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基于米勒循环的天然气发动机性能仿真及优化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10:46
热度:

基于米勒循环的天然气发动机性能仿真及优化分析【摘要】:天然气发动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功率下降严重、热负荷高、热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天然气发动机大范围的推广应用。采用传统的

【摘要】:天然气发动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功率下降严重、热负荷高、热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天然气发动机大范围的推广应用。采用传统的Otto循环,发动机在部分负荷时存在泵气损失大、燃油消耗率高等诸多弊端。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天然气发动机分别在外特性工况和部分负荷工况下进行了仿真优化。因此本文完成的内容也主要包含两大方面: 第一方面是在外特性工况下研究了天然气发动机上应用米勒循环时,发动机几何压缩比、米勒正时和涡轮增压系统对天然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完成了天然气发动机应用米勒循环后几何压缩比的选择、涡轮增压系统的调整和米勒正时的匹配。 通过研究发动机爆震趋势随几何压缩比的变化,以原机全转速下最大爆震指数为限,将米勒循环天然气发动机的几何压缩比提高到13.5。并对涡轮增压系统进行了适用于米勒循环天然气发动机的优化,采用减小涡轮喷嘴环出口通流面积来调整联合运行曲线。根据米勒正时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在1000转/分以下低速区选用EIVC=20°CA的进气门关闭角度(IVC=561°CA)来优化扭矩,1000转/分以上采用LIVC=32°CA的进气门关闭角度(IVC=613°CA)以降低爆震指数。综合优化后,发动机中、低转速下扭矩增加5%以上,全转速下发动机排温降低20K;减小了发动机热负荷,解决了随着发动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和强化时引起的爆燃问题。 第二方面在怠速和20%负荷工况下研究了利用米勒循环改变气门关闭角度实现负荷控制,以取消或减少对节气门的依赖。对比研究了不同米勒循环负荷控制方式(VVT、VVL和VVTL)和节气门负荷控制方式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完成了降低部分负荷泵气损失改善经济性的优化目标。 研究表明单纯依靠延迟进气门关闭角度,并不能实现所有运行工况下的无节气门负荷控制。怠速工况下大节气门负荷控制方式中,较高的进气压力和较小的进气损失的优势,并不能弥补活塞上行推出混合气时产生的泵气损失。因此怠速工况下发动机比气耗VVT方式将比原机高23%,容积效率也低于原机。在20%负荷工况下的不同负荷控制方式中,VVL负荷控制方式中气体流过气门阀座处时形成大的节流损失导致其泵气损失甚至高于原机,相应的比气耗增加了5%。而VVT和VVLT两种负荷控制方式对发动机的改善程度相当,大大减少了发动机的泵气损失。最终采用的大节气门开度的米勒循环VVLT负荷控制同时优化气门重叠角的优化方案,使发动机减少泵气损失50%以上,气耗比原机减少20g/Kw.h,天然气发动机经济性提高2.6%。 【关键词】:天然气发动机 米勒正时 涡轮增压系统 无节气门负荷控制 经济性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K43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2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课题研究的现状及理论基础11-19
  • 1.2.1 天然气发动机的发展及应用11-13
  • 1.2.2 天然气发动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3-14
  • 1.2.3 米勒循环的原理及优势14-17
  • 1.2.4 实现米勒循环应用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现状17-19
  • 1.3 课题主要研究工作与意义19-22
  • 1.3.1 论文研究目的19
  • 1.3.2 论文研究内容19-22
  • 第2章 天然气发动机仿真模型的建立与验证22-36
  • 2.1 GT-SUIT 系列仿真软件的基本理论22-24
  • 2.1.1 GT-Power 软件的应用介绍22-23
  • 2.1.2 GEM3D 软件的应用介绍23
  • 2.1.3 GT-Post 软件的应用介绍23-24
  • 2.2 天然气发动机模型的建立及相关原理24-33
  • 2.2.1 模型管路设置24-26
  • 2.2.2 进排气阀模块26-27
  • 2.2.3 喷油器模块27-28
  • 2.2.4 曲轴箱模块28-29
  • 2.2.5 气缸模块29-31
  • 2.2.6 涡轮增压系统31-33
  • 2.3 天然气发动机仿真模型的验证33-35
  • 2.4 本章小结35-36
  • 第3章 米勒循环天然气发动机关键参数的匹配研究36-56
  • 3.1 米勒正时对天然气发动机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36-41
  • 3.1.1 米勒正时对天然气发动机换气过程的影响36-39
  • 3.1.2 米勒正时对涡轮增压系统的影响39-41
  • 3.2 几何压缩比对天然气发动机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41-46
  • 3.2.1 几何压缩比的影响规律41-43
  • 3.2.2 几何压缩比的选择43-46
  • 3.3 涡轮增压系统的优化分析46-49
  • 3.3.1 原机增压系统的存在的问题46-48
  • 3.3.2 涡轮增压系统的优化分析48-49
  • 3.4 米勒正时的匹配研究49-53
  • 3.4.1 对低速扭矩的优化分析50-51
  • 3.4.2 对爆震的抑制51-53
  • 3.5 本章小结53-56
  • 第4章 典型工况下应用米勒循环改善经济性研究56-70
  • 4.1 怠速工况56-60
  • 4.1.1 怠速工况模型56-59
  • 4.1.2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59-60
  • 4.2 不同负荷控制方式对发动机性能影响60-67
  • 4.2.1 不同负荷控制方式的影响62-64
  • 4.2.2 经济性的优化分析64-67
  • 4.2.2.1 进气门开启角的影响规律64-65
  • 4.2.2.2 排气门关闭角的影响规律65-66
  • 4.2.2.3 优化结果分析66-67
  • 4.3 本章小结67-70
  • 第5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70-74
  • 5.1 全文总结70-72
  • 5.2 工作展望72-74
  • 参考文献74-78
  • 作者简介78-79
  • 致谢7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天然气发动机燃烧特征与功率恢复    卓斌

米勒循环天然气发动机    薛军

中速大功率柴油机应用米勒循环的仿真与试验研究    李翔;任自中;王新权;朱坚;平涛;王洪锋;

天然气汽车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刘惠春;

天然气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彭红涛;

油气合建站在晋城古书院矿的应用研究    张慧琴;

国外气体发动机的进展    钱爱华;唐娟;

汽车的未来动力 天然气汽车的发展与现状    何锐;

柴油机压缩比对整机性能的影响研究    马富康;董小瑞;张翼;

天然气汽车发展现状与建议    王金宝;尤玉先;

4SH-N天然气发动机工作过程优化及排放控制    杨立平

汽油/LPG两用燃料发动机油气最佳切换点试验研究    高吕和;

气体燃料发动机新技术    宋传平

论汽油车排放污染物及其控制    白旭明

电动车辆整体式驱动系统设计    秦建军,蔚蕊,王跃进

冷却油腔位置改变对活塞温度场的影响    原彦鹏;王月;张卫正;刘畅;赵维茂;

增压天然气发动机电子点火系统的研究    王大兴,张欣,夏渊

柴油机系统配气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吴楠,廖日东

城市公交客车工况与制动特性分析    罗立明;曹正策;张振宇;

现代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全面应用    别辉;过学讯;

基于Adams软件的独立悬架运动学性能研究    黄振邦;

浅谈离合器分泵支架优化设计    严思炜;郝世强;

主副一体整体式车架的改进    黄睿;

恢复天然气(CNG)发动机动力性能的分析研究    赵作志;

恢复天然气(CNG)发动机动力性能的分析研究    赵作志;

浅谈主副一体整体式车架    吴永强;

汽油发动机改燃压缩天然气后功率下降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邹志刚;

电动汽车研究与发展现状    何玉鑫;

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在汽油机上的应用性能研究    王运超;介石磊;

天然气汽车应用技术的研究    谷鹏;刘艳苹;

轻型载荷汽车气压制动驱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徐银桥;

重载汽车与路面相互作用动力学研究    路永婕

基于主动转向和横摆力矩控制的多轴车辆制动稳定性研究    杨铭

自动变速器的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    郑磊

汽车空气悬架及其控制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    鲍卫宁

基于多领域建模的重卡制动系统动力学研究    何力

车辆悬架振动的神经网络半主动控制    郭大蕾

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天然气—柴油电控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模型的研究    赵骆伟

车辆平顺性虚拟试验技术的研究    王国权

磁流阻尼可控理论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冯雪梅

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探索性研究    刘昊

缸内流场结构对天然气发动机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    张波

低热值气体燃料发动机的试验研究    单冲

轿车发动机冷却水套稳态流动传热仿真研究    武亚娇

汽车变速器功率完备试验系统设计与控制研究    郭美华

汽车与摩托车碰撞事故再现技术研究    王丹

汽车等速万向节传动轴仿真研究及其软件平台开发    江威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重型)汽车系统可靠性研究    宋立涛

三十吨散装物料自卸半挂车的研究与设计    王占亮

航空内燃发动机热管换热器的应用研究    蔡贺

缸内直喷低热值气体燃料发动机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朱亮

天然气汽车的发展与未来展望    赵惠敏,刘洁 ,胡丽慧,张存信

天然气发动机技术发展研究    王珂,张幽彤

富氧条件下钯催化剂上氢气还原氧化氮微观反应动力学研究    杨剑斌,付桂芝,王树东,吴迪镛

天然气汽车de现状及发展趋势    陈基杰,孙芃

柴油—天然气发动机电控气体燃料喷射技术的研究    李国岫

天然气发动机,新型绿色动力    刘凯,彭立新,邱霞

天然气发动机供气方式及其特点分析    尤秋菊;张来斌;王朝晖;段礼祥;樊钥宽;

现代船用柴油机NO_x排放的机内净化技术    冷先银;隆武强;

内燃机进气道和缸内三维流场数值模拟    王海刚,陈石,刘石

中国天然气汽车发展方向探讨    周曦,杨玉国

电控喷射稀燃天然气发动机的关键技术研究    窦慧莉

低散热压缩着火天然气发动机燃烧过程的试验研究    张德福

CNG发动机工作过程数值模拟    温苗苗

关于米勒循环增压发动机的未来展望    大江博海,人见光夫,岩田典之,单震震

米勒循环天然气发动机    薛军

对高比功率车用柴油机的展望    兼坂弘,闵建周

米勒循环发动机进军美国市场    林庆;

粗甲醇在内燃机上的清洁高效使用    张国强,曲延涛

中速大功率柴油机应用米勒循环的仿真与试验研究    李翔;任自中;王新权;朱坚;平涛;王洪锋;

中速大功率柴油机工作过程的模拟    朱琳;薛冬新;宋希庚;

涡轮增压柴油机米勒循环分析及优化    崔毅;邓康耀;

米勒循环船用低速柴油机燃烧与排放试验研究    张俊军;吴朝晖;王伟;刘锋华;胡朝霞;

船用中速柴油机NO_x排放性能优化研究    王洪锋;徐建新;王新权;方文超;张伟;

涡轮增压柴油机米勒循环分析及优化    崔毅;邓康耀;

米勒循环船用低速柴油机燃烧与排放试验研究    张俊军;吴朝晖;王伟;刘锋华;胡朝霞;

Tier Ⅲ法规对船用柴油机增压器布置和设计的影响    左彤梅;秦建平;李泽胜;

机车柴油机可变涡轮增压技术开发与应用    潘翼龙;王敏鸿;李友峰;薛良君;

上海举办船机节能减排报告会    记者 张银炎

加快技术创新 抢占市场制高点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 肖志家

卡特彼勒推出抵排放船机    柳苏

米勒循环模式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计算与试验研究    姚若禹

船用柴油机米勒循环可调二级涡轮增压系统的研究    汪齐富

基于米勒循环的摆盘式柴油机热力学研究    张睿

12V240型柴油机工作过程与米勒循环的模拟计算    朱琳

柴油机米勒循环与两级涡轮增压的研究    吴鹏

基于米勒循环的天然气发动机性能仿真及优化分析    石学辉

可变气门机构及米勒循环降低柴油机NO_x排放的研究    纪森火

采用EGR和米勒循环降低某发动机NO_X的设计计算研究    林亚

全可变气门机构对车用发动机进气性能的影响    贾德民

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发动机的性能模拟    顾珂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