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普光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资源潜力评价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09:47
热度:

普光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资源潜力评价【摘要】:普光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北抵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前缘褶断带,南至川中平缓褶皱带。普光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主要发育须二段(T3x2)、须三

【摘要】:普光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北抵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前缘褶断带,南至川中平缓褶皱带。普光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主要发育须二段(T3x2)、须三~须四段(T3x3-T3x4)以及须五~须六段(T3x5-T3x6)3套主力烃源岩层。普光地区已在须家河组已经实现了重要勘探突破,勘探工作进展明显;但是,目前对须家河组陆相地层烃源岩分布特征、烃源岩演化及生排烃特征、生烃演化史及资源潜力的认识还不深入,尤其是烃源岩主要生排烃期、规模及大小等问题。 本文在对研究区的沉积、构造背景系统研究基础上,应用地震及钻井资料,划分上三叠统沉积以来经历的构造阶段,进而分析了不同阶段的构造活动特点以及对上三叠统的改造和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沉积间断面剥蚀厚度的恢复。利用岩石热解分析、干酪根镜检等地化方法研究了普光地区须家河组烃源岩基本地化特征。通过实验数据以及参阅文献资料设置了盆地模拟所需各项参数,利用盆模软件Petromod对普光地区须家河组烃源岩进行了生排烃量和生排烃期的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从生烃时间来看,各套烃源岩在中侏罗世生烃量占总生烃量的31.1%,晚侏罗世生烃量占总生烃量的22.2%;早白垩纪生烃量占总生烃量的23.5%,晚白垩纪生烃量占总生烃量的23.2%;从各个层系来看,须二段生烃量为21093.78×108m3,占须家河组总生烃量的17.2%,须三~须四段生烃量为44978.43×108m3,占须家河组总生烃量的36.7%,须五~须六段生烃量为33728.60×108m3,占须家河组总生烃量的27.5%,煤层生烃量为22902.11×108m3,占须家河组总生烃量的18.6%。 【关键词】:普光地区 烃源岩评价 资源量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引言8-14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8
  • 1.2 研究现状8-11
  • 1.2.1 天然气资源评价方法8-9
  • 1.2.2 天然气资源评价重点参数9-10
  • 1.2.3 研究区油气资源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0-11
  • 1.4 研究内容11
  • 1.5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11-12
  • 1.6 工作量12-13
  • 1.7 研究成果与认识13-14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14-23
  • 2.1 区域概况14-15
  • 2.2 构造演化特征及剥蚀厚度恢复15-16
  • 2.2.1 川东北构造演化分析15
  • 2.2.2 普光构造演化及对成藏影响15-16
  • 2.3 沉积演化特征16-18
  • 2.4 地层展布特征18-20
  • 2.5 储盖组合特征20-23
  • 第3章 烃源岩条件23-44
  • 3.1 烃源岩发育特征23-27
  • 3.1.1 典型地球化学剖面分析23-26
  • 3.1.2 烃源岩厚度展布特征26-27
  • 3.2 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27-33
  • 3.2.1 有机质丰度27-29
  • 3.2.2 烃源岩有机质类型29-32
  • 3.2.3 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32-33
  • 3.3 烃源岩地球化学参数平面展布特征33-36
  • 3.3.1 TOC 等值线图33-34
  • 3.3.2 Ro 等值线图34-36
  • 3.4 烃源岩热演化史分析36-44
  • 3.4.1 古地温恢复及不同阶段古地温梯度确定36-37
  • 3.4.2 剥蚀厚度恢复37-40
  • 3.4.3 热演化史研究40-44
  • 第4章 普光地区须家河组资源量计算及评价44-53
  • 4.1 计算公式44-45
  • 4.2 主要参数45-50
  • 4.3 计算过程和结果50-53
  • 4.3.1 主要时期生烃量50-51
  • 4.3.2 普光须家河组资源量51-53
  • 结论53-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5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5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包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特征    殷孝梅;彭军;何琰;刘建锋;周康;

川中-川南地区须家河组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成藏指示意义    谢增业;杨威;高嘉玉;金惠;谢武仁;施振生;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资源潜力分析    马立元;周总瑛;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与层次分析的储层定量评价——以包界地区须家河组为例    何琰;

川东褶皱带背斜翼部须家河组裂隙层间水钻孔自流衰减问题    高佩义;

邛崃西部地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储层预测技术研究    李跃纲,杨跃明

赤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    黄世伟,张廷山,谢刚平,胡东风,姜照勇,董同武

龙门山中段前缘须家河组裂缝特征与油气的关系    罗啸泉;唐贵宾;

四川盆地中西部须家河组差异性探讨    阮聪;斯琴高娃;韦先海;

川中合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储层特征    周峰;雍自权;盛海波;周秋霞;

赤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及含气性初探    黄世伟;张廷山;王顺玉;陈晓慧;姜照勇;董同武;

三维纵波裂缝检测技术预测川西南部须家河组须二段储层    徐明华;刘定锦;朱敏;张华军;蒙杉;

四川盆地西部三叠系须家河组须二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姜在兴;

四川盆地中部须家河组天然气藏地质特征与控制因素    高晓辉;陶士振;李伟;杨家静;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有利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高晓辉;陶士振;

四川盆地大川中合川—安岳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成果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连续型”大气区形成、分布与评价    公言杰;邹才能;陶士振;

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段沉积环境分析    陆廷清;黄勇;

四川盆地安岳须家河组储层岩石力学与地应力评价研究    周长林;桑宇;冉立;彭均亮;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页岩气资源评价与选区    苏时才;陈杨;牟必鑫;

须家河组研究取得丰富成果    黎家盆

西南油气田须家河组——山川细流汇巨流    本报记者 周泽山

须家河组储层成为四川天然气勘探新领域    记者 周泽山

须家河组规模效益开发瓜熟蒂落    记者周泽山

四川油气田“聚焦”须家河组储层    记者 周泽山

川东北须家河组首获工业气流    张学斌 帅利成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开发见成效    记者 周泽山特约记者 李宽宇

广安气田须家河组气藏试采初判潜力较大    周泽山 通讯员 李宽宇

加砂压裂在须家河组气藏取得突破    李晖 陈介骄

新“气王”勘探快马加鞭    周泽山 记者 杨晓

川南须家河组低渗透储层特征及测井预测    肖玲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探井地应力解释与井壁稳定性评价    谢润成

四川盆地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地层学及沉积体系研究    李华启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储层流体特征与天然气成藏    尚长健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    盘昌林

川中龙女寺地区须家河组储层预测及流体检测技术研究    张艳芳

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层序—古地理与聚煤规律    李英娇

四川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充填样式与储层分布规律研究    戴朝成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地层与有利储集砂体分布预测    金惠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及砂体分布研究    高红灿

赤水及邻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及含气特征探讨    黄世伟

四川盆地川中~川南过渡带构造—沉积特征分析及须家河组成藏评价    王雪梅

川中~川南过渡带须家河组储层预测研究    张光荣

蜀南荷包场地区须家河组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研究    潘泉涌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林良彪

九龙山须家河组井壁稳定性的测井评价研究    吴林蔓

旺苍立溪岩须家河组砂岩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    成欣怡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    张武

川南观音场~瓦市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    王文之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地层学研究及储层预测    李士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