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沥青混凝土就地热再生方式与成本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58:52
热度:

沥青混凝土就地热再生方式与成本分析【摘要】: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负荷的增加,对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很多新的沥青路面仍在建设,造成原材料资源日益紧张;另

【摘要】: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负荷的增加,对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很多新的沥青路面仍在建设,造成原材料资源日益紧张;另一方面大量旧沥青路面的改造,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因而沥青混凝土就地热再生技术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是实现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无论是从矿产资源的角度看,还是从环保的角度看,目前对沥青混凝土就地热再生(HIR)技术及使用经济性研究在我国都应该得到重视和发展。 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从选题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出发,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不同方式的就地热再生技术适用条件以及施工成本进行分析,提出其优缺点;对不同方式的就地热再生项目成本进行研究,包括对不同热再生项目的机械费、材料费、人工费以及成本效益的分析,并重点分析机械台班费的构成情况,并运用投资回收期方法来评价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运用层次-灰关联法来评价不同就地热再生项目的成本效益,最后用此模型来分析具体实例。 论文的实施方案是通过文献搜集、路面调查、理论分析与试验分析相结合来制定的,依托工程取得实际检测数据,最后运用投资回收期与层次-灰关联等研究方法,对不同就地热再生项目成本效益进行评价。 研究工作的成果和结论: ①本文通过对维特根、英达、森远就地热再生机组的介绍,对就地热再生的施工条件和施工特点进行分析比较,总结了就地热再生的优势和不足,为施工企业就地热再生设备选型提供参考。 ②本文通过通过对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方式与成本效益研究,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影响就地热再生施工成本的主要因素。 ③本文对就地热再生项目施工成本、就地热再生设备购置的经济性进行分析,得出在年就地热再生养护面积达到一定规模时,采购就地热再生机组进行再生养护施工其经济上是可行的,为施工企业选择就地热再生施工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就地热再生 施工工艺 成本效益分析 层次-灰关联法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U416.21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7
  • 1.1 课题的提出8-9
  • 1.2 国外研究现状9-11
  • 1.3 国内研究现状11-14
  • 1.4 成本核算方法应用现状14-15
  • 1.5 研究内容15-17
  • 1.5.1 主要研究内容15
  • 1.5.2 研究方法及实施方案15-17
  • 第二章 就地热再生技术简介17-24
  • 2.1 就地热再生定义17-20
  • 2.1.1 复拌再生17-18
  • 2.1.2 表面再生18
  • 2.1.3 重铺再生18-20
  • 2.2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适用条件20-22
  • 2.3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特点22-24
  • 2.3.1 优点分析22-23
  • 2.3.2 不足之处23-24
  • 第三章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方式与工艺24-46
  • 3.1 一般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方式24-32
  • 3.1.1 施工准备工作26-27
  • 3.1.2 路面加热27
  • 3.1.3 翻松27-28
  • 3.1.4 再生剂喷洒28-29
  • 3.1.5 新旧料拌合29
  • 3.1.6 摊铺29-30
  • 3.1.7 接缝处理30-31
  • 3.1.8 碾压31-32
  • 3.1.9 开放交通32
  • 3.2 三种典型就地热再生方式与机组特点32-44
  • 3.2.1 森远就地热再生机组34-38
  • 3.2.2 维特根就地热再生机组38-41
  • 3.2.3 英达就地热再生机组41-44
  • 3.3 本章小节44-46
  • 第四章 就地热再生项目成本分析46-65
  • 4.1 就地热再生项目成本构成46-50
  • 4.1.1 就地热再生项目成本概述46-47
  • 4.1.2 就地热再生项目成本构成因素分析47-50
  • 4.2 三种再生方式的试验段成本分析50-57
  • 4.2.1 直接费分析50-55
  • 4.2.2 间接费分析55-56
  • 4.2.3 税金分析56-57
  • 4.2.4 三种不同再生方式的施工成本57
  • 4.3 不同就地热再生技术的成本效益分析57-60
  • 4.3.1 就地热再生机组总成本构成58
  • 4.3.2 就地热再生的施工成本效益分析58-60
  • 4.4 就地热再生机组购置可行性分析60-64
  • 4.4.1 就地热再生机组购置的投资回收期60-62
  • 4.4.2 就地热再生机组的经济寿命62-64
  • 4.5 本章小结64-65
  • 第五章 基于层次-灰关联法的项目成本效益评价65-78
  • 5.1 层次-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定义65-67
  • 5.1.1 层次分析法65-66
  • 5.1.2 灰色系统理论66
  • 5.1.3 层次-灰关联法66-67
  • 5.2 层次-灰关联法在就地热再生施工成本评价中的应用67-72
  • 5.2.1 对评价系统建立递阶层次结构67
  • 5.2.2 用 AHP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 W67-70
  • 5.2.3 评价指标关联系数矩阵 E 的建立70-72
  • 5.2.4 综合评判矩阵 R 的建立72
  • 5.3 依托案例评价72-77
  • 5.3.1 重庆就地热再生项目简介72-73
  • 5.3.2 就地热再生项目成本效益评价73-77
  • 5.4 本章小结77-78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8-79
  • 6.1 结论78
  • 6.2 下一步工作及展望78-79
  • 致谢79-80
  • 参考文献80-82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8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沥青路面冷补材料添加剂得到使用    

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病害成因    袁洪明;孟冉;

旧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技术的探讨    王洪辉;

假设检验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检验中的应用    许涛;

沥青路面维修技术    张之发;

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离析现象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田永强;朱沛辉;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综述    丁达伟;

用炭黑加劲的沥青混合料的性状    姚祖康,卡尔·莫尼史密斯

用聚乙烯催化改性道路沥青的研究    谭力;

沥青抗剥落剂改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试验研究    骆燕;张蓉;林芳;

浅谈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及其处理措施    李中云;潘立堂;张炳亮;张磊;

浅谈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调试    王丽红;

防止沥青混凝土面层拥包及减少开裂的研究    谢产庭;

浅谈沥青路面混合料配比控制的几个方面    王生宁;

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研究    田小革;郑健龙;张起森;

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措施和施工思考    孟楠;范蓉馨;

几种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及处理措施    孙可刚;姚立芹;王玉会;

北京市废旧沥青混凝土再生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技术路线的探讨    牛增永;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处治中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    耿正君;苗劲松;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破坏及防范的初步研究    杨明昌;

仪化成功研制高速公路用超短涤纶纤维    王鸣 顾旭宁

新一代沥青路面混合料研制成功    周文新 王绍元

让路面告别“水世界”    李闯民

旧貌换新颜    本报记者 杨燕

长安街改造中有哪些科技创新?    本报记者 韩庆珺

裂缝克星 聚丙烯纤维 沥青路面聚合物纤维    兆民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浅析    白振文

韩成功开发低碳沥青混凝土    记者 邰举

赵亻黾:为沥青路面技术发展做贡献    杨江虹

江苏高速公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吴泗珍 谢培宁 刘玉琴

导热沥青混凝土路面太阳能集热及融雪化冰研究    陈明宇

基于融雪化冰的传导沥青路面优化设计及粘弹性响应分析    王虹

基于生心理因素的沥青路面性能关键参数研究    王书云

长寿命沥青路面损伤行为及其结构寿命合理匹配研究    刘福明

层状硅酸盐纳米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姜海涛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损坏模式与结构优化研究    魏道新

陶瓷废料用于沥青路面隔热层混合料的性能研究    任永利

沥青混凝土防渗体的力学特性研究与三峡茅坪溪土石坝安全分析    朱晟

导电沥青混凝土的机敏特性研究    刘小明

玻璃纤维对沥青混凝土界面和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    付极

再生型沥青路面的研究    姜华木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疲劳寿命分析    高智杰

基于控制反射裂缝的沥青路面复合基层合理结构研究    刘斌清

多年冻土地区沥青路面温度应力研究    胡浩

非饱和状态下沥青混凝土雨水入渗模型研究    袁传泯

薄型沥青砼在武汉市城市道路中的应用研究    马柯

沥青路面太阳能集热性能研究    陈明宇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技术性能研究    杨维涛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理论与工程应用    孙德栋

重载作用下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研究    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