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14:50
热度: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摘要】: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地区,其西部坳陷中段更是西南油气分公司的主力产气区。川西坳陷自晚三叠世以来,经历了印支、燕山、

【摘要】: 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地区,其西部坳陷中段更是西南油气分公司的主力产气区。川西坳陷自晚三叠世以来,经历了印支、燕山、喜马拉雅多期构造运动,导致了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岩石物性、构造特征、流体性质和地压场的多期次变化,油气运移聚集经多次反复而成藏。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富集带环绕彭灌生烃凹陷,在其东、西、北坡呈马蹄形分布。 本文通过现场调研、野外剖面观察、采样测试、钻井资料、和国内外现状的研究,综合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有机碳、干酪根的镜检类型、热解参数和抽提物族组份特征、饱和烃色谱特征等对烃源岩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得出,平均有机碳大于1.5%,氯仿沥青“A”一般大于0.12%,Ro大于1%,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下部烃源岩西部好于东部,而上部烃源岩烃源岩东部好于西部,表明生烃中心由西部向东部转移。另外,利用PetroMod盆地模拟软件模拟了生烃史、储层孔隙演化史、盖层孔隙演化史。总体表现为以须三为界线,对于须三以下层段的烃源岩,即马鞍塘、小塘子组、须二段、须三段烃源岩,由南西向北东,进入相同生油气阶段的时间逐渐提前,而对于相同的地质时期,则表现为西部地区所处的生油气阶段明显比东部地区靠后,须四段、须五段烃源岩,则表现为由南西向北东,则表现出一种相反的趋势,即进入相同生油气阶段的时间逐渐滞后,而对于相同的地质时期,则表现为南西部地区所处的生油气阶段比北东部地区提前;须二段在东部新场地区储层致密化时期为晚侏罗世遂宁组沉积末期,西部孝泉地区稍早为中侏罗世末期,东西向时间为西早东晚,南北向时间相差不大,须四段比须二段晚;盖层,须三段在西部鸭子河地区在须三段末期基本具封盖能力,中部新场基本到须四段沉积中期才具有封盖能力,东部的丰谷地区更晚,约在须五段沉积末期具备封盖能力,须五段在中部、东部较早,具备封盖能力时期主要在上沙溪庙组早期,而西部须五段泥页岩具备封盖能力时期相对较晚,在遂宁组早期。 结合前人在成藏年代学、构造发育史、裂缝发育史等研究成果总结出川西坳陷中段须一段上三叠统的原生气藏成藏期为印支中晚期-燕山中晚期。晚白垩世以后,储层整体致密化,油气被致密化作用所“封存”。喜马拉雅运动使区内产生强烈形变,主要表现为裂缝对早期致密化“封存”油气的活化作用。因此,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的成藏特征:早期“古构造”是天然气藏聚集的基础;中期“致密化封存”是天然气保存的条件;晚期“裂缝活化”是天然气富集的关键。 【关键词】:川西坳陷中段 须家河组 烃源岩 生烃史 成藏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引言10-16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的目的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3
  • 1.2.2 国内勘探开发现状13
  •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13-14
  • 1.3.1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气藏基本成藏条件13-14
  • 1.3.2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气成藏特征研究14
  • 1.4 主要成果认识14-15
  • 1.5 完成的工作量15-16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16-25
  • 2.1 区域构造特征16-20
  • 2.2 区域沉积特征20-25
  • 第3章 烃源岩特征25-51
  • 3.1 烃源岩平面展布特征25-28
  • 3.2 有机质丰度28-36
  • 3.3 有机质类型36-39
  • 3.4 有机质成熟度39-41
  • 3.5 烃源岩饱和烃色谱特征41-45
  • 3.6 综合评价45-47
  • 3.7 烃源岩生烃演化特征47-51
  • 第4章 储层、盖层孔隙演化特征51-60
  • 4.1 储层孔隙演化特征51-55
  • 4.2 盖层孔隙演化特征55-60
  • 第5章 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特征60-68
  • 5.1 须家河组天然气分布特征60-61
  • 5.2 生、储、盖的时空匹配性61-65
  • 5.2.1 成藏系统划分61-63
  • 5.2.2 生、储、盖匹配性63-65
  • 5.3 成藏特征分析65-68
  • 5.3.1 早期聚集65-66
  • 5.3.2 中期封存66
  • 5.3.3 晚期改造66-68
  • 结论68-69
  • 致谢69-70
  • 参考文献70-7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7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再谈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划分方案    何鲤;李梅;熊亮;冉飞;廖震;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及侏罗系煤成气碳同位素组成    吴小奇;黄士鹏;廖凤蓉;李振生;

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须二段天然气气源判定及成藏分析    王睿婧;刘树根;张贵生;孙玮;

龙女寺构造须家河组低效气藏压裂改造技术    白雪静;春兰;杨兆中;李小刚;曾珠;

川东北须家河组中铝土矿的发育特征及其对构造活动的响应    林良彪;陈彦庆;淡永;钟怡江;徐胜林;

川中须家河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对孔隙演化的影响    王婧;徐国盛;曹竣锋;朱平;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盘昌林;刘树根;马永生;胡东风;黄仁春;

重庆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质特征规律初探    蒙丽;程军;任世聪;李长林;陈威;袁为真;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须一、三和五段天然气源内成藏潜力与有利区评价    赵文智;卞从胜;徐春春;王红军;王铜山;施振生;

川东北须家河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盘昌林;刘树根;马永生;郭旭升;郭彤楼;

川西坳陷中段陆相地层压力演化及其成藏意义    郭迎春;庞雄奇;陈冬霞;冷济高;田军;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连续型”大气区形成、分布与评价    公言杰;邹才能;陶士振;

四川盆地大川中合川—安岳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成果    

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段沉积环境分析    陆廷清;黄勇;

四川盆地中部须家河组天然气藏地质特征与控制因素    高晓辉;陶士振;李伟;杨家静;

赤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及含气性初探    黄世伟;张廷山;王顺玉;陈晓慧;姜照勇;董同武;

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连续型致密砂岩气地质特征    高晓辉;陶士振;朱如凯;袁选俊;

四川盆地西部三叠系须家河组须二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姜在兴;

三维纵波裂缝检测技术预测川西南部须家河组须二段储层    徐明华;刘定锦;朱敏;张华军;蒙杉;

重庆市新兴煤矿矿井充水条件及治水方案研究    曹楠;申太丽;李大猛;鲜镇糠;

须家河组研究取得丰富成果    黎家盆

可显著提高整体评价精度    罗文

四川油气田“聚焦”须家河组储层    记者 周泽山

四川油气田打响“须家河”攻坚战    记者 周泽山

广安气田须家河组气藏试采初判潜力较大    周泽山 通讯员 李宽宇

新“气王”勘探快马加鞭    周泽山 记者 杨晓

须家河组储层成为四川天然气勘探新领域    记者 周泽山

川东北须家河组首获工业气流    张学斌 帅利成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开发见成效    记者 周泽山特约记者 李宽宇

时代的选择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流体成因与天然气动态成藏特征研究    刘四兵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    盘昌林

四川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充填样式与储层分布规律研究    戴朝成

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    张峰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地层与有利储集砂体分布预测    金惠

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研究    叶礼友

川西坳陷中段沙溪庙组沉积相与储层评价研究    朱宏权

致密碎屑岩储层特征与裂缝发育带预测    陈汉军

井眼应力分布模拟及井壁稳定性研究    郭春华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探井地应力解释与井壁稳定性评价    谢润成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天然气地化特征与气源追踪    党洪艳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    金龙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地层水成因及水岩相互作用研究    宫亚军

川西坳陷中段丰谷构造须家河组四段储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刘春富

合兴场—高庙子地区须家河组流体成因与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张勇

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中粘土矿物研究    孙治雷

九龙山须家河组井壁稳定性的测井评价研究    吴林蔓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与层序特征精细研究    郝景宇

普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路遥

仁寿~安岳地区须家河组油气成藏模式及控制因素分析    阳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