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废气再循环对天然气/柴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10:57
热度:

废气再循环对天然气/柴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摘要】: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小负荷时,HC和CO的排放量较高,可以通过减小过量空气系数来控制HC和CO的排放量,但是会产生较多的NOX

【摘要】: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小负荷时,HC和CO的排放量较高,可以通过减小过量空气系数来控制HC和CO的排放量,但是会产生较多的NOX,通常可以采用EGR来降低NOX排放量。本文研究低负荷过量空气系数较小时,EGR对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首先搭建了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试验台架,在试验的基础上,利用三维仿真软件STAR-CD建立了数值模拟平台,并完成了模型的调试和验证。转速选取1335r/min,保持柴油的质量流量为1.42kg/h,天然气的质量流量为11.02kg/h,喷油压力为70Mpa,喷油时刻为压缩上止点前7°CA,天然气的喷气时刻为压缩上止点前315°CA,总体过量空气系数为1.4,用试验的方法研究EGR率对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性能和排放性能的影响,用试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CO2掺混率对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性能和排放性能的影响。 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大体可分为柴油的滞燃期,柴油的急燃期,天然气的滞燃期,柴油的后燃期,天然气的急燃期和天然气的后燃期,相邻各个燃烧阶段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是相互影响,相互耦合的。与柴油相比,天然气燃烧持续期要长的多。双燃料发动机的第一放热率峰值主要是由柴油的预混合燃烧形成的,第二放热率峰值主要是由天然气的快速燃烧形成的。 随着EGR率和CO2掺混率的增加,稀释气体所占据的空间逐渐增大,氧气浓度逐渐降低;缸内工质质量和比热容增加,工质热容增大,吸收的热量逐渐增多,缸内温度逐渐下降:导致滞燃期和燃烧持续期逐渐增长,燃烧质量逐渐恶化,NOX排放量逐渐降低,HC和CO排放量呈现增加的趋势。研究表明柴油开始着火的位置在油束中心和外围空气之间混合气浓度适中的区域,天然气的着火位置与柴油的相同,天然气是由柴油引燃的;在燃烧室底部靠近气缸壁的区域以及活塞顶和缸盖之间的区域产生的NO较多,在燃烧室底部靠近气缸轴线的区域剩余的天然气较多。 当EGR率等于11.5%时,EGR率对发动机燃烧性能的影响不大,NOX、HC和CO的排放量都比较理想。当CO2掺混率等于8.4%时,CO2掺混率对发动机燃烧性能的影响不大,NOX、HC和CO的排放量都比较理想。与真实EGR相比,CO2对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更显著。 【关键词】:天然气发动机 双燃料 废气再循环 数值模拟 燃烧排放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K40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1
  • 第1章 绪论11-27
  • 1.1 环境与能源11-12
  • 1.2 发动机污染物和排放法规12-14
  • 1.3 代用燃料14-15
  • 1.4 天然气发动机15-16
  • 1.5 双燃料发动机16-21
  • 1.5.1 双燃料发动机的发展历史16-17
  • 1.5.2 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工作过程17-18
  • 1.5.3 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相关术语18-19
  • 1.5.4 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优缺点19-20
  • 1.5.5 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研究现状20-21
  • 1.6 废气再循环技术21-24
  • 1.6.1 废气再循环的分类21-22
  • 1.6.2 废气再循环在发动机上的应用22-23
  • 1.6.3 进气中添加稀释气体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23-24
  • 1.6.4 EGR 在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上应用的研究现状24
  • 1.7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24-27
  • 第2章 试验平台的建立及研究方案27-31
  • 2.1 试验研究对象27
  • 2.2 试验仪器及设备27-28
  • 2.3 试验台架布置28
  • 2.4 试验方案的确定28-30
  • 2.5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数值模拟平台的建立及研究方案31-43
  • 3.1 CFD 技术31-32
  • 3.1.1 CFD 技术简介31
  • 3.1.2 STAR-CD 技术介绍31-32
  • 3.2 数值仿真平台的建立32-36
  • 3.2.1 计算网格的建立32-34
  • 3.2.2 模型及算法的选择34-36
  • 3.3 模型验证36-40
  • 3.3.1 计算服务器配置37
  • 3.3.2 计算条件的选择37-38
  • 3.3.3 模型验证38-40
  • 3.4 研究方案的确定40
  • 3.5 本章小结40-43
  • 第4章 EGR 对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性能的影响43-69
  • 4.1 EGR 率对燃烧性能的影响43-48
  • 4.1.1 EGR 率对转矩和比燃料消耗率的影响43-44
  • 4.1.2 EGR 率对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的影响44-45
  • 4.1.3 EGR 率对平均温度和放热率的影响45-46
  • 4.1.4 EGR 率对放热率峰值及其位置的影响46-47
  • 4.1.5 EGR 率对燃烧始点和燃烧重心的影响47-48
  • 4.2 CO_2掺混率对燃烧性能的影响48-53
  • 4.2.1 CO_2掺混率对转矩和比燃料消耗率的影响48-49
  • 4.2.2 CO_2掺混率对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的影响49-50
  • 4.2.3 CO_2掺混率对平均温度和放热率的影响50-51
  • 4.2.4 CO_2掺混率对放热率峰值及其位置的影响51-52
  • 4.2.5 CO_2掺混率对燃烧始点和燃烧重心的影响52-53
  • 4.3 CO_2掺混率对燃烧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53-67
  • 4.3.1 宏观参数分析53-59
  • 4.3.2 微观参数分析59-67
  • 4.4 本章小结67-69
  • 第5章 EGR 对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排放性能的影响69-85
  • 5.1 EGR 率对排放性能的影响69-71
  • 5.1.1 EGR 率对 HC 和 NO_X排放量的影响69-71
  • 5.1.2 EGR 率对 CO 和 CO_2排放量的影响71
  • 5.2 CO_2掺混率对排放性能的影响71-74
  • 5.2.1 CO_2掺混率对 HC 和 NO_X排放量的影响72-73
  • 5.2.2 CO_2掺混率对 CO 和 CO_2排放量的影响73-74
  • 5.3 CO_2掺混率对排放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74-82
  • 5.3.1 宏观参数分析74-76
  • 5.3.2 微观参数分析76-82
  • 5.4 本章小结82-85
  • 第6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85-89
  • 6.1 全文总结85-88
  • 6.2 工作展望88-89
  • 参考文献89-94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94-95
  • 致谢9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柴油引燃天然气双燃料燃烧稳定性研究    高青,李虎,田文凯,张纪鹏,孙志军

我国车用代用燃料研发与应用现状    李冠峰;梁爱琴;李遂亮;陈亮;

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放热规律分析及燃烧特性研究    尧命发,段家修,覃军,许斯都,付晓光

柴油引燃式天然气发动机最佳引燃柴油量及过量空气系数浓限、稀限的研究    林志强,苏万华

双燃料发动机供气系统匹配及特性研究    张纪鹏,高青,孙志军,孙济美,张增建

柴油引燃预混合天然气实现准均质压燃着火燃烧方式的理论研究    姚春德,姚广涛,宋金瓯,段峰

双燃料内燃机引燃油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模型研究    姚春德,姚广涛,宋金瓯,段峰

电控多点喷射天然气发动机的开发    窦慧莉;刘忠长;李骏;闫涛;

天然气发动机的研究现状    范岚岚;何邦全;

天然气发动机燃烧方式分析    王宇;马凡华;刘海全;

缸内直喷CNG发动机点火提前特性分析    崔慧峰;邹博文;李静波;罗福强;

恢复改装天然气发动机动力性能的措施    阮登芳,邓兆祥

甲醇/柴油混合燃料柴油机性能试验研究及分析    李顶根;叶阳;

W型辐射管低NO_x排放的数值研究    冯俊小;姜敏;曹亚平;陈艳梅;吴启明;向顺华;

天然气发动机点火提前角的优化    张红光;贝晨;赵光耀;刘昊;常莹;王宏进;孙晓娜;

汽油/CNG两用燃料发动机控制系统开发    葛晓成;徐中明;李静波;邹博文;

烷烃/正庚烷和醇/正庚烷二元燃料低温着火特性的模拟研究    臧儒振;姚春德;

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工作过程模拟计算    张承维;肖兵;郭华华;

无灰型柴油添加剂的灰模式关联决策    廖梓珺;陈国需;杨长江;胡庆林;

不同类型的天然气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特点    苌转;周斌;邵晓杰;于超;

天然气发动机稀燃条件下点火提前角的优化匹配试验分析    成晓北;代素琴;程伟;吴家平;张思奇;

浅析中国替代能源汽车的发展    朱业云;

天然气发动机气缸盖热负荷及冷却水腔内沸腾传热研究    李智

柴油机掺烧含羟基液体或燃料的研究    方显忠

内燃机燃烧模拟理论与应用研究    孙俊

生物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噪声及燃烧模拟    汤东

生物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试验与模拟    梁昱

气体燃料对内燃机燃烧过程及排放影响的机理研究    钱叶剑

基于燃料设计与管理的HCCI/DI分层复合燃烧的试验研究    马骏骏

满足国Ⅳ排放标准压缩天然气发动机燃烧过程的研究    司鹏鹍

稀燃天然气发动机燃烧过程研究和燃烧系统开发    焦运景

液体燃料无焰燃烧的实现与特性研究    崔运静

柴油引燃天然气的双燃料燃烧机理的研究    姚春德,刘增勇,高昌卿,孙家峰

柴油—乙醇混合燃料配制试验研究    李冠峰,段二虎,胡知,张焕武,陈亮,王导南

柴油油滴蒸发时间的模拟计算    梁荣光,澕安博之

生物柴油在柴油机中的应用研究    葛蕴珊,张世鹰,郝利君,吴思进,孔林河

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特性分析    张武高,周明,欧阳明高

气口顺序喷射、稀燃、全电控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研究    苏万华,林志强,汪洋,谢辉,王江,裴毅强,费向阳,刘文胜,李红珍,王根生

柴油引燃预混天然气准均质压燃着火过程的研究    姚春德,刘增勇,高昌卿

柴油引燃天然气发动机燃烧模型的研究    宋金瓯,姚春德,解茂昭,刘增勇

直喷式柴油机燃用柴油—LPG双燃料燃烧与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    尧命发,许斯都,郑尊清,李远洪

清洁气体燃料——21世纪汽车的主导能源    郭孔辉;孙济美;高青;

中国将立法规范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    安蓓;吴琼;

天然气:进入兴旺发展,将成为21世纪的重要能源    顾福民

陕京工程:中国天然气产业新的里程碑    杨承志

“小康”需要天然气“气化”期待最佳化    

天然气:21世纪中国最大的商机    张忠卿 ,卢慧

天然气是中国21世纪最大的商机    张忠卿,卢慧

天然气——21世纪最具挑战性的能源    廖泽前

天然气产业发展之我见    张敏英;于景群;

煤制天然气发展概况与市场前景    汪家铭;

异军突起的中国天然气产业    郭高;高建华;郭宗滨;

《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及布局初探》    刘延伟;

天然气产业集约化发展模式研究——以川渝地区为例    姜子昂;王良景;高千惠;严志;

美国天然气市场规制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刘毅;刘炜;

兰州发展天然气产业的可行性研究    王农;马兴科;侯海云;

大力发展天然气发电,全面推进分布式电源建设    陈排患;

天然气能源利用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战略探讨    华贲;陈永坚;赖元楷;岳永魁;

中国的天然气产业政策    华贲;

天然气——新世纪的能源主力 推动经济发展的亮点    朱长泽;贡文海;

当天然气进入市场的时候……    庞名立;

高适配性燃气具对推动天然气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罗东晓;赖元楷;

天然气产业将实行全面对外开放政策    记者 李春辉

天然气:21世纪中国最大的商机    张忠卿 卢慧

天然气到底应该用在哪儿?    本报记者 王晓阳

科学监管保障天然气产业良性发展    罗佐县

天然气产业应尽可能打破垄断    本报记者  朱彤

天然气价值回归并非价格至上    本报记者  顾克非

天然气:“大气”成就“大器”    本报记者 吴金华戚高亮

民用天然气产业潜力无穷    九三学社 本报记者 陈洋 张牧秋

天然气,点亮百姓新生活    本报记者 崔新龙

积极谋划天然气产业发展    余剑 刘辉

大庆油田天然气产业发展研究    刘文阳

我国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段兆芳

我国天然气城市输配运营市场结构、行为、绩效与投资机会研究    郭建新

天然气产业链的协调发展及升级研究    张伟

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储备体系构建与LNG中继站建设    王冰

中国进口液化天然气可持续发展战略    檀学燕

我国天然气产业政府规制改革的新路径探讨    陈静

中国天然气产业特点及政府规制研究    胥永

我国民间资本进入天然气产业问题研究    刘庆

我国天然气产业价格规制研究    常琪

中国调控天然气供给效能不足的规制政策研究    吴云霞

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及定价研究    李家腾

未来我国天然气产业竞争性市场结构与有效政府管制研究    顾海军

规制理论在中国天然气产业改革中的应用    金素

我国天然气定价机制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郭英

C天然气公司新市场开发战略研究    赵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