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北京气候变暖与主要极端气温指数的归因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37:35
热度:

北京气候变暖与主要极端气温指数的归因分析【摘要】:在对资料进行均一化处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1960—2008年气候变暖及主要极端气温指数的统计特征,并应用格兰杰检验法对其进行归因

【摘要】:在对资料进行均一化处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1960—2008年气候变暖及主要极端气温指数的统计特征,并应用格兰杰检验法对其进行归因分析。结果表明:(1)近49 a来北京年平均气温增速约为0.39℃/(10 a),气候增暖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2)霜冻指数和气温年较差呈下降趋势,降幅为3.9 d/(10 a)和0.8℃/(10 a)。生长季指数、暖夜指数及热浪指数则呈上升趋势,增幅平均达3.0 d/(10 a)、0.75%/(10 a)和1.5 d/(10 a)。(3)北京年平均气温是霜冻指数、生长季指数及暖夜指数发生变化的格兰杰原因。虽然年平均气温与热浪指数在不同滞后期均具强相关性,但是检验表明它们之间并无显著的因果关系,很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的一种统计上的伪相关现象。 【作者单位】: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空军气象中心;
【关键词】气候学 气候变暖 格兰杰因果检验 极端气温指数
【基金】:城市气象研究基金(UMRF200908)资助
【分类号】:P467
【正文快照】: 1引言近十年来,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冷暖事件变化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1-2]。研究发现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地区,自1961年以来热日和暖夜显著增多,而冷日和冷夜却减少[3-4]。最近40年中,我国北方极端最低气温普遍上升了5~10℃,同时冬季寒潮频率趋于降低、强度减弱,低温日数趋于减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    翟盘茂,潘晓华

中国近40年极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征及年代际差异    刘学华;季致建;吴洪宝;于秀晶;

全球变暖对区域极端气温出现概率的影响    程炳岩,丁裕国,何卷雄

我国1月和7月气温变化的分析    刘莉红,郑祖光

北京最高和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    谢庄,曹鸿兴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探析    未良莉;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协整分析    严忠;李伟军;陆磊;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协整分析    蒋满霖;周国霞;

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对我国证券市场风险的影响分析——基于股权分置改革下的实证研究    井百祥;孙伶俐;

长江上游流域1961—2000年气候及径流变化趋势    王艳君,姜彤,施雅风

我国利率与储蓄、投资、货币供应量关系实证分析    吴丕;

我国居民消费和投资的计量分析    李宝仁;

国际技术转移与我国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    赵瑾璐;潘志恒;

北京市水资源状况分析    邱化蛟,程序,常欣,郭淑敏,张爱军

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价格发现实证研究    姜洋;

东北地区近4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李治民;娄德君;张雪梅;

21世纪初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进展    胡宜昌;董文杰;何勇;

21世纪末华南汛期暴雨及极端降水变化分析    黄晓莹;许吟隆;温之平;

北京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事件的格兰杰检验    张秀丽;郑祚芳;

甘南县气温和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牛秀娟;魏帆;刘勇民;刘艳波;

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    曲兆鹏;姜晓华;

中国能源危机问题的实证分析    郑书耀;

我国保险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梁纪尧;

绍兴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娄伟平;陈先清;杨祥珠;周永忠;

北京夏季高温闷热天气的气候特征和2008年夏季奥运    葛国庆;王迎春;陶祖钰;

水资源系统风险管理与优化决策理论及应用研究    于义彬

中国经济波动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协动性研究    任志祥

中国银行业市场化绩效研究    傅晓初

现代数学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    顾继玲

数学探究学习研究    宁连华

中国可转换债券定价研究    叶峰

经济转型与开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函数: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    易行健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    王玉荣

北京市都市农业的可持续性分析与评价    邱化蛟

中国棉花主产区空间布局变迁研究(1980—2002)    朱启荣

中国西北地区降水变化及其可能原因的诊断研究    杨晓丹

东北夏季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杨青

论技术壁垒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理论模型及中国实证    姚志毅

公共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吴健雄

中国资本外逃问题研究    田冬炜

金融市场风险管理新方法—VaR的计算与实证分析    林美艳

输配电价水平研究    孙燕萍

市场化进程中的产业同构演化趋势分析    陈玲

投资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研究    李栋

中国天然气价格激励规制研究    周国栋

城市化对南京市区域降水量变化的影响    周建康,黄红虎,唐运忆,朱红耕

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欧名豪,李武艳,刘向南,谌明

南京市热场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覆被关系研究    苏伟忠;杨英宝;杨桂山;

近百余年来上海两次增暖期的特征对比及其成因    徐家良

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    翟盘茂,潘晓华

中国近代北方极端干湿事件的演变规律    马柱国,华丽娟,任小波

华北主要城市夏季高温气候特征及评估方法    张尚印,宋艳玲,张德宽,王守荣

北京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    何春阳,史培军,陈晋,周宇宇

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气候变化的最新情景预测    姜大膀,王会军,郎咸梅

长江流域汛期降水集中程度和洪涝关系研究    张录军,钱永甫

南京地区城市热岛效应研究    周强

我国南方冬季气候变暖前后极端降水事件分析    智协飞;张玲;潘嘉露;

1953~2006年惠阳站气温变化特征    赖惠文;何振文;李明华;

1965~2007年蕉岭县的气温变化特征    谢龙生;罗碧瑜;古霖;陈立宏;

近40年来惠东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    肖军;刘惠萍;

气候变化或致供水危机    

气候专家解读多国罕见寒流:全球变暖情况依旧    

龙门县近45年气温变化特征    李伟权;陈映华;苏琳;李明华;

开平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    王成;吴善材;邓明;钟雄炎;

布迪科谈未来气候    朱来东;

平远县近49年来暴雨的变化特征    肖达承;何新雄;吴连华;

气候变暖对松江区高温和低温日数的影响分析    荣裕良;马琳;

赤峰市气候变暖及其利弊影响分析    李俊有;王志春;胡桂杰;杨军;

气候变暖情况下清远气温变化特征    宋艳华;张润仙;罗律;谢太初;孙晓文;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王宝鉴;黄玉霞;宋连春;张强;韩兰英;

济南近60年冬季气候变化对越冬作物及设施农业的影响    张景珍;张莉;郭俊健;

气候变暖对河南粮食安全形势影响分析    王淑香;

气候变暖的物理学和经济学    茅于轼;

气候变暖对河南干旱气象灾害的影响及其对策    许孟会;

气候变暖对鲁西南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    张翠英;

浙江省汛期旱涝趋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钟元;顾骏强;滕卫平;雷媛;

刘雅章:人人都应为气候变暖尽份责任    本报记者 李跃辉 通讯员 张恒荣

美西部树木死亡率上升,疑因气候变暖受不了    记者 任海军

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对抗气候变暖的利器    石磊

气候变暖背景下 农业抗旱该如何“升级”    本报记者 冯君

1700名英国科学家联合声明支持气候变暖结论    张静

“冷事件”难改气候变暖大趋势    本报记者 陆振华

气候变暖趋势没有改变    本报记者 游雪晴

气候变暖将带来灾难性影响    记者 李光亮

瑞士伯尔尼大学教授托马斯·斯托克 应对气候变暖 机遇挑战并存    记者 廉维亮

应对气候变暖 需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    记者 李禾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美国问题研究    龚莹

全球变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张怀坤

越南降水量的气候学特征分析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场的关系研究    梁俊明

亚洲夏季风建立的季节进程及机理研究    何春

基于GIS的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时空变异研究    杨凤海

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段居琦

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段居琦

秦岭南北气候变化响应与适应研究    宋佃星

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制度选择    张乾红

城市化区域气候变化脆弱性综合评价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    王原

气候变暖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    金文岩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半球陆面过程响应特征预估分析    蒋晓武

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玉米生产影响的研究    周丽静

西北地区农作物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志伟

气候变暖对东北玉米生产影响的研究    贾建英

武汉城市气候变化对用电用水的影响研究    王珂

国际气候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甘恢运

中国近半个世纪气候冷暖与干湿配置关系的研究    苏明峰

近50年中国气候变化的特征与中国夏季降水的气候学    王遵娅

我国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方法的讨论及辐射资料的均一性检验    鞠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