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试论无涉外因素案件的国外仲裁机构约定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27:13
热度:

试论无涉外因素案件的国外仲裁机构约定【摘要】:随着我国规范仲裁的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出台,我们国家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规定。但考虑到仲裁事业刚刚起步,还处在摸索的阶段,

【摘要】:随着我国规范仲裁的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出台,我们国家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规定。但考虑到仲裁事业刚刚起步,还处在摸索的阶段,对仲裁协议效力的规定非常的原则化,这就导致了事实上这些规定难以明确的指导认定仲裁协议效力案件中的实际问题的解决。与此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人民法院处理与涉外仲裁及外国仲裁事项有关问题的通知》,在这个文件中规定了对法院对涉外(包含港、澳、台)仲裁协议拟裁定无效的情形规定和制度规定。 这些规定弥补了《仲裁法》对仲裁协议效力认定过于原则的不足,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最高人民法院在这一领域的个案批复。中国虽然不是判例法国家,上级法院的判例对下级法院今后审理类似案件并没有当然的约束力,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对个案的批复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参照作用,同时也蕴含着未来法律或者司法解释的倾向性意见和价值取向。 本文拟通过以江苏航天万源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与艾尔姆风能叶片制品(天津)有限公司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纠纷案为例,论述没有涉外因素的案件对国外仲裁机构的约定产生的相应问题。全文通过从江苏万源案入手,围绕案件涉及的几个方面来分析:涉外因素的界定,国外仲裁机构的约定,仲裁协议效力等问题。 通过分析法院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和笔者自己的看法来解释本案中双方当事人仲裁协议认定为无效的判定合理与否,并借此纵观我国法院在对国际商事仲裁的监督中做出的积极的努力。 在对于国内当事人约定外国仲裁机构仲裁而导致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况下,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相应的批复,给出了对于此类案件的处理决定。从最高院的批复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司法机关对于此类问题的一贯立场,但是这样的决定可能是违背仲裁协议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选择的。本文拟从最高人民法院对江苏航天万源风电案的批复入手,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在认定国内案件约定国外仲裁机构仲裁的态度和做法,并简要分析国外仲裁机构的约定对仲裁协议效力的影响,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旨在以理性的思维看待我国现有的有关法律、司法解释及批复的初衷和本意,力求做到既不一味求全责备追求完美,也不盲目倡导把最先进的理论引入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而是本着务实的态度理性看待实践中的问题。 【关键词】:涉外因素 国外仲裁机构约定 仲裁协议效力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5.7;D99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一、 案例基本情况11-15
  • (一) 案情简介11-12
  • (二) 法院判定结果12-14
  • 1、 南通中级人民法院判定12-13
  • 2、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定13
  • 3、 最高人民法院判定13-14
  • (三) 本案引发的法律问题14-15
  • 二、 涉外因素界定问题15-20
  • (一) 涉外因素的理论认定15-17
  • (二) 涉外因素的实践认定17-20
  • 三、 涉外仲裁机构的约定问题20-24
  • (一) 仲裁机构约定的要求20-22
  • (二) 国外仲裁机构约定情形22-24
  • 四、 仲裁协议的效力问题24-30
  • (一) 仲裁协议无效的法律规定24-27
  • 1、 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了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24-25
  • 2、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25
  • 3、 一方采取胁迫手段, 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25
  • 4、 对仲裁事项和仲裁委员会约定不明确25-27
  • (二) 仲裁协议的涉外性判断27-28
  • (三) 认定仲裁协议效力的法律适用28-30
  • 五、 我国法院对涉外仲裁协议效力监督的发展30-35
  • (一) 从法律规定的角度看30-31
  • (二) 从仲裁机构的实践来看31-33
  • (三) 从司法实践的角度看33-35
  • 1、 仲裁协议尽可能有效的倾向33
  • 2、 日益尊重当事人意愿的趋势33-34
  • 3、 对仲裁条款独立性的明示认可34
  • 4、 对合同权利义务概括承受中仲裁条款效力的充分肯定34-35
  •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38
  • 后记38-3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有关仲裁机构的约定对仲裁协议效力的影响    林一飞;

试论可仲裁范围的限与扩    侯登华;

国际私法新理论:“直接适用的法”    谭民;廖建求;

UCP600对跟单信用证项下银行审单规则的新发展    张目强;

论体育仲裁性质    孔云龙;陆攀;

台湾地区国际私法现代化的最新发展——台湾地区“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修正案”介评    金文杰;

论国际私法上的国际惯例及其在国内的适用——兼评民法典草案第九编第3条第2款及第4条的规定    汪金兰;

论不可抗力下担保物毁损灭失的风险承担——兼论汶川、玉树地震的风险承担规则    贾清林;

国际多式联运单证法律性质新探    卞莉;

冲突法中对意思自治的限制    刘新凯;

论反致制度    余忠萍,李辉

中国国际法学三十年(1978—2008)    何其生;杨泽伟;张辉;许威;

北京2008年奥运仲裁的司法监督问题研究    高媛;董小龙;

论WTO框架下国际投资领域的国家责任    周清华;杨雷;

国际贸易关系的法治与全球治理    郑玲丽;

我国市场经济下的商事仲裁市场探究    龙洁;

浅析我国仲裁裁决司法监督制度    陆良艳;

试论临时仲裁制度在我国的建立    刘德军;

论香港与大陆区际法律冲突及解决模式    翟苏南;

论国际商事仲裁中适用司法解释的悖论性现象    丁伟;

涉外民商事案件管辖权实证研究——一个以司法为中心的考察    杜焕芳;

当代国际商事仲裁实体法适用之比较研究    陈翔

《鹿特丹规则》与相关货物运输公约的冲突及其协调    吕鸣

国际商事仲裁自裁管辖原则消极效力研究    周清华

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    李冠群

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法律分析    孟昊

商事登记效力研究    冯翔

国际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研究    丁利明

权利冲突的法理思考    潘华志

TRIPS协定下专利申请的披露要求研究    吕炳斌

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法治建设研究    叶航欣

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    蒋士锋

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研究    高雁

论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中的公共政策    施益

我国银行保理业务风险之法律分析    葛春红

买卖合同风险移转规则研究    王瑜

论买卖合同标的物的风险负担    汪育玲

中国对日外派劳务人员法律问题研究    周智军

调裁制度的发展与理论探讨    周谅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研究    蒋俊鸿

专利效力争议的可仲裁性问题研究    叶青蓝

关于《关于深化仲裁机构体制改革试点方案(讨论稿)》的说明    王红松;

关于认真做好依法重新组建广州市仲裁机构试点工作的通知    

刍议国内仲裁机构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罗绪礼,戴峰

如何选择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吴丹猛;

论仲裁机构与法院的关系    黄良友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外国仲裁机构在中国仲裁及其影响    赵秀文

论仲裁机构的保全权    李莎莎;

中国仲裁机构改革初论    林一飞;

转变政府职能与我国仲裁机构仲裁费管理体制的革新    赵健;

论我国国内仲裁机构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马忠法;刘国明;

“入世”十年与中国仲裁机构改革    吕勇;

浅议中国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与创新    宋翼;

关于构建我国专利纠纷调解和仲裁机构的建议    王灿;

WTO与中国仲裁机构的改革    吕勇;黄志勇;

各国对民事垄断行为的管辖权研究    刘宁元;

仲裁机构:行政化还是民间化?    王红松

仲裁机构的法律地位    杨 玲

坚持独立性公正性原则 建设民间性的仲裁机构    北京仲裁委员会秘书长 王红松

约定仲裁机构 最好“指名道姓”    海轩

市人大领导视察宜昌仲裁机构规范化建设    记者 赵巍

仲裁机构的新挑战:从仲裁与调解相结合到单独调解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教授 博士生导师 宋连斌

贸仲委设立香港仲裁中心    记者 张维

贸仲“内战”再追踪:国内仲裁机构艰难转型    记者 卢丽涛

仲裁机构为百姓解难    记者 朱蓓宁 实习生 施蜜

模糊化还是明确化    陈福勇

我国仲裁机构演变的研究    袁忠民

论中国仲裁机构的改革与完善    龙涓

论我国仲裁机构的去行政化    程新桐

仲裁机构内部激励问题与对策研究    李静

我国仲裁机构的管理模式研究    赵莉

外国仲裁机构在中国仲裁相关问题研究    龚笑笑

中国仲裁机构定位问题浅析    林凌

我国商事仲裁机构向民间组织转型的可行性问题研究    万曦

论我国仲裁机构的民间化    王朔

外国仲裁机构在中国作成裁决的之地位与承认    Kawin Nitimontree

仲裁的空间与控制    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