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川西坳陷中段烃源岩及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17:02
热度:

川西坳陷中段烃源岩及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摘要】:本论文是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协作项目“川西坳陷成藏年代学及流体演化历史研究”内容的一部分。旨在研究川西坳陷烃

【摘要】: 本论文是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协作项目“川西坳陷成藏年代学及流体演化历史研究”内容的一部分。旨在研究川西坳陷烃源岩以及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了解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为川西坳陷探索油气富集规律和指导油气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川西坳陷是四川盆地西部晚三叠世以来陆相盆地的深坳陷部分,为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前陆盆地。川西坳陷陆相碎屑岩领域油气分布十分复杂,气藏、气层众多,气藏分布从层位上可以分为须家河组、沙溪庙组、遂宁组、蓬莱镇组等多个层位。此次研究重点区域是以勘探开发程度较高、资源潜力较大且为近期勘探重点的川西坳陷中段地区。而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地区,是四川盆地主要的天然气产区之一,其烃源岩在地史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演化,在演化过程中生成了丰富的天然气,为本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减的形成提供了必备的气源条件。 此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源岩有机碳,镜面反射率,干酪根类型等源岩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特别是对须家河组两个主要储层段—须四段、须二段的烃源岩特征也进行了研究,从而对须家河组各段烃源岩的基本地化特征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充足的生油母质和良好的生油条件是形成大规模油气藏的先决条件(戴金星,1996),研究表明,川西地区上三叠统存在厚度巨大、有良好生烃潜力的泥质岩层和煤系地层,须家河组源岩有机碳含量高,成熟度较高,绝大多数源岩进入了高成熟阶段,少量进入过成熟阶段,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含少量Ⅱ型有机质,有机质为混源输入,但主要来自陆源高等植物,烃类生成物以天然气为主,这些都为大规模形成油气臧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通过开展源岩与天然气轻烃指纹分析、碳同位素分析特征对比,并应用天然气中重烃气与源岩吸附重烃气的对比研究等多种手段进行气源追踪,结果表明川西坳陷各层天然气来源较为复杂,母质类型多为Ⅲ型干酪根,部分为Ⅱ型干酪根;成因类型主要是煤成气;干燥系数在0.94~0.98之间,总体上属于干气,且组分运移分馏现象明显;天然气的δC_1大部分分布在-36‰~-32‰之间,基本都达到了成熟阶段。整体表现为须二天然气部分为自生自储,不排除下部T_3t+m源岩对其有一定贡献:须四上亚段天然气也以自生自储为主,在有断达深部的断裂发育地区可能有下部(如须二)天然气窜层运移至该层,下亚段天然气主要来自须三段:侏罗系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下部上三叠统须五段以及须四段的源岩,从而对须加河组与侏罗系的气源更加精细,为川西坳陷陆相地层天然气的成藏机理的认识获得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川西坳陷 烃源岩 有机地球化学 轻烃 油气源对比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第一章 前言10-20
  •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10
  • 1.2 理论及方法进展10-16
  • 1.2.1 烃源岩地球化学研究10-13
  • 1.2.2 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13-15
  • 1.2.3 轻烃研究15-16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6-18
  • 1.4 主要工作量18
  • 1.5 论文主要成果18-20
  •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20-30
  • 2.1 工区位置20-21
  • 2.2 川西地区构造发育特征21-25
  • 2.3 川西地区沉积充填特征25-30
  • 2.3.1 TS1期25-26
  • 2.3.2 TS2期26-27
  • 2.3.3 TS3期27
  • 2.3.4 TS4期27-28
  • 2.3.5 TSS期28-29
  • 2.3.6 TS6期29-30
  • 第三章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30-59
  • 3.1 烃源岩平面展布特征30-33
  • 3.2 有机质丰度33-44
  • 3.2.1 有机碳及其分布33-40
  • 3.2.2 氯仿沥青“A”的分布40-42
  • 3.2.3 有机质热解参数42-44
  • 3.3 有机质类型44-46
  • 3.4 有机质成熟度46-47
  • 3.5 烃源岩饱和烃色谱特征47-50
  • 3.6 生物标志化合物50-55
  • 3.6.1 萜烷分布特征50-52
  • 3.6.2 甾烷分布特征52-55
  • 3.7 烃源岩综合评价55-59
  • 第四章 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59-84
  • 4.1 天然气组分59-70
  • 4.1.1 天然气组分特征59-62
  • 4.1.2 天然气组分变化特征及规律62-70
  • 4.2 天然气碳同位素70-75
  • 4.2.1 碳同位素分布特征70-72
  • 4.2.2 天然气的成因类型的判断72-74
  • 4.2.3 天然气成熟度的判别74-75
  • 4.3 天然气轻烃75-84
  • 4.3.1 天然气轻烃指纹特征75-77
  • 4.3.2 天然气轻烃成分变化及规律77-84
  • 第五章 油气源对比84-94
  • 5.1 须家河组油气源追踪84-89
  • 5.1.1 轻烃特征84-87
  • 5.1.2 天然气K_1值特征87-89
  • 5.2 侏罗系气源追踪89-94
  • 结论与建议94-96
  • 致谢96-97
  • 参考文献97-10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川西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五段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邹瑜

方正断陷下第三系地化特征及油气运移方向研究    魏文静

松辽盆地宋站南地区中浅层天然气来源与成藏条件    于勇

资福寺洼陷烃源岩评价及分布特征研究    范俊

资福寺洼陷油气分布及运聚特征研究    魏昙娟子

川西与川中地区T_3-K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比    罗睿

川西与川中地区T_3-K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比    陈婷

四川西部沉积物中饱和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研究及其环境意义    王玉斌,关平,刘文汇

苏北盆地朱家墩气田气源追溯    饶丹;徐国盛;邱蕴玉;

天然气气-源对比的地球化学研究    刘文汇,张殿伟,王晓锋,南青云

四川盆地天然气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王兰生,苟学敏,刘国瑜,王琳,汪维明,王密云

Mango轻烃参数在塔里木原油分类中的应用    朱扬明,张春明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异常压力演化与天然气成藏模式    王震亮,孙明亮,张立宽,李耀华,张健

东海泥质区单体正构烷烃的碳同位素组成及物源分析    郭志刚;杨作升;林田;李钜源;

四川盆地天然气特征及气源    朱光有;张水昌;梁英波;马永生;戴金星;李剑;周国源;

轻烃指纹分析及其应用    蒋启贵,张志荣,宋晓莹,饶丹

试论轻烃形成过程中过渡金属的催化作用    张敏,林壬子

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烃源岩和原油中正构烷烃的碳氢同位素组成研究    王彦美

黄骅凹陷中区和南区古地温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邹海峰,徐学纯,高福红,刘立

地震泵抽吸作用与油气运聚成藏物理模拟    孙永河;付晓飞;吕延防;付广;阎冬;

大王北洼陷精细油源对比    任拥军;卢宁宁;邱隆伟;

秦南地区天然气成因与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庄新兵;邹华耀;李楠;魏刚;孙和风;

长岭断陷有机烃类气成因    杨光;张梦林;王建强;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异常高压成因    李军;邹华耀;张国常;李平平;冯冲;张彦振;陈加松;

川南地区排水找气过程中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王兰生,杨家静,郭奇泰,王曦

柴达木盆地三湖气聚集区某区第四系浅层气层AVO特征研究    陈强

四川盆地南部嘉陵江组烃源研究    陆正元,赵路子,李弢

川西孝泉构造上三叠统超致密储层演化特征    吕正祥

地球科学新理论、新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冯志亮;姚亚明;崔树军;周继军;陈建军;

峨眉山超级地幔柱对四川盆地烃源岩热演化的影响    朱传庆;田云涛;徐明;饶松;袁玉松;赵永庆;胡圣标;

THE EFFECT OF EMEISHAN SUPPER MANTLE PLUME ON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THE SICHUAN BASIN    

氢同位素气体分析进展    石磊;李金英;纪存兴;赵志军;唐占梅;

准噶尔盆地三台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覃军;杨斌;廖健德;任江玲;康素芳;

中国中西部四种组合类型前陆盆地成藏研究:Ⅱ.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赵孟军;宋岩;秦胜飞;柳少波;洪峰;傅国友;达江;

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冯晓杰;蔡东升;

岩矿分析与测试技术成就与前景    尹明;

不同类型油气运移动力、聚集机理与分布规律    陶士振;邹才能;高晓辉;王京红;欧光习;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    高晓辉;陶士振;李登华;

大河控制性影响下的陆架海沉积有机质的“源—汇”作用    胡利民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体系及资源潜力    徐忠美

鲁西北地区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条件研究    张保建

低渗储集体的形成演化及其对油藏分布的影响    高潮

砂岩对CO_2的矿物捕获能力    刘娜

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研究    叶礼友

黔南桂中坳陷水文地质地球化学与油气保存条件研究    李梅

断圈聚油机理及含油气性预测    王有功

济阳坳陷古近系—新近系地层油藏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    赵乐强

东濮凹陷胡庆油田油藏地球化学与成藏规律研究    张云献

南华北地区中晚二叠世层序地层学及古地理研究    尹玉静

莱州湾沉积物主要有机物含量分布与来源解析    肖晓彤

苏码头蓬Ⅲ气藏难动用区块开发    付蓉

延长油区延气2井区山西组沉积微相与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黄国丽

改进的非常快速模拟退火算法反演四川盆地主要构造界面形态    陆晓芳

鄂尔多斯盆地ZC地区长4+5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性质的影响    郑锐

川口油田川46井区石油成藏主控因素    刘昊娟

高演化海相烃源岩元素地球化学评价    曹婷婷

塔木察格盆地南贝尔、塔南凹陷油气来源研究    高俊红

基于C#的油田储层含水信息处理    宋兆云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油源及油气运移研究    霍秋立;汪振英;李敏;付丽;冯大晨;

油成甲烷碳同位素分馏的化学动力学及其初步应用    卢双舫;李吉君;薛海涛;徐立恒;

武当山推覆构造结构模式    蔡学林 ,魏显贵 ,吴德超 ,候建勇

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构造事件研究    刘树根,赵锡奎,罗志立,徐国盛,王国芝,C.J.L.Wilson,Dennis Arne

川西孝泉构造上三叠统超致密储层演化特征    吕正祥

龙门山冲断带分段-分带性构造格局及其差异变形特征    李智武;刘树根;陈洪德;刘顺;郭兵;田小彬;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气源追踪    沈忠民;潘中亮;吕正祥;刘四兵;王玲辉;

川西坳陷中段须二段天然气成藏年代探讨    刘四兵;沈忠民;吕正祥;罗小平;

川西坳陷构造格局及其成因机制    李智武;刘树根;林杰;汤聪;邓宾;孙玮;

测井识别生油岩方法    谭廷栋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地质特征与天然气聚集规律    任延广

江陵凹陷构造特征形成演化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杨长清

古温标在下扬子区构造热演化中的应用    曾萍

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生物气形成机理及成藏规律    张祥

江汉盆地构造演化与勘探方向    王必金

江陵凹陷白垩—第三系含油气系统    陈孔全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油气储层控制因素及评价研究    陈桂菊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来源与成藏研究    霍秋立

博格达山北麓二叠系芦草沟组油页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李婧婧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流体成因与天然气动态成藏特征研究    刘四兵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油气运聚与保存条件研究    王玉华

藏北侏罗纪沉积相及黑色岩系有机地球化学研究    陈兰

裂谷盆地有机质成熟度史模拟及在江汉盆地中的应用    袁厚勇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贾存善

四川盆地侏罗系浅层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    刘文龙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成藏年代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王玲辉

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蒲泊伶

新疆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刘春艳

方正断陷白垩系—古近系储层特征研究    董秀超

川东北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分析    王积宝

川西上三叠统高压封存箱与天然气成藏关系研究    徐国盛,刘树根

新场气田沙溪庙组气藏地层应力场测井分析    刘金光,李涛,何传亮

有机质演化与沉积矿床成因(Ⅰ)——油气成因与评价    傅家谟,汪本善,史继扬,贾蓉芬,盛国英

中原,华北油气区《煤型气》地化特征初探    徐永昌,沈平

中国含硫化氢的天然气分布特征、分类及其成因探讨    戴金星

中国最古老的气藏——四川威远震旦纪气藏    徐永昌,沈平,李玉成

沉积岩钾、氩分布与天然气氩同位素——以渤海湾、四川和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刘文汇,徐永昌

含油气盆地油气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概述    徐永昌,刘文汇,沈平

生排烃过程中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熊永强,耿安松,盛国英,傅家谟

四川盆地东部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探讨    杨家静,王一刚,王兰生,文应初,刘划一,周国源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原油沥青质的分子结构及其应用研究    贾望鲁

大杨树盆地杨参1井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    齐玉林,李景坤,徐喜庆,凤晓云,宁晓玲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烃源岩评价    李涛;肖磊;魏文文;

湖相深水油页岩段层序地层学属性及成油意义——以济阳坳陷为例    卓勤功,宗国洪,郝雪峰,熊伟

陆相盆地古生产力研究现状    胡玮;卢宗盛;喻鹏;

近海陆架盆地优质烃源岩的测井评价展望    周建林;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邻区二叠系埋汗哈达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特征及意义    魏建设;卢进才;陈高潮;李金超;

缅甸D区块Patolon构造带烃源岩评价    彭清泉;杨磊;

烃源岩TOC值变化与其生排烃效率关系的探讨    钟宁宁,卢双舫,黄志龙,张有生,薛海涛

南盘江盆地主要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赵孟军;赵陵;张水昌;刘培初;

利用测井资料识别与评价大庆外围盆地烃源岩    黄晨;潘保芝;

桂西地区上二叠统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本区烃源岩发育潜力的指示意义    邱振;王清晨;

高邮凹陷北斜坡中部泰州组烃源岩评价    仇永峰;陈平原;崔晓晓;

苏北盆地大丰—兴化探区油气地质综合评价    梁兴;楼基胜;叶舟;

黔南坳陷油苗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    贺训云;姚根顺;蔡春芳;沈安江;王鹏万;吴敬武;

中国南方海震旦系—中三叠统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    陈洪德;田景春;

海相油气资源大有可为    主持人 张晓波 张海霞

取得阶段性重要研究成果    汤良杰

大隆组为海相优质烃源岩    记者 江其勤

油气成藏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汤良杰

摸清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形成与分布家底    汤良杰

沥青砂岩生烃潜力巨大    本报记者 江其勤

煤田地质写人生    解士军

碳酸盐岩烃源岩研究有望获进展    江其勤 王金艳

饶阳凹陷层序地层格架下烃源岩特性与油气聚集研究    王建

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标准研究    薛海涛

PVT共控作用下油气的形成过程与演化模式    郑伦举

中扬子震旦统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潜力    王韶华

吉辽徐淮新元古代层序地层和岩相古地理及海相烃源岩发育特征    王德海

珠江口盆地珠—坳陷油气富集规律    吴娟

川西南五指山—美姑地区勘探潜力评价与目标优选    高林

松辽盆地南部中西部断陷带深层烃源岩评价及有利区预测    黄文彪

苏丹Melut盆地构造、沉积和油气成藏研究    叶先灯

呼和湖凹陷白垩系层序地层及油气成藏特征研究    李军辉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烃源岩分析及评价    蔡郁文

烃源岩中金属元素、有机质、有机酸测定及分布规律研究    张红娟

呼和湖凹陷烃源岩评价    刘海英

西藏羌塘盆地上三叠统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陈文彬

三塘湖盆地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烃源岩综合研究    周宁超

川东北华蓥山地区龙潭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有机相划分    毛婉慧

海拉尔盆地外围凹陷烃源岩评价及生排烃特征研究    张帆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活动对烃源岩的影响研究    任宇

塔里木西南坳陷二叠系沉积特征及形成有利烃源岩的环境因素研究    张继超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铁匠炉—大湾构造带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    王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