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天然气运聚动平衡理论及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7:49:57
热度:

天然气运聚动平衡理论及研究【摘要】:正 一、天然气运聚动平衡的基本特点根据1990年底的统计,地壳内已发现的石油和天然气可采资源量大致近似(按当量计),石油的可采资源量为2820-

【摘要】:正 一、天然气运聚动平衡的基本特点根据1990年底的统计,地壳内已发现的石油和天然气可采资源量大致近似(按当量计),石油的可采资源量为2820-3020亿吨,天然气的可采资源量为280-300万亿立方米。从累积探明储量统计,石油为2100亿吨,天然气为165万亿立方米,石油高于天然气的累积探明储量。但从累积采出量分析,石油为900亿吨,天然气为47万亿立方米。按当量 【作者单位】: 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部
【关键词】天然气藏 天然气运聚 烃源岩 平衡理论 盖层 有机质类型 运聚动平衡 可采资源量 气源岩 扩散作用
【正文快照】: 一、天然气运聚动平衡的基本特点 根据1990年底的统计,地壳内已发现的石油和天然气可采资源量大致近似(按当量计),石油的可采资源量为2820一3020亿吨,天然气的可采资源量为280一300万亿立方米。从累积探明储量统计,石油为2100亿吨,天然气为165万亿立方米,石油高于天然气的累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高效天然气藏形成的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与意义    赵文智,汪泽成,王兆云,王红军

天然气扩散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黄志龙,唐为清,郝石生

天然气成藏过程有效性的主控因素与评价方法    柳广弟,李剑,李景明,朱筱敏,王震亮,王雅星,谢增业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克拉通坳陷盆地煤成气成藏机制    汪泽成;陈孟晋;王震;唐泽玮;

中国天然气高效成藏的内涵及意义    赵文智;王红军;王兆云;汪泽成;

莺-琼盆地盖层封闭特征研究    黄志龙,高耀斌,郝石生

天然气古有效扩散系数的模拟及其应用    李伟

吐哈盆地含油气流体动力系统的流体史分析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金爱民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油源及油气运移研究    霍秋立;汪振英;李敏;付丽;冯大晨;

中下扬子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    冯增昭,何幼斌,吴胜和

台北凹陷地下水动力特征及其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影响    曾溅辉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欢—双地区下第三系油田水体系及地球化学场    朱岳年

中国天然气晚期成藏的地球化学特征    李剑,罗霞,刘人和,胡国艺,谢增业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志留系油气聚集控制因素    胡剑风;吕修祥;赵风云;陈元壮;

天然气盖层浓度封闭的定量评价及其应用    黄志龙,高耀斌,郝石生

板桥凹陷古流体势与油气运移聚集史研究    李延钧,陈又才,杨远聪,朱江,张茂林,梅海燕,于志海,杨池银,廖前进

论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演化与油气运移、聚集    楼章华,高瑞祺,蔡希源

晚期成藏对大气田形成的重大作用    戴金星,卫延召,赵靖舟

多层天然气藏叠加的地表化探异常特征及实例    周奇明,贾国相,姚锦琪,阳翔,何政才

天然气盖层浓度封闭的定量评价及其应用    黄志龙,高耀斌,郝石生

中国高效天然气藏形成的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与意义    赵文智,汪泽成,王兆云,王红军

输导通道类型对天然气聚集效率的影响    付广;孙永河;吕延防;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高效气藏形成机理    赵文智;汪泽成;王一刚;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活动带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特征    坚润堂;王造成;

中国海相储层分布特征与形成主控因素    朱如凯;郭宏莉;高志勇;王雪松;张兴阳;

成藏三要素的耦合对高效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为例    汪泽成;赵文智;张水昌;王红军;余谦;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异常压力系统特征    黄志龙,姜亮

气藏天然气输导效率研究    付广;吕延防;于丹;刘江涛;

岩溶储气长隧道工程地质系统研究    陈强

泥质岩盖层对各种相态天然气封闭机理及其定量研究    付广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天然气成因特征及其生成动力学研究    王铜山

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藏形成机理研究    梁江平

天然气藏多源充注与散失的地质地球化学示踪研究    程付启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岩性气藏形成机理    刘新社

库车坳陷白垩系优质储层形成机理与有利储层分布预测    王康乐

自制前处理装置与四极质谱仪联用分析稀有气体组分    陶成;孙明良;王晓锋;周宇;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天然气运移特征    徐波;李敬含;李晓革;李国永;杜岳松;王传峰;

四川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气藏成藏模式    孙玮;刘树根;徐国盛;王国芝;袁海锋;黄文明;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岩天然气藏分布规律与控制因素    王洪江;吴聿元;

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岩层系孔隙型与裂缝型气藏成藏差异性    郭彤楼;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须一、三和五段天然气源内成藏潜力与有利区评价    赵文智;卞从胜;徐春春;王红军;王铜山;施振生;

无机成因烃类气体地球化学研究综述    刘婷;

徐家围子火石岭组火山岩分布特征与控陷断裂关系    刘维亮;夏斌;蔡周荣;郭峰;万志峰;刘见宝;胡杨;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浅水与深水区油气运聚成藏机制及特点    何家雄;马文宏;陈胜红;龚晓峰;

致密砂岩油气藏特征研究    杜清;

近海天然气藏地震预测新技术及应用    李绪宣;张树林;

莺歌海盆地DF1-1底辟区断裂系统与天然气运聚    殷秀兰;李思田;杨计海;张启明;

火山岩中放射成因氦对天然气藏氦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杨春;王京红;米敬奎;陶士振;高晓辉;杨帆;

莺琼盆地天然气藏地震识别技术研究    赵伦;张益明;

克拉2号大型天然气藏成藏研究    彭平安;孙永革;范善发;傅家谟;

深层高压天然气藏勘探开发挑战性问题与系统工程    李相方;关文龙;隋秀香;程时清;

高效天然气藏形成机理及在库车坳陷(含乌什凹陷)天然气勘探中的意义    赵文智;王红军;汪泽成;王兆云;

四川盆地中部须家河组天然气藏地质特征与控制因素    高晓辉;陶士振;李伟;杨家静;

天然气藏地震有效识别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曹宏;李宏兵;

胜利油田奥陶系顶部风化壳:一个潜在的天然气藏,有机包裹体新证据    李荣西;胡瑞忠;方维萱;

首部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示踪体系专著问世    江其勤

我国低熟气成气理论研究取得进展    赵晓展

洞察地下五千米    本报记者 唐婷朴淑瑜

低熟气理论找到大气田    段佳

获新突破    记者朱培娟

松南长岭断陷油气地质研究获得新进展    王再锋

新疆一院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用图 国内目前最大的凝析油气田群开    康国萍

开展油气战略普查时不我待    本报记者 刘维

地球化学技术帮助海相找油    江其勤

天然气的再分配及其成藏研究    付晓文

济阳坳陷深层天然气保存条件研究    刘士忠

渤南—孤北地区深层天然气成藏机理研究    李宗亮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藏的运聚特征    米敬奎

地球物理测井和地震联合检测天然气藏的方法及应用研究    陈强

四川盆地元古宇—下古生界天然气藏形成过程和机理研究    孙玮

天然气藏多源充注与散失的地质地球化学示踪研究    程付启

油气地球化学场及判别模型研究    汤玉平

川东北地区天然气资源特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高梅生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天然气储层与输导体系研究    刘成林

天然气藏地震多属性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郭晓龙

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天然气藏研究    温暖

蜀南西部地区嘉陵江组天然气的运移与聚集条件研究    庞崇友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天然气成因类型与成藏模式    李智勇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新生代构造事件及其天然气成藏效应    孙建博

徐家围子深层火山岩气藏反演研究    赵腾飞

环渤中地区天然气性质及典型天然气藏成藏模式    曾治平

廊固凹陷柳泉—曹家务构造带天然气成藏作用研究    曹倩

与不整合有关的源藏空间关系及其成藏过程分析    朱俊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低渗透储层天然气藏    董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