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基于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的地热尾水回灌化学堵塞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5:00:55
热度:

基于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的地热尾水回灌化学堵塞研究【摘要】:孔隙型热水回灌的堵塞机理研究在国内外文献报道中极为有限,迄今为止仍属世界性难题。论文选取咸阳城区为研究区,在回灌现场调研取样

【摘要】:孔隙型热水回灌的堵塞机理研究在国内外文献报道中极为有限,迄今为止仍属世界性难题。论文选取咸阳城区为研究区,在回灌现场调研取样的基础上,应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与室内堵塞模拟耦合方法,以井口热流体化学特征与井下热储环境相结合,以“热储原水-回灌尾水-热储岩石-过滤物-沉淀物”相互关系及其转化机理为主线,通过热储水-岩-气-微生物-沉淀物的测试分析及模拟实验,揭示井下井上、管道内外、热储化学组分的水-岩-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溶解沉淀变化规律及其对堵塞的影响程度,为地下热水回灌化学堵塞机理及防治提供技术支撑,为评价地下热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室内实验、软件模拟及现场实证的耦合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堵塞的机理复杂,其影响因素众多,温度和PH的变化是导致化学堵塞形成的主导因素。而咸阳城区地热尾水回灌中最可能的化学堵塞物来源为方解石,其在地下热水的开采过程、输送过程及回灌过程均有产生,为主要的化学堵塞物;其次,地下热水开采过程中也会有一定量的无定形二氧化硅析出,即白色的鼻涕状物质;热水输送中因为铁质管道的腐蚀作用会在铁管产生各种铁垢;研究区开采井附近发现少量的硫酸盐垢,硫酸盐在研究区属于轻微结垢。 本文的研究中取得的一些结论和参数对于热水回灌后续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地下热水回灌研究的推进具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地下热水 尾水回灌 化学堵塞 反应性矿物 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64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6
  • 1.1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0-12
  • 1.3 研究方法、内容及创新点12-13
  • 1.4 技术路线13-16
  • 第二章 区域地理及地热地质16-24
  • 2.1 自然地理概况16-17
  • 2.2 地热地质17-24
  • 2.2.1 控热构造17-18
  • 2.2.2 地层概况18-21
  • 2.2.3 热储特征21-22
  • 2.2.4 回灌 1 号井22-24
  • 第三章 研究区地下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24-36
  • 3.1 地下水水化学分布特征24-26
  • 3.1.1 TDS 及宏量组分变化24-26
  • 3.1.2 水化学类型分布26
  • 3.2 水文地球化学作用26-34
  • 3.2.1 溶滤作用26-29
  • 3.2.2 脱硫酸作用29-30
  • 3.2.3 混合作用30-33
  • 3.2.4 蒸发浓缩作用33
  • 3.2.5 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33-34
  • 3.2.6 脱碳酸作用34
  • 3.3 小结34-36
  • 第四章 热储环境的水文地球化学模拟36-42
  • 4.1 热储温度模拟36-40
  • 4.2 热储 PH 值模拟40-41
  • 4.3 热储混入量模拟41-42
  • 第五章 热储矿物溶解沉淀规律研究42-67
  • 5.1 热储反应性矿物确定42-43
  • 5.2 影响矿物溶解沉淀规律的因素43-46
  • 5.3 反应性矿物溶解沉淀规律研究46-67
  • 5.3.1 碳酸盐类矿物46-52
  • 5.3.2 硅酸盐矿物52-57
  • 5.3.3 硫酸盐矿物57-63
  • 5.3.4 金属矿物垢63-67
  • 第六章 地热尾水回灌化学堵塞模拟研究67-81
  • 6.1 室内实验模拟67-72
  • 6.1.1 静态配伍实验67-69
  • 6.1.2 动态配伍实验69-72
  • 6.2 水文地球化学模拟72-76
  • 6.2.1 静态配伍实验模拟72-73
  • 6.2.2 动态回灌试验模拟73
  • 6.2.3 室内-理论耦合模拟73-76
  • 6.3 化学堵塞及其机理研究76-80
  • 6.3.1 热水开采过程76-77
  • 6.3.2 管道内化学堵塞77-79
  • 6.3.3 回灌过程化学堵塞79-80
  • 6.4 小结80-81
  • 结论及建议81-83
  • 参考文献83-8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完成的论文86-87
  • 致谢8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人工回灌条件下多组分溶质的反应迁移模拟    苏小四;谷小溪;孟婧莹;张文静;王寒梅;焦珣;

天津市塘沽低温热储回灌的水-岩相互作用地球化学模拟    陈宗宇

地热水与回灌水混合的地球化学模拟——以冰岛Laugaland低温热田为例    毕二平

地下水人工回灌堵塞问题研究进展    杜新强;冶雪艳;路莹;迟宝明;Steffen Birk;杨悦锁;

西安市地下热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瓶颈问题研究    马致远;豆惠萍;

石家庄平原地下水化学演化的质量平衡模拟    王东胜,沈照理,钟佐燊,郭永海

咸阳地压地热流体补给的环境同位素证据    李婷;胡伟伟;马致远;豆惠萍;

油田注入水源与储层的化学配伍性研究    卞超锋;朱其佳;陈武;尹先清;梅平;

地热系统中矿物-流体化学平衡的计算    吴红梅,孙占学

天津地区馆陶组热储回灌量衰减原因探讨    林建旺;赵苏民;

碳酸盐岩热储隐伏型中低温热水的成因与水—岩相互作用研究    马瑞

银川平原地下水化学成分演化规律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王晓娟

北京城区地热田地下热水的水化学及同位素研究    于湲

咸阳地压型热储流体基本特征及补给的研究    余娟

用于规划目的的水资源评价方法讨论    彭玉怀,杨兆军,王少龙

安徽沿淮地区潮土理化性质及低养分机理研究    宋晓梅;桂和荣;陈兆炎;

焦作-郑州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防治建议    朱洪生;田东升;刘占时;王建华;

两淮煤田山西组顶部高岭石泥岩特征及其成因    胡宝林

铜离子在饱水细砂中的吸附研究    李铎;周亚红;方晓峰;

广西省柳州鸡喇地下河流域地下水复合污染特征与成因分析    于晓英;邹胜章;唐健生;梁彬;

桂林会仙实验基地石灰土剖面化学组成分布的研究    吴华英;蒋忠诚;罗为群;覃星铭;邓艳;祁晓凡;

西康线鱼洞峡隧道岩溶形成机理及发育特征研究    李忠,曲力群,栾晶晶

太浦河饮用水源地取水方式研究    张丽萍;莫晓军;陈亮;赵宏林;陈东辉;

河南孟津寺河南中全新世湖泊沉积物的易溶盐测定及其古水文意义    曹雯;夏正楷;

渗透系数各向异性对地下水封洞室涌水量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周鹏鹏;李国敏;石景熙;时公玉;巫润建;

利用回归分析确定降水入渗补给函数    齐登红;常珂;朱中道;

河南省地下水污染原因分析及防治建议    朱洪生;

利用地下水监测资料研究地表水与地下水关系——黑河监测断面水质状况    杨小双;曾志斌;刘运涛;周称称;

去白云石化作用机理及其对储集层的改造    张杰;寿建峰;文应初;王一刚;胡安平;

轨道交通建设对济南泉水的影响研究    杨丽芝;韩晔;尚浩;张贵丽;

线性等温吸附条件下有机污染物在地下饱水带中迁移的数学模型及参数分析    姜利国;梁冰;

浅层地温能反季节循环利用技术在天津地矿珠宝公司改燃工程中的应用    张久潮;王连成;曹凤兰;

关中盆地地下热水接受补给时的温度及热储层温度的估算    胡扬;马致远;苏艳;余娟;贾旭兵;

天津市奥陶系热储层地热流体水化学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高宝珠;黎雪梅;聂瑞平;穆春一;

滇中红层地下水富集规律及开发利用研究    朱春林

地下水不确定性问题的多模型分析方法及应用    夏强

基于多种方法的地下水补给研究    尹立河

盆地含水系统与地下水流动系统特征    蒋小伟

河流渗滤系统中BTEX污染去除机理研究    马燕

鲁西北地区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条件研究    张保建

铵态氮在包气带介质中的吸附机制及转化去除研究    陈坚

吉林—长春—四平城市经济带表土环境质量评价与生态地球化学分区    鲍新华

下辽河平原地下水水质实时预报模型研究    杜超

松原市龙坑水源地水量水质演化特征及预测研究    方樟

砂岩含水层富水性预测及水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李新凤

渑池县段村—雷沟铝土矿开采对矿区地下水影响模拟与评价研究    吕小凡

裂隙化岩体渗流特征及涌水量数值模拟    王晓明

姜梨园铁矿F_1断层水文地质意义研究    刘军

内陆平原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王毅萍

南昌市基坑支护形式选择与方案优选    吴宇虎

玄武岩斜坡水岩化学作用    刘泉

个旧锡矿高峰山矿段开采期渗流场数值模拟及涌水量预测    李赛

云南省龙陵勐兴铅锌矿巷道围岩稳定性研究    赵长江

东川因民铜矿区矿坑水水化学特征及资源化利用    杜玉龙

地下水库的概念、分类和分级问题研究    杜新强;李砚阁;冶雪艳;

人工补给对含水层水质的影响    杜新强;齐素文;廖资生;李砚阁;

氘过量参数及其水文地质学意义——以四川九寨沟和冶勒水文地质研究为例    尹观,倪师军,张其春

石膏对白云岩溶解影响的实验模拟研究    黄思静,杨俊杰,张文正,黄月明,刘桂霞,肖林萍

吉林西部地下水特征及其与土壤盐渍化的关系    宋长春,邓伟

长江河口地区第四系地下水化学演化机制    宋保平,张先林,方正,陈中原

华北地热水3万年以来的古气候记录    姚足金

地下水水质参数在抽水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及其水化学模拟——以大庆市齐家水源地为例    贾国东,张建立,秦延君,刘金和,钟佐燊

水文地质单元内水化学类型形成某些机制问题的探讨——以辛安泉域潞安矿区为例    李旭东,曹玉清,胡宽瑢

娘子关泉域岩溶水硫酸盐污染的地球化学模拟分析    李义连,王焰新,张江华,高红波

两种类型爆破的水文地球化学效应的初步研究    余兆康,蔡诗凰,林家涛

黑龙江庆安—铁力地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砂岩型铀矿成矿预测    高柏,孙占学,韦红钢

新疆喀什平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和水质评价    汤洁,林年丰,华璀

新疆伊犁盆地512矿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刘金辉,孙占学,陈功新

水文地球化学计算在确定泉域边界中的应用    李振拴

水文地球化学风化作用对煤矿岩层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    В.В.ФРОММ;赵惠珍;

水文地球化学信息对岩溶地下水流动系统特征的指示意义——以山西神头泉域为例    郭清海;王焰新;

新疆伊犁盆地南缘地下水的演变及对层间氧化带的空间定位分析    张广辉;

茅排地区金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效果    张卫民,史维浚,彭人勇,周文斌

鲁西南浅层高氟地下水成因的水文地球化学研究    鲁孟胜,吴恩江,李明建

赣南模迳地区碳酸温泉的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研究    孙占学;刘金辉;高柏;

东乌旗地区地下水同位素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高柏;孙占学;王志明;刘金辉;张文;

沁南煤层气井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彭伦;傅雪海;权彪;王可新;陈莉;

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合理开发利用新疆地热资源    王连成;李学亮;茹敏社;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田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富集规律的探讨    熊健;文美兰;罗先熔;

应用铀同位素研究砂岩型铀矿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刘金辉;孙占学;李学礼;史维浚;高柏;陈功新;

河南平原地下水环境负效应与科学防治的策略    李满洲;

高放废物处置库甘肃北山区域地下水化学特征研究    郭永海;李亚伟;王海龙;刘淑芬;苏锐;宗自华;

某铀矿床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    李焕光;

多组分溶质在饱和土壤中反应运移的试验及模拟    胡海珠;毛晓敏;王铄;

滑县“民生水利”惠及群众    丁中飞

助藏区群众远离大骨节病    通讯员 喻秦军 本报记者 罗会江

青海两项地质研究成果通过评审    记者 王莉

让藏区百姓幸福健康生活    本报通讯员 喻秦军 本报记者 罗会江

英科学家用细菌改善水质    纪元

闪光的人生之路    纪怀昌

黄河水惠泽牧野地    李留刚

地质专家建议 利用内涝洼地建地下水库    杨初长

昌大校长成俄工程院外籍院士    记者 李文亭

江西11个市(县)岩溶水水质良好    陈愚奇

重庆青木关地下河系统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悬浮颗粒物运移规律    杨平恒

不同土地覆被下表层岩溶带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碳汇效应研究    林明珠

地下环境中多环芳烃(菲)水文地球化学行为及归趋模拟研究    孙大志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白垩系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演化及循环规律研究    窦妍

堤基渗透变形理论与渗漏探测方法研究    刘建刚

河套平原农业灌溉影响下地下水中砷迁移富集规律研究    何薪

鲁西北地区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条件研究    张保建

重庆市地下河发育、分布的控制机制及水文地球化学区域特征研究    蒲俊兵

广东沿海地热系统水文地球化学研究    袁建飞

鄂尔多斯盆地南区保安群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机理    徐中华

华北平原典型剖面上地下水化学特征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邢丽娜

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区水文地球化学问题研究    郑灵芝

莱州湾典型剖面海(咸)水入侵过程中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研究    胡云壮

新疆淖毛湖盆地地下水水质评价及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傅周燕

华北平原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文地球化学及氢氧同位素特征分析    魏静文

水文地球化学在大岗山水电站坝区地下水系研究中的应用    王能峰

银川盆地北部浅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砷的富集机理    郭琦

九寨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景观演化影响研究    苏君博

河南鲁山县五大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模式    王茜

内蒙古河套平原高砷地下水胶体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