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昆明地热田Ⅱ块段地下热水系统渗流场的数值模拟及应用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5:14:39
热度:

昆明地热田Ⅱ块段地下热水系统渗流场的数值模拟及应用分析【摘要】: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及工农业的迅速发展,昆明市对地下热水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其开采量也越来越大。然而,由于对地下热

【摘要】: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及工农业的迅速发展,昆明市对地下热水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其开采量也越来越大。然而,由于对地下热水资源缺乏正确评价与科学管理,盲目扩大开采和集中超采现象严重,导致区内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多个水位降落漏斗,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本文结合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昆明地下热水系统的水-热-质耦合动力学模型及应用”选题,以昆明地热田Ⅱ块段作为研究区(面积为40.3平方公里),开展其渗流场的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主要取得以下成果和认识: 1、在系统分析其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将地下热水含水层概化为承压含水层,将研究区北部、西部、东部的3条水平隔水断裂概化为隔水边界,南部边界概化为流量边界,将地下热水渗流概化成各向异性的三维非稳定流,且根据研究区含水层渗透系数的差异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参数区。 2、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三维非稳定流数学模拟模型。 3、利用目前国际上最盛行、且被各国同行一致认可的GMS软件为平台,利用区内已有的系列监测数据,对昆明地热田Ⅱ块段地下热水系统的渗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反复的调参和校验,水位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度较好,误差一般可控制在0.7m以内,仅个别观测井的模拟值和实测值大于0.7m,说明所建模型能有效反映模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4、利用识别的参数和通过验证的模型,对2种不同开采方案情况下研究区2010-2020年地下热水的水位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经过比较分析,认为第2种开采方案为最终开采方案,并预测了2010-2020年各年度的可开采量。5、本次建立的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和确定的水文地质参数,反映了研究区地下热水系统的本质特征,再现了地下热水系统渗流场的水位动态及运动规律,可为地下热水的水位预报、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地下热水系统 渗流场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数值模拟 GMS软件 昆明地热田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P31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8
  •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9-11
  • 1.2 地下(热)水运动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11-14
  • 1.2.1 国外研究进展11-12
  • 1.2.2 国内研究进展12-13
  • 1.2.3 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的有关软件13-14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4-16
  • 1.3.1 研究内容14-15
  • 1.3.2 研究目标15
  • 1.3.3 技术路线15-16
  • 1.4 研究概况16-18
  • 第二章 昆明地热田地理地质概况18-33
  • 2.1 地理位置18-19
  • 2.2 地形地貌19-20
  • 2.3 气象、水文20-22
  • 2.3.1 气象20
  • 2.3.2 水文20-22
  • 2.4 区域地层22-27
  • 2.5 区域构造27-28
  • 2.6 新构造运动28-33
  • 2.6.1 新构造运动迹象28-32
  • 2.6.2 新构造运动型式及分区32-33
  • 第三章 昆明地热田水文地质33-52
  • 3.1 含(隔)水层富水特征及热储结构33-34
  • 3.1.1 含(隔)水层及富水特征33
  • 3.1.2 热储结构33-34
  • 3.2 构造特征34-41
  • 3.2.1 南北向断裂34-39
  • 3.2.2 东西向断裂39-41
  • 3.3 地热块段划分及其边界性质41-43
  • 3.4 地下热水系统的补、径、排条件43-47
  • 3.5 地下热水的水位动态特征47-49
  • 3.6 地下热水的开采现状及存在问题49-52
  • 3.6.1 地下热水开采现状49-50
  • 3.6.2 地下热水开发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50-52
  • 第四章 昆明地热田Ⅱ块段地下热水渗流系统的数值模拟52-68
  • 4.1 Ⅱ块段水文地质特征及概念模型52-56
  • 4.1.1 含水系统结构特征的概化52-54
  • 4.1.2 地下热水渗流系统特征的概化54
  • 4.1.3 边界条件的概化54-56
  • 4.1.4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56
  • 4.2 地下热水系统渗流的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56-57
  • 4.2.1 数学模型的建立56-57
  • 4.2.2 数学模型求解方法57
  • 4.3 地下热水系统渗流场三维模型的建立57-68
  • 4.3.1 研究区含水层结构图的建立57-59
  • 4.3.2 空间剖分59-60
  • 4.3.3 时间剖分60
  • 4.3.4 初始水位60-61
  • 4.3.5 汇源项的确定61-62
  • 4.3.6 参数分区62-63
  • 4.3.7 模型的识别63-66
  • 4.3.8 模型的验证66-68
  • 第五章 模拟模型的应用分析68-75
  • 5.1 评价思路与方法68-69
  • 5.2 两种设定开采方案的对比69-75
  • 5.2.1 开采方案1下的情形69-71
  • 5.2.2 开采方案2下的情形71-75
  • 第六章 结论与问题75-77
  • 6.1 结论75-76
  • 6.2 存在问题76-77
  • 致谢77-78
  • 参考文献78-81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8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GMS在地下水污染质运移数值模拟预测中的应用    谭文清;孙春;胡婧敏;马力;赵彦宁;

GMS数值建模方法研究综述    贺国平;张彤;赵月芬;周东;

由MODFLOW浅谈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软件的发展趋势    吴剑锋,朱学愚

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拟合效果的评价    潘国营

深层地下热水钻井井内动水位升高值的计算    周训,陈明佑,赵维明

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应用实例分析    张永;何宏谋;侯红雨;

福州热水资源衰减与地面沉降    范锡朋,黄文森

基岩地下热水资源系统管理    许广森,高秀生

改进特征数值法求解地下水非稳定流模型    张志辉,金为芝

21世纪初中国地热能发展趋势分析    刘时彬;

浅层地下水水位动态模拟与中长期预报    陶月赞,曹健康,祝京

无锡蠡湖隧道某标基坑降水方案应用和分析    宋仁亮;王文龙;冯江鹏;

地下水资源开发潜力的研究进展    赵福祥;陈宏峰;陈鸿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石家庄地下水水位的影响    赵建青;冉慧;晁曼妮;

地下水动态预测模型研究    董建明;刘明柱;刘方圆;丁素玲;

平原区地下水总硬度升高机理探析    董立岩;

齐齐哈尔市第四系地下水潜水水质评价    丁明华;张忠秋;

齐齐哈尔市第四系承压水水质评价    刘文辉;张健;

富裕县富裕镇地下水开发利用探析    刘丽萍;赵旭;

软弱地层管棚施工中失水引起的地表沉降计算    庄丽,雷震宇

某市地下水的模拟计算与分析    蒙媛;施项;汪家权;

基坑开挖中渗流-应力耦合模拟    纪佑军;刘建军;薛强;

天津市地热资源安全保障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浅探    刘杰;胡燕;康楠;

天津市滨海新区新近系馆陶组地热流体流场三维数值模拟方法    胡燕;沈键;刘杰;康楠;于彦;

地下水源热泵工程运行合理性模拟与分析——以武汉市美术馆工程为例    周建伟;杨涛;谢先明;

Microsoft Excel软件在非稳定井流计算中的应用    张子亮;杨永江;靳宝珍;高亮;刘九龙;

FEFLOW在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徐晓民;郭中小;贾利民;郝伟罡;彭淑娟;张金山;

基于渗流理论的污染地下水PRB修复机理的耦合模型研究    狄军贞;张琦;肖利萍;

地下水数值模型在煤系含水层中的应用    李有强;

南通市区第Ⅲ承压含水层地下水数学模型研究    曲焕林;高火焰;王士远;

废弃矿山垃圾填埋场边坡稳定性及加固防渗研究    席本强

滇中红层地下水富集规律及开发利用研究    朱春林

地下水流动数值模拟的高效并行计算研究    程汤培

海底隧道衬砌水压力及结构受力特征研究    杜朝伟

浅埋暗挖水下隧道管棚作用机理及开挖的扰动效应研究    郭磊

干旱、半干旱复杂矿区水资源系统优化配置及综合利用    董书宁

承压地下水开采井流模型及其渗流理论研究    王玉林

开采条件下德州地区地下水水质演化研究    冯娟

大型水电工程区库岸滑坡形成机理与水作用影响研究    邓宏艳

矿井深部裂隙岩溶富水规律及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    乔伟

李粮店煤矿水文地质特征研究    王瑞华

用无网格Galerkin法求解地下水流拟三维问题    刘婷

渑池县段村—雷沟铝土矿开采对矿区地下水影响模拟与评价研究    吕小凡

日照市滨海区浅层地下水系统调控研究    毕永传

沈阳市城区地下水系统优化管理研究    刘玉玉

大平煤矿矿井涌水量数值模拟研究    毕作庆

浑水渗流作用下尾矿坝稳定性分析    金佳旭

涉县大型岩溶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研究    赵亮

基于Visual MODFLOW的邯郸县浅层地下水量评价研究    康敏娟

城镇化对地下水影响数值模拟    谭雪清

FEFLOW在地下水流模拟方面的应用    贺国平,邵景力,崔亚莉,张德强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在地学应用中的对比分析    张宏仁;

井筒内水头高度与井底压力对比试验    陈国富,陈虹雁,王学工,王炜煜

国外地下水模拟软件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丁继红,周德亮,马生忠

解渗流问题数值方法对比    张宏仁;

有限单元法的水头反常问题    张宏仁

对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现状有关问题的探讨    吴剑锋

面临21世纪的中国地下水模拟问题    薛禹群,吴吉春

无尽的地下热    余炎;

新疆地下热水    杨志勋,张兴权,王进

江苏宜兴——溧阳地区发现低温地下热水    钟华邦,潘道红

山西祁县地下热水形成条件分析    任斗金,郑民刚,张元昌

鞍山市地下热水成因探讨    张伟,董忠龙

青海省湟水流域矿泉及地下热水异常    李长松;

地球深处的热能    奥·克列姆涅夫;董传万;

天津市地下热水的控制因素及利用途径    

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初滨

重庆市地下热水开发利用条件的初步研究    罗祥康

物探方法在寻找地下热水中的应用及其需要注意的问题    雷宛;肖宏跃;

CSAMT法在北京市地下热水探测中的应用    王若;石昆法;底青云;李英贤;张庚利;

开发地下热水引起的环境问题分析    邹叶锋;陈锁忠;

武汉市地下热水资源探索    陈象正;陈国金;

关中盆地地下热水接受补给时的温度及热储层温度的估算    胡扬;马致远;苏艳;余娟;贾旭兵;

海峡西岸地热资源及开发利用对策研究    林军;

中国天津地区深层地下热水系统模拟研究    周训;陈明佑;赵维明;李明朗;

重庆市统景地震后的地质环境变化与对策    谭开鸥;马映清;

陕西渭北东部岩溶热水运移数值模型研究    黎明;李国敏;杨辽;党学亚;赵春虎;侯光才;张茂省;

全安盆地水文地质特征及热水成因分析    唐仕尧;王联社;江卫兵;

地下热水是“水”也是“矿”    周维标 湖南省武冈市国土资源局

喀什首次找到95℃地下热水    记者李华、实习生李娜

发挥独特优势 开发地下热水    焦作市老科协科技部 杨熔钢

绥化市找到地下热水    张汝芳 记者 谭迎春

地热水是“水”也是“矿”    湖南省武冈市国土资源局 周维标

承德打造京北最大清洁能源基地    记者 杨金文

南阳地热开发前景看好    张国建 朱强

青海两项地质研究成果通过评审    记者 王莉

水资源两项目研究成果受到专家高度评价    王莉

地热资源的需求量显著增大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 王秉忱

关中盆地地下热水地球化学及其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研究    赵慧

鲁西北地区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条件研究    张保建

广东沿海地热系统水文地球化学研究    袁建飞

天津地区雾迷山组热储地下热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林黎

地下热水钙华沉积的水化学影响因素和热水钙华微层的气候环境指示意义    高竞

山东省地热资源综合信息远景预测    方宝明

碳酸盐岩热储隐伏型中低温热水的成因与水—岩相互作用研究    马瑞

湖南锡矿山超大型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成因    胡雄伟

地热田电磁法勘查与应用技术研究    刘瑞德

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研究    郭丽华

四川省康定县地下热水结垢机理及趋势分析    韦梅华

苏台德地区地下热水的水化学与放射性研究    陈慧广

羊易卜杰母河谷区地下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性及形成机制研究    段晨阳

地下热水中天然放射性镭-226和氡-222测定及分析评价    李婷

重庆市温塘峡背斜地下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杨雷

基于GIS组件式地下热水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王国芳

北京城区地热田地下热水的水化学及同位素研究    于湲

关中盆地地下热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覃兰丽

沉积盆地孔隙型地下热水回灌堵塞机理研究    周鑫

天津市深层热储层的储集性能及热水开采动态研究    樊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