探讨    郑蕾

“不规则”居住建筑形态研究    王磊

成都市居住建筑能耗调查及节能分析    赵天蓉

西安明城区居住建筑尺度研究    冯华真

居住建筑地域性研究    薛松

居住建筑传统元素的现代传承与表达    周培杰

西安地区居住建筑夏季节能改造研究    曹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