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流体特征与天然气运移规律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13:31
热度: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流体特征与天然气运移规律研究【摘要】:大牛地气田是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六大天然气田之一,属于岩性地层气藏,具有低孔、低渗、低压、非均质性强等特征。随着气田勘探开发

【摘要】:大牛地气田是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六大天然气田之一,属于岩性地层气藏,具有低孔、低渗、低压、非均质性强等特征。随着气田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尤其是随着气田勘探开发资料的丰富和对气田成藏成岩规律认识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深入研究气田压力特征、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天然气运移规律等成藏研究的关键问题,对于促进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总结前人对研究区成藏、成岩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泥岩欠压实压力、生烃压力、天然气散失量的计算,并建立封闭孔隙系统气水两相流体压力方程,研究不平衡压实作用、生烃增压作用、天然气散失作用、地层抬升卸载-温度下降-岩石回弹综合作用对大牛地气田低压、常压形成的影响,阐明气田压力成因;通过分析地层水离子间的富集与亏损关系,解释气田地层水成因;通过对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揭示气田天然气运移特征;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天然气运移方式的力学条件,分析生烃作用、储层物性及裂缝对天然气运移的控制作用,并结合气田气水分布特征,进一步认识天然气运移规律,建立天然气运移模式。 根据本次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 1.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储层在持续埋深的过程中,先后由不均衡压实作用和生烃作用产生了超压;早白垩世末期,地层发生整体抬升,卸载、温度下降、岩石回弹的综合作用导致了现今储层低压、常压形成,天然气散失主要起限制超压进一步加大的作用。 2.大牛地气田砂岩储层成岩演化过程中,地层水介质的酸碱度与煤系环境及煤系烃源岩的热演化密切相关,并直接控制了储层砂岩的成岩作用。 3.地层水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地质流体发生过跨层流动。 4.大牛地气田储层物性、裂缝、生烃强度等因素控制了天然气的运移。天然气以垂向运移为主,运移通道主要为垂直裂缝;侧向上的运移主要通过物性好的砂体进行,除太2段天然气长距离侧向运移较为容易外,其他层段天然气长距离侧向运移能力微弱。 5.通过综合分析地质流体压力、地球化学特征、气水分布、天然气运移方式及运移控制因素等研究成果建立了天然气运移模式,认为研究区天然气的运移主要存在两个阶段: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末期,受生气强度和砂体排泄能力控制,区域上剩余压力差值较大,天然气以活塞式运移为主,但运移距离有限;早白垩世末,地层抬升,生烃能力下降,流体压力从不平衡状态逐渐向平衡状态转化,运移方式由活塞式运移逐渐变为置换式运移,直到达到平衡。 【关键词】:大牛地气田 上古生界 压力 地层水 天然气运移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引言10-16
  • 1.1 选题依据10-11
  • 1.2 研究现状11-13
  • 1.2.1 地质流体研究现状11-12
  • 1.2.2 大牛地气田研究现状12-13
  • 1.3 主要研究内容13
  • 1.4 主要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3-15
  • 1.5 完成的工作量15
  • 1.6 取得的研究成果15-16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16-22
  • 2.1 气田地理位置16
  • 2.2 区域构造特征16-17
  • 2.3 区域地层划分17-18
  • 2.4 研究区石油地质特征18-22
  • 第3章 流体压力成因22-38
  • 3.1 压力恢复速度影响因素分析22-24
  • 3.2 现今地层压力分布24-26
  • 3.3 地层压力成因控制因素分析26-37
  • 3.3.1 不均衡压实作用对增压的贡献26-28
  • 3.3.2 生烃作用对增压的贡献28-29
  • 3.3.3 天然气散失量计算及其对压力的影响29-32
  • 3.3.4 地层抬升卸载、温度下降和岩石回弹对压力的综合影响32-37
  • 3.4 地层压力的演化37-38
  • 第4章 地层水成因38-51
  • 4.1 地层水化学组成38-40
  • 4.2 地层水矿化度特征40-42
  • 4.2.1 地层水矿化度垂向分布特征40-41
  • 4.2.2 地层水矿化度与产能的关系41-42
  • 4.3 地层水离子富集亏损成因42-49
  • 4.3.1 分析方法42-43
  • 4.3.2 离子间关系特征43-47
  • 4.3.3 离子富集与亏损成因47-49
  • 4.3.4 地层水化学特征的相似性49
  • 4.4 地层水介质性质与成岩作用的关系49-51
  • 第5章 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51-57
  • 5.1 天然气组分特征51-54
  • 5.2 天然气同位素特征54-55
  • 5.3 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对运移的指示55-57
  • 第6章 天然气分布特征及运移规律57-82
  • 6.1 大牛地气田气水分布特征57-62
  • 6.2 天然气运移方式的力学条件62-64
  • 6.3 天然气运移的控制因素64-80
  • 6.3.1 生烃压力对天然气运移的控制作用64-66
  • 6.3.2 储层物性对天然气运移的控制作用66-69
  • 6.3.3 裂缝对天然气运移的控制作用69-70
  • 6.3.4 实例分析70-80
  • 6.4 天然气运移模式80-82
  • 结论82-84
  • 致谢84-85
  • 参考文献85-9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9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大牛地气田沉积相类型与岸线控藏特征    罗东明;

库车坳陷典型构造天然气运移过程物理模拟    付晓飞,杨勉,吕延防,孙永河

天然气运移物理模拟实验及其组分分异与碳同位素分馏特征    史基安,孙秀建,王金鹏,王琪,王雷

3PE防腐在大牛地气田地面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汪令辉;蒋学林;

气井控制储量计算方法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    王贵生;曾川;关丹;

天然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变化特征及地质意义    郝石生;张振英;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储层粘土矿物及敏感性分析    曹忠辉;程少林;

大牛地气田D66井区奥陶系风化壳储层预测思路与技术探讨    张卫华;罗延;张秀荣;丁国栋;

大牛地致密低渗气田成功开发的关键技术及面临的挑战    谭学群;刘传喜;严谨;

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的天然气外输    陈建强;王明军;

HRS-225型不压井作业机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    章伟;李晔旻;杨俊涛;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天然气运移、聚集研究    王震亮;陈荷立;朱玉双;耿鹏;高胜利;

大牛地气田产能评价研究    张松扬;黄国骞;

液压倒扣接头在大牛地气田DF1井中的应用    俞宪生;贾锁宏;孙智杰;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聚集与铀矿偶合关系初探    蒲仁海;李保侠;范春花;朱李;

塔河油田奥陶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    王杰;顾忆;饶丹;

大牛地气田太原组沉积模式研究    王付斌;贾会冲;

AVO分析及叠前反演技术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研究    张金强;曲寿利;董宁;周小鹰;

沉积有机质的演化与天然气的形成    刘文汇;

混源天然气源岩贡献比例定量研究    张居和;冯子辉;李景坤;方伟;霍秋立;闫燕;王树森;

大牛地气田全力保供大华北    冯家武 代金铭

大牛地气田水平井打开提速新空间    记者 蒋世廉 马献珍

大牛地气田水平井施工再提速    马献珍

为大牛地气田“固本生气”    王雷

大牛地气田开始向郑州供气    林丽娜

华北四物完成大牛地气田勘探任务    陈秀芳

大牛地气田:冲击第二个10亿产能    李金水

大牛地气田年产能超过20亿立方米    记者 蒋世廉

大牛地气田锁定15亿产能新目标    蒋世廉

大牛地气田成为重要气源地    蒋世廉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沉积相及储层研究    谭晨曦

大牛地气田盒2和盒3段河流相储层描述与建模    侯国伟

大牛地气田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2、盒3段沉积体系研究    吝文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岩性气藏形成机理    刘新社

大牛地老区低渗致密多层叠合砂岩气藏稳产技术对策研究    郑军

库车坳陷北带断裂控制气藏形成机制研究    王洪星

低孔低渗砂岩储层成因及控制因素研究    朱春俊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    过敏

陆相坳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储层描述    陈克勇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油气逸散特征及其地质效应    马艳萍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流体特征与天然气运移规律研究    覃伟

大牛地气田老区山1气藏气水分布特征研究    袁恩来

大牛地气田氮气泡沫欠平衡水平钻井工艺研究    黄巍

大牛地气田山1气藏产能预测    薛敬桃

大牛地气田盒3气藏压后储层渗透性变化分析    汤婧

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储层成因及评价研究    王光强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西南缘盒3+2段气藏描述    王海波

大牛地气田老区山1气藏合理井网研究    方小娟

大牛地气田老区盒三气藏产能评价    王晶

大牛地气田盒3气藏递减规律研究    刘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