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中深层天然气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及解释标准建立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16:33
热度:

中深层天然气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及解释标准建立【摘要】:本文以孤北地区中深层天然气储层为例,主要研究了该类储层的四性关系特征和解释模型两个方面的内容。该类储层由于沉积作用和压实作用

【摘要】: 本文以孤北地区中深层天然气储层为例,主要研究了该类储层的四性关系特征和解释模型两个方面的内容。该类储层由于沉积作用和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各种成岩作用,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而且储层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很严重,且储层流体多样性,更增加该类储层评价的复杂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获取试验分析、地质录井、试油等第一性资料的基础上,利用钻井取心,成像测井资料,并发挥其高分辨率的技术优势,有效识别储层岩性,综合应用各种测井资料,综合分析、研究不同岩性、不同厚度的测井响应特征。具体研究了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储层四性关系,即:电性与岩性、岩性与物性、物性与含油性、电性与含油性,建立了孔隙度、渗透率的解释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研究区的一些井资料进行了二次评价,效果很好。同时,本文还给出了中深层低孔渗储层气层、低产气层、干层的测井解释模式,并根据测井岩相的定量参数建立测井评价标准。首次综合核磁共振、成像、自然伽马能谱等多项测井信息,建立研究工区测井岩相的识别模式。 【关键词】:中深层 天然气储层 四性关系 解释标准 低孔渗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前言10-14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0-11
  • 1.3 主要研究内容11-12
  • 1.4 技术路线及技术关键12-13
  • 1.5 论文完成情况13-14
  • 第2章 地质特征研究14-19
  • 2.1 区域概况14-16
  • 2.1.1 地层特征14-16
  • 2.1.2 构造特征16
  • 2.2 油气成藏条件16-19
  • 2.2.1 气源条件16
  • 2.2.2 储层特征16-17
  • 2.2.3 储层评价17-19
  • 第3章 岩石物理实验研究19-29
  • 3.1 常规岩石物理实验19-20
  • 3.2 岩心核磁共振实验分析20-29
  • 3.2.1 岩心离心前、后的T_2 分布20-21
  • 3.2.2 T_2 截止值的确定21
  • 3.2.3 核磁孔隙度的计算21-22
  • 3.2.4 核磁共振渗透率的计算22-25
  • 3.2.5 利用T_2 分布进行孔隙结构研究25-29
  • 第4章 四性关系研究及储层参数定量计算29-50
  • 4.1 岩性识别29-30
  • 4.2 四性关系研究30-37
  • 4.2.1 储层特征32
  • 4.2.2 储层岩性特征32-33
  • 4.2.3 储层物性特征33-34
  • 4.2.4 储层电性特征34-35
  • 4.2.5 储层的含油(气)性35-36
  • 4.2.6 测井岩相分析36-37
  • 4.3 储层参数定量计算37-50
  • 4.3.1 孔隙度37-41
  • 4.3.2 渗透率的计算41-44
  • 4.3.3 含水饱和度计算方法44-45
  • 4.3.4 孔喉半径计算45-46
  • 4.3.5 相对渗透率模型46-50
  • 第5章 气层识别及判识标准研究50-68
  • 5.1 储层划分50-56
  • 5.1.1 气层50
  • 5.1.2 低产气层50-52
  • 5.1.3 油层52-53
  • 5.1.4 低产油层53-54
  • 5.1.5 油水同层54-55
  • 5.1.6 干层55-56
  • 5.2 储层质量评价56-59
  • 5.2.1 沉积微相影响56-57
  • 5.2.2 粘土的影响57
  • 5.2.3 孔隙结构的影响57-59
  • 5.3 储层参数与产能关系分析59-61
  • 5.3.1 储层与层位关系59
  • 5.3.2 孔隙结构与产能关系59-60
  • 5.3.3 含气丰度与产能关系60
  • 5.3.4 产能预测公式的确定60-61
  • 5.4 天然气层评价技术61-63
  • 5.4.1 天然气储层识别技术61-63
  • 5.4.2 天然气储层定量解释技术63
  • 5.5 测井解释标准的研究63-66
  • 5.5.1 电阻率—孔隙度—含水饱和度三参数法63-64
  • 5.5.2 中子、密度孔隙度差值—电阻率关系法64-65
  • 5.5.3 自然伽马与电阻率交会图法65-66
  • 5.6 上古生界储层电性、物性界限66-68
  • 第6章 测井新技术的应用68-87
  • 6.1 核磁共振测井68-73
  • 6.1.1 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的解释原理和方法68-70
  • 6.1.2 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的应用70-73
  • 6.2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FMI)73-80
  • 6.2.1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FMI)原理73-74
  • 6.2.2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FMI)应用74-80
  • 6.3 多极子阵列声波(MAC)80-84
  • 6.3.1 正交偶极子阵列声波测井(XMAC-II)原理80-81
  • 6.3.2 正交偶极子阵列声波测井应用81-84
  • 6.4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84-87
  • 6.4.1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原理84-85
  • 6.4.2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应用85-87
  • 第7章 测井资料再评价87-91
  • 7.1 GB2 井再评价87-89
  • 7.2 GB1 井再评价89-91
  • 第8章 结论91-93
  • 附录一 主要符号表93-94
  • 参考文献94-98
  • 致谢98-99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9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赤岸油田韦2块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彭红浪;周丽艳;李霆;王安龙;

延Y井区下盒子组储层测井精细解释模型研究    佘刚;姚志刚;高珊;张狄杰;丁敏;

十里加汗地区上古生界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刘泽;章成广;唐军;范姗姗;

扶新隆起带扶余油层剩余分布技术研究    杜满昌

延长南部本溪组储层特征及其与天然气富集关系    秦晓艳

姬塬油田A区低阻油藏测井评价技术研究    李娜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低孔低渗储层渗透率建模研究    王磊

延气2井区块盒8、山2段储层“四性”关系与储层参数下限研究    陈西泮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崔家坡地区盒8段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宋平

延长南部本溪组气藏四性关系研究    李沼

利用T_2分布进行岩石孔隙结构研究    运华云,赵文杰,刘兵开,周灿灿,周凤鸣

核磁共振自旋回波串确定渗透率方法探讨    周灿灿,程相志,司兆伟,李淑珣,高卫国

塔巴庙区块上古生界低渗透砂岩气层测井解释技术    杨超华

FMI测井在临盘油田的应用    王爱丽,伍泰荣,纪蕾,吴晓伟,戴群

岩电参数在不同温度、压力及矿化度时的实验关系研究    赵军,刘兴礼,李进福,夏宏泉,陈福煊,刘之的

复杂孔隙结构砂岩储层岩电参数研究    张明禄,石玉江

识别低阻气层的一种特征参数判别法    张松扬

利用FMI成象测井资料解释地层沉积特征的典型实例    张向东

核磁共振测井基础实验研究    王为民,孙佃庆,苗盛

用FMI测井研究砾岩、火山岩储层    高秋涛,黄思赵,时新芹

煤田反演的声波测井曲线重构    彭苏萍,孔炜,杨瑞召,高云峰

储层条件下砂岩岩心驱替实验方法研究    杨默函;史謌;张祖波;

岩石孔喉结构特征对核磁T_2谱影响的数值模拟(英文)    王克文;李宁;

利用激发极化驰豫时间谱确定渗透率的实验研究    童茂松,王伟男,范清华,姜亦忠,王荣,杜国同

利用核磁共振T_2分布构造毛管压力曲线的新方法    何雨丹,毛志强,肖立志,张元中

低阻油气储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李征西;莫修文;

火山岩天然气藏地质储量参数的确定方法    杨晓玲;王玉华;王鹏;王英伟;

苏里格气田储层含水特征与测井识别方法    张海涛;时卓;

测井-地震多属性密度曲线重构反演技术及应用    贾建亮;刘招君;陈永成;方石;闫磊;孙平昌;

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及测井评价方法——以港北南翼区块馆陶组为例    闫磊;谭守强;潘保芝;张平;刘玉梅;

常规测井资料在江汉盆地盐间非砂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何希鹏;

多井沉积微相评价技术在江汉岩性油藏中的应用    杜飚;

埕岛油田水淹层测井响应原理及识别    李健;

中深层天然气测井评价技术    邵才瑞;张福明;刘耀伟;

声波、密度测井资料的环境影响分析及校正技术研究    苏明军;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横向特征初探    卢颖忠;李保华;田瑞锋;张宇晓;

岩心核磁T_2谱转换为岩心孔径分布谱及其应用    李宁;潘保芝;

大宁—吉县地区构造应力场研究及对煤层气分布的影响    陈飞;姜波;曾春林;王继尧;汪吉林;

煤层气藏储层研究的新方法    陈振宏;王一兵;张亚蒲;王宪花;杨焦生;

深部煤层气赋存运移规律的NMRI实验    唐巨鹏;潘一山;李成全;

煤矿安全预警系统的方法研究    母丽华

济阳坳陷深层碎屑岩储层物性及其流体实时评价    邓美寅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晚古生代沉积—构造演化及天然气勘探潜力研究    闫建萍

廊固凹陷古近纪大兴砾岩体沉积特征及成因    刘晖

储层微观剩余油分析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孙先达

特殊岩性岩心实验分析新方法研究    周宇

大庆油田气体钻井关键技术研究    张书瑞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钻井地质特征参数估计与预测方法研究    马海

电成像测井处理及解释方法研究    赖富强

含油气盆地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陈伟

港东开发区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马永东

基于电磁波传播理论的围岩电阻率测量方法研究与仪器实现    徐闽斌

采油厂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刘晓刚

子北油田涧峪岔地区长6储集层测井评价    张鹏

老君庙油田K层沉积相研究    何元方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沉积特征研究    田永强

南海北部陆缘碳酸盐台地地球物理特征研究    张广旭

古龙油田葡萄花油层流体识别方法研究    殷树军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M-Y油区长_6油层组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罗麟

安塞油田G区块长10油层组储层微观特征研究    康晓燕

苏里格气田储层含水特征与测井识别方法    张海涛;时卓;

河流相模式与储层非均质性    赵霞飞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邓礼正

河流相砂体剩余油识别模型及其成因类型研究    付国民,李永军,余波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区块油气水分布及主控因素分析    胡永章;卢刚;王毅;王洪辉;段新国;

隐蔽油气藏中“四性关系”的复杂性及综合评价方法    杨春梅;孟召平;刘卫东;

阿尔奇公式中a、m与渗透率的关系——毛管理论在岩石电阻率研究中的应用    原海涵

低渗透率地层渗透率的确定方法    张玉金;

油藏储渗特性对阿尔奇饱和度指数的影响    关继腾,房文静,王玉斗

辽河油田滩海地区低阻油层成因及其精细解释    陈学义,魏斌,陈艳,刘荣

苏里格地区有效储层测井识别方法研究    张海涛

测井储层评价新技术应用研究    陆万雨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    付金华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形成机理及主控因素研究    刘锐娥

东濮凹陷胡状集非均质油藏剩余油分布与挖潜研究    戴胜群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沉积体系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陈全红

胜坨油田河流相储层建筑结构分析与剩余油分布研究    林博

新场气田沙溪庙组多层致密气藏开发调整方案研究    刘成川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研究与孔隙成岩演化分析    刘小洪

复杂低渗透油气储层测井评价    刘伟

大牛地气田DX井区上古生界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    马辉

辫状河三角洲相储层测井评价    郭智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古生界沉积相与层序地层学研究    杨仁超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上古气藏储层特征研究    黄勇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低渗透储层天然气藏    董瑞霞

川西南部地区须二气藏储层物性下限研究    董立全

西峰油田延长组长8油层组储层描述    南珺祥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段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    刘显阳

新民油田沉积微相及流动单元研究    王继平

河流相储层层内剩余油分布模式及预测方法研究    张春龙

利用“四性”关系识别耿231井区长2储层    周小平;龙慧;黎小伟;

低孔低渗储集层测井评价技术综述与展望    李娜;何小菊;高秀丽;张宁;闫博;

五里湾长2油藏产能影响因素研究及应用    侯景涛;高阿龙;白旭;杨国斌;陈勇;李积林;

测井精细解释在FMN油田储量挖潜中的应用    吴小林;刘志霞;邓辞;

镇泾地区长9“四性关系”及油水分布研究    高辉

神木地区上石炭统沉积相与砂体展布研究    田烨

靖边油田三胜区长2油层组优质储层的控制因素研究    谢旭强

鄂尔多斯盆地柳坪坝地区长4+5、长6储集层“四性”关系研究    王景丽

鄂尔多斯盆地南梁西区长8储层微观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白雪晶

罗庞塬地区延长组长4+5沉积微相分析与储层特征研究    孟展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泾地区HH73-HH74井区长6地震储层预测    张云龙

声波测井技术发展动态和展望    楚泽涵

浅谈各种渗透率测量值之间的相互关系    侯桂珍;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在张东地区的应用    柴细元,李丽荣,刘志云

用核磁共振测井确定渗透率的原理和方法分析    王光海,李高明

磁共振成象测井提供的基本信息及其应用    肖立志

长庆低渗透砂岩气层测井评价方法    孙小平,石玉江,姜英昆

复杂孔隙结构储层含气饱和度评价方法    孙小平,石玉江,姜英昆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储层测井识别方法研究及应用    赵喜元

毛管压力曲线分析新方法及其在油气藏描述中的应用    廖明光,巫祥阳

神经网络结合聚类分析进行储层油气预测    张世荣

天然气储层产能的测井评价与预测    肖慈珣,肖崇礼,粟英姿,胡华伟,陈必孝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储层分布规律浅析    朱伟鸿;

利用AVO法直接研究烃类显示    W.Ostrander;寇养琦;

利用测井资料预测天然气储层产能方法研究    秦绪英;

影响碎屑岩天然气储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史基安,王琪

徐家围子断陷储盖组合及对天然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王雅春;李刚;杨宏松;张群;

电阻率测井泥浆侵入影响校正方法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储层为例    秦绪英;

天然气储层中硫化氢分布规律、成因及对生产的影响    樊建明;郭平;孙良田;张显军;田义民;

叠加构造分析及其应用——以贵州赤水地区为例    胡明;秦启荣;李昌全;

煤系地层中砂岩火山尘填隙物的成岩作用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储层为例    李向博;王建伟;

基于数字岩芯的天然气储层电性数值模拟    姜黎明;孙建孟;

松辽盆地南部油气地球物理测井解释新技术    张松扬;颜可彰;陈玉魁;

川中香溪群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    张鼐;罗平;高志勇;应凤祥;魏宝和;罗忠;

煤层气井定向井钻井技术    侯岩波;孙建平;张健;孙强;李绍勇;

低渗气藏水锁伤害及解除方法研究    林光荣;邵创国;徐振锋;

四川盆地西部三叠系须家河组须二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姜在兴;

马拉松公司拟开发爱尔兰水下气井    李嵩

“活水”滚滚 福泽万方    本报记者 胡小平

四川盆地钻井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记者 周泽山

四川盆地钻井技术获重大突破    周泽山

深层气井压裂技术在大庆油田取得突破    王淮志

“四点两线”打造市场信誉    周泽山

中国深层气井压裂技术取得突破    记者王淮志

煤层气AVO技术    林建东 胡朝元 陈信平

深层气井压裂技术成功攻克    王淮志

长庆局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    记者 张新民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盒8、山1段物源与沉积相及其对优质天然气储层的影响    杨斌虎

天然气储层气水识别方法研究及其应用    唐凯

天然气储层多极子声波测井响应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咸秀明

四川盆地洛带气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储层预测与评价    孙崇云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四下亚段膏盐层系天然气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王淑萍

中深层天然气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及解释标准建立    刘延梅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山西组天然气储层特征及评价    鲁飞

致密气藏压裂水平井产能评价及井网优化方法研究    马静

煤层气富集区地震预测应用研究    李春旭

川西XC气田沙溪庙组测井储层评价研究    曾江辉

煤层气测井解释方法研究与应用    何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