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激光等离子体中铅原子能级移动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4:05:51
热度:

激光等离子体中铅原子能级移动的研究【摘要】:自1960年美国物理学家梅曼(T. H. Maiman)成功研制出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起,激光技术的发展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近几年超短超

【摘要】: 自1960年美国物理学家梅曼(T. H. Maiman)成功研制出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起,激光技术的发展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近几年超短超强激光科学的快速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功率密度( 1020 W/cm2)、电场强度( 1011 V/cm)和时间精度(10-15 s)等非常极端的实验条件,为许多科学的创新性研究和重大突破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平台并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其中“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是激光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是物理学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它不仅在理论研究领域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且在激光加工、材料制备以及军事武器的制备等实际应用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一个主要结果就是产生激光等离子体。当功率密度足够高的脉冲激光辐照到靶材的表面时,靶材会在几纳秒的时间内熔化、蒸发乃至电离,产生高温高密度的等离子体。研究铅等离子体,有助于铅原子结构的研究,为天文等离子体的模拟提供数据。事实上,对激光等离子体的诊断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而且对PLD制膜的最佳条件的确定起到相当有益的启发。 本文主要对Pb激光等离子体进行了光谱诊断。第一,在距离靶面大约0.3 mm处获得了有关原子谱线的时间分辨谱,测量了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以及其时间演化趋势;通过光谱分析,得到了特征谱线的展宽和频移数据,并从三方面对谱线的展宽频移随时间的演化进行了解释;根据相关文献的结论,对展宽频移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且对于与文献结论相反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定性的解释;通过频移分析,我们还得到了在激光等离子体环境中铅原子部分能级偏移量的大小关系。第二,在距离靶面不同的位置处,我们得到了Pb原子谱线的时间演化谱,给出了10条铅原子谱线的中心波长在不同空间位置处随时间的演化,分析发现,发生蓝移的谱线的跃迁上能级具有相同的电子组态并且对蓝移现象进行了解释;给出了10条铅原子谱线在不同延迟时间时中心波长随空间位置的演化,并且利用等离子体膨胀的动力学模型对此进行了解释。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成果,概括起来,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 (1)由理论分析和对激光等离子体谱线的高斯及洛仑兹拟合可知,激光等离子体的展宽机制主要是斯塔克展宽。我们用铅原子谱线PbⅠ373.995nm的半高全宽计算了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计算了不同激光能量下不同延迟时间的电子密度,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迟电子密度减小,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大电子密度增大;对于在不同激光能量下,电子密度随延迟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给出了一个确定的描述公式: y = A_1e~(-x/T_1)+A_2e~(-x/T_2)+Y_0。 (2)分析了来自相同上能级的两组谱线(PbⅠ357.274nm和PbⅠ257.727nm;PbⅠ266.316nm和PbⅠ373.995nm)和有相同下能级的三组谱线(PbⅠ357.274nm和PbⅠ373.995nm;PbⅠ257.727nm和PbⅠ2 66.318nm;PbⅠ363.958nm和PbⅠ368.348nm)的展宽和频移,比较结果为: W_(357.274nm) W_(257.727nm)、d_(357.274 nm) d_(257.727nm),W_(373.995 nm) W_(266.316nm)、d_(373.995 nm) d_(266.316nm);W_(357.274 nm) W_(373.995nm)、d_(357.274 nm) d_(373.995nm),W_(257.727 nm) W_(266.318nm)、d_(257.727) nm d_(266.318nm), W_(3 63. 958nm) W_(368.348nm)、d_(363. 958nm) d_(368.348nm)。根据谱线展宽和频移与跃迁能级有效电离能之间的关系式我们对实验结果作了分析,分析发现对于具有相同下能级的两条谱线(PbⅠ363.958nm和PbⅠ3 68.348nm),其展宽与频移的大小关系与其他的两组不同,与已有文献中的关系式不同,我们从自吸收和平方斯塔克效应两方面对其进行了解释。 (3)谱线的频移是由相应跃迁能级的移动引起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频移反映的是相关原子能级的移动情况,通过分析谱线的频移,我们得到了6条铅原子谱线相应跃迁能级的能级移动量的大小关系如下:ΔE_(e(6p~2 ~1D_2 )) ΔE_(e(6p~2 ~3p_2))、ΔE_(e(6p7s ~1P_1~0 )) ΔE_(e(6p7s ~3P_1~0))、ΔE_(e(6p7s ~3P_1~0 )) ΔE_(e(6p7s ~3P_0~0)。另外,我们对谱线的展宽频移在等离子体环境中随延迟时间的变化规律,从粒子碰撞引起的线型表述、平方斯塔克效应和自由电子对原子核的屏蔽作用三方面进行了解释。 (4)在第二组实验中同样利用铅原子谱线PbⅠ373.995nm的半高全宽计算了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给出了在延迟时间300 ns、500 ns、800 ns、1000 ns时,铅激光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随空间位置的演化;另外,给出了四条铅原子谱线(357.274 nm,363.958 nm,368.348 nm,373.995 nm)的强度随延迟时间和空间距离的演化趋势,据此我们判断,等离子体的膨胀过程,不仅是能量的损耗过程,其中还存在能量的交换,即存在一些原子的激发过程。 (5)给出了10条铅原子谱线(357.274 nm,363.958 nm,368.348 nm,373.995 nm,257.727 nm,266.316 nm,261.418 nm,280.199 nm,282.320 nm,287.332 nm)的中心波长在空间位置0.1 mm、0.3 mm、0.5 mm、0.7 mm、0.9 mm、1.4 mm、1.9 mm、2.4 mm处的时间演化图,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对于发生蓝移的四条谱线(261.418 nm,280.199 nm,282.320 nm,287.332 nm),它们具有相同跃迁上能级电子组态6p6d;以谱线PbⅠ287.332 nm为例,我们从平方斯塔克效应出发,对实验中观察到的谱线蓝移现象进行了解释。 (6)给出了十条铅原子谱线的中心波长在延迟时间300 ns、500 ns、800 ns、1000 ns时随空间位置的演化图,我们发现,在激光等离子体环境中谱线的中心波长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向着短波方向移动,我们认为这是由多普勒效应引起的;我们利用等离子体膨胀的动力学理论模型,模拟了等离子的膨胀速度在空间各轴向的分布,对等离子体环境中谱线的中心波长随空间距离的演化趋势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Pb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演化谱 等离子体电子密度 谱线展宽 谱线频移 能级移动 蓝移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O536
【目录】:
  • 中文摘要6-9
  • ABSTRACT9-13
  • 第一章 绪论13-21
  • 1.1 等离子体技术与应用13-17
  • 1.1.1 等离子体的概念13-14
  • 1.1.2 等离子体的分类14
  • 1.1.3 等离子体的特性14-15
  • 1.1.4 等离子体的应用15-16
  • 1.1.5 激光等离子体技术及进展16-17
  • 1.2 原子结构与光谱分析17-19
  • 1.3 铅材料介绍19
  •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安排19-21
  • 第二章 激光等离子体的产生与诊断21-34
  • 2.1 激光等离子体的产生21-26
  • 2.1.1 激光等离子体的产生机制21-22
  • 2.1.2 激光等离子体中的各类原子平衡过程22-23
  • 2.1.3 激光等离子体的辐射机制23-25
  • 2.1.4 激光等离子体对激光的吸收机制25-26
  • 2.2 激光等离子体的诊断26-31
  • 2.2.1 电子密度的测定方法26-28
  • 2.2.2 电子温度的测定方法28-30
  • 2.2.3 实验谱线展宽和频移的测定30-31
  • 2.3 激光等离子体实验装置31-34
  • 第三章 激光等离子体中铅原子能级移动的研究34-59
  • 3.1 铅激光等离子体的诊断36-43
  • 3.1.1 发射光谱的观察36-39
  • 3.1.2 电子密度的诊断39-43
  • 3.1.3 电子温度的测定43
  • 3.2 激光等离子体中部分铅原子谱线的展宽频移分析43-53
  • 3.2.1 来自相同上能级谱线的展宽、频移的大小分析51
  • 3.2.2 跃迁到相同下能级谱线的展宽、频移的大小分析51-53
  • 3.3 激光等离子体中铅原子能级移动的分析53-57
  • 3.3.1 具有相同跃迁上能级谱线其跃迁下能级的移动分析54-55
  • 3.3.2 具有相同跃迁下能级谱线其跃迁上能级的移动分析55-57
  • 3.4 谱线的展宽和频移的演化分析57-59
  • 第四章 激光等离子体中铅原子谱线频移的空间演化分析59-77
  • 4.1 电子密度的空间演化分析59-61
  • 4.2 部分铅原子谱线频移在空间各点随时间的演化分析61-67
  • 4.3 部分铅原子谱线频移随空间位置变化的分析67-73
  • 4.4 等离子体膨胀速度的理论模拟73-77
  • 第五章 结论77-81
  • 5.1 本论文的工作总结77-80
  • 5.2 对今后工作的规划80-81
  • 附录81-86
  • 参考文献86-9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92-93
  • 致谢9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高密度平面靶等离子体中激光驱动冲击波加速离子的能谱展宽    令维军;董全力;张蕾;张少刚;董忠;魏凯斌;王首钧;何民卿;盛政明;张杰;

Al等离子体类锂伴线的布居机制分析及实验应用    于新明;程书博;易有根;张继彦;蒲昱东;赵阳;胡峰;杨家敏;郑志坚;

强激光在非磁化等离子体中的三维调制不稳定性    汤伟;刘三秋;

基于JASMIN框架的FFT并行解法器及其应用    郭红;曹小林;胡晓燕;

水环境中痕量汞的激光点火辅助火花诱导击穿光谱高灵敏检测    李关;姜杰;张谦;陈钰琦;李润华;

空气中激光清洗过程的等离子体光谱分析    佟艳群;张永康;姚红兵;孟春梅;管海兵;

预制小孔对激光诱导不锈钢等离子体辐射的增强作用    陈金忠;玉世娟;孙江;李旭;王春生;

不同硬度受热面材料的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特性分析    李俊彦;陆继东;李军;姚顺春;董美蓉;

具量子效应Zakharov方程弱解的存在性    房少梅;金玲玉;郭柏灵;

门控分幅相机增益均匀性优化设计    李云峰;陈韬;袁铮;曹柱荣;黎航;张海鹰;肖沙里;刘慎业;

激光等离子体三维成像方法研究    王洪建;张天永;

空气中激光等离子体诱导电信号探测    纪运景;王春勇;童朝霞;卞保民;陆建;

基于激光等离子体的反导技术研究    李巧丽;李云霞;赵尚弘;蒙文;郝婕;

激光作用下硅靶材的等离子体谱研究    刘丽炜;蔡红星;李昌立;张喜和;郑峰;

激光等离子体特征参数对成丝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    屠琴芬;陈志华;于立春;郭永辉;韩学安;

用于等离子体诊断的X射线皮秒分幅相机    成金秀;杨存榜;温天舒;温树槐;唐道源;郑志坚;常增虎;山冰;刘进元;高盛琛;刘秀琴;

用于诊断激光等离子体X射线的双通道椭圆弯晶谱仪    朱岗;钟先信;熊先才;杨国洪;

激光等离子体诱导靶上电势信号的振荡特性    纪运景;卞保民;陆建;刘素梅;

激光等离子体X射线偏振度探测    施军;肖沙里;徐道连;钱家渝;

倍频YAG激光诱导Al等离子体参数的时空分辨诊断    薛全喜;赵学庆;叶锡生;张永生;华恒祺;郑国鑫;肖伟伟;

郑兰荪:滚动式创新研究    戴岩

激光等离子体的微波干扰和诊断研究    吴莹

基于靶探针法的激光等离子体弱荷电效应的研究    纪运景

液体微滴喷射靶激光等离子体软X射线源研究    尼启良

激光等离子体的KeV能区X光谱学研究    张继彦

平板靶X射线激光等离子体的二维流体力学研究    程涛

飞秒激光等离子体光学诊断和自生磁场实验研究    李玉同

液体微流喷射靶激光等离子体软X射线—极紫外光源研究    齐立红

激光等离子体中等离激元坍塌及湍动谱的研究    刘笑兰

高空核爆软X射线辐射特性及其实验室模拟研究    张大威

激光等离子体冲击波与表面吸附颗粒的作用研究    张平

激光等离子体中铅原子能级移动的研究    周贤明

激光等离子体中原子的激发和辐射过程研究    刁翠英

激光等离子体闪光在光电对抗中的应用    刘可

微波与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FDTD模拟    王俊彦

激光等离子体中极端相对论性电子的朗缪尔激元湍动加速    杨小松

激光等离子体中强朗缪尔激元对粒子的加速    路飞飞

水中激光等离子体空泡形成及冲击波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    王涛

超短激光脉冲产生等离子体的研究    赵洪梅

激光等离子体干涉实验诊断研究    徐跃生

激光等离子体X射线谱研究    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