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塔中地区奥陶系基岩潜山天然气盖层封闭能力综合评价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11:30
热度:

塔中地区奥陶系基岩潜山天然气盖层封闭能力综合评价【摘要】:为了研究塔中地区油气的保存条件,在充分利用地质、地震、测井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对各层位油气藏的盖层发育与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塔中地区油气的保存条件,在充分利用地质、地震、测井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对各层位油气藏的盖层发育与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厘定了塔中地区分别在石炭系、志留系、奥陶系发育有三套泥岩盖层,石炭系泥岩盖层在研究区内均有发育,它们具有发育厚度较大,平面分布较广,可覆盖全区,断层错断情况较少的宏观发育特点;而志留系泥岩盖层和奥陶系桑塔木组泥岩盖层的分布的局限性及断裂对盖层的破坏作用造成油气在垂向上的分布的多层性。 从物性封闭特征分析研究了三套泥岩盖层的微观封闭性。首先通过实验分析发现泥岩盖层封闭能力强弱主要受到其纯度和压实成岩程度的制约,据该规律结合实测泥岩样品排替压力数据,建立了塔中地区泥岩实测排替压力数据与其埋深和泥质含量的乘积之间的关系,通过拟合公式对上奥陶统桑塔木组泥岩盖层的排替压力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到其排替压力呈现为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的特征,不同地区排替压力差别较大,东北部排替压力最大,达19.74MPa,西部排替压力最小,仅为2Mpa。 通过对塔中地区断裂发育特征的研究,发现区域盖层的封闭能力也同断裂对盖层厚度和封闭能力的破坏程度有较大的关系:通过盖层和断穿盖层的断裂断距的相对大小可以评价油源断裂的垂向输导能力,为此我们引出盖层断接厚度的概念,其指盖层厚度减断穿盖层断裂断距,通过对塔中地区断穿桑塔木组泥岩盖层的断裂上下部位的油气显示情况的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桑塔木组盖层的有效断接厚度下限大致在170~190m之间。利用了兼顾断层岩压实成岩压力与压实成岩时间两方面因素影响的断层岩排替压力预测方法,对桑塔木组泥岩盖层内断层岩的封闭能力研究。 综合以上对上奥陶统桑塔木组泥岩盖层各方面封闭特征的研究,筛选出主要的盖层封闭能力评价参数,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采用网格化的方法,对塔中地区桑塔木组盖层封气能力进行定量计算。综合研究得到,桑塔木组泥岩盖层的综合封闭能力总体表现为中部低两翼高的特征,碳酸盐岩油气主要分布在桑塔木组泥岩盖层封气能力综合评价值0.5的范围内。最后选取塔中26井、塔中11井、塔中1井,三个典型油气藏,通过盖层封闭能力演化、断裂对盖层破坏强度演化和断裂活动性、烃源岩演化之间的匹配关系,得到上奥陶统油气藏为奥陶系沉积末期形成,而志留系油气藏为泥盆系沉积早期形成,石炭系气藏为二叠系沉积中期形成,由此证明了油气藏的形成时间和油气的富集程度为盖层和断裂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盖层 排替压力 盖断匹配 封闭能力 塔中地区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创新点摘要7-10
  • 前言10-23
  • 0.1 研究目的和意义10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20
  • 0.2.1 相关理论研究现状10-18
  • 0.2.2 天然气藏盖层研究的发展趋势18-19
  • 0.2.3 研究区研究现状19-20
  • 0.3 主要研究内容、思路及工作量20-23
  • 0.3.1 主要研究内容20-21
  • 0.3.2 研究思路21
  • 0.3.3 主要完成的工作量21-23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23-38
  • 1.1 构造及其演化特征23-28
  • 1.2 沉积地层及环境28-31
  • 1.3 油气藏类型及空间分布特点31-34
  • 1.3.1 油气藏类型31-33
  • 1.3.2 油气藏空间分布特点33-34
  • 1.4 油气生储盖特征34-38
  • 1.4.1 烃源岩条件34-35
  • 1.4.2 储集层特征35-36
  • 1.4.3 盖层特征36
  • 1.4.4 生储盖组合特征36-38
  • 第二章 盖层宏观构成及其发育特征38-46
  • 2.1 单井盖层发育特征(各层位油气藏盖层发育及分布特征)38
  • 2.2 联井剖面盖层发育特征38-44
  • 2.3 区域盖层分布特征44-46
  • 第三章 盖层微观封闭能力特征46-49
  • 3.1 岩石排替压力预测46-47
  • 3.1.1 影响泥岩盖层封闭能力的主控因素46
  • 3.1.2 岩石排替压力预测公式46-47
  • 3.2 排替压力封闭特征47
  • 3.3 天然气藏内部能量特征47-49
  • 第四章 断裂对盖层的破坏作用49-53
  • 4.1 断裂对盖层宏观连续性的破坏49-51
  • 4.1.1 断接厚度的引入49
  • 4.1.2 有效断接厚度的界限及与油气分布层位的关系49-50
  • 4.1.3 断裂对盖层破坏程度与油气产能的关系50-51
  • 4.2 断层垂向封闭性评价51-53
  • 4.2.1 断层垂向封闭性评价方法51-52
  • 4.2.2 盖层内断层岩封闭能力评价52-53
  • 第五章 盖层封闭能力综合评价53-56
  • 5.1 盖层封气能力综合评价方法53-54
  • 5.2 盖层封气能力综合评价结果分析54-56
  • 第六章 盖层对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56-63
  • 6.1 盖层宏观发育分布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56-59
  • 6.1.1 断盖匹配类型56-58
  • 6.1.2 断裂对盖层连续性的影响与油气富集层位的关系58-59
  • 6.2 盖层封闭能力演化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59-63
  • 结论63-65
  • 参考文献65-70
  • 发表文章目录70-71
  • 致谢71-72
  • 详细摘要72-8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超压盖层封烃能力的定量研究    吕延防,付广,张发强,付晓飞,王兴涛

泥岩盖层抑制浓度封闭形成与演化及其研究意义    付广;苏玉平;

气藏盖层封气能力评价方法的改进及应用——以我国46个大中型气田为例    张立含;周广胜;

徐深气田盖层封气有效性研究    牟敦山;付广;胡明;

基于自然伽马测井信号的维纳滤波法求取泥质含量    吴国平;苏江玉;成实;黄婧芝;

油气藏保存条件研究    窦立荣,徐树宝

泥岩盖层封闭性的确定及其与源岩排气史的匹配    陈章明,吕延防

盖岩排替压力研究    吕延防,陈章明,付广,姜振学,常冠华

徐家围子断陷徐深21区块盖层封闭能力演化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    胡明;迟建功;吕延防;史集建;庞磊;

烃浓度封闭及其在盖层封盖天然气中的重要作用    付广,陈昕,姜振学,黄金凤

盐岩溶腔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研究    梁卫国;赵阳升;

中国油气二次运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李多丽,关平

泥质岩盖层对水溶相天然气封闭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付广;康德江;段海凤;

气藏盖储层压力配置类型及与储量丰度的关系    付广;庚琪;王有功;杨永亮;

尚家地区葡萄花油层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    王文明;王成文;

源岩、超压和断裂空间匹配对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成藏的控制作用    王雅春;王胜男;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盖层特征及封盖性评价    于丹;付晓飞;吕延防;付广;胡明;

延吉盆地东部坳陷油气运聚系统及有利探区预测    吕延防,付广,姜振学,陈章明

测井资料在盖层评价中的应用    焦翠华,谷云飞

江苏油田泥灰岩裂缝性储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施振飞,蔡晓明,廖东良

库车前陆盆地断裂的控藏作用分析    李振生;刘德良;杨晓勇;

二连盆地含油断陷岩性油藏主要发育区带与成藏机制研究    王权

东营凹陷古近系孔一段—沙四下亚段碎屑岩沉积特征与成因研究    刘立安

考虑渗流及时间效应的层状盐岩溶腔稳定分析    武志德

黔南桂中坳陷水文地质地球化学与油气保存条件研究    李梅

中扬子区海相油气保存条件研究    肖朝晖

四川盆地寒武系膏盐岩特征与成藏条件研究    张晓峰

多夹层盐岩体中储气库围岩变形规律及安全性研究    王同涛

鄂尔多斯盆地石千峰组咸水层CO_2地质储存中CO_2的迁移转化特征    万玉玉

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煤成烃成藏作用研究    何会强

查干断陷湖盆层序地层框架中的含油气系统研究    郭彦如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成藏机制研究    雷闯

徐家围子断陷盖层封气能力及封气史研究    宫宇宁

星古1井区地质综合评价    刘春杨

四川盆地寒武系膏盐岩特征研究    邹灏

埕岛地区新近系油藏充满度研究    庄梅

断层油藏含油高度主控因素研究    王超

煤系地层游离气成藏机制与模式研究    于腾飞

高分辨率自然伽马测井仪器研制    刘长伟

鄂西渝东区下古生界油气保存条件研究    万红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油气运聚与保存条件研究    王玉华

岩石波速和孔隙度、泥质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    史謌,杨东全

歧口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    樊敬亮,黄志全,樊卫花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盖层特征及封盖性评价    于丹;付晓飞;吕延防;付广;胡明;

徐家围子断陷不同储量丰度气藏形成条件的定量研究    付广;庞磊;

歧口凹陷第三系层序格架下的油气藏富集规律    黄传炎;王华;吴永平;陈思;王家豪;任陪罡;夏存银;

应用测井资料评价吐哈盆地盖层物性封闭    谭增驹,刘洪亮,黄晓冬,宋君,陈炎辉,张振元

2004~2005年国内外测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赵平;张美玲;刘甲辰;张继红;钱丽;于海江;

天然气盖层实验研究及评价    郝石生,黄志龙

辫状河现代沉积研究与相模式──中国永定河剖析    廖保方,张为民,李列,逯径铁,葛云龙,闻兰,薛培华,郭睿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成藏的控制因素及成藏模式    付广,薛永超,付晓飞

塔中地区奥陶系米级旋回层序分析    吴兴宁,赵宗举

塔中88井奥陶系吐木休克组的发现及地层划分    董宝清;杜品德;刘兴礼;黄广健;谭泽金;罗友成;丁丽娟;

岩溶储层地震反射波场特征及多场信息预测——以塔中Zh1井区为例    杨风丽;程海生;董良国;邹森林;

塔中地区奥陶系储层特征及其与油气聚集关系    刘洛夫;王伟力;姜振学;庞雄奇;杨海军;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裂缝储层发育特征及预测    孙培元;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特大型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赵宗举,李宇平,吴兴宁,陈学时,俞广,贺训云,王双才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与油气聚集带    陈强路;何治亮;李思田;

塔中地区T_7~4界面碳酸盐岩古岩溶发育控制因素分析    王黎栋;万力;于炳松;

塔中地区寒武-奥陶系地层岩溶相研究    蒋春雷;金振奎;

塔中地区寒武-奥陶系白云岩成因类型及空间分布    杨玉芳;钟建华;陈志鹏;陈鑫;

应用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分析塔中地区奧陶系白云岩的成因    谭秀成;李凌;陈景山;王振宇;丁熊;唐青松;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热液溶蚀作用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吴茂炳;王毅;张永贵;胡文萱;

塔中地区构造—热演化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响应    李佳蔚;邱楠生;常健;

塔中地区古生界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与原油中硫的成因    蔡春芳;邬光辉;李开开;陈利新;李梅;李宏涛;

塔中地区古生界油田水化学演化和流动分析    蔡春芳;

塔中地区奥陶系特大型岩性油气藏勘探区带    赵宗举;李宇平;吴兴宁;陈学时;俞广;贺训云;

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层序地层学及礁、滩相隐蔽圈闭研究    蔡希源;陈新军;

塔中地区下古生界主力油源层新认识    罗宪婴;赵宗举;贺训云;陈学时;俞广;吴兴宁;

塔北、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及其原油中的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    李景贵;郑建京;刘文汇;陈国俊;孟自芳;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的研究进展    钱一雄;陈强路;蔡习尧;邵志兵;

西北塔中油气勘探再擂战鼓    记者 宗钢李俊杰 通讯员 谢海龙

新增石油储量锁定5亿吨    周兴岩 蒋玲

淘宝奥陶系    本报记者 奚震 通讯员 范明

三项综合技术遏制奥陶系产能递减    本报记者 李彦荣 通讯员 何世伟 马德昌

石油人治沙护路功不可没    记者 潘杰

21名专家赴西部探区排解技术难题    杜元梅通讯员 任海永

植被多了 风沙小了 气候好了    记者 郭立杰

中国石油两大勘探成果入选    记者 曾旺

塔里木投产一座油田建成一片绿洲    记者 刘枫

中石油用绿色装点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郭立杰

塔里木盆地塔北—塔中地区三叠系沉积、层序地层特征及生储盖组合研究    祝贺

塔里木盆地中地区下古生界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储层形成及成因联系    高志前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油气成藏体系研究    宫秀梅

塔中地区T_7~4界面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形成机理与分布预测    王黎栋

塔中地区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保护技术研究    杨枝

塔里木盆地塔中寒武系—奥陶系构造与沉积演化及相互关系研究    王惠民

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技术、方法及应用    王宏斌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构造~沉积特征及相互关系研究    陈新军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机理与分布预测    刘忠宝

塔中古隆起多旋回构造演化与油气多期动态成藏    张克银

塔中地区奥陶系基岩潜山天然气盖层封闭能力综合评价    王立志

塔中地区下古生界储层评价与分布    侯国庆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分布规律与成藏模式    顾礼敬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研究    翟振飞

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塔中地区奥陶系储层预测中的研究与应用    金兴

塔中地区志留泥盆系有利含油气构造研究    张小兵

塔中地区志留系层序地层与沉积特征研究    仝燕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成因机理及主控因素研究    黄擎宇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构造应力场模拟及构造裂缝预测    黄晓波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良里格组层序地层特征及储集体地质特征    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