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晋东山地传统民居低碳、节能、生态特征及当代利用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02:55
热度:

晋东山地传统民居低碳、节能、生态特征及当代利用研究【摘要】: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聚居的范围逐渐扩大,已有的平地范围已逐渐不能够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在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出现将山地作为场

【摘要】: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聚居的范围逐渐扩大,已有的平地范围已逐渐不能够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在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出现将山地作为场地的情况。所建项目中民居占着较大的比重,然而,在建设过程中人们更多时候借鉴现代城市建设的经验会多一些,一味地将城市建设经验放到山地民居的建设中去,势必会带来一些方法和实际情况不匹配的问题。如何在山地中合理安排居住建筑这一问题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并且在建筑界引起了一定重视。适应山地居住空间的设计应当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气候、文化以及生活习惯等多方面详细考虑。在生态资源紧张的现代生活中,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情况下同时考虑建筑物及其建筑群组的低碳、节能、生态特性。如何结合我国现状在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前提下最大可能的低碳节能生态成为了现代建筑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在农村住宅中应该充分考虑当代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探索符合我国山地特点的新型农村建设,不单单只是把城镇建设的做法简单地搬到农村去。农村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应结合气候条件、农村地区特有的生活模式、经济条件,采用适宜的建筑形式、节能技术措施以及能源利用方式,有效改善室内居住环境,降低常规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在时间的长河中,居住空间的产生和发展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物质生活条件没有现在发达的古代,需要在资源不易获取的情况下防潮、御寒、抵御野兽侵扰,为了适应环境居住空间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磨合过程。同时,也体现了最原始的生态自然观。然而自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自然资源消耗量陡然上升,尤其近100年来,能源紧张问题已经是人类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对建筑节能的不断深入研究,人们不断的发现传统民居中蕴含着的朴素节能理念。有着方法简单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对如今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先通过对山地民居处理方式的概述和总结,以山西东部阳泉地区为例,深入研究其历史人文,经济社会以及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因素,探索民居形制形成原因。进一步列举该地区民居选址、布局、功能安排、空间处理、材料等方面,探寻其建筑特色,深入探析晋东阳泉地区传统山地民居所包含的生态建筑技术。学习传统山地民居处理手法的有利方面,同时,列举出不利于生态节能的不足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得出客观实际的意见和经验。 【关键词】:晋东阳泉地区 山地民居 建筑特色 传承 利用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241.5;TU201.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9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及内容和方法11-14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11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11
  •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11-12
  • 1.1.4 课题的研究内容12-13
  • 1.1.5 课题的研究方法13-14
  • 1.2 研究思路和框架14-16
  • 1.3 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状况16-17
  • 1.4 小结17-18
  • 参考文献18-19
  • 第二章 山地民居情况简述19-23
  • 2.1 山西范围内传统民居分布19-21
  • 2.2 小结21
  • 参考文献21-23
  • 第三章 山体特性及影响下的传统民居23-29
  • 3.1 山位特征23-24
  • 3.2 山地建筑的接地形式24-27
  • 3.3 小结27
  • 参考文献27-29
  • 第四章 山地民居的物理环境及生态特性29-43
  • 4.1 地理因子32
  • 4.2 气象因子32-41
  • 4.2.1 日照32-36
  • 4.2.2 风状况36-41
  • 4.2.3 降水41
  • 4.3 小结41-42
  • 参考文献42-43
  • 第五章 传统观山地民居生态营造的哲学思想43-45
  • 5.1 传统观43
  • 5.2 宗教观43-44
  • 5.3 小结44
  • 参考文献44-45
  • 第六章 晋东山地传统民居特色45-59
  • 6.1 选址特色45-46
  • 6.2 布局特色46-48
  • 6.2.1 院落单体46-47
  • 6.2.2 水平组团47
  • 6.2.3 竖向布置47-48
  • 6.3 民居分类48-49
  • 6.4 山地民居生态观念在生活中的体现49-57
  • 参考文献57-59
  • 第七章 山地民居案例现状及测试结果59-83
  • 7.1 小河村为例59-66
  • 7.1.1 小河村概况59-61
  • 7.1.2 村落布局61-62
  • 7.1.3 院落构成62
  • 7.1.4 平面和坡面组织62-63
  • 7.1.5 生态特征和实测统计63-66
  • 7.2 以官沟村为例66-75
  • 7.2.1 官沟古村概述66-67
  • 7.2.2 村落布局67
  • 7.2.3 院落构成67-68
  • 7.2.4 平面组织68-69
  • 7.2.5 剖面组织69-71
  • 7.2.6 生态特征和实测统计71-75
  • 7.3 以三都村为例75-82
  • 7.4 小结82
  • 参考文献82-83
  • 第八章 晋东地区新农村节能民居模式构建83-91
  • 8.1 旧民居的改造83-87
  • 8.1.1 维护结构的改造83-84
  • 8.1.2 旧民居其它用途的拓展84-87
  • 8.2 新民居的建设87
  • 8.3 新技术的运用87-89
  • 8.4 小结89
  • 参考文献89-91
  • 结语91-93
  • 附录一:图片93-94
  • 附录二:表格94-95
  • 附录三:调查问卷95-97
  • 致谢97-9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9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垦利县人居环境质量指标体系的评价与优化    王亮;赵全升;安乐生;冯娟;

城市拟建设用地的生态规划研究——以贵阳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为例    黄耀志;高文文;仇春辉;

山地城镇线性景观规划研究——以迁西县上营乡为例    秦腊梅;尚改珍;张爱国;黄涛;徐静;

石嘴山市绿地系统规划    杨倩;黄涛;尚改珍;

地域文化下的城市陵墓生态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探析——成都“十陵印象”规划案例    廖莹;沈一;

易县龙湖旅游度假区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聂亚丽;尚改珍;闫月红;黄涛;黄尚东;

人工湿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周素芬;胡静;

甘肃省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与分析    朱丽;张仁陟;

福州市内河污染治理探讨    朱宁;

城市生态农业及其在我国发展的意义    陈书琴

在现代化建筑中寻求建筑的地域性    王佳莹;

生态城市中的环境工程建设    蔺昕;孙铁珩;程昕;胡晓钧;李卉颖;秦奉达;

生态城市建设策略研究——以贵州省修文县为例    韩启萌;

生态城市建设策略研究——以贵州省修文县为例    韩启萌;

居住用地生态足迹矢量化与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空间设计    梅芸;

“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研究    梁伟;王强;杨丹丹;

大庆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赵树魁;谭淑梅;王继珍;

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式及对策——以中原城市群为例    郭荣朝;苗长虹;夏保林;李军甫;

低碳城市规划探索——重庆生态城规划理论及实践若干问题思考    严爱琼;邹胜蛟;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研究    刘晓丽;

无限深透水地基上土石坝坝基渗流控制计算方法和防渗措施的研究    毛海涛

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    夏桂平

基于“两型”城市构建的长沙城市森林研究    肖英

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结构研究    闫晓云

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    孙瑜

西安城市交通建设与发展探索    樊大可

发达地区小城镇结构转型及其保障体系研究    刘淑英

长江中游人居景观研究    汪峰

城市空间文化结构研究    黄瓴

基于生态准则的成都城市形态可持续发展研究    陈岚

基于生态评价的区域生态规划发展等级评判    袁明瑞

大连市来华留学生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研究    侯平路

合肥市景观格局数量分析与生态安全评价    卞晓庆

节约型园林景观研究    惠惠

城市近邻工业园区域公路网规划研究    许晗

腈水合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    周全伟

山东省安丘市生态建设的目标及影响因素研究    郝建华

邯郸市城市住区更新研究    张春彦

广州市萝岗区森林空间布局规划研究    李振军

基于民俗建筑文化的湄州岛妈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及景观构筑建议    凌晓明

北京使馆建筑特色    高尚;

探寻环境特质,成就建筑特色    钟雪飞;石孟良;

浅析全球化语境下建筑特色的发展趋势    张春单;

布鲁塞尔的建筑特色:没有一样的造型    刘少才;

山西代县边靖楼的建筑特色    朱江;

青岛建筑特色风格与标准变迁(英文)    刘新生;

重技求精、吸收并蓄、发展求新    戴复东

时代环境人──议建筑特色的形成(提纲)    程泰宁

为我国建筑的现代化与民族化探索传统民族建筑特色的形成    郑孝燮

趋同与求异──关于城市建筑特色的思考    向欣然

山西平定县娘子关镇建筑特色研究    石峰;

徽州建筑特色浅析    吴向;薛凯;

马祖芹壁传统聚落研究——兼论马祖民居的建筑特色    缪小龙;

建筑特色因循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引领城市更新——以天津市为例    左纯悦;张家臣;

明清衙署建筑特色    蒋博光;

马祖芹壁传统聚落研究——兼论马祖民居的建筑特色    缪小龙;

余东明清古民居的建筑特色浅析    张建新;高燕;

州城建设要彰显民族建筑特色    州政协委员 王平

客家民居建筑特色新考    刘晓迎

城市建设不宜“千城一面”    本报记者 王旭

宏观稳微观活 融合城市文化与建筑特色    记者 朱雪娇

悬空寺看似“岌岌可危” 实则屹立千年    黄建明

泸溪整合资金保护“特色民居”    马洪波

邮市:普票也“含金”    杨豆豆

闹市里的百年老宅    本报记者 李卫实习生 刘青

海南三亚发现70余处明清民居建筑群    王英诚

古都开封重建“开封府”    记者 单纯刚

后工业背景下京西建筑特色研究    刘倩

城市建筑特色级差评价研究    喻津津

巴蜀城楼建筑特色研究    王文婧

兰州建筑特色研究    潘岳

巴蜀书院建筑特色研究    彭丽莉

适应气候的西藏建筑特色研究    周娟

关于茶楼的调查报告    谢欧

柏威夏寺的历史源流初探    马小玲

临夏回族建筑特色    周宝玲

岭南古代木构楼阁建筑特色初探    唐荟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