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遥感探测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07:20
热度: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遥感探测研究【摘要】:通过对国内外天然气水合物,尤其是陆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地质情况、探测技术手段等综合调研与分析,探讨了冻土区利用遥感技术进行与天然气水合物相关信息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天然气水合物,尤其是陆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地质情况、探测技术手段等综合调研与分析,探讨了冻土区利用遥感技术进行与天然气水合物相关信息探测的必要性与物质基础。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模式与储存条件出发,发展了和开发了利用遥感技术在冻土区进行温压信息提取与物源信息探测的技术方法,为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快速探测提供了技术支撑。最后以青藏铁路沿线为例,在青藏高原油气地质与天然气水合物在时空上具有耦合关系分析的基础之上,采用MODIS和ASTER数据,反演青藏铁路沿线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温压条件、物源分布,蚀变共生信息等,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探讨了青藏铁路沿线可能的、潜在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发育概况。主要成果如下: 1、通过广泛的调研,系统地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尤其是陆域水合物成藏模式、形成条件等相关地质地理条件与探测技术方法,为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的探测与开发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可对比的史料型综合调研报告。 2、在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模式与储存条件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岩石矿物的光谱特征和ASTER数据的特点,发展了基于ASTER数据波段特征的矿物类识别,基于比值/差值的岩性信息增强方法;开发了基于可见—热红外光谱协同的蚀变共生效应信息分析方法。并利用ASTER数据识别并提取了青藏铁路沿线部分与水合物相关的矿物类分布信息,增强了部分岩类信息,提取并分析了该区可能存在的长石类粘土化信息。从多个角度为综合分析天然气水合物探测提供了大量的物源基础信息与表观蚀变信息。 3、利用MODIS数据反演了青藏铁路沿线陆表温度与年平均地温,圈定了永久冻土带,划分了冻土类型,反演了冻土厚度,为试验区水合物探测与勘探中对其生成、聚集成藏以及保存条件的综合分析提供了必要的、重要的温压信息。 4、从青藏高原油气资源成生演化、高原隆升、冻土形成以及冰川冰进与冰退等综合分析,初步认为天然气水合物在聚集成藏与保存条件等方面具有时空耦合关系。 5、综合国内外调研内容、青藏高原水合物时空耦合关系、野外调查与验证工作以及利用MODIS数据和ASTER数据进行青藏铁路沿线水合物遥感探测的相关内容,从水合物控制因素、物源信息、烃微渗漏以及蚀变共生效应等方面分析了青藏铁路沿线可能的、潜在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发育概况。 【关键词】:陆域天然气水合物 遥感技术 青藏高原 永久冻土带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P627
【目录】:
  • 1 前言11-16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1-12
  • 1.2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2-14
  • 1.2.1 研究内容12
  • 1.2.2 技术路线12-13
  • 1.2.3 工作方法13-14
  • 1.3 主要工作量及成果14-16
  • 1.3.1 实物工作量14-15
  • 1.3.2 主要成果15-16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16-33
  • 2.1 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状况16-21
  • 2.1.1 天然气水合物的物化属性16-17
  • 2.1.2 天然气水合物的全球分布概况17-20
  • 2.1.3 国内研究概况20-21
  • 2.2 典型陆域水合物矿床21-27
  • 2.2.1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麦索亚哈气田和俄罗斯气田21-23
  • 2.2.2 加拿大马更些三角洲23-25
  • 2.2.3 美国阿拉斯加北部陆坡25-27
  • 2.3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存在标志27-31
  • 2.3.1 地质标志27-28
  • 2.3.2 泥火山法28
  • 2.3.3 物探标志28-30
  • 2.3.4 化探标志30-31
  • 2.3.5 生物学标志31
  • 2.4 我国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遥感探测必要性分析31-33
  • 2.4.1 我国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31-32
  • 2.4.2 我国陆域天然气水合物遥感探测必要性分析32-33
  • 3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遥感探测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方法开发33-57
  • 3.1 陆域水合物形成的地理地质条件与成藏过程33-39
  • 3.1.1 成矿物质来源33-34
  • 3.1.2 烃气的运移和聚集34-35
  • 3.1.3 气水合物的圈闭35-37
  • 3.1.4 气水合物稳定带(GHSZ)37-38
  • 3.1.5 天然气水合物成藏与油气成藏的区别38-39
  • 3.2 陆域与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的异同39-40
  • 3.3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遥感探测的物质基础40-42
  • 3.3.1 物质条件40-41
  • 3.3.2 蚀变共生效应41-42
  • 3.3.3 赋存条件42
  • 3.4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遥感探测的相关技术方法开发42-57
  • 3.4.1 MODIS 数据特征43-46
  • 3.4.2 ASTER 数据特征46
  • 3.4.3 陆表温度反演的技术方法与冻土信息提取46-52
  • 3.4.4 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物源信息遥感探测方法开发52-57
  • 4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遥感探测应用分析57-121
  • 4.1 青藏高原地理地质演化与水合物成生的耦合关系58-64
  • 4.1.1 油气资源形成与水合物对应的时空关系探讨58-59
  • 4.1.2 环境演化与水合物生成的耦合关系分析59-64
  • 4.2 温度场信息分析与冻土信息提取64-82
  • 4.2.1 试验区野外实地温度测试分析65-67
  • 4.2.2 试验区陆表温度的反演67-74
  • 4.2.3 冻土带的圈定与厚度估算74-82
  • 4.3 物源信息的遥感探测82-105
  • 4.3.1 试验区典型光谱测试分析83-87
  • 4.3.2 矿物类识别87-93
  • 4.3.3 基于比值/差值的物源信息增强处理93-100
  • 4.3.4 热红外长石类矿物识别与粘土化演化分析100-105
  • 4.4 青藏铁路沿线天然气水合物潜在分析105-111
  • 4.4.1 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模式105-106
  • 4.4.2 国外水合物成藏条件与青藏高原对比分析106-109
  • 4.4.3 青藏铁路沿线天然气水合物潜在初步分析109-111
  • 4.5 青藏铁路沿线野外调查与烃异常分析111-121
  • 4.5.1 野外调查与验证分析111-119
  • 4.5.2 烃分布异常分析119-121
  • 5 结语121-123
  • 5.1 主要成果121-122
  • 5.2 存在的问题122-123
  • 致谢123-124
  • 参考文献124-137
  • 发表的文章137-138
  • 个人简历13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试论中国高海拔多年冻土带的划分    程国栋,王绍令

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东坡第四纪冰川与环境演变    邓晓峰,张文敬

基于年平均地温的青藏高原冻土分布制图及应用    南卓铜,李述训,刘永智

唐古拉山地区第四纪冰川作用与冰川特征    焦克勤,沈永平

青藏高原末次冰期最盛时的冰川与环境    施雅风,郑本兴,姚檀栋

第四纪中期青藏高原冰冻圈的演化及其与全球变化的联系    施雅风

天然气水合物地质前景    雷怀彦,王先彬,郑艳红,张中宁,周晓峰

羌塘盆地侏罗纪末—早白垩世沉积特征与地层问题    谭富文,王剑,李永铁,杜佰伟,朱忠发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口第四纪冰碛层划分及其地质环境意义    段志明,李勇,李亚林,张毅,王谋

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技术浅析及研究策略    高兴军,段鸿彦

遥感技术预测油气勘探靶区    黄光玉;王润生;沈占锋;赵欣梅;

福建永安喀斯特地貌形成发育与经济建设    王芳;

西部高海拔多年冻土发育规律的研究    刘新龙;符敏;付强;

高海拔多年冻土分布的地带性数学模式之探讨    程国栋,吴邦俊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区冰缘发展探讨    徐叔鹰,张维信,徐德馥,徐齐治,石生仁

青藏公路沿线现代冰缘作用类型及其特征    王绍令

青藏高原东部冻土分布特征    王绍令,罗祥瑞,郭鹏飞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第四纪冰川与环境演化    李世杰,李树德

高亚洲冰冻圈能量平衡特征和物质平衡变化计算研究    康尔泗

青藏高原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绍令,赵秀锋,郭东信,黄以职

滨海盐土重金属高光谱遥感研究    龚绍琦;王鑫;沈润平;刘振波;李云梅;

大兴安岭北部冻土中CO分布研究    赵鹏武;郭广猛;周梅;

天然气水合物体系动态演化研究(Ⅱ):海底滑坡    宋海斌;

松宗古湖——藏东南帕隆藏布江末次盛冰期发育的一个冰川堰塞湖    曾庆利;杨志法;袁广祥;尚彦军;张路青;赵希涛;

An Analysis on Stability and Deposition Zones of Natural Gas Hydrate in Dongsha Region,North of South China Sea    

铀矿化蚀变遥感信息识别技术——以江西桃山地区为例    宣艳秀;张杰林;

探寻我国油气资源接替战略的思考    刘守全;莫杰;

亚洲海域鲎的种类和分布    廖永岩;刘金霞;

西北某地第四纪冰川堆积物工程地质特性分析    王彪;陈剑杰;黄裕雄;

四氢呋喃水合物沉积物力学性质研究    鲁晓兵;王丽;王淑云;赵京;王爱兰;

川西高原甘孜黄土记录的早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    刘冬雁

    Dongyan Liu

我国高山鹑类分子系统发生研究    包新康

甘肃中南部滑坡、泥石流灾害机制及防灾可持续发展研究    赵洪涛

高光谱影像混合像元分解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黄远程

MODIS卫星遥感图像预处理方法研究    任瑞治

分区标准化方法在遥感找矿中的应用研究    蒋立军

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属性)的神经网络识别方法及软件开发    吕琳

天然气水合物钻控泥浆制冷系统及孔底冷冻机构传热数值模拟    赵江鹏

长江口晚新生代沉积物中磁性矿物标型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张丹

矿区植物胁迫作用与遥感信息提取    胡红

冻土带可燃冰成因机理研究    李彬彬

川西高原甘孜黄土A剖面的粒度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王玲

围岩蚀变遥感异常信息定量提取    贾庭芳

云南维西—兰坪铅锌多金属成矿带遥感信息融合与成矿预测    王亚萍

杉木人工林蒸腾特征研究    谭一波

杉木主要生物化学参数的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研究    刘璇

SAR图像海面油膜提取与分类研究    李琼

河套地区(内蒙古磴口)晚冰期以来古气候演化初步研究    张小瑾

Hyperion高光谱遥感在东昆仑东大滩地区找矿中的应用    张紫程

长江上游沱沱河源头地区的冰川及其演变    张林源

我国多年冻土的主要特征    周幼吾,郭东信

试论中国高海拔多年冻土带的划分    程国栋,王绍令

1:400万中国冻土分布图的编制    徐斅祖,郭东信

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东坡第四纪冰川与环境演变    邓晓峰,张文敬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第四纪冰川与环境演化    李世杰,李树德

青藏高原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绍令,赵秀锋,郭东信,黄以职

青藏高原地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的特征    康兴成

小冰期以来中国季风温冰川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苏珍,施雅风

西昆仑山32ka来的冰川与环境演变    焦克勤,姚檀栋,李世杰

青藏高原水体特征遥感影像分析——以那曲地区为例    芦海花;付华;

青藏线多年冻土遥感调查工程地质分区    甄春相;

多源DEM和多时相遥感影像监测冰川体积变化——以青藏高原那木纳尼峰地区为例    王祎婷;陈秀万;柏延臣;黎新亮;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遥感测算及其动态变化    刘军会;高吉喜;聂亿黄;

西藏措勤盆地新构造运动遥感研究    崔志强;刘登忠;刘海军;赵培松;

用表观热惯量法计算土壤含水量探讨    郭茜,李国春

浅谈遥感技术在3S技术中的应用    李秀玲;

遥感技术及其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肖金凯 ,陈丰

国外遥感技术的发展与趋势(续)    刘兴汉;

以市场为向导发展我国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    郑立中;隋殿志;

基于遥感技术青藏高原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研究    姜琦刚;李远华;

青藏高原的综合考察与科学研究    孙鸿烈;郑度;

青藏高原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    吴功建;肖序常;李廷栋;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赵继成;

应用遥感技术初步分析园林主要蚧虫种群消长规律    夏希纳;毕庆泗;郑孝玉;周坚华;

序    殷跃平;

青藏高原中、东部极端气候变化特征    康世昌;游庆龙;Enric Aguilar;闫宇平;

建立青藏高原环境资源产业 规范运作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王天津;

青藏高原生态与环境问题分析    张镱锂;郑度;包维楷;谢高地;摆万奇;李双成;沈振西;

遥感技术在农业和土地资源上的应用    张妙玲;

遥感技术与西部大开发    卓宝熙

遥感技术成为油气勘探好帮手    牟雪江

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下)    新疆遥感中心 夏黎

先进遥感技术装备应用于地质调查    刘红

野生动物青藏高原撒野    王帆 王圣志

世界屋脊上的“圈地保护”之争    贾立君 吕雪莉 陈俊

青藏高原冰川年均减少131.4平方公里    记者 于莘明

敢将红颜许和谐(三)    李泰年

火车拉动青藏高原经济带    拉巴次仁 姜辰蓉

漫话古代巫术道教与苯教文化的对比和联系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遥感探测研究    周强

青藏高原天气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王在志

祁连山东段0.8Ma以来的构造隆升与气候变化    邬光剑

基于TRMM的主被动微波遥感结合反演土壤水分算法研究    武胜利

青藏高原岩石圈应力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郑英龙

青藏高原湖泊沉积正构烷烃单体氢同位素比值的气候意义    夏忠欢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热稳定性研究    潘卫东

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独一味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脂溶性化学成分分析    刘继梅

西太平洋—印度洋—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在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中的作用    于乐江

生态环境流量流向评价方法及其在西藏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李远华

器测时期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的时空规律研究    赵慧霞

青藏高原运动与现今构造应力场研究及数值模拟    尉晓玮

基于GIS的青藏高原新生代岩浆活动的研究    俞国权

青藏高原冻融过程与东亚夏季风关系的研究    尚大成

青藏高原热环境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耿艳

夏季青藏高原热力过程对长江中下游降水低频振荡的影响    王跃男

青藏高原特种旅游开发研究    周海儒

基于遥感的巢湖流域环境变化研究    周迎秋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遥感影像模式分类研究    刘伟

东亚飞蝗生境的遥感分类研究    李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