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中国“十二五”节能减碳应坚持高目标——历史经验的启示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5:05:31
热度:

中国“十二五”节能减碳应坚持高目标——历史经验的启示【摘要】:正"十二五(2011-2015)"发展规划的着力点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调整经济结构作为攻坚战。能源强度目标和二氧

【摘要】:正"十二五(2011-2015)"发展规划的着力点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调整经济结构作为攻坚战。能源强度目标和二氧化碳强度目标(节能减碳目标)是有法律约束力的、是十分有效的抓手。要坚持制定节能减碳高目标并强化实施,才能产生实效,实现"十二五"规划的中心任务。 【关键词】能源强度 高目标 节能率 技术节能 后发优势 节能目标 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经济发展方式 法律约束力
【分类号】:F124;F205
【正文快照】: 重视能源与经济之间关系的扭转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图4看出1977年到2009年能源强度、GDP增长率和能耗增长率之间的关系。1977年到2009年,GDP增长率和能耗增长率有几个扭麻花结的阶段。第一个结在1977年,可以看到能耗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随后由于加强节能政策和发挥后发优势,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低碳经济的国际和国内影响因素分析    张宁宁;谭冰清;闫晓娟;

对中国各地区能源强度空间影响的实证研究    袁梁;王军;

能源强度变动与技术效率的结构演变——基于四川的统计数据    嘉蓉梅;张华;

深圳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    李智礼;

我国终端能源消费因素分析及实证研究——基于Laspeyres指数分解技术    权丽;

能源强度与经济结构变化的实证分析——以泉州为例    钟鸣长;

DEA模型在能源效率评价中的应用展望    刘文君;邹树梁;陈甲华;

能源强度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与影响路径的实证分析    邵兴军;田立新;

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能源消耗强度——基于中国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    滕玉华;

我国“十二五”低碳发展的形势与对策    何建坤;

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庞丽;王铮;

积极探索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确保完成能源强度和碳强度下降目标    杨宏伟;

基于完全因素分解法的北京市能源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刘学之;杨巍;张健;

技术进步、结构变动、经济转型与中国省区能源利用效率    王俊松;

中国能源经济系统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袁潮清;刘思峰;郭本海;

地区经济发展与低碳建设中的冲突与协调——以北京为例    韩文琰;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优势和途径    

我国节能形势与对策研究    李京文;

陕西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对策思考    张金锁;赵京;王喜莲;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发展战略    孟浩;

更高的能源强度下降目标将使节能环保双赢    记者 李禾

中国“十二五”节能减碳应坚持高目标(下)    本报记者 海霞

中国“十二五”节能减碳应坚持高目标    世界自然基金会 侯艳丽 李晶晶 杨富强

石鼓区瞄准更高目标发展区域经济    廖明明

开鲁:瞄准更高目标谋求更快发展    本报特约记者 王立成 通讯员 穆永春 赵瑞莹

确立更高目标 千方百计加快发展争先发展    记者 杨红义

巩固创建成果 向更高目标迈进    记者 陈书爱

杨富强:中国“十二五”节能减碳应坚持高目标    霍丽文

深圳有实力向更高目标冲刺    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罗勤 姜媛

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战略意义及面临的挑战    城市中心 陈迎

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成因及效应研究    国涓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下的能源强度及能源回弹效应变化研究    邵兴军

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杨正林

中国能源强度的演变机理及情景模拟研究    张炎治

我国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研究    周明磊

中国能源效率及能耗问题研究    董锋

中国能源与经济之间关系的模型及实证分析    侯建朝

考虑能源和环境因素的中国省级生产率研究    贺胜兵

江苏省经济、能源与环境系统(3E)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陈春华

中国节能降耗途径的节能效果测算及优化研究    袁潮清

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陈阳

江苏省能源强度变动特征及成因分析    许华

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    吴栋

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区域差异及节能潜力分析    于明明

湖北省能源强度变化因素研究    彭青

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分析    石明兴

我国能源强度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罗奇

我国能源强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范文潮

新疆重工业化与能源强度研究    范丽波

我国东部地区能源强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