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提高液化气脱硫净化效果的技术开发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27:52
热度:

提高液化气脱硫净化效果的技术开发研究【摘要】:随着炼厂加工原油的重质化和高硫化,焦化液化气硫含量不断升高、有机硫形态复杂,传统的脱硫醇工艺已难适应日益严格的脱硫精度和环保要求。本文

【摘要】:随着炼厂加工原油的重质化和高硫化,焦化液化气硫含量不断升高、有机硫形态复杂,传统的脱硫醇工艺已难适应日益严格的脱硫精度和环保要求。本文开展了提高液化气脱硫净化效果研究,考察了脱硫过程中碱液质量与液化气硫含量的关系,对比研究了二种不同工艺——串联式二级液膜接触器、常规工艺“预碱洗串联规整填料塔碱洗”的脱硫醇效果;对脱硫醇后的碱液再生进行了新型工艺研究,分别进行了采用微泡氧化与气提分离组合技术进行碱液再生小试和中试研究。在脱硫醇单元和碱液再生单元关键技术和设备改进的基础上,开发了包括液膜脱硫醇和碱液全循环高效再生二个单元的LiFT-HR液化气脱总硫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并成功应用于中石化茂名石化分公司焦化液化气脱硫醇工业装置,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本文首先对现有液化气脱硫醇工业装置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脱硫醇抽提塔传质效率低下是限制脱硫精度的主要因素。碱渣排放率高的主要原因是液化气胺洗过程中夹带的富胺液导致液化气中H2S含量较高,预碱洗过程中生成的大量硫化钠使得碱液无法再生。而脱硫效率周期性降低则是由于碱液再生效果差,再生过程中生成的二硫化物难以有效分离,导致循环碱液中二硫化物的累积并在碱洗过程释放到液化气中从而引起液化气总硫含量超标。 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文通过增加胺液聚结分离器,能够将液化气中胺液的浓度控制在200ppm以下,从而显著降低了预碱洗碱液中硫化钠的含量,实现了预碱洗碱液并入氧化系统再生。以液膜传质反应器代替常规填料塔,强化了传质效果。采用微泡式氧化塔,气液接触效率明显提高,碱液的停留时间更长,氧化深度更高,同时二硫化物的分离程度更高。中试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氧化和气提分离组合工艺能够实现了再生碱液中二硫化物的高效转化和有效分离;二硫化物液化气分离效率达到70%左右,再生碱液中二硫化物的含量可以从常规工艺的1000ppm以上降至340ppm以下,稳定时间延长3倍以上。 LiFT-HR纤维液膜工艺在茂名石化液化气脱硫醇工业装置上的应用结果表明,一级液膜塔处理后净化气中硫醇的含量可降至40 mg/m3以下,总硫醇脱除率达到97%以上,同时对二硫化物的脱除率也达到70%左右,总硫脱除率在93%左右。工业装置上循环碱液的质量稳定,碱液中二硫化物和硫醇钠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装置运行平稳。碱液的使用周期达到5-6月,碱渣排放率为1.04kg/t液化气,比常规工艺降低80%以上。 【关键词】:液化气 硫醇 二硫化物 再生碱液 液膜接触反应器 微泡氧化塔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E624.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前言11-12
  • 第2章 文献综述12-18
  • 2.1 液化气脱硫醇工业技术概况12-16
  • 2.1.1 Merox脱臭工艺13-15
  • 2.1.2 固体催化剂脱臭法15-16
  • 2.2 液化气脱硫醇工艺及设备研究进展16-17
  • 2.3 技术路线和主要研究内容17-18
  • 2.3.1 技术路线17
  • 2.3.2 主要研究内容17-18
  • 第3章 实验部分18-23
  • 3.1 原料与试剂18-19
  • 3.2 实验器材19
  • 3.3 分析方法19-23
  • 3.3.1 碱液中硫醇钠的分析19-20
  • 3.3.2 碱液中二硫化物分析20
  • 3.3.3 液化气中硫形态的分析20-21
  • 3.3.4 液化气铜片腐蚀试验21
  • 3.3.5 硫化物含量的计算21-23
  • 第4章 影响液化气Merox脱臭工艺效果的因素分析23-33
  • 4.1 分析方法23-26
  • 4.4.1 碱液中硫醇钠的分析23-24
  • 4.4.2 碱液中二硫化物分析24-25
  • 4.4.3 液化气中硫形态的分析25-26
  • 4.2 Merox脱臭工业装置净化液化气中硫化物形态分布26-27
  • 4.3 碱液中硫化物组分分析27-29
  • 4.4 二硫化物的分离和回收29
  • 4.5 液化气中硫化氢来源分析29-30
  • 4.6 Merox脱臭工艺存在问题分析30-32
  • 4.6.1 预碱洗过程分析30
  • 4.6.2 二硫化物分离罐功能的低效及硫平衡分析30-32
  • 4.6.3 液化气Merox脱臭碱液劣质化的原因分析32
  • 4.7 小结32-33
  • 第5章 液化气Merox脱臭工艺与设备的改进研究33-46
  • 5.1 液化气脱臭工艺的改进33-34
  • 5.1.1 常规Merox液化气脱臭工艺33
  • 5.1.2 改进液膜脱硫醇工艺33-34
  • 5.2 胺液聚结器对液化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控制效果34-36
  • 5.3 液膜反应器强化硫醇脱除效果的考察 136-39
  • 5.3.1 液膜反应器的结构与原理36-37
  • 5.3.2 液膜反应器与填料塔传质效率比较37-38
  • 5.3.3 液膜反应器结构对碱液氧化再生性能的影响38-39
  • 5.4 微泡氧化与气提分离组合工艺提高再生碱液质量的效果39-42
  • 5.4.1 再生碱液中二硫化物含量对液化气质量的影响39-40
  • 5.4.2 二硫化物分离方法的选择40-42
  • 5.4.2.1 沉降40-41
  • 5.4.2.2 汽油萃取41
  • 5.4.2.3 气提分离41-42
  • 5.5 高效氧化与气提分离组合技术提高碱液再生效果42-46
  • 5.5.1 小试实验结果42-43
  • 5.5.2 中试试验结果43-45
  • 5.5.3 本章小结45-46
  • 第6章 LiFT-HR工艺在焦化液化气脱硫装置上的工业应用效果46-56
  • 6.1 LiFT-HR纤维液膜液化气脱硫醇流程46-47
  • 6.2 关键设备设计47-50
  • 6.2.1 列管式液膜接触反应器47-48
  • 6.2.2 微泡式氧化塔48-49
  • 6.2.3 气提塔49-50
  • 6.3 操作参数50
  • 6.4 工业试验结果50-56
  • 6.4.1 硫醇脱除效果51
  • 6.4.2 二硫化物脱除效果51-52
  • 6.4.3 总硫脱除效果52-53
  • 6.4.4 二硫化物回收情况53
  • 6.4.5 循环碱液的质量控制53-54
  • 6.4.6 碱液使用周期与碱渣排放率54-55
  • 6.4.7 本章小结55-56
  • 第7章 结论56-57
  • 参考文献57-60
  • 致谢60-61
  • 附表6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LPG汽车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    梁振北;

液化石油气中硫化物的测定方法    高建兵,詹亚力,朱建华

酞菁钴磺酸铵催化剂在液膜脱硫装置中的应用    黄毅;李兴建;

固定床脱除液化石油气中的硫醇    徐国庆,肖梅

催化裂化干气和液化气脱硫装置技术改造    刘香兰;申欣;贺兵;

炼油厂液化石油气(LPG)脱硫醇技术新进展    邱晓林

轻质油品脱硫醇技术进展    施小红,梁锋,吴晓春

液化气催化氧化脱硫工艺的工业应用    史国强

液化气液膜脱硫醇组合工艺及其应用    李锋;申明;田波;

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过程研究    李步,郭榜立,晁全水

液化石油气无碱脱硫醇工艺改造分析    张鹏;

固体碱脱硫醇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氧化硫醇性能研究    马洪霞

固体碱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液化气脱硫醇中的应用    胡敏

纤维膜脱硫工艺条件下硫化物氧化反应研究    徐艳丽

汽油中正戊硫醇的催化空气氧氧化脱除Ⅰ.CuZn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高立达;薛青松;路勇;何鸣元;

Progress in the Technology for Desulfurization of Crude Oil    

镍钒污染对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影响    杜晓辉;唐志诚;张海涛;高雄厚;朱学梅;

分子筛脱蜡装置拔头油固体脱硫剂脱硫精制    沈健,袁兴东,巴恒飞,韩英

柴油脱硫菌Rhodococcus sp.的分离及其性质考察    林军章,杨翔华,顾锡慧,洪新,李英

功率超声作用下柴油的深度氧化脱硫    韩雪松;赵德智;刘文豹;董知军;

Y型分子筛吸附噻吩、苯的模拟和实验    段林海;宋丽娟;范景新;李秀奇;孙兆林;

超声功率及声强对直馏蜡油氧化脱硫的影响    王秀芬;赵德智;

超声辅助作用柴油深度氧化脱硫的影响因素    孙明珠;赵德智;宋文新;

加氢尾油催化降凝生产润滑油基础油    张秋萍;石薇薇;董建军;赵德智;

甲基二硫化物分解机理的研究    杨丽;程型国;

燃料油脱硫精制技术及发展趋势    李其明;李芳;

固载化脱硫醇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司西强;夏道宏;项玉芝;周玉路;

各种因素对固载型汽油脱硫醇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夏道宏;司西强;管志军;项玉芝;周玉路;

正丁基硫醚-正辛烷-四甘醇、正丁基硫醇-正辛烷-四甘醇液液平衡数据的测定与关联    陈娜;米冠杰;张文林;侯凯湖;

应用UNIQUAC模型关联噻吩-正辛烷-二甲基亚砜液液平衡数据    米冠杰;张文林;陈娜;侯凯湖;

劣质馏分油加氢生产清洁柴油的工艺研究    张景成;南军;于海斌;耿姗;张玉婷;曲晓龙;史玉琳;

SbSn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和对石油改性研究    郭宁

有机聚合物材料用于烃类脱硫研究    孟启

石油精细化学品在原油预处理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刘桂玲

渗透汽化膜分离法脱除汽油中有机硫化物的研究    林立刚

轻质油品纤维膜脱硫应用基础研究    李旭晖

苯胺生产过程危险介质热危险性实验模拟及其热分解机理研究    阮继锋

CC-2OD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    汪卫华

柴油深度脱硫吸附剂的制备及脱硫性能研究    黄德奇

碳四烯烃中有机硫脱除的研究    郭秋扬

吸附法脱除油品硫的研究    乐哲廷

硅胶表面印迹脱硫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张宴铭

活性炭基催化水解羰基硫催化剂的筛选及动力学研究    于丽丽

催化氧化萃取法脱除FCC汽油中硫化物的研究    蔡永宏

基于杂多酸的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    丁永萍

火力发电厂脱硫岛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王志峰

轻质油品硫腐蚀性和脱除的研究    钟晓宇

液化石油气汽车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任素勤;姚新胜;樊沙沙;曹立新;

我国液化石油气的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    蔡庆文;刘军;

“十二五”期间本市液化石油气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冯震华;

“发展之路”轮由LPG改为半潜船改装工艺研究    李剑博;

元素硫微量分析综述    钱胜涛,肖安陆,胡典明,孔渝华

酞菁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余远斌,杨锦宗

MgO在NaY沸石上的分散及其催化性能    王英,淳远,朱建华,朱海燕,秦玉,须沁华

PDS——脱硫催化剂产品检验方法    杜锡光;毛晓青;王晓玉;

气相色谱法测定天然气中的硫化物    姚华群

液化石油气中硫化物的测定方法    高建兵,詹亚力,朱建华

采用碘量法测定硫化物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马锦

四磺化酞菁钴轴向配位反应研究    袁诗海,吴星,姚荣,郑刚

四磺酸基酞菁钴与硫化物的轴向配位反应研究    刘巍,叶涛,郭荣

四磺化酞菁钴在水溶液中二聚作用力的研究    吴星,袁诗海,郑刚,姚荣

用双活化法自羟酸转化为巨环内酯的新试剂    

S046合成芳基烷基硫醚的改良法    郑克勤;

新杀菌剂“二硫磷”中试工艺技术报告    叶挺镐;黄瑞明;

大庆喷气燃料中的硫化物及其对热安定性的影响    刘济瀛;张庆恩;

二环己基二硫化物的合成    李铭新,王秉章,杨丰科,李杰峰,李峰

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二甲基二硫化物纯度的研究    刘强,母丽敏

酞菁钴磺酸铵催化剂在液膜脱硫装置中的应用    黄毅;李兴建;

利用纤维膜脱除液化气中的硫    郭莉;郭强国;

试验硫化状态的新方法    李润林;

功能性二硫化物的合成与表征    董秋静;罗春华;王彩华;崔玉民;

硫醚、二硫化物和五硫化物的喇曼光谱研究    林汉杰;

甲基二硫化物分解机理的研究    杨丽;程型国;

水基二硫化物(4、4’-二硫联(3-硝基苯甲酸)的制备及作为照相补加剂的初步应用    闫军;崔海萍;于海英;万红敬;

巯基化合物的间接电解氧化偶联反应研究    严云南;戴佶;朱洪友;

二硫化物“原位”调控丙烯腈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    刘晓辉;张贵宝;李百祥;白云刚;李悦生;

二硫化物共价修饰多壁碳纳米管    胡玲;黄可龙;刘素琴;

类石墨烯过渡金属二硫化物复合材料制备及其电化学贮锂性能    常焜;陈卫祥;马琳;黄国创;王臻;

长江中下游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发育过程探讨    李文达;

FCC汽油生产国Ⅳ汽油技术研究及工业应用    赵乐平;方向晨;关明华;刘继华;

SRB生物膜和腐蚀产物膜对碳钢的腐蚀作用研究    林晶;阎永贵;陈光章;

中国石油成功设计哈萨克斯坦又一套原油脱硫醇装置    王丽 许波

华东院设计哈国原油脱硫醇装置投产    王丽 许波

车用汽油抽样批次合格率90.8%    记者 姚瑾

黑石化50万吨DCC项目完成土建    特约记者 杨德昌

福建汽油 合格率90%    王怡 记者 王灿群

华东设计院以技术优势开发海外市场    通讯员 王丽 刘登峰 游实光

每天吃生葱头 高血脂不用愁    江和平

洋葱巧治鸡白痢    吕纪增

食谱中别落下洋葱    曹霞

七种食物利脂肪肝    王爱平

轻质油品纤维膜脱硫应用基础研究    李旭晖

三氮唑类和二硫化物类化合物的抗真菌构效关系研究及“氮唑-乙基-杂原子”假说    张大志

核糖保护的硫代鸟苷的结构性质及溶胀法制备有机硅倍半氧烷晶体    罗群

甲醇存在时有机硫化物在HZSM-5分子筛上的催化转化反应研究    罗立文

负载型金属氧化物反应吸附模型化合物及FCC汽油中硫化物的研究    尹海燕

石油中噻吩型硫化物的γ射线辐射—催化转化研究    瞿赞

NiMoS/γ-Al_2O_3汽油加氢精制催化剂上烯烃与H_2S反应研究    司西强

有机聚合物材料用于烃类脱硫研究    孟启

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电子结构研究与调制    赵嘉峰

肉中亚硝酸钠含量的预测及干腌肉品风味反应模型的研究    宋永

提高液化气脱硫净化效果的技术开发研究    聂通元

加氢精制汽油硫醇结构组成分析及其脱臭研究    江胜娟

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RSDS)的开发和工业应用研究    柴元清

铁催化二硫化物合成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新方法研究    张志伟

新型有机—无机夹层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性能    张萱

内酰胺类二硫化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于法暖

二二茂铁丁基二硫的合成    杨小红

低成本双—[(三乙氧基硅)丙基]—硫化物合成及工业化研究    周兴平

β-环糊精包合有机硫化物的基础研究    孙燕

催化裂化分离系统的原料真组分替代及工艺优化    梅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