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屋顶花园的综合性建筑节能系统设计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02:47
热度:

屋顶花园的综合性建筑节能系统设计研究【摘要】:屋顶花园,早在上世纪20年代,勒·柯布西耶等建筑大师就已经发现了屋顶花园的重要作用,并将其列为现代建筑的“五要素”之一。随着全球化的城

【摘要】:屋顶花园,早在上世纪20年代,勒·柯布西耶等建筑大师就已经发现了屋顶花园的重要作用,并将其列为现代建筑的“五要素”之一。随着全球化的城市化速度加剧,热岛效应、城市洪灾、空气污染、碳排放量激增等城市生态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终于开始反思由于人类的高速扩张所付出的代价。与此同时,屋顶花园作为一项最常见的建筑节能手段,对于解决现存的城市环境问题有着极其显著的效果,终于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然而这个发展了近百年的建筑节能手段在我国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水平,与屋顶花园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在我国,目前屋顶花园的保有量相当低,而且屋顶花园的设计及建设技术也仍然是处于比较低的水平。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在上世纪末我国进行大规模城市化建设的时候,屋顶花园的作用尚未得到人们的关注,缺乏政策引导和规范,导致我国屋顶花园的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在我国城市高速化建设过后,留下的却是“硬化”了的城市表面,给我国许多大城市带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问题。 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已经逐渐开展起屋顶花园的研究和建设浪潮,值此契机,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屋顶花园的综合性建筑节能系统设计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挖掘屋顶花园的节能潜力,提升屋顶花园的节能效果;另一方面希望可以找到一些适合我国目前屋顶花园发展初级阶段的屋顶花园类型和方法,从而提高屋顶花园在我国的易推广性和普及率。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章:首先概括本论文研究的时代背景;其次,对本论文中所研究的一些相关概念进行解析;最后对屋顶花园的综合性建筑节能系统设计研究的意义进行论述。 第二章:归纳总结屋顶花园的分类和各类型的特点,并对国内外屋顶花园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研究,对我国屋顶花园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设想。 第三章:阐述屋顶花园的综合性建筑节能系统的设计和工作原理,并按照我国实际条件,提出关于屋顶花园模块化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第四章:以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规划设计项目作为本文理论的实践载体,对屋顶花园的综合型建筑节能系统进行实例展示。 【关键词】:屋顶花园 建筑节能 雨水回收利用 模块化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U985.1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Contents10-12
  • 第一章 绪论12-20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相关概念13-15
  • 1.2.1 屋顶花园13-14
  • 1.2.2 屋顶花园的综合型建筑节能系统14
  • 1.2.3 雨水回收与利用14-15
  • 1.3 研究意义15-19
  • 1.4 研究路线19-20
  • 第二章 屋顶花园的分类与发展现状20-28
  • 2.1 屋顶花园的分类20-25
  • 2.1.1 从屋顶花园的绿化程度进行分类20-21
  • 2.1.2 从屋顶花园的设计形式进行分类21-25
  • 2.2 屋顶花园的发展现状25-26
  • 2.3 本章小结26-28
  • 第三章 屋顶花园的综合性建筑节能系统设计方法28-39
  • 3.1 通过屋顶花园进行雨水收集28-32
  • 3.1.1 屋顶绿化层对雨水的缓冲和预处理28-30
  • 3.1.2 雨水的汇集与蓄积30-31
  • 3.1.3 雨水的净化处理31-32
  • 3.2 将收集的雨水再利用32-34
  • 3.2.1 雨水的直接利用方式32-33
  • 3.2.2 雨水的间接利用方式33-34
  • 3.3 模块化设计以便于推广和运用34-38
  • 3.3.1 屋顶绿化模块化设计35-37
  • 3.3.2 蓄积池模块化设计37-38
  • 3.4 本章小结38-39
  • 第四章 屋顶花园的综合性建筑节能系统设计实例探析39-46
  • 4.1 项目概况39-40
  • 4.1.1 项目背景40
  • 4.1.2 地理概况40
  • 4.2 屋顶花园的综合性建筑节能系统在设计项目中的运用40-44
  • 4.2.1 使用屋顶绿化进行雨水收集42
  • 4.2.2 景观水池用作雨水调蓄和自然净化42-44
  • 4.2.3 利用雨水蓄积模块进行雨水收集44
  • 4.2.4 雨水的综合应用44
  • 4.3 本章小结44-46
  • 结论46-48
  • 参考文献48-5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1-52
  • 在校学习期间参与课题研究与设计52-54
  • 致谢54-55
  • 附录5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北京城区雨水径流的污染及控制    汪慧贞,李宪法

城市降雨径流水质污染探讨    吴慧芳,陈卫

上海市降雨特性统计与雨水存储池容积计算    宁静;李田;

加强水资源节用管理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谢浩;

城市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方案设计分析    曹秀芹,车武

从第十届国际雨水利用大会看城市雨水利用的现状与趋势    车武,李俊奇

世博文化中心屋面雨水收集利用介绍    谭奕;蒋旻;田钢柱;

雨水径流污染与城镇排水系统规划    姜文超;管继玲;吕念南;杨政成;

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建筑生态设计浅析    陈易;

台湾钻石级“绿色厂办”——台达南科厂办公楼    林宪德;

城市屋面径流污染特性及其利用探讨    殷捷;

沉水植物在生态修复和水质改善中的作用——以惠州南湖生态系统的修复与构建(中试)工程为例    刘从玉;刘平平;刘正文;陈清;柴夏;

基于综合风险指数的城市雨水利用风险评估    刘静;鲁逸;程栋;谢圣;

水的后置侵入对瓦斯解吸影响试验研究    张国华;梁冰;毕业武;侯凤才;蒲文龙;

城市雨洪调蓄利用的理念与实践    汉京超;王红武;张善发;刘燕;

城市面源污染的特征及其控制的研究进展    倪艳芳;

校园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效益分析及利用措施    宋令勇;宋进喜;袁传芳;

屋面雨水与建筑中水系统联合运行问题分析    曹秀芹,车武,孟光辉,汪宏玲

北京市水资源状况分析    邱化蛟,程序,常欣,郭淑敏,张爱军

城市降雨径流非点源污染分析与研究进展    王和意,刘敏,刘巧梅,侯立军

华北平原城市应对强降雨对策研究    陈强;

基于生态城构建的雨水利用规划    韩志刚;董淑秋;杜娟;魏晨;王文亮;

城市雨洪资源利用及补偿机制未来研究方向探讨    胥卫平;李括;司训练;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模式研究    张磊;蔡明;仇杰;

城市雨水利用与地下水回灌战略研究    王维平;曲士松;孙小滨;张金丽;宫崇楠;

美国High Point住宅区低影响土地开发(LID)技术应用的案例研究    王沛永;张新鑫;

雨水集蓄利用学科发展    朱强;李元红;

城市雨水利用与人工回灌岩溶水    王维平;孙小滨;曲士松;

对城市面源污染控制规划建设模式的探讨——以武汉新区四新地区雨水排放系统规划为例    张建新;王明玲;张旭超;

天津市初期雨水污染控制方案初探    李彦伟;尤学一;季民;王秀朵;赵乐军;

平原河网地区城市集水区非点源污染过程模拟与系统调控管理研究    吕永鹏

基于光环境的城市高架桥下桥阴绿地景观研究    殷利华

北京市都市农业的可持续性分析与评价    邱化蛟

城市地表灰尘—降雨径流系统污染物迁移过程与环境效应    常静

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环境水文效应研究    程江

武汉市动物园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及其机理研究    陈庆锋

排水系统模型在城市雨水水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谭琼

雨水池设计理论研究    汪明明

降雨对垃圾填埋场污染地下水氧化还原分带及其污染物降解影响的研究    樊冬玲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王效琴

城市降雨径流收集及除磷净化研究    吴晓雨

沈阳市南运河水系的水环境污染调控研究    左悦

济南城区雨水资源化技术方案研究    杨文哲

村镇庭院降雨径流水质与污染特征的研究    魏孜

人工降雨模拟地表污染物冲刷规律及初期效应分析    何流

城市降雨径流中重金属污染特征与污染负荷    张晶晶

屋面雨水水质处理与地下水化学动态变化研究    张沛沛

住宅小区雨水生态处理与利用技术研究    王健

高速公路服务区雨水利用技术研究    李鹏飞

深圳湾红树林湿地面源污染研究    刘萍

对城市雨水地下回灌的分析    车武,李俊奇,曹秀芹,刘红,孟光辉

加强规划 科学管理水资源    

上海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分布与初始冲刷效应    常静;刘敏;许世远;侯立军;王和意;Ballo Siaka;

居住小区中水回用系统    蔡莹,蔡鸣,张爱莉,吴葭蕙

北京城区屋面雨水污染及利用研究    车武,汪慧珍,任超,刘红,孟光辉

深圳市实施排水系统分流制的探讨    奉桂红,刘世文,胡永龙

我国城市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    宫莹,阮晓红,胡晓东

上海市降雨特性统计与雨水存储池容积计算    宁静;李田;

对我国城市排水体制的探讨    王淑梅;王宝贞;曹向东;金文标;贾丽娜;

街道地表物的累积与污染特征——以成都市为例    施为光

从能源国情看建筑节能    本刊编缉部

政府推动是节能关键——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张庆风谈建筑节能    孙海燕 ,张庆风

天津市将召开“建筑节能与新技术应用”研讨会    

实施建筑节能是防治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的有效措施    李鑫 ,刘宏成 ,徐昌铎

建筑节能的发展    朱玉胜

发挥技术政策导向作用 推进我国建筑节能工作    杨西伟

北京建筑节能7月起实施新标准    本刊编辑部

提高公众的建筑节能意识    郭连荣

建筑节能墙改十年成果展成功举办    徐晨辉 ,战杰

建筑节能亟待解决八个问题    王华

对建筑节能认识的反思    曹琦;

当代建筑节能设备与产品的发展趋势    朱魁英;王喜霞;

尽快建立健全建筑节能教育体系    赵冬梅;焦志武;

试论建筑节能的新观念    龙惟定;

针对建筑节能问题的探讨与分析    尚莉莉;宋新宇;

农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研究    刘力;鲍安红;曹树星;胡秀芝;

浅谈建筑节能    林静;

商用建筑节能设计参数的研究    王清勤;

加大建筑节能力度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肖楚雄;

浅谈提高建筑节能意识 加强建筑节能管理    师彩霞;

唐山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工作    春华

建筑节能:画饼充饥?!    本报记者 唐军

建筑节能路漫漫    本报记者 王奎庭

建筑节能 引出商机    李晓明

建筑节能:经济政策亟待创新    本报记者 丁品

建筑节能:政策鼓励是关键    张佚铭

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建筑节能深入发展    梁鸣 作者系武汉市建设委员会总工程师

全面推行建筑节能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而努力    唐昌海 作者系武汉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建筑节能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李汉章(作者系武汉市建筑节能办公室主任、教授级高工) 王中华(作者系武汉市建筑节能办公室调研员) 邵义安(作者系武汉市建筑节能办公室科长、高级工程师)

建筑节能成为节约能源的新热点    火昱

建筑节能科学观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余晓平

建筑节能服务发展管理研究    孙鹏程

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激励政策研究    丰艳萍

建筑节能气候适应性的时域划分研究    张慧玲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管理研究    张琦

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研究—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张海文

建筑节能的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    郁文红

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管理模式研究    陈砚祥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体型设计参数与建筑节能的定量关系研究    张海滨

基于空间分布的建筑节能气象参数研究    高庆龙

武汉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障碍及对策研究    刘彦辉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应用研究    周余斌

河北省建筑节能机制构建研究    张雅

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杨环

我国北方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曹晓丽

建筑节能过程后评价研究    刘妤

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融资研究    朱宏宇

美日德建筑节能立法及其启示研究    秦静

建筑节能技术在某示范楼中的应用研究    高洋

沈阳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对策研究    王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