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4:04:31
热度: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摘要】:为了探索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在土壤改良、土壤培肥及作物产量方面的作用,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土壤在分别施用秸秆生物炭和秸秆后

【摘要】:为了探索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在土壤改良、土壤培肥及作物产量方面的作用,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土壤在分别施用秸秆生物炭和秸秆后,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土壤pH值及电导率,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在玉米整个生育期的变化规律并比较玉米产量情况。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提高耕层土壤含水率,相比对照,土壤含水率在三叶期和成熟期差异显著;秸秆还田在三叶期、拔节期和抽雄期提高耕层土壤含水率且高于生物炭处理,与对照相比三叶期土壤含水率增幅最大,0~10和10~20cm土壤深度增幅分别为:12.24%和14.17%,在灌浆期和成熟期,秸秆还田降低耕层土壤含水率,其中,0~10和10~20cm土壤深度土壤含水率最大降幅分别为:-12.27%和-9.35%;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在三叶期对土壤温度影响较小,没有明显的规律,在后面的生育期表现为不同的规律,生物炭在拔节期提高土壤温度,其余玉米生育期均表现为降低作用,秸秆还田在以后的生育期均表现为升温作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降低耕层土壤pH值增大耕层土壤电导率,各处理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pH值从大到小依次为:B0、B15、BJ,电导率从大到小依次为:B15、BJ、B0;两种秸秆还田方式提高耕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各处理耕层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在三叶期和拔节期,从大到小均为:BJ、B15、B0,在抽雄期、灌浆期和成熟期,从大到小均为:B15、BJ、B0;相比对照,生物炭和秸秆还田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分别增产:19.27%和8.1%,生物炭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增幅达到10.3%,差异显著。综上所述,生物炭和秸秆还田能够改善土壤,培肥土壤,增加作物产量,为秸秆及生物炭广泛推广并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秸秆还田可在玉米生育后期适量追肥灌水,以达到产量最大化。 【作者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巴彦淖尔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关键词】生物炭 秸秆还田 土壤理化性状 产量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61038)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应用项目(201501061)
【分类号】:S141.4;S513
【正文快照】: 土资源利用与水土环境调控。E-mail:1436082044@qq.com。moisture in three-leaf stage was the largest,which was 12.24%and 14.17%in 0~10and 10~20cm,separately;At filling stageand maturity stage,straw turnover reduced soil moisture,among which the largest decli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田间土壤含水率的统计特性分析    李国芳,夏自强,郝振纯,蒋洪庚,陈海芳

探地雷达测定土壤含水率研究综述    雷少刚;卞正富;

基于太阳能的土壤含水率远程实时监测仪研制    曾庆欣;李晓东;李光林;

土壤含水率对近红外传感器标定模型的响应研究    殷哲;雷廷武;晏清洪;陈展鹏;董月群;庄晓晖;

保护性耕作农田地温及土壤含水率测试分析    王作华 ,郑会君

土壤含水率与光谱反射率的灰色关联分析    徐效军;张鹰;

土壤的光谱特征及氮含量的预测研究    鲍一丹;何勇;方慧;Annia Garcia Pereira;

基于图像处理的土壤表层含水率在线检测方法研究    张荣标;何加祥;吴涛;冯友兵;

基于土壤含水率垂向变化规律的水分传感器布设    杨绍辉;王一鸣;孙凯;

遥感监测土壤含水率模型及精度分析    张智韬;李援农;杨江涛;常庆瑞;

三种土壤含水率测量方法的综合对比分析    陈海波;冶林茂;范玉兰;

幼生桉表层土壤含水率变化研究    洪昌红;黄本胜;邱静;王珍;杨静学;徐敬华;

西北旱区葡萄园土壤含水率空间变异性研究    于海燕;康绍忠;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土壤含水率预测    许秀英;甘龙辉;陶冶;黄操军;

毛乌素沙地采煤塌陷程度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研究    周瑞平;王静;海春兴;

喀斯特土壤水分变化研究    程星;於芳;

土壤凝结水变化规律的初步探讨    韩奎学;吴景峰;

吉林省春季农田土壤水分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杰;刘珂;任红玲;唐晓玲;李健;

干寒区土壤抗风蚀能力的特征初步研究    申向东;王晓飞;姬宝霖;王丽萍;

云南省中部三种森林土壤含水率、容重和细根重及其垂直分布    单梦颖;杨永刚;高登成;丁洪波;项希希;吴兆录;

8月份降水较历年同期偏少53%    刘锟锋

快快行动抗旱保苗    本报记者 裴兴斌

我省大部地区土壤封冻前期墒情较好    金泉才李学共 王力

今年土地“口干”人不渴    YMG记者 姜晓 通讯员 王廷利 孟令远

土壤墒情如何?    鲁建民

辽西褐土沟灌侵蚀过程研究    武敏

精确测量土壤水的体积置换方法研究    马玉莹

非饱和土壤介电特性测量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孙宇瑞

含水含盐土壤介电特性实验研究及对雷达图像的响应分析    胡庆荣

西北旱区葡萄园土壤含水率与土壤属性空间变异及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涛

基于SPAC系统的土壤水动力学模型研究    杨德军

无线地下传感器网络电磁波在土壤介质中的传输研究    郁晓庆

水及溶质在有大孔隙的土壤中运移机制研究    冯杰

土壤墒情预报与作物灌溉制度多目标优化    张志宇

干旱区秸秆覆盖对滴灌土壤水盐分布及棉花生长的调控效应    张金珠

施肥条件下波涌灌溉田间水氮分布特性研究    孙秀路

土壤含水率分布式光纤测量试验研究    曹鼎峰

基于近红外光谱和机器视觉的土壤含水率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肖武

生态水信息指标参数土壤含水率遥感反演    谢兵

土壤含水率红外测量方法的研究    刘斐

土壤电特性与电场杀虫技术研究    付绍军

基于无线地下传感器的土壤含水率监测系统设计    张阳

土壤含水率及紧实度复合传感器的研究与开发    彭曾愉

高温储热过程中含湿土壤的热湿迁移特性研究    冀海燕

黄淮海地区典型土壤的岩土物理学关系研究    许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