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齐齐哈尔市铁峰区地热资源潜力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5:07:40
热度:

齐齐哈尔市铁峰区地热资源潜力研究【摘要】:本论文通过深入研究齐齐哈尔市铁锋区的区域构造、断裂活动特征、地质历史时期岩浆活动特征,分析了研究区地温场特征以及影响地温分布的因素。论述了

【摘要】:本论文通过深入研究齐齐哈尔市铁锋区的区域构造、断裂活动特征、地质历史时期岩浆活动特征,分析了研究区地温场特征以及影响地温分布的因素。论述了研究区的区域沉积背景,地层层序,并对研究区内三口重点井进行单井相分析,从而得出研究区平面砂体分布规律。通过对热储的岩石学特征及砂岩成岩作用的研究,将研究区热储物性分布规律在平面上及纵向上做出预测。通过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划分出平面水文地质作用单元以及剖面水文地质作用带,并对研究区的热储组合进行划分,分析了水的补给区,泄水区、水的运移通道、动力及方向。对研究区水化学场特征进行分析并做出水质评价,研究水的化学组成及其垂直分带性,水矿化度及水型分布,分析热储水质特征。建立热储单井自然产能预测模型和地热水资源量的预测模型,分析计算结果,地地热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并提提出合理建议,为下一步勘探开发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地热 铁锋区 热储特征 砂体分布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3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创新点摘要6-9
  • 前言9-12
  • 0.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9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0
  • 0.3 工区范围及主要研究内容10-12
  • 第一章 地温场特征12-26
  • 1.1 自然地理概况12-13
  • 1.1.1 位置与交通12
  • 1.1.2 气象、水文12-13
  • 1.1.3 地貌13
  • 1.2 区域构造特征13-17
  • 1.2.1 莫霍面和居里面埋深15-16
  • 1.2.2 构造演化16-17
  • 1.3 断裂活动特征17-18
  • 1.4 地质历史时期岩浆活动特征18-21
  • 1.4.1 岩浆活动时期及规模18-21
  • 1.4.2 岩浆岩分布21
  • 1.5 地温场特征21-24
  • 1.5.1 大地热流值特征21-23
  • 1.5.2 热储温度特征23-24
  • 1.6 影响地温分布的因素24-25
  • 1.6.1 莫霍面埋深对地温分布的影响24-25
  • 1.6.2 深大断裂对地温分布的影响25
  • 1.6.3 花岗岩体分布对地温分布的影响25
  • 1.6.4 其他因素对地温分布的影响25
  • 1.7 区内地温场特征综合认识25-26
  • 第二章 热储沉积特征以及沉积相26-32
  • 2.1 区域的沉积背景和地层26-28
  • 2.1.1 区域沉积背景26
  • 2.1.2 地层26-28
  • 2.2 单井相分析28-31
  • 2.2.1 齐 1 井单井相分析28
  • 2.2.2 齐 2 井单井相分析28-29
  • 2.2.3 齐 3 井单井相分析29
  • 2.2.4 平面砂体分布规律29-31
  • 2.3 综合认识31-32
  • 第三章 热储物性特征及识别32-39
  • 3.1 热储的岩石学特征32-33
  • 3.2 有效热储层的识别33-34
  • 3.2.1 热储的定性识别33
  • 3.2.2 有效热储定量识别33-34
  • 3.3 研究区热储物性分布规律34-38
  • 3.3.1 纵向预测34
  • 3.3.2 平面预测34-38
  • 3.4 综合认识38-39
  • 第四章 研究区热储组合划分及其水文地质特征39-48
  • 4.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39-40
  • 4.1.1 平面水文地质作用单元划分39
  • 4.1.2 剖面水文地质作用带划分39-40
  • 4.2 研究区热储组合划分及其水文地质特征40-42
  • 4.2.1 热储组合划分40
  • 4.2.2 水的补给区40-41
  • 4.2.3 泄水区分析41
  • 4.2.4 水的运移通道、方向及动力41-42
  • 4.3 研究区水质评价及水化学场特征42-45
  • 4.3.1 水的化学组成及其垂直分带性42-43
  • 4.3.2 水矿化度及水型分布43-44
  • 4.3.3 热储水质特征44-45
  • 4.4 水文地质演化史45-47
  • 4.4.1 水文地质旋回划分45
  • 4.4.2 水文地质条件45-47
  • 4.5 综合认识47-48
  • 第五章 热储自然产能预测及资源评价48-53
  • 5.1 热储单井自然产能预测模型48
  • 5.2 计算结果48-49
  • 5.3 地热水资源量的预测模型49
  • 5.4 水井井口温度49-50
  • 5.5 地热资源综合评价50-53
  • 5.5.1 评价参数50
  • 5.5.2 评价标准50
  • 5.5.3 分类评价原则50-52
  • 5.5.4 评价结果52-53
  • 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57
  • 发表文章目录57-58
  • 致谢58-59
  • 详细摘要59-7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东部裂谷盆地的演化与石油地质    童崇光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辽宁东沟地学断面    卢造勋,夏怀宽

沉积盆地型地热水资源定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施尚明,朱焕来,梁玉杰,王卫学

松辽盆地储层成岩反应与孔隙流体地球化学性质及成因    楼章华

松辽盆地地热资源的形成与远景评价    谭世燕,石义强,赵育捷

中国东北地区地热资源及热结构分析    韩湘君,金旭

论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    楼章华,金爱民,朱蓉,蔡希源,高瑞祺

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特征研究——以松辽盆地为例    楼章华;程军蕊;金爱民;

中国大陆地区沉积盆地热状况剖面    邱楠生

松辽盆地构造热演化及地热资源定量评价研究——以杜蒙地区为例    施龙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凝析油气形成机制及资源潜力研究    申家年

中低温地热系统形成机制及评价研究    周立岱

松辽盆地东部哈尔滨—绥化地区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    崔军平

大庆长垣北部高台子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文慧俭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圈闭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    严焕榕

松辽盆地北部他拉哈地区萨油层储层地质研究    许承武

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特征及铀成矿基本格架研究    魏云杰,许模,姚毅锋,宗以朋,岳淑娟

试论大地热流对地表环境与生态演变的影响    匡耀求,黄宁生,朱照宇,胡振宇

沉积盆地型地热水资源定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施尚明,朱焕来,梁玉杰,王卫学

地壳介质的流变性与孕震模型    张国民,李丽

鄂尔多斯周缘地质构造对地热资源形成的控制作用    王贵玲,刘志明,蔺文静

济阳坳陷大地热流分布特征    龚育龄,王良书,刘绍文,李成,韩用兵,李华,刘波,蔡进功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北部深层油气成藏条件    张玉明;

大地热流——影响西部环境与生态演变的重要自然因素    匡耀求,黄宁生,朱照宇,王江海,胡振宇

不同类型沉积盆地热演化成因模式探讨    邱楠生

渤海湾南部埕岛地区中生代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    程晓敢;唐其升;陈汉林;秦都;杨树锋;

中国岩石层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王椿镛;

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研究进展:回顾与展望    何丽娟;汪集旸;

中国东北南部地区几个重要地球物理现象的发现与研究    卢造勋;姜德录;白云;吴娟;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与东吐莫地区层序地层及隐蔽圈闭研究    聂逢君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断陷地质结构及演化研究    侯启军

松辽盆地天然气成藏规律及深层天然气勘探目标定量评价研究    高志华

含油气盆地中岩浆活动对砂岩的改造    彭晓蕾

松北宾县绥化地区中生界构造—层序解释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马洪

东濮凹陷及邻区凹陷上古生界热演化史与二次生烃史研究    刘丽

松辽盆地中部晚白垩世早期古湖泊生产力研究    尹秀珍

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盆地演化及盆山耦合关系    周安朝

吐哈盆地含油气流体动力系统的流体史分析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金爱民

塔北隆起油气成藏体系研究    刘丽芳

松辽盆地滨北断陷期构造单元划分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胡金祥

关中盆地地下热水循环模式及可更新性研究    范基姣

萨北开发区北二西葡一油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构成与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王鹤

松辽盆地早白垩世岩石圈热结构模型研究    黎广荣

黑龙江省东部早白垩世地层序列与盆地构造演化    张姗

东北中生代断陷盆地群成盆机制与油气远景    张旭东

基于GIS的地震勘探解释评价数据库的建设    黄翠叶

松辽盆地宾县凹陷构造演化与油气关系    白奋飞

大民屯凹陷北部下第三系磁性地层与沉积速率    刘广东

天然油脂制备生物柴油新技术的研究    杨凯华

地下热水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分析    邹叶锋;陈锁忠;

干酪根类型数值化的探讨    卢双舫;庞雄奇;李泰明;陈章明;

层序的成因及层序地层格架    刘鹏举,王成文,孙跃武

半地堑式断陷盆地的油气成藏模式——以松辽盆地梨树断陷为例    董清水,赵占银,刘招君,郭巍,黄湘通

松辽盆地合隆地区泉头组河流沉积体系判别及其形成条件分析    方石,刘招君,王少双,黄湘通

松辽盆地火山岩相:类型、特征和储层意义    王璞珺,迟元林,刘万洙,程日辉,单玄龙,任延广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古构造对营城组扇三角洲发育的控制    董福湘,刘立,何兴华,马艳萍

松辽盆地层序地层特征及油气聚集规律    郭巍,刘招君,董惠民,赵羽君

辽河油田西部凹陷沙河街组远岸浊积扇    吴朝容,杜春彦

川西坳陷中段沙溪庙组测井相和地震相及砂体展布特征    李剑波

中国地热系统的类型    陈墨香;汪集旸;邓孝;

中国大陆及海域大地热流分布特征及岩石圈热结构    汪洋;汪集旸;熊亮萍;邓晋福;

松辽盆地构造热演化及地热资源定量评价研究——以杜蒙地区为例    施龙

中低温地热系统形成机制及评价研究    周立岱

辽河油田地区地下水水质模拟与预测    李艳梅

辽河油田地下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张芳

辽河油田曙光区块地热资源特征分析    肖娟

邯郸市地热资源评价    刘向阳;龚汉宏;

西宁市大通盆地地热地质特征    于漂罗;王恒刚;

山东临清地热田地热地质特征    杨德平

河南省地热资源研究    王继华;赵云章;郭功哲;

河南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展望    王宝玉

河南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展望    王宝玉

兰州地热资源赋存特征浅析    白福,马根喜

辽河油田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董伟科;王绍鹏;

聊城市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郭晓丽;李庆朝;

常州地区地热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孙宝民,丁致中

新疆塔什库尔干地热资源特征初步研究    庞忠和;杨峰田;袁利娟;李义曼;陆成新;常志勇;

洛阳盆地地热资源形成条件分析研究    王现国;杨现国;杜春彦;

我国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战略研究    王贵玲;

简介地热资源供热    王宏伟;

我国地热资源勘探技术及其应用    许军强;白朝军;王跃峰;

利用油气田伴生中低温地热资源发电的可行性研究    李克文;

地热资源在农工新村小区的利用    陈欣;伊才颖;

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    宾德智;

地热双工质发电系统的研究    骆超;马伟斌;龚宇烈;

河北平原层状热储合理井距计算方法探讨    张德忠;

北京地热资源潜力巨大    张京科

东非各国将大力开发利用地热资源    王淡宜

北京 利用地热资源种植温室花卉    刘浦泉 郭金玉

山东发现丰富地热资源    记者何勇

我国地热资源潜力巨大    本报记者 周丽燕

我国应加快发展地热资源    毛海峰

贵州全面规划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    记者 何毓敏 通讯员 龚章河

地热资源实行保护性限额开采    记者 吴绍冰 张建平

积极开发地热资源 支持发展低碳经济    

江苏地热资源量抵56亿吨煤    郝社锋

松潘甘孜地区地热资源的地球物理勘探研究    武斌

松辽盆地构造热演化及地热资源定量评价研究——以杜蒙地区为例    施龙

京北地热田特征及其开发对地震地下流体动态的影响    吕金波

山东省地热资源综合信息远景预测    方宝明

松辽盆地北部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研究    朱焕来

天津地区雾迷山组热储地下热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林黎

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研究    郭丽华

鲁西北地区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条件研究    张保建

地热井下换热器的模拟实验与理论研究    陈雁

关中盆地地下热水地球化学及其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研究    赵慧

内蒙古自治区后河套盆地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初评价    杜海宾

地热回灌示踪技术及热储模拟实验研究    李元杰

关中盆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法律对策研究    韩晓旭

黑龙江省桃山地区地热资源地球物理勘查    黄建学

沧县隆起雾迷山组热储层数值模拟及回灌分析    段忠丰

基于开采条件评价及回灌潜力分析的地热可持续开发研究    庞菊梅

齐齐哈尔市铁峰区地热资源潜力研究    张阳阳

广州从化新温泉地热资源勘查分析与新地热井开发设计    许庭武

郑州市区深部地热资源水利用优化配置    黄丹

油田地热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刘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