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锂离子电池与镍氢电池、太阳能电池碳足迹比较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38:24
热度:

锂离子电池与镍氢电池、太阳能电池碳足迹比较【摘要】:二次电池生命周期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将加重温室效应,因此必须加强二次电池碳足迹的分析。采用PAS2050研究方法,选择磷酸铁锂电池

【摘要】:二次电池生命周期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将加重温室效应,因此必须加强二次电池碳足迹的分析。采用PAS2050研究方法,选择磷酸铁锂电池为代表,比较其与富锂材料生命周期碳足迹的差别;同时,选择相同功能单位计算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太阳能电池的碳足迹,大小分别为12.7,124,95.8 kg CO2eq,结果表明了锂离子电池具有环境友好性。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磷酸铁锂 富锂材料 镍氢电池 太阳能电池 碳足迹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4033,4130163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12BAD15B05)
【分类号】:TM912
【正文快照】: 温室效应是目前环境问题中不可忽视的部分,近几年来,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增无减,同时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又不断增长,导致温室效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1],因此,大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迫在眉睫,于是削减“碳足迹”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2]。所谓“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国内外产品碳足迹评价与碳标签体系的发展    黄文秀;

产品碳足迹及其国内外发展现状    于小迪;董大海;张晓飞;

基于生命周期的家电产品碳排放计算方法研究    王吉凯;刘志峰;鲍宏;卞本羊;

基于循环特性的镍氢和锂离子电池环境影响机制分析    郁亚娟;王翔;孙蔚鋆;黄凯;王冬;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刘景,温兆银,吴梅梅,樊增钊,林祖纕

二次电池的特性和应用    郭懋端;

气候变暖背景下碳足迹研究现状与展望    张乐勤;许信旺;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的合成及性能    钟胜奎;刘乐通;姜吉琼;刘洁群;王健;李阳;朱峰;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周燕芳,钟辉

纳米LiMn_2O_4的溶胶-凝胶合成及表征    刘宽

煅烧温度对Li_(1+x)V_3O_8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王青春;水淼;舒杰;黄锋涛;徐丹;

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Ni_(0.7)Co_(0.3)O_2的制备    陈丽颖,胡信国

超声辅助共沉淀法制备LiNi_(0.5)Mn_(1.5)O_4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陈万超;吴瑞峰;王前进;张丽伟;王新昌;

二次电池生命周期评价软件模块的设计与应用    郁亚娟;王冬;王翔;朱睿;陈妍;包丽颖;吴锋;

层状Li_x[Mn_(1-y)Co_y]O_2正极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陈冬梅;

高电压镍锰酸锂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宋植彦;谢凯;郑春满;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刘艳丽;黄瑞安;刘山;姚耀春;方海升;杨斌;戴永年;

制备条件对Li_(1+x)V_3O_8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王青春;水淼;舒杰;黄锋涛;徐丹;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唐致远;卢星河;张娜;刘国强;

国内外碳足迹计算方法、评估标准及研究进展    董雪;柯水发;

北京居民新能源汽车购买意向影响因素——基于TAM和TPB整合模型的研究    王月辉;王青;

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电解质应用基础研究    王占良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PO_4(M=Fe,Mn)的合成与改性研究    张宝

层状LiNi_(1/3)Co_(1/3)Mn_(1/3)O_2与改性尖晶石LiMn_2O_4的研究    禹筱元

SnO_2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何则强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合成和性质研究    徐彦宾

钼氧化物的制备、结构与性质研究    宋继梅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_xNi_(1-x)O_2的研究    张爱波

锂离子电池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设计、制备与表征    李为立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层状LiNi_xCo_(1-2x)Mn_xO_2的合成与改性研究    刘智敏

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Li_3V_2(PO_4)_3和Na_2FePO_4F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姜涛

负极材料Li_4Ti_5O_(12)制备及性能研究    张金歌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PO_4(M=Mn,Fe)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聂正新

中国工业品出口结构低碳转型问题研究    熊雯

面向企业低碳制造的若干信息服务技术    杨迷影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3V_2(PO_4)_3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樊洁

碳足迹分析在电力企业节能减排中的应用    孟美文

微波溶剂热合成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    牛锛

稀土元素Sm掺杂LiFePO_4/C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方蕾蕾

新型沉淀法制备高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研究    罗传喜

含克酮酸类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孙彬彬

1850—2008年中国及世界主要国家的碳排放——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Ⅰ    朱江玲;岳超;王少鹏;方精云;

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    岳超;胡雪洋;贺灿飞;朱江玲;王少鹏;方精云;

2050年中国碳排放量的情景预测——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Ⅳ    岳超;王少鹏;朱江玲;方精云;

传统电池行业的生存发展与环境保护    万顺宁;蔡萍;

中国能源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减排对策研究    齐玉春,董云社

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指标及其定量分析    张志强;曲建升;曾静静;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    张雷;

中性条件下铋对锌电极的缓蚀作用    高翠琴,贾志强,周运鸿,王明五

碳足迹分析方法研究综述    王微;林剑艺;崔胜辉;吝涛;

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足迹的动态变化及因素分解    付金沐;李琦;储国定;陈啸吟;

城市碳足迹定义与计算方法研究    张兵;王正;朱超;

国内外产品碳足迹评价与碳标签体系的发展    黄文秀;

中国能源碳足迹与植被碳承载力的对比分析    马彩虹;

甘肃省化石能源碳足迹动态研究    马彩虹;

基于能源消费的中国省级区域碳足迹时空演变分析    卢俊宇;黄贤金;陈逸;肖潇;

近十年北京市主要行业碳足迹测算分析    柯水发;赵可可;李彪;刘娟;

电子信息、造纸和印刷行业典型产品碳足迹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曹磊;杨檬;

产品碳足迹核查主任核查员课程(5天)    

碳足迹评价九步骤    袁欣梅;黄胜岳;

碳足迹概述与服务模式    付国印;

各国碳足迹评估工作概览及其启示    陈展展;

基于终端消费的旅游碳足迹测算    王立国;廖为明;黄敏;邓荣根;

国内外碳足迹计算方法、评估标准及研究进展    董雪;柯水发;

中国产品碳足迹评价制度设计初探    曹磊;刘尊文;岳文淙;

农村社区碳足迹的内涵与计算方法研究    郑凯;陈学渊;韦文珊;吴永常;

产品碳足迹标准化研究    梁淳淳;宋燕唐;云鹭;

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    李志强;刘春梅;

碳足迹与碳标签    

陕西省铜川市碳足迹动态分析    赵先贵;肖玲;郝高建;高利峰;戴兵;

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    李志强;刘春梅;

新西兰葡萄酒企业率先标明碳足迹    特约编译 王晋

碳足迹标准将制约石材出口    青石

西部首家碳足迹证书落户重庆    崔小兵 周静 记者 蒋维胜

英国出台测量产品碳足迹新标准    吴绵

英国政府计划:让食品碳足迹标签改变消费者观念    外讯

英国食品将标注碳足迹    莫白译

美国纸业开展碳足迹测试    记者 陈晓莉

英国:食品碳足迹标签改变消费观念    施建平

低碳时代:油墨企业降低能耗减控碳足迹    肖费

英国推行食品“碳足迹”标签    文晋

天津市能源消耗碳足迹影响因素研究    林涛

城市框架内的碳足迹量化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    冯超

基于长期耕作和秸秆还田的农田土壤碳库演变、固碳减排潜力和碳足迹分析    田慎重

张家界旅游者碳足迹研究    王怀採

陕西省能源利用碳足迹与植被碳承载力研究    纪芙蓉

日本碳足迹认证制度研究    丁小宸

甘肃省农业碳足迹研究    赵婷

文胸产品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与碳标签评测方法研究    徐宝峰

纺织品工业碳足迹研究与示范    孙庆智

区域碳足迹核算指标体系的构建    钟慧

典型农村社区碳足迹计量方法研究    郑凯

炎陵县“碳足迹”分析研究    于曼

湖北省能源利用碳足迹及低碳发展对策研究    苏欣欣

基于碳足迹理论的吉林省能源利用研究    王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