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从石油史书的解析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学习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6:40:12
热度:

从石油史书的解析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学习【摘要】:本文以史书有关石油的4条记载为例,剖析了其中蕴涵的石油地质知识,指出这4条记载石油之最的史书中包含着"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摘要】:本文以史书有关石油的4条记载为例,剖析了其中蕴涵的石油地质知识,指出这4条记载石油之最的史书中包含着"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把它应用于课堂教学时,能加深学生对抽象地质知识的理解,更容易把握该课程的整体知识体系。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石油史书 石油地质 教学方法
【基金】:湖北省教学研究立项项目(200814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资助项目(CUGQNL0840)资助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一门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而且新理论、新技术较多的一门课程[1-5]。目前石油地质专业的讲授学时基本在80学时左右,对于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讲授将近50学时,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弥补学时的不足。另外,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多是在大二下学期开始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江燕敏

“地球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张德会,叶荣,龚庆杰

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陈礼仪;黄润秋;

地球物理勘探课程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实施与思考    张平松;刘盛东;

“科学探究”教学的哲学思考    应向东;

遗传学课程群的设置和思考    李宗芸,潘沈元,朱必才,屈艾,高建国

论教育叙事    林德全

论中国油气盆地的构造体制和油气分布的关系    陈焕疆

简讯    

岩石、原油中双环、叁环芳烃的分析方法及其地质意义的初步探讨    徐濂,张湘济,庄玉人

岩石孔隙结构仪样机试制成功    

《中国中新生代盆地构造和演化》一书的审稿会议在无锡召开    

中国油气远景定量预测科研协调会议在无锡召开    

深盆地垂向运移的资料和意义    张义纲

《地震地层学》学习讨论会在无锡召开    吴张

加拿大石油地质、地球化学代表团来无锡访问并开展学术交流    易大同

中国陆相生油问题学术讨论会    刘厚仁

流体包裹体在含油气系统中的应用    胡明花;田世澄;郎淑敏;

(T)Fuzzy积分及其应用    宋晓秋;

鄂中地区的深部电性结构特征    张胜业;王家映;

位场反演中的双次滤波技术研究    王西文;

走滑盆地地震资料的再开发    葛双成;丁晓;

喜马拉雅造山带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采集技术    黄钊亚;

海拉尔盆地构造演化、石油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初探    吴洪涛;王辉;徐宝慈;金城志;薛维志;

西藏羌塘盆地深部电性结构的研究    张胜业;魏胜;王家映;张先觉;胡祥云;

综合物化探方法寻找油气藏中的几个问题    刘庆生;程同锦;陈召佑;

桑塔木油藏储层横向预测    马劲风;林忠民;蒲仁海;

迈向新世纪的地质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德生

石油地质软件如何国产化    尹峻岭

中国五大地质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张伯声    王战

浅谈石油行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需求    鲁山

我与苏签署石油合作协议    杨树林

谢家荣与矿产测勘处    张立生

毕生找油献祖国 迈向世界敢为先    范兴川 张平 杨洁

中科院兰州分院50年成绩骄人    武卫政

科技之剑撼地宫    亚洲 本报 通讯员 侯郁

给有机地球化学足够的支持和重视    江其勤 李静

三维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运移及其在辽河油田滩海地区的应用    王红才

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源及含油气系统分析    张敏

松潘—阿坝盆地构造演化与石油地质基本条件    刘春平

塔东南坳陷石油地质研究及远景目标评价    刘宏

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战略研究    丁锋

大杨树盆地含油气远景综合评价    金成志

石油地质实验信息自动管理与评价系统    要丹

辽河油田价值链分析与重组设计    崔颖凯

分布参数系统辨识与最优控制及在地史模拟中的应用    王勇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油地质综合研究    韦书铭

四川石油地质调查处发展战略研究    李勇

石油地质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持方法的研究    高文玲

由SEM二维样本图象重建砂岩三维模型的研究    张若文

火烧山油田开发效果分析及综合治理方案研究    蔡军

塔里木盆地英吉苏—罗布泊地区中生界石油地质综合评价    朱海燕

随机分形裂缝模型的研究    聂笃宪

图像分析仪系统中几个关键技术的研究    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