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藏东南热点的地热脉冲及其频散过程与短期气候变化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6:11:12
热度:

藏东南热点的地热脉冲及其频散过程与短期气候变化【摘要】:正根据重力、地磁、地质、地热及气象资料,已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的一个“热点”,即有地幔物质经此上升到地表.此上升过程并

【摘要】:正根据重力、地磁、地质、地热及气象资料,已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的一个“热点”,即有地幔物质经此上升到地表.此上升过程并非均匀恒定,具有明显的脉冲性质.从热点区的地温资料可分析出这种脉冲.泽当站1965~1992年的3.2m冬季地温与我国各站夏季降水的相关场(图略)分布上可见,热点区为一正相关区,表明热脉冲可使本地降水增加.从热点向外是正负相间的相关轴线围绕着热点呈基本等间距的波状排列,正(或负)值轴线之间的平均距离是820km,表明热点区冬季的地热脉冲(地温升高)会以波动传播的形式影响我国夏季的降水分布.热点区热脉冲的传播是有方向性的,主导方向是正东偏南方,它表明热点冬季的热脉冲对我国江南夏季的降水有明显贡献.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分类号】:P314
【正文快照】: 根据重力、地磁、地质、地热及气象资料,已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的一个“热点”,即有地幔物质经此上升到地表。此上升过程并非均匀恒定,具有明显的脉冲性质。从热点区的地温资料可分析出这种脉冲。泽当站1965~1992年的3.2m冬季地温与我国各站夏季降水的相关场(图略)分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雅鲁藏布江“大峡弯”是地球“热点”的证据    汤懋苍,钟大赉,李文华,冯松

全球变暖、构造运动与沙漠化    

雅鲁藏布大峡谷河床瀑布的发现及其特征和成因    杨逸畴

1998年夏季地震、地温场演变与洪涝过程分析    郭维栋,柳艳香,汤懋苍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的特异重力场与深部地壳结构    滕吉文;王谦身;王光杰;徐亚;张雪梅;

多灾种相关性研究进展与灾害综合机理的认识    聂高众,汤懋苍,苏桂武,郭维栋

中国西部新生代岩石圈汇聚和东部岩石圈离散的耦合关系与古环境格局演变的探讨    钟大赉,丁林,季建清,张进江,刘福田,刘建华,闫晓蔚

ALB上焦耳热场的形态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探讨    高晓清,G.P.Gregori

大地热流对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演变的影响及其研究意义    匡耀求,黄宁生,吴志峰,胡振宇,孙波,刘承帅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质成因    季建清,钟大赉,丁林,张进江,杨逸畴

应用“地气图”方法预测夏季降水    汤懋苍,董文杰,郭维栋

’98中国大洪水的地下激发因素    郭维栋;柳艳香;汤懋苍;

穴位论与地球物理灾害链    郭增建;

旱-震-涝关系及其在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可能应用    赵红岩;汤懋苍;张拥军;杨瑜峰;

降水过程对断层CO_2气体异常排放响应的个例分析    郭维栋;王晓婷;

藏北羌塘盆地热力构造作用特征及其演化    杨兴科

气候变化的“地心说”──关于短期气候预测的新思维    汤懋苍,高晓清

地球内核快速旋转的发现与全球变化的轨道效应    杨学祥,陈震,刘淑琴,宋秀环,陈殿友

青藏高原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图的分析方法和初步分析结果    汤懋苍,安林

1980~1993年我国“地热涡”的若干统计特征——Ⅰ.“地热涡”的时空分布    汤懋苍,高晓清

青藏高原的隆起过程及其机制探讨    钟大赉,丁林

青藏高原气温降水变化的空间特征    林振耀,赵昕奕

青藏高原是我国气候变化启动区的新证据    冯松,汤懋苍,王冬梅

青藏高原地表净辐射的气候学研究    翁笃鸣,高建芸

1982年8月—1983年7月拉萨、那曲、改则、甘孜地面热量平衡分析    李丁华,吴敬之,季国良,袁福茂

雅鲁藏布江水汽通道对降水的影响    高登义,邹捍,王维

“气候变化的事实和理论”讨论会    骆继宾 ,赵宗慈

中国历史气候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张家诚

短期气候变化的数值预报    邢如楠

当代气候的变化趋势    章基嘉,殷显曦

短期气候变化的物理基础(摘要)    黄荣辉

气象科学研究院举办现代气候学讲座    李维亮

当代气候变化的趋势及原因分析    章基嘉;殷显曦;

气候状态向量在短期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丁裕国,江志红

一维气候时间序列的拓展及其相空间中浑沌吸引子维数的确定    彭永清,严绍瑾,王建中

三十年气候研究工作的回顾    汤懋苍;

藏东南热点的地热脉冲及其频散过程与短期气候变化    柳艳香;郭维栋;汤懋苍;

大气角动量资料源的变化对日长变化激发的贡献    虞南华;郑大伟;

热带-亚热带晚全新世气候与人为扰动影响下的植被演变    郑卓;

2005年我国前冬气候异常特征分析和成因探讨    陈菊英;王威;

短期气候预测中的集合预报技术研究概况    于永锋;吴阳;黄鑫;

旱涝低温及牧区雪灾天气研究结题    记者 杜聪明

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历史、现状和发展    北京市气候中心 张青

开展陆面过程模式研究    李晔通 郭战峰

合肥气象电力联手保障汛期供电    王兵 魏文华

今后十年会更热    康娟

我国东部春季土壤湿度影响夏季降水    陈晨

计算机新模型预测表明:今后十年会更热    张忠霞

德实施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    记者 顾钢

我国着手构建海平面变化四级监测体系    明星

德预测未来十年气候变化趋势    顾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