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是中国低碳经济的关键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27:25
热度:

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是中国低碳经济的关键【摘要】:煤现在是、将来仍是中国的主力能源,且煤用于发电的比例将越来越大。煤的直接燃烧已引起严重的生态和环境污染,并且其直接燃烧很难解决温室气体

【摘要】:煤现在是、将来仍是中国的主力能源,且煤用于发电的比例将越来越大。煤的直接燃烧已引起严重的生态和环境污染,并且其直接燃烧很难解决温室气体减排问题。解决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问题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能源系统是综合解决我国面临的能源挑战的重要方案,实施多联产能源战略刻不容缓,延误过渡到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技术的时机,将会显著增加将来中国治理空气污染的成本、难以控制未来石油进口,以及大大增加减排温室气体的成本。中国CO2减排应从煤化工开始,积累经验,逐步过渡到"IGCC+多联产+CCUS"。 【作者单位】: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与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关键词】煤的清洁高效利用 煤基多联产 CO减排 低碳经济
【基金】: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我国中长期(2030/2050)节能战略研究”项目资助 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项目资助
【分类号】:X-01
【正文快照】: 目前,能源及与之相关的环境问题成为全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热点,各国都在从自身国情出发来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对我国来说,由于人均能源资源短缺(尤其是油、气、水),环境容量(亦是资源)有限,西部生态脆弱等,将极大地制约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GDP每年以近10%的速度增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低碳经济与煤的清洁高效利用    杨明;

Distribution, occurrence and enrichment causes of gallium in coals from the Jungar Coalfield, Inner Mongolia    

中国清洁煤炭能源战略思考    陈清如;

煤焦二氧化碳气化反应活性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尚会建;张高;赵丹;周艳丽;张少红;赵彦;郑学明;

气流床煤气化工艺性能稳健优化与控制研究    张进春

整体煤气化湿空气透平(IGHAT)循环关键部件的特性建模与实验研究    孙博

添加物对高硫褐煤热解过程中硫、氮气相产物生成的影响    孟丽莉

我国IGCC项目开发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前景分析    李新歌

HAT循环填料塔饱和器的动态建模与仿真    闪颂武

煤与生物质气化合成气制费托油燃料的工艺研究和过程设计    张伟鹏

多联产系统:综合解决我国能源领域五大问题的重要途径    倪维斗,郑洪弢,李政,江宁

Five Major Strategies Cope with Five Major Energy Challenges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甲醇、电的多联产系统分析(下)    麻林巍,倪维斗,李政,任挺进

25MW循环流化床热、电、煤气多联产装置    方梦祥;岑建孟;王勤辉;施正伦;骆仲泱;岑可法;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及其在我国未来能源中的战略意义    李政,倪维斗,潘克西

熔铁催化剂对费托合成反应的催化特性研究    王兴军,任海平,王辅臣,于遵宏

分布式能源系统:一种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途径    王洪旭;刘泽勤;

以合成气为核心的多联供多联产集成能源化工系统    刘敬尧;何畅;李璟;李秀喜;钱宇;

煤基多联产系统(化工过程-动力装置)的分析    倪维斗,李政,江华

煤基多联产是洁净煤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王延铭;李国祥;于戈文;

我国当前的能源问题及未来能源发展战略    张世坤,许晓光

煤化工产业科技发展综述    宁宇平;张飞;

火电厂生态工业园研究    王灵梅

煤基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开拓研究    高林

循环流化床热电气多联产试验及理论研究    刘耀鑫

焦炉煤气合成甲醇和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张学镭

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及化学能梯级利用机理研究    陈斌

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理论及应用研究    袁学良

焦炉煤气与气化煤气基焦炭、化工与动力多联产系统及集成机理    孙士恩

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政策研究    邢继俊

多联产CCS的全生命周期综合评价与系统集成研究    林湖

电站锅炉燃烧状态识别与诊断研究    郝祖龙

合成氨—动力多联产系统初步研究    张向荣

生态工业园发展的理论基础及其运作模式研究    王雪松

利用热重分析仪研究煤的催化气化    刘艳

多联产中粗煤气基本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    潘健斌

双气头多联产系统的模拟与评价    郑安庆

双气头多联产系统中主要化工单元过程工艺参数的优化    葛玲娟

煤多联产能源系统热经济学分析    张夏博

二甲醚合成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邱军

浆态床合成二甲醚的冷态初步实验研究    黄红科

基于ASPEN PLUS仿真模拟煤基醇—醚—电多联产系统    赵晓

粉煤灰影响湿陷性黄土工程性质试验    高振林;刘嘉学;韦寒波;常双九;

煤炭产量统计数据解析    姜澍;

舰船柴油机的模块化建模与仿真    刘永文,张会生,苏明

论我国铝土矿床类型及其红土化风化壳形成机制问题    廖士范,梁同荣,张月恒

我国铝土矿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刘长龄,覃志安

淮南煤田二叠系三、四含煤段古水系特征    彭苏萍,韩德馨,张鹏飞,蓝昌益

煤气化技术研究进展    赵勇;王巍;郝天翼;张建胜;吕俊复;

日本的煤炭气化发电技术    纪伟;

我国IGCC发电技术应用现状及政策建议    赵东旭;

CO_2捕获技术方案选择    Lance C.Elwell;Willard S.Grant;何鹏;

煤热值对气化炉模拟结果的影响    李召召;孙钟华;代正华;

煤焦-CO_2高温气化反应动力学研究(Ⅰ)——等温热重法    李朋;于庆波;

氧化铁高温煤气脱硫行为及助剂影响规律的研究    樊惠玲

HAT循环空气湿化过程研究    徐震

基于PCA的统计过程监控研究    李荣雨

正交饱和效应模型的统计分析    张晓琴

生物质与煤共热解试验研究    陈吟颖

过程监测与调整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张黎

气流床煤气化炉数值模拟及颗粒—涡团作用建模研究    吴玉新

高灰熔点煤高温、加压气流床气化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乌晓江

基于无焰氧化的干法煤粉气化特性研究    唐志国

生物质和煤共气化共燃的实验和机理研究    鲁许鳌

稳健设计方法及其在火箭发动机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孙鹏

几种无重复试验的饱和析因设计分析方法的稳健性    杨志程

煤中不同形态硫对氮析出影响规律的试验研究    孟辉

HAT循环饱和器性能研究    刘春琪

车辆动力学操稳特性稳健性优化设计    唐超勇

热重法研究煤焦-CO_2的催化气化反应性    陈亚妮

田口方法在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何美华

还原性气氛下煤中硫热解迁移规律的研究    王利花

流化床煤气化技术工业化过程的优化与模拟    申大志

兖州煤气化过程的数值模拟    宋志春

低碳经济背景下云南矿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刘孙丹;雷冬梅;杨伟伟;

煤气化发电与甲醇多联产系统燃气轮机子单元运行优化与改造    罗方涛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能源系统——资源/能源/环境整体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倪维斗,李政,薛元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问题——中国的能源国情及国际比较形势    韩景城

低碳高炉炼铁新技术及在安钢应用的可行性    刘润生;

结合CCS的炉顶煤气循环—氧气鼓风高炉CO_2减排分析    薛庆国;韩毅华;王静松;孔令坛;

一句话产业新闻(2010年9月~10月)    

氮肥“十二五”转型找准三大切入点    

国电英力特将建0.2 Mt/a BDO装置    郑宁来;

沥青基碳纤维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韩笑;徐国财;姚宝慧;张宏艳;

    

    

    

    

MW级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的碳循环分析    何珍;吴创之;赵增立;

氢经济、CO_2减排与氢碳经济    李艳芳;张文辉;步学朋;王岭;李书荣;

用LCA方法研究土壤源热泵节能减排效益    马明珠;张旭;

煤基多联产符合中国国情    危丽琼 李京 夏卫红 金沪

国电英力特宁东煤基多联产化学工业园启动    本报记者 陈志国

煤基多联产要做好竞争力大文章    特约记者 顾定槐

着力构建煤基多联产业链 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尚海涛

安徽华谊煤基多联产精细化工基地开工建设    记者 刘尧

推动“洁净煤电”上海责无旁货    记者 耿挺

350亿元唤醒“煤”沉睡的价值    记者 杨群实习生 张萍

安徽华谊煤化工基地开工建设    汪子安

做让上海人民放心的企业    本报记者 原小瑛 特约记者 张秀凤

英力特集团 百亿杀入清洁煤化工    本报记者 张楠

煤基多联产系统中动力生产过程的分析    李现勇

煤基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开拓研究    高林

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及化学能梯级利用机理研究    陈斌

基于ASPEN PLUS仿真模拟煤基醇—醚—电多联产系统    赵晓

煤基多联产系统总体性能分析    赵振可

煤炭循环经济产业价值链形成机理研究    米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