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暖底对流云催化的微物理和动力效应的数值模拟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57:33
热度:

暖底对流云催化的微物理和动力效应的数值模拟【摘要】:为加深理解暖云底对流云降水形成的微物理机制,调查对这类对流云实施碘化银催化所能产生的微物理和动力效应,本文使用三维对流云模式(包

【摘要】:为加深理解暖云底对流云降水形成的微物理机制,调查对这类对流云实施碘化银催化所能产生的微物理和动力效应,本文使用三维对流云模式(包含6种水成物:云滴、雨滴、冰晶、雪花、霰和冰雹),对2004年7月8日发生在我国江淮地区的一例对流云进行模拟,并开展碘化银催化试验。结果表明:(1)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实测风暴的回波结构。(2)云雨自动转化和霰粒子融化是两个最重要的成雨机制,产生的雨滴占雨滴总数量(质量)的67%(19%)和18%(57%)。(3)对流发展初期在主上升气流区进行的催化试验表明,对本例对流云播撒碘化银能够同时获得增雨和减雹的正效果。(4)催化增加的霰粒子通过竞争机制抑制了前期冰雹的形成,但增强了向雨滴的转化(通过融化机制);催化也促进了二次对流的发展,增加了入云的水汽通量和云水含量,加强了后期的云雨自动转化及碰并增长,导致后期的雨和冰雹增加,并使地面降水分布发生变化。这些结果表明,对暖底对流云进行碘化银催化能够产生微物理和动力效应。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安徽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陕西中天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暖底对流云 动力催化 静力催化 人工增雨 江淮地区
【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30604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511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3CB430105~~
【分类号】:P481
【正文快照】: CHEN Baojun1,LI Aihua2,WU Linlin2,and SUN Yongtao31 Schoo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232 Weather Modification Office of Anhui Province,Hefei 2300313 Shaanxi Zhongtian Rocket Technology Co.,Ltd.,Xi’an 710025enhanced rain form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冰雹云中累积区与冰雹的形成的数值模拟研究    周玲,陈宝君,李子华,黄美元,郭学良,肖辉,洪延超

大气冰核谱分布对对流风暴云人工催化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肖辉;杨慧玲;洪延超;郭淳薇;唐琪;李蔼恂;

呼和浩特一次春季冰雹过程的数值模拟    巴特尔;单久涛;博格;

三维冰雹云模式对那曲冰雹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李哲;周筠珺;假拉;胡初阳;

西藏高原短临天气预报预警系统构建研究    肖光梁;肖天贵;假拉;刘辉权;

播撒碘化银实施雹云催化的数值试验——个例研究    周毓荃,陈宝君,肖辉,黄毅梅,李子华

半个世纪的云雾、降水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进展    黄美元,沈志来,洪延超

北京一次强单体雹暴的三维数值模拟    刘术艳,肖辉,杜秉玉,何宇翔,张荣林

过冷雨水低含量条件下冰雹形成和增长机制及其催化效果的数值模拟    陈宝君;肖辉;

慕尼黑一次混合型雹暴的数值模拟与成雹机制    胡朝霞;郭学良;李宏宇;洪延超;

含水量累积区与冰雹增长行为之数值模拟    郑凯琳;陈宝君;

利用雷达资料量化人工增雨作业参数    杨立洪;张晨辉;贺汉清;

冰雹云中累积带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李薇;于勇;崔莲;陈知新;崔红;

湿热泡扰动对强对流云发展影响的数值研究    卿清涛;周和生;刘建西;

2004年江苏火箭人工增雨降温浅析    白卡娃;宋娟;王啸华;

2004年江苏火箭人工增雨降温浅析    白卡娃;宋娟;王啸华;王佳;

人工消雨机制及催化试验数值模拟分析    王佳;白卡娃;智协飞;吴海英;王啸华;宋娟;

呼和浩特强对流天气的数值模拟分析    巴特尔;单久涛;巩迪;

一次强对流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    于华英;顾松山;魏鸣;

利用环境减灾卫星遥感监测冰雹灾害初探    刘丹;殷世平;于成龙;方丽娟;张贵华;

冰晶核化对雷暴云微物理过程和起电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谭涌波;杨忆;师正;周博文;张冬冬;廖义慧;

气溶胶作为冰核对降雨的作用研究    谭涌波;陈浩然;杨忆;师正;彭琳;向春燕;马肖;

基于粒子分档技术的云模式研究    刘晓莉

湖北保康对流云宏观特征及雹云识别方法研究    蔡寿强

支持向量机在贵阳凝冻天气预测中的应用    罗玲玲

双多普勒雷达反演风暴三维风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刘术艳

强对流云数值模式系统开发与应用    孙海燕

山东省冰雹云宏微观特征观测及数值模拟研究    李文娟

山东省冰雹云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及三维结构分析    殷占福

山东省西部夏季冰雹云宏微观结构的数值模拟    宋斌

多普勒雷达在天气预报和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研究    王艳兰

巴彦淖尔市冰雹预报方法应用研究    郭玉凤

湖北保康冰雹形成机理与人工防雹数值研究    敖杰

“三七”炮弹聚能分散碘化银成冰核效率的试验研究    石安英,樊慧新,丛澜,王卓然,王久良,李喜增,邱振国

对流云中冰相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Ⅰ:模式建立及冷云参数化    孔凡铀,黄美元,徐华英

冰雹云中累积区与冰雹的形成的数值模拟研究    周玲,陈宝君,李子华,黄美元,郭学良,肖辉,洪延超

冰雹云中微物理过程研究    洪延超,肖 辉,李宏宇,胡朝霞

强降水云物理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肖辉,王孝波,周非非,洪延超,黄美元

播撒碘化银粒子进行人工防雹的数值试验    黄燕,徐华英

旬邑地区冰雹云的早期识别及数值模拟    肖辉,吴玉霞,胡朝霞,李宏宇,雷恒池,洪延超,黄美元,樊鹏,梁谷,屈铁木

冰相过程在积云发展中的作用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孔凡铀,黄美元,徐华英

对流性强降水的数值模拟研究    王孝波,肖辉,杜秉玉

人工抑制上升气流对冰雹云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    周非非,肖辉,黄美元,李子华

自治区政协各界人士呼吁 加强人工增雨 改善生态环境    任致中

人工增雨 再显神威    王俊清

从自然控制论看黄河上游人工增雨    雷恒池,曾庆存,李仑格,朱江

国家级人工增雨基地建设正式启动    王广河 ,杨连英

白云隨人愿 着意化甘霖——人工增雨前景广阔    苏海波;

“人工增雨”诠释    

液氮同碘化银一同用于人工增雨    洑春干

面对焦渴的大地——大洼县2001年人工增雨回顾    董辉

要把人工增雨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在2002年飞机人工增雨协调会议上的讲话    陈延明

大同市实施“空中取水”战略靠人工增雨利用高空水汽    

洪门水库区域人工增雨试验与探索    朱胜瑞;游加清;

青海省黄河上游人工增雨工作总结与回顾    李仑格;德力格尔;

南京首次实施冬季联动人工增雨分析    郭文刚;李胜云;徐步雷;

江西省人工增雨统计检验系统设计与实现    宾振;吴万友;邓安强;

内蒙古人工增雨绝对增雨量效果评估方案    张自国;

青海省飞机人工增雨条件和方法的探讨    林春英;李富刚;

重庆主城区人工增雨对空气质量影响可行性分析    陈小敏;李轲;

人工增雨是增加水源 缓解水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    曾凡喜;

人工增雨技术方法研究    余兴;

湖南省人工增雨统计检验系统设计与实现    张中波;

市人大调研全市人工增雨能力建设工作    记者 赵茜

河南力争2020年人工增雨25亿吨以上    记者 王建忠 通讯员 郑宏伟

去年我市人工增雨5亿立方米    记者 常延春

我市人工增雨效率再提高3—5%    记者 胡鹏

我省今年首次人工增雨成功    记者 陈云芬

抓住时机加大人工增雨工作力度 顺势而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记者 东文

我市开展大规模人工增雨 有效缓解各地旱情    记者陈维灯

全国地市级首家飞机人工增雨基地在榆建成    本报通讯员 谷玲果

单凭人工增雨难以彻底缓解南方高温    本报记者 王敬涛

人工增雨3.5亿立方米    记者 冒蕞 贺佳 实习生 苏铁映

层状云系人工增雨潜力的数值研究    周非非

河南层状云系多尺度结构和人工增雨条件的研究    周毓荃

聊城市人工增雨效果统计分析及催化剂扩散模拟    郭宇光

龙羊峡水库库区人工增雨、增水效果评估    张阳

人工增雨效果统计检验方案优选及个例分析    刘晴

福建省夏季单体和多单体合并对流云结构特征与人工增雨潜力研究    冯宏芳

非随机化人工增雨试验统计检验基本问题研究和方案改进    王婉

人工增雨效果统计检验方法的改进    翟羽

人工增雨效果物理检验应用技术研究及个例分析    辛乐

黄河上游人工增雨期间云物理观测和降水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李娟

57mm口径人工增雨防雹弹时间引信相关技术研究    沈晓军

两类层状云系结构特征和人工增雨条件的观测研究    彭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