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西安地热田地热水回灌试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5:02:37
热度:

西安地热田地热水回灌试验研究【摘要】:目前西安市地热水开采量逐年攀升,地下热水降位漏斗扩展迅速,地下水位下降较快,地热水回灌可以解决地下热水排放到地表而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同时又可

【摘要】:目前西安市地热水开采量逐年攀升,地下热水降位漏斗扩展迅速,地下水位下降较快,地热水回灌可以解决地下热水排放到地表而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同时又可对地下热储层给予压力补充,保护地热资源,使地热资源可以长久可循环利用。因此西安市开展地热水回灌,对西安市地热资源长久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实际意义。 本文结合西安地热田的特点,分别选取XG小区对井同层位回灌和XC小区对井异层回灌试验;利用示踪剂技术、地热水配伍性研究、细菌实验和地热水结垢模拟实验等开展地热水回灌研究,详细地分析了制约西安市地热水回灌效果的主要原因。 结果表明,XG小区开采井和回灌井同层位地热水的配伍性最好,最有利于回灌,XC小区的开采井与回灌井异层地热水配伍性较好,两个回灌方案中同层位地热水回灌的配伍性最好,结垢量少,最有利于回灌;试验的两个对井回灌方案开采井的温度、水质监测表明地热尾水回灌对地热水开发井的水温影响较小,回灌前后开采井的水质变化不大;本课题首次在西安地热田XG小区对井同层位回灌试点进行了地热水示踪实验,大约42天左右在开采井中开始有示踪剂出现,52天的时候示踪剂浓度达到峰值。说明回灌井和开采井地热储层是连通的,示踪剂在地下运移的速度为0.19m/h。 在对两个回灌方案回灌水中的固体悬浮物粒径及热储层中孔隙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开采井地热水与回灌井地热水的配伍性分析及对回灌水中的细菌分析,认为制约西安地热井回灌效果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固体悬浮物堵塞地下热储层,其次为不配伍的地热水产生的化学沉淀堵塞地热储层,同时细菌和气泡也会影响回灌效率。 【关键词】:西安市地热田 地热水回灌 对井回灌 回灌堵塞 配伍性实验 示踪剂试验 精细过滤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31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引言8-15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8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8-11
  • 1.2.1 渭河盆地地热田研究现状8-9
  • 1.2.2 国内地热水回灌研究现状9-10
  • 1.2.3 西安市地热水回灌存在的问题10-11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1-13
  • 1.3.1 研究内容11
  •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11-13
  • 1.4 主要完成的工作量及取得的认识13-15
  • 1.4.1 主要完成的工作量13
  • 1.4.2 主要取得的认识13-15
  • 第二章 西安地热田概况15-29
  • 2.1 渭河盆地构造特征15-17
  • 2.1.1 高陵群顶面构造特征15-16
  • 2.1.2 蓝田灞河组顶面构造特征16-17
  • 2.2 地热储层特征17-29
  • 2.2.1 研究区概况17-18
  • 2.2.2 地层及岩电特征18-20
  • 2.2.3 地热储层物性特征20-27
  • 2.2.4 地热储层非均质性及物性影响因素27-29
  • 第三章 对井同层位回灌试验29-43
  • 3.1 回灌井组概况29-31
  • 3.1.1 构造位置29
  • 3.1.2 沉积相特征29
  • 3.1.3 回灌井配置29-30
  • 3.1.4 取水段储层特征30-31
  • 3.2 同层地热水水质及配伍性分析31-32
  • 3.2.1 水质分析31-32
  • 3.2.2 配伍性分析32
  • 3.3 回灌方案及回灌试验32-37
  • 3.3.1 回灌方案32-34
  • 3.3.2 回灌试验及动态数据观察34-37
  • 3.4 示踪剂实验37-40
  • 3.4.1 实验可行性37-38
  • 3.4.2 实验原理38
  • 3.4.3 示踪剂的选择38
  • 3.4.4 实验的实施38-40
  • 3.5 回灌试验堵塞原因分析40-43
  • 3.5.1 固体悬浮物粒径分析40-41
  • 3.5.2 化学沉淀物分析41-42
  • 3.5.3 细菌分析42-43
  • 第四章 对井不同层位回灌试验43-55
  • 4.1 回灌井组配置43-46
  • 4.1.1 构造位置43
  • 4.1.2 沉积相特征43
  • 4.1.3 回灌井配置43
  • 4.1.4 取水段储层特征43-46
  • 4.2 异层地热水水质及配伍性分析46
  • 4.2.1 水质分析46
  • 4.2.2 配伍性分析46
  • 4.3 回灌方案及回灌试验46-51
  • 4.3.1 回灌方案46-48
  • 4.3.2 回灌试验及动态数据观察48-51
  • 4.4 回灌试验堵塞原因分析51-55
  • 4.4.1 固体悬浮物粒径分析51-52
  • 4.4.2 化学沉淀物分析52-53
  • 4.4.3 细菌堵塞分析53-54
  • 4.4.4 回灌工艺分析54-55
  • 第五章 回灌方案对比分析55-61
  • 5.1 水量对比分析55-56
  • 5.2 温度对比分析56
  • 5.3 水质对比分析56-57
  • 5.4 回灌工艺对比分析57-59
  • 5.5 回灌效果及原因分析59-61
  • 第六章 西安市进一步回灌方案及建议61-67
  • 6.1 回灌方案62-66
  • 6.1.1 水质要求62
  • 6.1.2 回灌层位要求62-63
  • 6.1.3 井口设备及工艺要求63-64
  • 6.1.4 回灌操作规范64-66
  • 6.2 地热井进一步管理建议66-67
  • 6.2.1 成井要求66
  • 6.2.2 回灌工艺及地面设备要求66
  • 6.2.3 加大废弃及效率低地热井改造力度66-67
  • 结论67-68
  • 参考文献68-71
  • 致谢7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水回灌的水质标准比较分析    柳文华;

地下热水回灌过程中渗透系数研究    何满潮,刘斌,姚磊华,徐能雄,任红艳

天津市塘沽低温热储回灌的水-岩相互作用地球化学模拟    陈宗宇

地热水与回灌水混合的地球化学模拟——以冰岛Laugaland低温热田为例    毕二平

西安地热田地热弃水回灌数值模拟研究    王贵玲,刘志明,刘庆宣,烟献军

西安市地下热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瓶颈问题研究    马致远;豆惠萍;

新近系热储层回灌井钻探工艺探索    曾梅香;李会娟;石建军;赵娜;扬永江;田宗宝;

岩溶裂隙热储层采、灌井井间连通试验研究——以天津市王兰庄地热田回灌井HX-25B示踪测试为例    曾梅香;阮传侠;赵越波;田光辉;

咸阳市地热开发与回灌    丁海英;蔚永宁;陈强;

地热为北京2008奥运会作贡献——2002北京地热国际研讨会综述    郑克棪

西安市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回灌试验研究    任战利;陈玉林;李晓辉;刘立萌;田涛;段海礁;崔军平;

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源汇井运行特性研究    倪龙

关中盆地中部地压型地热流体环境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苏艳

关中盆地地下热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覃兰丽

渭河盆地新生代沉积特征及与构造的关系    夏勇

咸阳地压型热储流体基本特征及补给的研究    余娟

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立法研究    陈森森;刘军弟;胡茜茜;王效华;

地下热水回灌过程中渗透系数研究    何满潮,刘斌,姚磊华,徐能雄,任红艳

地层新能源利用的系统化设计    何满潮;王建;李启民;乾增珍;

水源热泵系统中地下水流贯通及其对温度场的影响    胡继华;张延军;于子望;吴刚;杨潇瀛;倪福全;

地下水人工回灌过程中多孔介质悬浮物堵塞实验    路莹;杜新强;迟宝明;杨悦锁;李胜涛;王子佳;

渭河盆地富氦天然气井分布特征与氦气成因    李玉宏;卢进才;李金超;陈高潮;魏仙样;

泡沫流体钻井技术在肯尼亚OW904超高温地热井的应用    沈炎;刘俊;程晓年;陈香凯;单正明;黄建国;

采灌条件下中低温热储温度场动态特征初探    曾梅香;田光辉;赵越波;朱婧嫄;

地热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    高学伟;李楠;康慧;

洛阳市张庄地热井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浅析    吕志涛

中美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比    任永飞;潘翠;王海波;黄少鹏;

地热能在某小区中的应用分析    田彦法;

地热能在某酒店工程中的开发利用    田彦法;

地热流体回灌对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王连成;沈健;宋美钰;

天津市地热井同井垂向异层采灌可行性分析    贾志;杨忠彦;杨永江;陈瑞军;靳宝珍;

天津市唐官屯地区雾迷山组地热流体特征及其利用探讨    刘斐;贾志;靳宝珍;贾佩;张子亮;王曦;

浅层地温能反季节循环利用技术在天津地矿珠宝公司改燃工程中的应用    张久潮;王连成;曹凤兰;

采灌条件下中低温热储温度场动态特征初探    曾梅香;田光辉;

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与必须深层次思考的几个科学问题——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    滕吉文;张永谦;阮小敏;

试论阿尔山地热地质特征    郭洪彬;初禹;王鹏;王者平;

鲁西北地区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条件研究    张保建

关中盆地地下热水地球化学及其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研究    赵慧

地震波引起的井水位水温同震变化及其机理研究    杨竹转

地下水源热泵影响下的沈阳城区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研究    周浩

天津地区雾迷山组热储地下热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林黎

大庆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水资源人工调蓄关键技术研究    杜新强

中低温地热热储工程研究    张百鸣

松散介质地下水库设计理论研究    李旺林

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源汇井运行特性研究    倪龙

干旱区绿洲地下水水化学成分形成及演化机制研究    姜凌

郑州市区深部地热资源水利用优化配置    黄丹

地热供暖CDM方法学应用研究    张义军

基于ZigBee无线传感网和模糊控制的温室番茄智能灌溉系统设计    张胜

广州从化新温泉地热资源勘查分析与新地热井开发设计    许庭武

基于开采条件评价及回灌潜力分析的地热可持续开发研究    庞菊梅

可再生能源发展对电网管理体制的影响研究    陈立忠

抽灌井群热交互性及其布控特性研究    陈响亮

开封市超深层地热水人工回灌补源研究    朱红丽

南阳盆地地热田类型划分及地热地质特征    王肖凤

沈阳苏东地区地热地质特征研究    李锦鑫

水源热泵深井水循环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倪真,贾学斌

美国开式回路地源热泵利用地下水的若干规定    李琴云,刁乃仁,方肇洪

地下热水回灌过程中渗透系数研究    何满潮,刘斌,姚磊华,徐能雄,任红艳

地下含水层储能两阶段热量运移数值模型研究    王明育,马捷,万曼影

氘过量参数及其水文地质学意义——以四川九寨沟和冶勒水文地质研究为例    尹观,倪师军,张其春

地下含水层热储井位置选择和布置    王明育,马捷,郝振良

单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和换热研究    司广树,姜培学,李勐

井间示踪监测确定水驱油藏剩余油饱和度技术应用    郭宝玺,王秀琴,王喜梅

盆山耦合与沉积盆地成因    王清晨,李忠

盆山耦合与沉积作用    李继亮,肖文交,闫臻

    本报记者 林英

地源热泵地下套管式埋管换热器性能研究    魏唐棣

渭河盆地的形成演化与东秦岭的隆升    刘护军

利用地下水的住宅中央空调系统的研究    付峥嵘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实验与模拟研究    王芳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匹配的实验与模拟研究    郭建辉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特性研究    戴晓丽

山西省奇村地热田超采引起的热水动态变化    邓安利,孙和平

鞍山汤岗子地热田控热构造分析    燕振芝,李士江,初贵刚

福州地热田人工回灌模式的探讨    何连发

某地热田的温度场特征    陈可聪;

开封发现6700平方千米的地热田    周强;严珊珊;

云髻山地热田提高取水温度的前景探讨    杨勇俊;梁海洋;

浅论安徽巢湖半汤地热田成因及径流通道问题    刘飞;汪龙虎;洪江生;

临沂市地热地质条件及开发利用效益分析    郭士昌;姚春梅;徐品;刘瑞峰;刘安同;

济南北部地热田的成生条件    赵玉祥;李常锁;邢立亭;

广东省乳源县青岗地热田成因特征探索    何运祥;

漳州地热田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及成因初探    钟时杰;徐文跃;

地热田的预测    郑克棪;

中煤地质总局在我国东北地区找到高温地热田    

增强型地热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多场耦合问题    王晓星;吴能友;张可霓;苏正;曾玉超;

鞍山汤岗子地热田控热构造分析    燕振芝;李士江;初贵刚;

三维电阻率视图揭示南田地热田构造形态    杨兴沐;

海南蓝洋地热田开发利用情况    林智成;

西藏那曲地热田的勘探与评价    刘时彬;吴方之;

安徽长山地热田地热资源潜力和勘查、开发利用前景    宁金野;项斌;王波华;陈春元;王永生;

二维稳态地下水热系统模型的建立及福州地热田的数值模拟    徐文跃;钟时杰;

合理开发地热的对策    中矿联地热开发管理专业委员会 宾德智

山东东营发现三大地热田    记者 陈少蔚

甘肃二勘院做大地热勘查市场    刘志宏

国土资源厅开始勘查百余个地热项目    吉桂营 本报记者 刘佳

辽宁百余个地热项目勘查在即    廖轩

塔什库尔干发现中低温中型地热田    记者 李辉 通讯员 张琰

庄河城区发现储量丰富地热田    记者 徐举

辽宁庄河发现储量丰富地热田    记者 孙旭日 李梅生 朱敏

我省发现大型深埋型城市地热田    记者 桂运安 通讯员 吕辉辉

“世界屋脊”寻地热    

地热田电磁法勘查与应用技术研究    刘瑞德

内蒙古赤峰市热水镇地热田热资源评价    石卓

云南腾冲热海地热田特征及成因研究    郭婷婷

京北地热田特征及其开发对地震地下流体动态的影响    吕金波

威海地区构造型地热田成因机制研究    田粟

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定量评价系统研究    王琦

基于地层形变理论的西安地热田开发前景研究    曹海东

云南省安宁温泉镇地热田模型研究    屈丽丽

南阳盆地地热田类型划分及地热地质特征    王肖凤

中国东北部和也门西部的地热系统及地热温度特性研究    哈扎(Mohammed Hazaea Qahtan)

云南省腾冲热海地热田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    邓紫娟

青海省威远镇地热田热储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潜力评价    尚小刚

腾冲热海地热田地质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方娜

羊易地热田中深井ZK212温度与压力分析    刘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