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青海省共和盆地恰卜恰地热田热储特征及开发利用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5:32:54
热度:

青海省共和盆地恰卜恰地热田热储特征及开发利用【摘要】:以共和县恰卜恰地热田地热地质条件为背景,结合恰卜恰地区多年地热资源勘查资料,论述了共和盆地恰卜恰地热田热储特征,指出了地热资源

【摘要】:以共和县恰卜恰地热田地热地质条件为背景,结合恰卜恰地区多年地热资源勘查资料,论述了共和盆地恰卜恰地热田热储特征,指出了地热资源开发可持续应用方向,对类似盆地的地热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
【关键词】共和盆地 恰卜恰地热田 热储特征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1212011220842)
【分类号】:TK529
【正文快照】: 恰卜恰镇位于共和盆地东北部,是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首府和共和县政府所在地,为全州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地热田地理坐标:东经100°31'~100°45',北纬36°10'~36°20',北起尕寺,南至次汗土亥的恰卜恰河谷,宜于开采的地热区面积为61 km2。六、七十年代以来,已发现多处地热显示点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论秦—昆构造带的共和“缺口”    石宝颐;张峻太;

青海共和盆地存在干热岩可能性探讨    孙知新;李百祥;王志林;

青海省共和盆地恰卜恰地区地热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    赵振;陈惠娟;马建青;梁志祥;

地热资源的特点与可持续开发利用    廖忠礼;张予杰;陈文彬;彭智敏;熊兴国;

中低温地热田的地热资源计算评价——以北京市小汤山地热田为例    孙颖;许辉熙;刘久荣;薛万蓉;何政伟;张院;

陕西省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研究    张丽萍;

青海祁漫塔格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区年代学研究及地质意义    丰成友;王雪萍;舒晓峰;张爱奎;肖晔;刘建楠;马圣钞;李国臣;李大新;

江汉多旋回叠合盆地形成及沉积充填响应    王步娥;

地热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以黄冈市罗田县三里畈镇为例    熊璐;

东昆仑万宝沟岩群古近纪孢粉化石的新发现    郭宪璞;王乃文;丁孝忠;赵民;王大宁;

渝东构造样式分析与成因解析    徐政语,李大成,卢文忠,林舸,刘池阳

昆仑造山带中段蛇绿混杂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尹福光,潘桂棠,李兴振,孟德宝,柏道远,刘伟

四川叠合盆地盆山耦合特征分析    姚根顺;李大成;卢文忠;徐政语;

东昆仑地区万保沟群的解体及早寒武世地层的新发现    阿成业,王毅智,任晋祁,保光谱

江汉多旋回叠合盆地形成及沉积充填响应    盛贤才;叶建中;陈丽华;

青海祁漫塔格多金属成矿带典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徐国端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大型岩性油藏成藏机理研究    邓秀芹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新生代演化—改造及盆山耦合关系    王建强

冲击挤密潜孔锤外表减阻结构优化设计及试验研究    张永光

西昆仑构造地貌与阿什库勒地区活动构造研究    潘家伟

关中盆地地下热水地球化学及其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研究    赵慧

勉略—阿尼玛卿构造带的形成演化与动力学特征    裴先治

青藏高原航磁测量及雅鲁藏布江双航磁异常带的性质研究    薛典军

西昆仑造山带东段地质组成与构造演化    郭坤一

东昆仑造山带区域成矿作用与矿产资源评价    丁清峰

青藏高原及邻区泥盆纪构造—岩相古地理研究    焦扬

渭河陇西段早更新世河流阶地研究    吉亚鹏

东昆仑五龙沟金矿构造控矿特征研究    陆露

东昆仑阿拉克湖—红水川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地层构造特征及其构造演化    刘智刚

东昆仑阿拉克湖—红水川地区地质构造演化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张晓飞

东昆仑南缘印支期花岗岩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陈国超

泽库盆地石油地质条件分析    刘樟乐

低温地热水用于供暖方案研究    陈少玲

西昆仑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带及地质意义    韩芳林

青海阿尼玛卿-巴颜喀拉造山带动力学演化及大场金锑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陈广俊

青海鄂拉山断裂带晚第四纪构造活动及其所反映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变形机制    袁道阳,张培震,刘小龙,刘百篪,郑文俊,何文贵

青海南北向构造问题——并论南北向穿切性断裂系及其对内生矿产分布的控制作用    石宝颐;张俊太;

论秦—昆构造带的共和“缺口”    石宝颐;张峻太;

加快地热资源开发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黄世毅

地热资源与开发地热研讨    周云章,程汝汉,詹必达

地热资源的利用    刘丽萍

国内外地热能开发利用综述    司士荣

青海共和盆地的挽近构造运动    王吉玉;张兴鲁;

共和盆地——一个值得研究的新盆地    王昌桂,吕友生

地热资源及其科学利用    张梅桂,孙法德,谭世燕

文登市地热资源现状及开发建议    刘昌军;李仁丽;

西安地热资源开发方兴未艾——专家提醒要加强管理综合利用    黄振山

北京的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丁海华;崔彬;赵磊;

关注地下蕴藏的“大热源”    赤天;

加快地热资源开发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黄世毅

厦门地热资源开发模式探讨    李红伟;

养生旅游视角下亳州地热资源的开发    刘涵;

地热——来自地下的绿色能源    晓阳;

我国将从4个方面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    

河南省开封凹陷区地热田地热资源分析    齐玉峰;

北京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    

我国地热资源中长期战略研讨(2020年、2030年、2050年)    韩再生;郑克棪;宾德智;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地质环境问题探讨    林黎;孙宝成;赵苏民;杨玉新;

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存在问题与建议    姜建军;陶庆法;胡杰;

地热资源科学开发新模式——政企联手科学开发是渭河盆地地热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    王行运;张福礼;孙启邦;邹彦荣;

江苏地热资源勘查评价及地热能开发可行性论证的新技术    孙贤恺;周宏葵;

河南省濮阳市地热采暖可行性浅析    张国建;

浅层地温资源的基本内涵与勘查评价的基本理念    王贵玲;蔺文静;

北京地热资源开发现状及21世纪初可持续利用问题探讨    陈建平;于秀琴;

浅层地热资源的基本内涵与资源勘查评价的基本理念    王贵玲;

热气腾腾聚宝盆    记者 郭习松通讯员 胡志喜 实习生 黄兴明 杨帆 夏菲娅

牡丹江加快地热资源开发    首席记者 邱丽娜

浅层地热资源开发要加强规划    特约记者 秦幸福 通讯员 张静 李韶辉

让浅层地热“热”起来    本报记者 李响

为建设陆上三峡提供依据    龚建福王德民

青海启动太阳能资源评估系统项目    金泉才 钟祥福

400亿吨天然气水合物在等着我们去开发    本报记者 梅志清通讯员 刘沛思

冒“烟”的港湾    郑敏 黄洁

宁夏干旱突变研究与太阳能利用成果喜人    张磊梁旭

银川研究量化太阳能集热器气候指标    杨云

论地方政府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责任    樊智

宁波中东部地区地热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石晓今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实践与应用    邹剑

黄河三角洲风能资源研究    王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