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海拉尔盆地地热演化与构造发展的关系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5:05:27
热度:

海拉尔盆地地热演化与构造发展的关系【摘要】:在对地热场计算所需的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和放射性热源等参数的讨论和计算基础上,利用非线性非稳态一维传导-平流方程,计算了海拉尔盆地贝尔湖坳

【摘要】:在对地热场计算所需的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和放射性热源等参数的讨论和计算基础上,利用非线性非稳态一维传导-平流方程,计算了海拉尔盆地贝尔湖坳陷南部的地热演化,结果表明:135~120Ma,地温快速下降;120~113Ma,地温迅速增高;113~100Ma,地温再度下降,但下降速率较早期小;100~50Ma,地温处于间断下降变化状态;50~0Ma,地温变化趋于稳定.早白垩世以前,地温演化受区域地质构造和地幔活动控制,早白垩世以后,深部地质结构和变化着的应力场是决定地温演化的主体因素.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构造地研究所 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地温演化 构造发展 盆地 海拉尔 内蒙古
【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重点科研项目
【分类号】:P314.2
【正文快照】: 海拉尔盆地地热演化与构造发展的关系李志安,单业华(中国科学院长沙大构造地研究所,长沙,410013)张凤莲(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盘锦,124010)摘要在对地热场计算所需的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和放射性热源等参数的讨论和计算基础上,利用非线性非稳态一维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低温地热的开发前景    姜军,孔宪文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构造特征、变形序列及其与沉积作用的关系    柳行军

海拉尔盆地地热演化史及油气生成特征    刘银河

辽河裂谷盆地地幔热流    汪集旸,汪缉安

华北断陷盆地热场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陈墨香;汪集旸;汪缉安;邓孝;杨淑贞;熊亮萍;张菊明;

根据空间大地测量结果建立的中国地壳构造块体的运动模型    张强,朱文耀

黄河黑山峡大柳树坝址区F_(201)和F_(7(8))断层的活动性    郭进京,杜东菊,韩文峰,柴寿喜,梁收运

青藏高原地壳运动GPS实测结果的定量分析    朱文耀,程宗颐,王小亚,熊永清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动态监测技术研究    仝兴华;薛世峰;单新建;

新疆伽师地区地应力的GPS损伤模拟研究    张永志,朱桂芝,王琪

天水地震区综合地球物理剖面的建立与壳幔结构    郭守年,董治平,蒋梅,廖泽富

工程选址的“安全岛”多级逼近与优选理论    刘传正,胡海涛

青藏高原东北部新构造运动效应    刘高,韩文峰,聂德新

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原则和方法    鄢家全,贾素娟

中国大陆主要构造块体现今运动的基本特征    赖锡安!中国武汉430071,徐菊生!中国武汉430071,卓力格图!中国武汉430071,刘经南!中国武汉430079,施闯!中国武汉430079,姜卫平!中国武汉430079

海拉尔盆地贝尔、乌尔逊凹陷的构造特征和变形序列    刘志宏;朱德丰;吴相梅;柳行军;崔敏;

板内孕震的重要动力环境因子——壳-幔结构比R值    毛桐恩;姚家榴;

大岗山拱坝坝基(肩)控制性岩体结构的系统工程地质研究    覃礼貌

重大工程选址的“安全岛”多级逼近与优选理论及其应用    刘传正

燕山东段~下辽河盆地中新生代盆岭构造及应力场演化    马寅生

胜利油田桩海地区古潜山油气运聚特征研究    常波涛

中国及邻区均衡重力异常及其地球动力学特征    方剑

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马东山地区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综合研究    张广良

地震活动不均匀性及地震断层相互作用的力学机制研究    刘桂萍

冀中坳陷中区中新生代复合伸展构造    孙冬胜

高地应力区结构性流变围岩稳定性研究    刘高

中国大陆上地幔顶部体波速度层析成像    裴顺平

河北平原区地裂缝与地震相关性及其能量释放研究    刘科

发震构造最大潜在地震的综合判定    冷崴

GPS基准站连续观测数据的地壳运动微动态信息提取    侯贺晟

平庄盆地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勘查远景区研究    于常武

中国西部大陆岩石圈挠曲应力场的研究    叶芳

海拉尔盆地水动力模拟与油气运聚特征——以乌尔逊、贝尔凹陷为例    高胜利

大连市防震减灾管理研究    李新

启发式算法及有限单元法在大地测量反演中的应用    曾群意

西藏东部江达构造带演化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    董树义

流动宽频带地震台阵:地震定位与地震层析成像    郭飚

内蒙古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孢粉组合    蒙启安,万传彪,乔秀云,孙跃武,单玄龙,徐衍彬,任延广,赵传本

内蒙古克鲁伦断陷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    马汉峰;罗毅;王明太;戚大能;李建红;方锡珩;孙志富;

海拉尔盆地西部蚀源区岩石提供铀源能力的研究    夏毓亮;刘汉彬;

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板块缝合带的最后闭合时间——来自吉林大玉山花岗岩体的证据    孙德有,吴福元,张艳斌,高山

塔里木盆地巴东4构造与油气    刘志宏,王孔伟,张立国,林东成

海拉尔盆地构造样式分析    陈守田,刘招君,刘杰烈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构造特征及变形序列    柳行军;刘志宏;冯永玖;任延广;李春柏;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的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    刘志宏;万传彪;任延广;李春柏;张宏;柳行军;

中国东北部晚中生代裂陷作用与伸展构造    张功成,徐宏

川东高陡构造成因地质模式与含气性分析    李忠权,冉隆辉,陈更生,路中侃,段新国

海拉尔盆地贝尔、乌尔逊凹陷的构造特征和变形序列    刘志宏;朱德丰;吴相梅;柳行军;崔敏;

低温河水直接供冷空调系统的研究    陈慧和

地源热泵回填料的导热性能研究    司刚平

孔隙岩石热导率的饱水试验研究    杨淑贞,张文仁,沈显杰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裂陷作用和伸展构造    马杏垣;刘和甫;王维襄;汪一鹏;

辽河古裂谷东斜坡北端热流值测定    樊志成,张文仁

辽南地区地壳构造轮廓    王谦身,刘元龙

中国东部地幔岩包体的产出及其与地球内部构造的关系    曹荣龙,朱寿华

亚洲大陆地壳厚度分布轮廓及地壳构造特征的探讨    王谦身,武传真,刘洪臣,魏英

我国强震活动和板块构造    时振梁,环文林,武宦英,曹新玲

中国东部及邻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太平洋板块运动    环文林,时振梁,鄢家全

下辽河盆地大地热流    汪集旸,汪缉安,王永玲,张忠义

华北断块区新生代玄武岩系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从柏林;张儒瑗;

四川龙门山印支期构造发展特征    边兆祥 ,朱夔玉 ,金以钟 ,贾疏源

苏《文摘》刊载《二十世纪全球地震构造发展最主要的时空规律》的摘要    张魁林;

肖岩基——一个太古宙花岗片麻岩穹丘    L. F. Bettenay;M. J. Bickle;C. A. Boulter;D. I. Groves;P. Morant;田书文;

四川盆地潜伏构造分析    徐和笙;

四川盆地海西期建造、印支——喜山期改造对油气形成的探讨    何天华;

中国地壳构造发展的主要阶段    王鸿祯

东秦岭古海域两侧大陆边缘区的构造发展    王鸿祯;徐成彦;周正国;

探索与展望    朱志澄

前寒武纪及古生代塔里木地台的构造发展    高振家,吴绍祖

松辽盆地的构造发展与煤田成因的探讨    杨学林,常树功,王殿恒,荆惠林,王西哲,周冠武,范梦书,孙为康,朱庆芬

青藏高原岩石圈的变形与陆壳运动    高锐;

序    王鸿祯;

巴颜喀拉——松潘地区的构造发展    聂树人;邬树学;

昌都地区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流域地槽发展的若干问题    陈炳蔚;

安徽铜陵狮子山铜金矿田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陆三明;徐晓春;储国正;谢巧勤;

中国大陆中新生代第一期构造变格与成盆关系    徐旭辉;黄泽光;刘光祥;吉让寿;

纪念相对论发表100周年:行星地球元素的演化与地球的相对运动——论中国大地构造的新全球动力学理论及其对地学理论立论基础的反思与挑战    杨志华;李勇;郭俊锋;

鄂尔多斯地块周缘新生代断陷形成机制探讨    靳久强;

新全球动力学理论和抽拉构造及其对地学理论立论基础的反思与挑战    杨志华;李勇;郭俊锋;王北颖;

中国大地构造动力学的新理论    杨志华;李勇;苏生瑞;郭俊锋;董俊刚;

邦多区发现阿索构造混杂岩带    刘益辉 袁健芽

科技创新 振兴企业    

传统京剧京胡伴奏艺术研究    赵志安

现代旅游市场开发及其Internet应用研究    周霓

塔中地区志留泥盆系有利含油气构造研究    张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