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泥页岩吸附天然气量主控因素及定量表征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08:23
热度:

泥页岩吸附天然气量主控因素及定量表征研究【摘要】:随着世界油气能源供给的日趋紧张和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形势的日趋严峻,非常规油气资源,包括页岩油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油气等已引起人们的高

【摘要】:随着世界油气能源供给的日趋紧张和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形势的日趋严峻,非常规油气资源,包括页岩油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油气等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北美勘探实践表明非常规油气中,目前发展势头最快、潜力最大的当属页岩气。页岩气的赋存方式分为游离气、吸附气和溶解气。对于页岩气中吸附气的比例构成,前人研究成果表明,不同页岩气产层有很大不同,但普遍占有较高比例,一般介于40%~85%之间。此外,吸附态的存在还将提高页岩气的保存能力。基于上述认识,吸附态的赋存方式被认为是页岩气能够被成功勘探开发的重要因素。为此,有必要对影响泥页岩吸附气量的主控因素进行研究。以往对于吸附气量主控因素的研究往往是多因素的复合,如有机质丰度与页岩吸附能力的关系可能同时包含了有机质成熟度、温度、湿度等其它因素的影响,毫无疑问对单一因素的逐一揭示更具说服力,为此本次设计开展了系列平行实验,以求最大限度地揭示各因素的影响力。通过系列平行实验和数值模拟揭示了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天然气组成、温压和湿度等对泥页岩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微小孔隙(3nm)是泥页岩比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其贡献比例占80%左右,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微孔(2nm),比表面积大量增加,吸附气量显著增大;(2)泥页岩对CO2、N2吸附能力高于CH4,暗示在进行页岩气开采时可注入CO2和N2提高CH4采收率;(3)兰格缪尔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说明泥页岩对天然气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势模型的地质外推说明了地质条件下温压共同作用下泥页岩吸附能力随埋深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孔隙度一定情况下泥页岩储存游离气能力随深度增加则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泥页岩吸附能力与储存游离气能力变化趋势的不一致会造成一定地质条件下吸附气量与游离气的转化,有利于页岩气的保存;(4)泥页岩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亲水NSO官能团会逐渐降解,润湿性随之变小,吸附气量随之增大,成岩作用是温度、压力和水介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纯温度的升高不会造成粘土矿物的转化;(5)泥页岩有机质的成熟度、天然气组分和地质环境(包括温度、压力和湿度)均会影响泥页岩的吸附能力,其中湿度影响较小,其影响往往会被有机质丰度等因素的影响掩盖。 【关键词】:页岩气 吸附 主控因素 吸附实验 吸附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创新点摘要7-9
  • 前言9-12
  • 0.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9
  • 0.2 主要研究内容9-10
  • 0.2.1 实验模拟9-10
  • 0.2.2 数值模拟10
  • 0.2.3 地质应用10
  • 0.3 拟采用的研究方案10-12
  • 第一章 页岩气及吸附气研究基本现状12-24
  • 1.1 国内外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12-18
  • 1.1.1 国外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12-16
  • 1.1.2 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16-18
  • 1.2 页岩气赋存形式及吸附机理研究现状18-24
  • 1.2.1 页岩气赋存形式研究现状18-19
  • 1.2.2 页岩气吸附机理研究现状19-24
  • 第二章 样品与实验24-29
  • 2.1 样品来源及性质24-26
  • 2.2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26-29
  • 第三章 吸附剂和吸附质性质对吸附能力的影响29-36
  • 3.1 有机碳含量的影响29-30
  • 3.2 有机质成熟度的影响30-33
  • 3.3 天然气组分的影响33-36
  • 第四章 环境因素对吸附能力的影响36-46
  • 4.1 温度和压力的影响36-43
  • 4.1.1 兰格缪尔模型37-40
  • 4.1.2 吸附势模型40-42
  • 4.1.3 模型外推42-43
  • 4.2 湿度的影响43-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2
  • 发表文章目录52-53
  • 致谢53-5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四川盆地东部建南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低孔低渗储集层特征及形成机理    谢庆宾;李娜;刘昊天;何文斌;王志芳;

致密砂岩气充注机制及成藏富集规律    樊阳;查明;姜林;张少鹏;张洪;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泥质岩类生烃潜力差异性分析    王成云;匡立春;高岗;崔玮;孔玉华;向宝力;柳广弟;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致密油成藏特征探讨    宋涛;李建忠;姜晓宇;吕维宁;李欣;钟雪梅;

川中侏罗系致密油储层可动流体实验    周尚文;薛华庆;郭伟;

北京地区页岩气资源前景分析    林天懿;柯柏林;林海亮;王珏;刘清俊;

致密砂岩储层测井数字岩石物理研究需求、进展与挑战    李华阳;李潮流;周灿灿;胡法龙;李霞;邹友龙;

致密储层孔隙结构表征技术及发展趋势    蒋裕强;陈林;蒋婵;覃明友;文秀;甘辉;王猛;胡朝阳;

“改造型”致密砂岩气藏特征:以吐哈盆地巴喀气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为例    王国亭;李易隆;何东博;蒋平;程立华;

位场方法在非常规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刘康;郝天珧;

沧东凹陷致密油形成条件、成藏模式及勘探潜力    姜文亚;江艳平;孙瑜;蒲秀刚;韩文中;李勇;

盆地滑脱构造及其页岩气赋存研究进展    琚宜文;谭锋奇;孙盈;吴建光;王国昌;李小诗;鲍园;颜志丰;于立业;卫明明;李清光;Neupane Bhupati;

大民屯凹陷E_2S_4~2段页岩油资源评价关键参数S_1的校正    李进步;卢双舫;陈国辉;田善思;王新;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致密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与天然气成藏耦合关系    曹青

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长7致密储层成岩演化与成藏过程耦合机理    白玉彬

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细粒岩沉积特征与层序地层研究    吴靖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庆阳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描述与评价    胡延旭

鄂尔多斯盆地苏东南地区盒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    惠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储层测井沉积微相研究    阎媛子

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页岩油储层特征及评价要素    张文昭

含水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层评价研究    黄跃

苏里格气田南区盒8-山1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渗流特征    齐恒玄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区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地质特征研究    张一果

齐家—古龙凹陷高台子油层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    刘娜娜

巢湖地区姚家山剖面龙潭组页岩气富集关键地质因素研究    秦连杰

雾中山~白马庙地区须家河组须三段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王猛

天然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剖析    卢双舫,李宏涛,付广,王朋岩,张云峰

临江地区扶余—杨Ⅰ油层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秦秋寒;宋效文;何成山;柳成志;刘勇;

大巴山—米苍山前缘地区油气主控因素及勘探有利区分析    张晓斌;范增辉;欧阳诚;候泽富;蒲莉萍;李乐;董同武;郭鸿喜;汤兴友;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2段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琚惠姣;孙卫;杨希濮;韩宗元;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西北部长9_1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熊斌;陈洪德;赵俊兴;李凤杰;向芳;陈安清;

大庆油田资源量增长趋势及其主控因素解析    李嘉光;郭少斌;陈朝玉;

琼东南陆坡深水水道主控因素及勘探应用    袁圣强;吴时国;姚根顺;

子长地区长_2油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预测    王彦龙;王鹏;

鄂尔多斯盆地油坊庄地区长2油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预测    肖玲;田景春;魏钦廉;张春生;

潜江凹陷代河地区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研究    谢锐杰;王彬;张建荣;查光煜;

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沙河街组为例    葛明娜;包书景;张金川;任收麦;

致密油储层形成体积裂缝工艺控制措施及其应用效果    钟涛;林庆祥;杨成彬;王守坤;王庆江;李任翔;

主控因素有变化 油脂反弹在近前    本报特约分析师 曾晓虹

辽西凹陷油气成藏机制及主控因素    杨宝林

高桥地区盒8储层主控因素研究    张弢

庆新油田葡萄花油藏主控因素研究    刘国振

山东省第三纪盐类矿产沉积主控因素的研究    齐丽丽

泥页岩吸附天然气量主控因素及定量表征研究    颜鑫桐

层间交互作用成因机制及评价方法研究    何晓茹

延安地区盒_8和山_2段低渗透气藏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杨希濮

地面沉降的人为主控因素研究    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