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川西洛带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天然气成藏规律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17:02
热度:

川西洛带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天然气成藏规律研究【摘要】:本文运用沉积学、地质学等理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大量的钻井、录井、岩心观察和岩心样品的多种实验测试为基础,采用多方向相互

【摘要】: 本文运用沉积学、地质学等理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大量的钻井、录井、岩心观察和岩心样品的多种实验测试为基础,采用多方向相互补充、完善,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洛带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的沉积体系及沉积类型、地层水特征及气水分布规律和天然气成藏条件;深入研究了沙溪庙组次生气藏的成藏机理,建立了天然气成藏模式,总结了天然气成藏规律。 洛带地区沙溪庙组为河湖相沉积,沉积相展布自西北向东南依次为河流相—三角洲相—湖泊相。具有较好的储集油气条件的为河流—三角洲相砂体,砂体呈条带状,沿着NE-SW方向顺着构造轴线展布。 沙溪庙组储层岩石类型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偶见岩屑石英砂岩。本区破坏性成岩作用包括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次生加大作用、自生矿物的形成;建设性成岩作用包括早期环边伊利石(绿泥石)的形成和溶蚀作用。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X衍射分析资料,自生矿物生成顺序和相互之间的穿插关系,碎屑与填隙物的组构特征,进行成岩演化序列的综合分析,将沙溪庙组碎屑岩成岩变化划分为早成岩A期、B期和中成岩A期、B期二个阶段四个期次。认为沙溪庙组储层次生孔隙的形成机理,为来自上三叠统脱羧基水引起可溶组分的溶解作用。岩心的物性分析表明该区沙溪庙组储层为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储层,孔渗相关性差,储层储集空间复杂,非均质性强。 根据录井、测井、地层水化学、相渗透率分析和测试资料,分析了沙溪庙组地层水的成因及气水的微观、宏观分布特征。沙溪庙组地层水经过了上三叠统流体的和原有的地层水混合形成了现有的地层水景观。区内地层水为Cacl_2型水,气水分布有分带性。 洛带气田沙溪庙组具备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1)上三叠统巨厚煤系烃源岩为侏罗系天然气聚集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2)相互叠置的砂体为气藏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储集条件,(3)发育的气源断裂和裂缝系统有利于天然气跨层输导,(4)多种类型圈闭为天然气聚集提供了理想场所,(5)纵向上多套盖(隔)层为天然气保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流体具有跨层流通的特征,上三叠统流体对沙溪庙组储层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沙溪庙组天然气成藏表现为烟囱效应,呈现古气藏的异常高压和天然气早聚晚藏的特征。沙溪庙组的成藏规律为:天然气早期聚集形成上三叠统原生气藏,晚期在原生气藏超压和构造活动频繁背景下通过断层及其裂缝系统流体快速上窜在侏罗系聚集成藏。 【关键词】:洛带气田 沙溪庙组 跨层流动 成藏条件 成藏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第1章 引言10-15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思路13-14
  • 1.4 主要认识及进展14-15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15-20
  • 2.1 区域构造特征16-17
  • 2.2 区域地层特征17-20
  • 第3章 沉积相分析20-40
  • 3.1 沉积相标志20-23
  • 3.1.1 岩石的颜色20
  • 3.1.2 物质成分20-21
  • 3.1.3 碎屑的结构21
  • 3.1.4 粒度分析21
  • 3.1.5 沉积构造21-23
  • 3.1.6 剖面结构23
  • 3.2 沉积相类型23-37
  • 3.2.1 曲流河沉积24-32
  • 3.2.2 三角洲沉积32-36
  • 3.2.3 湖泊沉积36-37
  • 3.3 沉积相平面展布37-40
  • 3.3.1 沉积相平面图编制方法37-38
  • 3.3.2 沉积相平面展布38-40
  • 第4章 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40-56
  • 4.1 储集条件40-51
  • 4.1.1 主要岩石类型40-41
  • 4.1.2 成岩作用41-48
  • 4.1.3 储层物性特征48-51
  • 4.2 烃源岩条件51-52
  • 4.3 运移和圈闭条件52-54
  • 4.4 保存条件54-56
  • 第5章 气水分布特征56-70
  • 5.1 地层水化学特征56-61
  • 5.1.1 地层水的常量组分56-59
  • 5.1.2 地层水的微量元素59-60
  • 5.1.3 地层水的矿化度60-61
  • 5.2 地层水化学特征系数61-62
  • 5.2.1 地层水钠氯系数61-62
  • 5.2.2 氯镁系数及变质系数62
  • 5.3 地层水成因分析62-65
  • 5.3.1 地层水原始面貌追踪62-64
  • 5.3.2 地层水的改造64-65
  • 5.4 利用相对渗透率分析微观气水分布65-67
  • 5.5 气水分布特征67-70
  • 第6章 天然气成藏模式及成藏规律70-81
  • 6.1 成藏模式及成藏规律70-76
  • 6.1.1 流体的跨层流动70-71
  • 6.1.2 成藏效应71-73
  • 6.1.3 成藏模式及成藏规律73-76
  • 6.2 高产气井主控因素分析76-81
  • 6.2.1 好的沉积微相优质储集砂体的发育77
  • 6.2.2 建设性成岩作用对储层的改善77-78
  • 6.2.3 层内裂缝发育使得产气量增大78-79
  • 6.2.4 向上跨层断层不发育79-81
  • 结论与认识81-83
  • 致谢83-84
  • 参考文献84-87
  • 图版87-8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基于子波分解的含气性识别技术在CC地区浅层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高倩;李仲东;赵爽;

川西南部地区浅层气勘探现状分析    濮瑞;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中下侏罗统砂岩储层异常致密成因机理    刘占国;斯春松;寿建峰;倪超;潘立银;刘群;

    

    

    

    

    

    

    

四川盆地沙溪庙组的脊椎动物化石及其时代归属    李奎;杨春燕;

四川东泰-合兴场气田沙溪庙组(J_2s+x)储层特征    张志勇;曾小英;

成都洛带遂宁组致密储层特征    罗啸泉;

川西洛带气田遂宁组气藏储集层特征    罗啸泉;

向家坝库区东爷庙滑坡成因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李宏杰;杨军;熊建平;曾祥喜;钟辉亚;

川西坳陷沙溪庙组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曾小英;

XC气田致密碎屑岩气藏模型正演研究    段文燊;吴朝容;

川、滇、豫部分地区中侏罗世淡水介形虫化石群    苏德英;李友桂;

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紫色土土系划分    凌静;邓良基;

四川中新生代地层划分中的问题及浅见    李正积;

西南洛带气田探勘获新突破    宋永华 张绍彬

成都建成我国首个都市大气田    陈明泉

“崔哥”我们经理的特殊“职称”    王朝军 邓东科 朱润中

新型压裂液在洛带气田应用    谭明文 张绍彬

成都近郊再现优质整装大气田    陈明泉 王云阶

分层压裂改造 开发难动用储量    陈明泉 马飞 林立世

西南分公司储产销持续高增长    陈明泉

压裂新技术使低压气田高产    谭明文 张绍彬

环保能源环保开发    陈明泉 郭望

赤水气田勘探开发获历史性转机    王孝祥

川西中江地区沙溪庙组天然气成藏及有利区带预测研究    黎从军

川西坳陷中段沙溪庙组沉积相与储层评价研究    朱宏权

川中地区侏罗系下沙溪庙组砂岩油藏成藏分析及勘探开发建议    刘桂侠

致密碎屑岩储层地震预测研究    杜增利

新场气田沙溪庙组多层致密气藏开发调整方案研究    刘成川

川西地区侏罗系隐蔽性气藏成藏机制及其勘探目标研究    张闻林

川西致密储层现今地应力场特征及石油工程地质应用研究    周文

大巴山侏罗纪前陆层序地层学研究    刘刚

川东北地区河坝构造工程地质特征及钻井对策研究    杨志彬

区域成土过程:认识与表达    罗友进

川西洛带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天然气成藏规律研究    廖义沙

五宝场构造沙溪庙组上段储层裂缝展布规律研究    陈敏

新场构造沙溪庙组碎屑岩储层弹性敏感性参数研究    蒋涔

川西XC气田沙溪庙组测井储层评价研究    曾江辉

川西坳陷中段侏罗系沙溪庙组和遂宁组物源分析及油气地质意义    安红艳

川西坳陷侏罗系沙溪庙组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张慧娟

川西南部地区沙溪庙组勘探目标评选研究    王勇

川西坳陷洛带遂宁组致密气藏测井参数与气层识别研究    李定军

洛带气田难动用储量动态特征研究及评价    孙致学

低渗透砂岩气藏产能动态评价    韩继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