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辽河油田曙光区块地热资源特征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58:52
热度:

辽河油田曙光区块地热资源特征分析【摘要】:地热资源因其清洁、廉价的特性而被日益广泛开发利用。辽河油田曙光区块属于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东部最有希望的地热田分布区之一。本区位于下辽河坳陷

【摘要】: 地热资源因其清洁、廉价的特性而被日益广泛开发利用。辽河油田曙光区块属于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东部最有希望的地热田分布区之一。本区位于下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部斜坡中段,其分布受断裂构造和古潜山控制。它属于传导型中低温地热系统,辽河坳陷地热梯度和大地热流较周围地区高,许多地区具备地热田形成条件。温度异常区,常位于主干断层弧形转弯处或主干断层与NE向次级断层交接处,以及古潜山分布区。热储层埋深一般1000-2500 m处,平均地温梯度3.4℃/100m,地下热水温度为50-150℃,普遍高于70℃,单井出水量在25-50 t/h。总的说来,本地区位于西部斜坡断阶带,地温梯度较高,热储埋深较浅,具有温度高,热储条件好,热储层厚度较大的特点,有利于开采。表明曙光采油厂区块是辽河盆地地热资源的重要分布区之一。 本论文结合研究区的油田地质资料、水文地质资料和测温资料等,建立三维地热地质概念模型,地热三维地质模型,采用FdmGrid软件计算热储资源量,地层总地热储量为23500.23×1011 KJ,它不仅可以为本地区居民提供足够的热水,还可为回灌水或采用其他新的采热装置提供足够的热源,根据《地热资源地质勘察规范》标准,本区地热田属于中低温地热田,从地热有效利用资源量和有效利用热水资源量的划分标准来看,本区地热田属于大中型地热田。 【关键词】:地温梯度 地下热水 热储层 地热储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K52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前言9-13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9-10
  • 1.2 研究现状10-11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11-13
  • 2 区域地质构造13-21
  • 2.1 自然地理概况13-14
  • 2.2 地层14-17
  • 2.3 构造17-19
  • 2.4 区域地热的形成与分布19-21
  • 3 曙光地热田分布与特征21-35
  • 3.1 地温场特征21-29
  • 3.1.1 地温梯度分布特征21-25
  • 3.1.2 温度场分布特征25
  • 3.1.3 温度场分布的主控因素25-27
  • 3.1.4 地热田潜在区块分布27-29
  • 3.2 热储类型与分布29-34
  • 3.3 地球化学特征34-35
  • 4 地热资源储量计算35-45
  • 4.1 地热地质概念模型及三维地质模型35-36
  • 4.1.1 地热地质概念模型35-36
  • 4.1.2 地热三维地质模型36
  • 4.2 计算原则和计算分区36-38
  • 4.2.1 计算原则36-37
  • 4.2.2 计算分区及计算中的数据处理37-38
  • 4.3 计算公式和参数选择38-42
  • 4.3.1 热储资源量计算公式和参数选择38-39
  • 4.3.2 地热流体储存量、地热资源量的计算公式及参数确定39-42
  • 4.4 地热资源/储量计算结果和评价42-45
  • 5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45-49
  • 5.1 开发利用现状45
  • 5.2 开发利用可能存在的问题45-46
  • 5.2.1 急功近利致使资源过度使用45
  • 5.2.2 技术落后使得资源利用单一45
  • 5.2.3 过量开采地热水导致地面沉降和水位下降45-46
  • 5.2.4 直接排放余热产生多种污染46
  • 5.3 可持续利用对策46-49
  • 5.3.1 应提高认识程度46
  • 5.3.2 制定合理的开发布局方案46-47
  • 5.3.3 加强资源保护47
  • 5.3.4 提高利用水平47
  • 5.3.5 加强科学管理和研究47-48
  • 5.3.6 加强回灌技术48-49
  • 6 结论和建议49-52
  • 6.1 结论49-51
  • 6.2 建议51-52
  • 致谢52-53
  • 参考文献53-56
  • 个人简历5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阜新市地热资源前景分析    李莹莹;史峻宁;

沈阳苏东地区地热地质特征研究    李锦鑫

辽河盆地地热资源定量评价    伍小雄

电法在深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杜炳锐

地下热水补给条件与开采潜力评价    邓岳飞

地热开发利用的环境质量评价    张林,孙咏梅,王军,林春竹,谢镇远,高维勤

地热资源综合评价方法    曹阳,施尚明,李雪英,王玉华,王桂萍

中国温泉资源旅游利用形式的变迁及其开发现状    王艳平,山村顺次

中国地热学研究之进展    陈墨香,汪集,邓孝

辽河盆地新生代多期构造热演化模拟    何丽娟

大庆地区地热资源勘探与开发利用的探讨    杨明杰,潘昊,赵晶石,张伟军

基于GIS的地热资源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    徐能雄,何满潮,李春华,刘斌,任红艳

中国地热资源的地理分布与勘探    耿莉萍

下辽河盆地大地热流    汪集旸,汪缉安,王永玲,张忠义

北京地热田水位动态预测    郑克棪;

重庆温泉旅游发展与研究述略    宋林琳;

生态温泉产业发展模式探析    唐明贵;龚雅莉;

渤海湾盆地形成机制研究    侯贵廷,钱祥麟,宋新民

金山岭长城矿水床的成因    彭定邦

黄骅坳陷地热资源研究    邹红丽,李建东,陆红

基于Intranet的地热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何满潮,李学元,徐能雄,任红艳

确定含水层参数的全程曲线拟合法    肖长来,梁秀娟,崔建铭,兰盈盈,张君,李书兰,梁瑞奇,郑策

调查流动地下水脉的浅层地温测量法正演模拟研究    陈晓冬;金旭;于学武;

抽水试验和长观水位联合模拟确定含水层参数    赵宝峰;康卫东;祝田多娃;马莲净;

基岩三维流数学模型求解的广义差分法及应用    马瑞杰;赵宇琦;张静;黄平;

Thermal evolution and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Sichuan Basin during the Early Permian-Middle Triassic    

四川盆地钻孔温度测量及现今地热特征    徐明;朱传庆;田云涛;饶松;胡圣标;

我国地热资源勘探技术及其应用    许军强;白朝军;王跃峰;

地热能在某小区中的应用分析    田彦法;

地热能在某酒店工程中的开发利用    田彦法;

利用Aquifertest预测抽水井对观测井影响的可行性研究    龚雯;户巧梅;张会明;余辉;

对地热能开发利用问题的几点思考    夏正兴;何跃平;朱烨昕;顾持真;姜晨光;

天津市地热井同井垂向异层采灌可行性分析    贾志;杨忠彦;杨永江;陈瑞军;靳宝珍;

天津市唐官屯地区雾迷山组地热流体特征及其利用探讨    刘斐;贾志;靳宝珍;贾佩;张子亮;王曦;

天津市滨海新区新近系馆陶组地热流体流场三维数值模拟方法    胡燕;沈键;刘杰;康楠;于彦;

鲁西北地区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条件研究    张保建

松辽盆地北部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研究    朱焕来

石油污染含水介质水动力特性研究    梁春

东营凹陷“盐下”深层温压场演化与油气成藏    周振柱

季节性蓄热太阳能—土壤耦合热泵系统运行特性及优化    王潇

地震波引起的井水位水温同震变化及其机理研究    杨竹转

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空间结构及其整合开发研究    刘云

冀中坳陷中区中新生代复合伸展构造    孙冬胜

新疆北部主要盆地二叠系烃源岩沉积环境与生烃特征    苗建宇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行为特性和工程化研究    蒋剑春

郑州市区深部地热资源水利用优化配置    黄丹

喀左盆地九佛堂组划分与沉积相分析    王威

多孔介质中石油残留及其水动力效应研究    张俊杰

后现代旅游观视野下的温泉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周婷

地热供暖CDM方法学应用研究    张义军

温泉度假村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黄薷丹

个旧锡矿高峰山矿段开采期渗流场数值模拟及涌水量预测    李赛

昆明地热田Ⅱ块段地下热水系统渗流场的数值模拟及应用分析    柳清峰

西昌某钢铁新基地工程水文地质研究    沈飞

云南温泉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何秦

龙门山造山带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解释    宋鸿彪

地热开发应用及效益评价    吴景华,云希斌

储层温度对阿尔奇公式参数的影响    邓少贵,边瑞雪,范宜仁,刘兵开,张立鹏

综合物探方法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黄兆辉;魏长洪;李春辉;

辽河盆地下第三系层序分析    许坤,潘耀丽,彭峰

龙门山及其邻近地区深部地球物理探测    徐朝繁;潘纪顺;王夫运;田小峰;冯建林;

汶川8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任俊杰;张世民;

用陆地卫星TM6数据演算地表温度的单窗算法    覃志豪,Zhang Minghua,Arnon Karnieli,Pedro Berliner

中国地热学研究之进展    陈墨香,汪集,邓孝

沉积盆地型地热水资源定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施尚明,朱焕来,梁玉杰,王卫学

    黄山

松辽盆地构造热演化及地热资源定量评价研究——以杜蒙地区为例    施龙

中低温地热系统形成机制及评价研究    周立岱

地热田电磁法勘查与应用技术研究    刘瑞德

辽河盆地地热资源定量评价    伍小雄

辽河油田地区地下水水质模拟与预测    李艳梅

天津市深层热储层的储集性能及热水开采动态研究    樊友丽

邯郸东部平原地区地热地质特征及开发利用研究    景成虎

辽河油田地下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张芳

山东省德州市城区馆陶组热储地热资源评价    赵季初

大庆油田萨南二、三区大孔道识别方法研究    崔啸龙

辽河油田地热资源评价及其配套技术研究    邓春来

地下热水补给条件与开采潜力评价    邓岳飞

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地热资源潜力研究    张维锋

综合物探技术在邯郸地热田勘查中的应用    刘振华;李世峰;杨特波;齐朝华;牛永强;

阜新市地热资源前景分析    李莹莹;史峻宁;

松辽盆地北部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研究    朱焕来

含激电效应的CSAMT二维正演与联合反演应用研究    余传涛

辽河盆地地热资源定量评价    伍小雄

齐齐哈尔市铁峰区地热资源潜力研究    张阳阳

克东县克东镇地热热储分布特征及资源评价    贺晓平

黑龙江省明水县地热田地热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研究    聂凤军

城市热水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及防治──以福州市为例    范锡朋,黄文森

中国地热学研究之进展    陈墨香,汪集,邓孝

塔里木盆地的大地热流    王钧,汪缉安,沈继英,邱楠生

隆起与拗陷地区地温场的特点    熊亮萍,高维安

中国东部地幔岩包体的产出及其与地球内部构造的关系    曹荣龙,朱寿华

我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与地壳厚度的变化    黄少鹏

地热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效应及环境保护    申建梅,陈宗宇,张古彬

天津市地面沉降数值模拟研究    郭占荣,曲焕林,崔小东,张云霞

渤海及其邻近地区热流值的初步分析    解政文,吴乾蕃,张汝惠,谢奕真

昆明市地下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研究    薛传东,李峰,谈树成,李宝珠,尹牡丹,秦德先

河北省遵化市汤泉地下热水赋存特征    杨立顺;

甘肃平凉市地下热水资源开采可行性研究    王育正

天津市地下热水的控制因素及利用途径    

利用二氧化硅地球化学温标计算贵州省温泉深部热储层温度    毛健全;陈阳;

山东省临清市地热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方案建议    刘春华;杨丽芝;刘中业;

江西永修柘林易家河地热资源开发与利用前景分析    张纯安,黄金平

河南省地热资源研究    王继华;赵云章;郭功哲;

昆明南市区地下热水环境质量评价    尹牡丹,李峰,薛传东

开封凹陷区地下热水的化学特征    张娟娟;刘记成;王现国;葛雁;

应用红外遥感寻找地下热水初探    乔玉良

关中盆地地下热水接受补给时的温度及热储层温度的估算    胡扬;马致远;苏艳;余娟;贾旭兵;

淮北宿临矿区现今地温场的构造控制    谭静强;琚宜文;张文永;侯泉林;谭永杰;

西藏南部热流测量    康文华;李德禄;白嘉启;魏红兵;

南华北盆地开封坳陷地温场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任战利;赵重远;

地温测量在地热勘探中的作用    蔡冠英;

天津地热田热储模型与热流特征    郑灼华;阴红兵;曾晓凯;

南昌地区地热地质条件初步分析    刘然;

我国东部地热资源    郑灼华;烟献军;阴红兵;王贵玲;刘庆宣;

采灌条件下中低温热储温度场动态特征初探    曾梅香;田光辉;

山东省地热地质条件及开发利用    康凤新;张忠祥;徐军祥;王彦俊;赵季初;刘桂仪;梁伟;

地下热水是“水”也是“矿”    周维标 湖南省武冈市国土资源局

喀什首次找到95℃地下热水    记者李华、实习生李娜

发挥独特优势 开发地下热水    焦作市老科协科技部 杨熔钢

绥化市找到地下热水    张汝芳 记者 谭迎春

地热水是“水”也是“矿”    湖南省武冈市国土资源局 周维标

武城普查城区地热    戴鲁旗

承德打造京北最大清洁能源基地    记者 杨金文

我市第一眼地热勘查性试验井开钻    记者 刘敏英

南阳地热开发前景看好    张国建 朱强

天津塘沽将严控地热开采    曹宝艳

关中盆地地下热水地球化学及其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研究    赵慧

鲁西北地区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条件研究    张保建

天津地区雾迷山组热储地下热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林黎

山东省地热资源综合信息远景预测    方宝明

重庆三叠系碳酸盐岩热储成因与水—岩作用过程研究    肖琼

东濮凹陷及邻区凹陷上古生界热演化史与二次生烃史研究    刘丽

京北地热田特征及其开发对地震地下流体动态的影响    吕金波

碳酸盐岩热储隐伏型中低温热水的成因与水—岩相互作用研究    马瑞

湖南锡矿山超大型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成因    胡雄伟

地热田电磁法勘查与应用技术研究    刘瑞德

辽河油田曙光区块地热资源特征分析    肖娟

地热回灌示踪技术及热储模拟实验研究    李元杰

北京城区地热形成机理及开采动态研究    戴文育

四川省康定县地下热水结垢机理及趋势分析    韦梅华

关中盆地地下热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覃兰丽

沧县隆起雾迷山组热储层数值模拟及回灌分析    段忠丰

苏台德地区地下热水的水化学与放射性研究    陈慧广

天津市深层热储层的储集性能及热水开采动态研究    樊友丽

基于地层形变理论的西安地热田开发前景研究    曹海东

云南省下关温泉和安宁温泉的特征及成因研究    苗慧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