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长白山玄武岩区地热资源赋存规律及其水化学特征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57:46
热度:

长白山玄武岩区地热资源赋存规律及其水化学特征研究【摘要】:本文以长白山玄武岩区蕴含的地热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收集研究区内已有的气象、地质、水文地质等基础资料以及野外调查获取信息的

【摘要】:本文以长白山玄武岩区蕴含的地热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收集研究区内已有的气象、地质、水文地质等基础资料以及野外调查获取信息的基础上,主要从地热赋存规律、水化学特征、热储层温度估算、冷—热水混合作用等方面对长白山地区地热资源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研究。 地热资源是指在目前技术、经济和地质环境条件下,能合理开发的存在于岩石中的热能和地热流体中的热量及其伴生的有用组分,是一种具有清洁、廉价等特性的可再生资源。早期开发的地热资源普遍用于洗浴,后来逐步用于取暖、温室养殖、水产养殖、疗养、旅游度假等方面。我国地热资源储量极为丰富,既拥有高温地热带,又广泛分布有中低温地下热水,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利用价值。 本次研究区位于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山玄武岩区,区域内拥有天池火山群与龙岗火山群两个著名的现代火山活动区,地热资源极为丰富。共调查4处温泉群,包括10处自流温泉,分别为长白温泉群、锦江温泉群、仙人桥温泉群、十八道沟温泉群。研究区地层由老至新主要包括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该地区主要受菲律宾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与交替俯冲作用,形成了北北东和北东向两组大陆裂谷以及断裂系,为长白山火山群提供了良好的热储环境。长白山火山群热源属于岩浆型热源,主要来源于地壳深部岩浆房。 研究区内调查的10处温泉出露温度在35~84℃之间,除聚龙泉属于中温温泉外,其他均属于中低温温泉。水化学方面,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HCO3-占优势,水化学类型多为HCO3—Na型,矿化度在1—2g/L之间,均属于微咸水。热水中偏硅酸含量相对较高,微量组分主要以锶、锂和铝元素为主。 本文采用SiO2地热温标与阳离子地热温标估算4处温泉群区域热储层温度,并通过多种判定方法确定适宜的地热温标,最终估算出研究区内热储层温度在74~169℃之间。通过绘制Schoeller图和散点图,根据图形特征分析出地下热水与冷水存在混合的可能性,利用硅—焓混合模型估算出不同温泉的热水与冷水的混合比例在12.7%~43.04%之间。 【关键词】:长白山玄武岩区 地热资源 水化学特征 热储层温度估算 冷-热水混合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31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0-11
  • 1.1.1 选题依据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2.1 地热资源赋存及开发利用研究11-12
  • 1.2.2 地热水水化学特征分析12-13
  • 1.2.3 地热温标及热储温度研究13-14
  • 1.3 研究内容14-15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5-17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17-32
  • 2.1 自然地理概况17-21
  • 2.1.1 地理位置17-18
  • 2.1.2 区域地形地貌18-19
  • 2.1.3 气象与气候19
  • 2.1.4 水文19-21
  • 2.1.5 生态环境概况21
  • 2.2 社会经济概况21-22
  • 2.3 地质条件22-29
  • 2.3.1 区域地质背景22-23
  • 2.3.2 区域地层基本特征23-29
  • 2.4 构造单元29-30
  • 2.5 断裂带30-32
  • 第三章 研究区地热资源赋存规律32-41
  • 3.1 温泉群分布概况32-33
  • 3.2 地热赋存要素分析33-35
  • 3.2.1 热源33-34
  • 3.2.2 热储层34-35
  • 3.2.3 盖层35
  • 3.3 温泉出露处地形地貌35-36
  • 3.4 温泉出露处地层岩性36-41
  • 第四章 地热水水化学特征分析41-58
  • 4.1 水化学特征分析41-47
  • 4.1.1 主要组分41-43
  • 4.1.2 次要组分43-44
  • 4.1.3 微量组分44
  • 4.1.4 特殊组分44-47
  • 4.2 综合指标特征分析47-50
  • 4.2.1 总溶解固体和总硬度48-49
  • 4.2.2 总碱度和总酸度49-50
  • 4.3 水化学类型50-53
  • 4.3.1 锦江温泉群50-51
  • 4.3.2 长白温泉群(聚龙泉)51-52
  • 4.3.3 十八道沟温泉群52-53
  • 4.3.4 仙人桥温泉群53
  • 4.4 水溶组分平衡53-58
  • 4.4.1 水溶组分计算54-55
  • 4.4.2 矿物饱和指数计算55-58
  • 第五章 热储层温度估算及混合作用分析58-73
  • 5.1 SiO2地热温标58-59
  • 5.2 阳离子地热温标59-60
  • 5.3 矿物—流体化学平衡判断60-64
  • 5.4 地热温标估算结果分析64-66
  • 5.5 混合作用分析66-73
  • 5.5.1 温泉群 Schoeller 图67-69
  • 5.5.2 地热水散点图69-71
  • 5.5.3 硅—焓混合模型71-73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73-75
  • 6.1 结论73-74
  • 6.2 建议74-75
  • 参考文献75-8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1-82
  • 导师及作者简介82-83
  • 致谢8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竹海温泉浅部热储的水文地球化学问题    贾疏源,李晓,胡耀飞

吉林省地热资源状况与评价研究    吴景华;谢俊革;陈树义;马永平;

长白山温泉水化学资料变化形态分析    张恒荣;刘国明;郭峰;张超凡;

花岗岩地区水-岩反应次生矿物的沉淀饱和指数估算    窦顺梅;陈繁荣;杨永强;吴世军;康明亮;张荣;

中国地下热水的基本类型和成因特征    王东升,王经兰

长白山天池火山的地质构造背景    李春锋;张兴科;张旸;王瑜;

二氧化硅溶解度方程和地温计    张生,李统锦

中国东北地区地热资源及热结构分析    韩湘君,金旭

长白山聚龙泉温泉地温梯度和热流的估算    祖金华;廉雨方;赵国泽;郑雅琴;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地下热流体化学特征研究    林元武;高清武;于清桐;

大兴安岭松合义东山地区火山岩及岩浆演化特征    周向辉;

贴不贴泡石油污水对地下水的污染分析    陈雯雯;

冀东燕山期花岗岩成因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    曲以秀,刘志国

中朝边境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系对比    曹林,金伯禄,朱东

峨眉山柿子坪热田地表热异常特征初探    贾疏源,李晓,虞修竟

孔壁形式影响竖直地埋管换热系统换热效率的试验研究    杨桄;陈宝义;

吉林省新生代火山活动的基本特点及其与构造活动的关系    张良怀;章振铨;李志田;

气相色谱分析在温泉逸出气体测定中的应用    刘国明;庞晶原;綦伟;

大兴安岭中生代两类流纹岩成因的地球化学研究    葛文春,林强,孙德有,吴福元,李献华

吉林省辽源晚中生代碱性玄武岩成因及岩石圈地幔性质    路思明;裴福萍;周群君;靳克;彭玉鲸;陈岩;许文良;

长白山火山区温泉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研究    张茂亮;郭正府;成智慧;张丽红;郭文峰;杨灿尧;付庆州;温心怡;

基于TES算法的地表温度反演应用研究    许军强;白朝军;孙珂;王明常;

我国地热资源勘探技术及其应用    许军强;白朝军;王跃峰;

From deep basin gas to diagenetic trap—An example from the Yulin Gas Field in the Ordos Basin    

望天鹅火山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陈晓雨;刘嘉麒;郭正府;路放;江东辉;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在地热勘探中的应用    吴丰收;李静;吴德胜;李苍松;

火成岩岩石学成就与前景    杨经绥;吴才来;夏林圻;樊祺诚;徐义刚;徐夕生;

SiO_2化学地热温度计及热力学性质研究    邢朝建;张锁兵;袁鉴;程月;路遥;

云南腾冲全新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李欣;刘嘉麒;

H_2O-CO_2-NaCl体系石英溶解度模型(适用于高达1000℃、1.5 GPa的高温高压环境)    卫清;段振豪;毛世德;

鲁西北地区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条件研究    张保建

高温岩层巷道主动降温支护结构技术研究    李国富

关中盆地地下热水地球化学及其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研究    赵慧

松辽盆地北部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研究    朱焕来

苏皖凹凸棒石粘土纳米尺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    陈天虎

模拟月壤研制与月壤的微波辐射特性研究    郑永春

信阳深源包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圈模型    胡宝群

天津地区雾迷山组热储地下热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林黎

中低温地热系统形成机制及评价研究    周立岱

中低温地热热储工程研究    张百鸣

玄武岩斜坡水岩化学作用    刘泉

曲靖三宝地热水形成机制分析与开发利用潜力评价    马振华

怒江跃进桥地区温泉成因机制分析与跃进桥温泉恢复替代方案研究    禚传源

广州从化新温泉地热资源勘查分析与新地热井开发设计    许庭武

南阳盆地地热田类型划分及地热地质特征    王肖凤

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测井响应特征及评价    郭星旺

低品位硫酸渣中铁资源回收新技术    何宾宾

大瑞铁路高黎贡山越岭段热水形成机理及地温场特征分析    王迪

电法在深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杜炳锐

西藏沃卡温泉形成条件及对隧道工程影响研究    宋凯

四川绵竹酿春池温泉地质成因分析    王多义

西藏盐井地区地下热水水化学特征差异分析    漆继红;许模;张强;覃礼貌;江凯;钱琳;

四川双河岩盐矿区钻探、物探综合研究    寸树苍,石应骏,陈华玢

川南古宋富安井田阳新灰岩岩溶水系及其铀同位素组成特征    贾疏源,冯先智,夏先明,易运昭,何庆福,卢义周

西南水汽通道上昆明站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    章新平,孙维贞,刘晶淼

东北断块区的现代地壳垂直形变及其构造活动的意义    郭良迁;

日本海中深源地震的活动特征    赵振;

长白山天池火山的危险性和火山碎屑流灾害评估    李春风,吕纪宁,王军亮,蔡宏雷,刘冰冰

长白山温泉水化学资料变化形态分析    张恒荣;刘国明;郭峰;张超凡;

西宁盆地北西缘地下热水分布特征    石维栋;张森琦;周金元;辛元红;李永国;尚小刚;

漳州盆地水热系统的成因分析    汪集旸;庞忠和;熊亮萍;汪缉安;江振扬;陈顺贵;庄庆祥;

北京城区地热田地下热水的水化学及同位素研究    于湲

天津市周良庄地热田地下热水的水化学及钙华研究    柴蕊

长白山地表温度反演与地热分布特征研究    许军强

河南地热资源的勘查与开发    卢予北 ,邢向渠 ,袁海英 ,吴烨

惠民凹陷发现丰富地热资源    

山东发现丰富的地热资源    本刊编辑部

对林甸地区地热资源的初步认识    刘妍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代表团考察北欧土地及地热资源    晓生;

湖北省地热资源与可持续开发利用    程伯禹;

地热资源勘查项目的风险管理    柯柏林;

中国地热资源及开发利用    韩建光;蒋宗霖;田颖;李世豪;

陕西省咸阳市国土资源局 科学规范管理 推进地热资源有序开发    

中国大陆地区地热资源分布及其开发利用    

从我的经历看中国地热研究的发展    汪集旸;

云南地热资源展望    汪缉安;徐青;张文仁;

浅谈地热资源在潘西矿井生产中的开发利用    赵鹏;尚传峰;英鹏程;李姗姗;

前言    

天津地热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    林黎;刘九龙;

河南省漯河市地热资源勘查及开发规划    

利用油气田伴生中低温地热资源发电的可行性研究    李克文;

新疆塔什库尔干地热资源特征初步研究    庞忠和;杨峰田;袁利娟;李义曼;陆成新;常志勇;

开发地热资源 走低碳经济之路    白嘉启;马胜云;康文华;黄尚瑶;

天津市地热资源勘查与评价    靳宝珍;杨永江;刘九龙;王继革;王曦;

加大力度开发地热资源    本报记者 金小平

莱芜将开发地热资源    王玉峰 伊茂强

专家呼吁分梯级利用地热资源    丁品 王建

我国地热资源调查亟须加大力度    记者 李伟锋

湖北启动低焓地热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记者 赵应繁

河北:地热资源实行保护性限额开采    许光辉

我省地热资源蕴藏丰富    记者 陈岩通讯员 胡志喜 赵应繁

地热资源实行保护性限额开采    记者 吴绍冰 张建平

省人大地热资源利用管理调研视察组来我市    记者 王莹 宗瑞琨

王修智林书香视察我省地矿地热资源研发示范基地    本报记者 王一焱

山东省地热资源综合信息远景预测    方宝明

松辽盆地北部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研究    朱焕来

松潘甘孜地区地热资源的地球物理勘探研究    武斌

松辽盆地构造热演化及地热资源定量评价研究——以杜蒙地区为例    施龙

辽宁东部地区地热特征及岩石放射性生热对地热资源潜力的影响    李文庆

衡水市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苏永强

黑龙江省桃山地区地热资源地球物理勘查    黄建学

哈尔滨地区地热资源潜力综合研究    黄悦

前郭县地热资源潜力研究    赵盼

内蒙古自治区后河套盆地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初评价    杜海宾

关中盆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法律对策研究    韩晓旭

山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史初探    赵青霞

山东省地热资源特征及其分区研究    吴立进

辽河盆地地热资源定量评价    伍小雄

地热资源的热红外遥感技术探测方法研究    连胤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