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高温三轴应力下花岗岩蠕变—渗透—热破裂规律与地热开采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51:03
热度:

高温三轴应力下花岗岩蠕变—渗透—热破裂规律与地热开采研究【摘要】:能源问题是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高温岩体地热是19世纪70年代才提出并开始试

【摘要】:能源问题是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高温岩体地热是19世纪70年代才提出并开始试验开发的,在美、日、英、法等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被认为是几乎用之不竭的绿色的能源。高温岩体地热能主要蕴藏在花岗岩类岩体中,围绕着高温岩体地热开采一系列工程与技术难题,急需揭示高温三维应力条件下花岗岩体的蠕变、渗流、热破裂等一系列基本规律,为设计与制订高温岩体地热开采的技术方案提供指导,综合已有的各类成果,以中国西藏羊八井地热深部高温岩体地热开采为例,研究经济高效的开采方案,对中国和世界高温岩体地热开采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中国矿业大学的“20MN高温高压岩体三轴试验机”,对ΦD200mm×400mm大尺寸花岗岩试件在高温下的蠕变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温度高达600℃,轴向应力最高达175MPa。围压最高达175MPa。本文详细介绍了三维应力作用下,花岗岩在高温条件下的蠕变试验方法和结果,结合理论与试验结果分析,发现了花岗岩在300℃时轴压94MPa围压75MPa时花岗岩经历蠕变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蠕变变形逐渐停滞,呈现明显的稳态蠕变的特征;在400℃,轴压125MPa围压100MPa时,呈现明显的非稳态蠕变特征。试验还揭示了花岗岩的蠕变性随温度和应力的升高而增强,蠕变性态转变的温度门槛值在300℃到400℃之间。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高温三维应力条件下平均主应力引发鲁灰花岗岩发生蠕变变形,提出了考虑平均主应力应力作用时稳态蠕变率的本构方程,得到了鲁灰花岗岩蠕变本构方程的参数A.、A2、△Q、m、n。研究还发现静水应力下的蠕变和差应力下的蠕变曲线特征相同,同样可以划分为初始蠕变阶段,稳态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三个阶段,在300-400℃之间存在一个门槛值,当温度达到这个门槛值后,在静水应力作用下,鲁灰花岗岩蠕变曲线的初始蠕变阶段消失。鲁灰花岗岩的蠕变变形是温度,差应力和平均主应力应力的函数,温度、差应力和平均主应力应力的升高都会加速鲁灰花岗岩的蠕变变形。研究发现:(1)三维应力条件下鲁灰花岗岩300℃,500℃的轴向蠕变和300℃,500℃,600℃的体积蠕变变形均可划分为:瞬态蠕变阶段、稳态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2)高温三维应力条件下,鲁灰花岗岩试样的体积、长度和半径随蠕变时间的增加出现增长,这是因为热破裂引起岩石的内部产生了大量的微裂纹,同时还发现试样的侧向比轴向变形增长的速度快。(3)以试验结果为依据将平均主应力应力引发体积蠕变,差应力引发轴向蠕变作为三维应力状态下黏弹塑性问题的假设,导出三维应力条件下Burgers体模型体积蠕变的本构方程。(4)通过对蠕变曲线的分析发现,可以用Burgers体模型来模拟鲁灰花岗岩300℃,500℃的轴向蠕变和300℃,500℃,600℃的体积蠕变,并且求出模型的参数。 在花岗岩蠕变——渗流实验的同时,还实时测试花岗岩样在热破裂作用下的渗流规律,实验揭示了:(1)在三维应力的条件下,花岗岩发生了热破裂。在热破裂升温过程中,花岗岩样的渗透率随温度的升高而表现为正指数增大的规律。(2)在热破裂作用的初期,花岗岩样渗透率随温度的增加而缓慢增加。在热破裂作用的后期,花岗岩样渗透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急剧升高直至达到渗透率峰值。(3)在整个热破裂升温的过程中,各花岗岩样的渗透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加,渗透率变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加速。(4)在静水应力和热破裂作用下,花岗岩样渗透率峰值和初始值的比值最高可达93倍,渗透率的变化率最高达3.5×10-07d/℃,热破裂作用极大地增强了花岗岩的渗透特性。 上述实验同时,还采用美国物理声学公司24通道声发射仪对蠕变实验期间的声发射数据进行了采集。实验得到了高温三维应力条件下,岩样在蠕变变形期间的声发射规律如下:在瞬态蠕变变形阶段此时声发射信号较强,随时间的延长声发射信号强度稍稍减弱。在岩样的稳态蠕变变形阶段,岩样的变形以粘塑性变形为主,声发射信号进入平静期。在稳态蠕变变形阶段的后期,岩样内部重新开始产生裂纹,声发射信号各参数越来越强。在岩样的加速蠕变变形阶段,声发射各参数的强度越来越大并最终达到峰值。在高温三维应力条件下,岩样声发射的能量事件比、事件计数率、振铃计数率、振幅计数率和能量计数率各参数之间具有较好的相似性。 详细研究了中国西藏羊八井地区的高温岩体地热田形成的大陆动力学环境,念青唐古拉山南坡、当雄羊八井盆地的构造特征、地应力大小与方向,5-15km深部的高温熔融岩体结构、高温岩体热盆的温度场分布和热能资源量。羊八井高温岩体地热田可开发的高温岩体地热资源量达5.4×108万千瓦/年,是中国巨大的潜在的绿色能源。研究提出了利用高温熔融区附近的断层剪切滑移带作为人工储留层,沿断层倾斜方向的低处布置垂直注水井与高出布置倾斜生产井的羊八井高温岩体地热开采方案。深入分析了考虑地层应力作用的热流交换区:的渗流场特征、人工储留层特征,进行了工程实施与投资概算分析,该人工储留层的围岩体积量3×1011m3,是英国Cornwall高温岩体地热开采试验工程采用水压致裂建造的人工储留层体积量的360倍。由一口注水井和两口生产井组成的一套高温岩体地热开采系统,可建造一座1000万千瓦的电站,发电100年以上,具有极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高温 三维应力 花岗岩 蠕变 渗流 热破裂 羊八井 高温岩体地热 开采方案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D872.2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31
  • 1.1 概述11-12
  • 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12-15
  • 1.3 热破裂引起的岩石力学问题的研究现状及问题15-29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29-31
  • 第二章 高温三维应力下鲁灰花岗岩的蠕变实验研究31-53
  • 2.1 引言31-32
  • 2.2 高温三维应力下鲁灰花岗岩的蠕变变形特性32-43
  • 2.3 高温三维应力下鲁灰花岗岩的蠕变模型43-52
  • 2.4 本章小结52-53
  • 第三章 静水应力下鲁灰花岗岩蠕变变形机理的实验研究53-67
  • 3.1 引言53
  • 3.2 实验介绍53-54
  • 3.3 静水应力下的实验结果和分析54-61
  • 3.4 静水应力下鲁灰花岗岩蠕变本构方程61-62
  • 3.5 讨论62-65
  • 3.6 本章小结65-67
  • 第四章 三维应力下花岗岩热破裂的渗透实验研究67-90
  • 4.1 引言67-68
  • 4.2 高温三维应力下,花岗岩渗透率的实验方法68-70
  • 4.3 三维应力下温度对花岗岩气体渗流规律的影响70-76
  • 4.4 三维应力对非均质岩石热破裂规律的影响76-83
  • 4.5 不同孔隙压下花岗岩热破裂的渗流规律83-86
  • 4.6 加温速率对花岗岩热破裂规律的影响86-88
  • 4.7 本章结论88-90
  • 第五章 三维应力下花岗岩高温蠕变的声发射演化规律研究90-100
  • 5.1 引言90-91
  • 5.2 实验介绍91-92
  • 5.3 高温三轴蠕变声发射的规律92-98
  • 5.4 本章小结98-100
  • 第六章 西藏羊八井地区高温岩体地质特征与地热开采方案100-110
  • 6.1 引言100-101
  • 6.2 羊八井高温岩体地热温度场分布与热能资源估算101-103
  • 6.3 羊八井地热田现今构造地应力场特征103-105
  • 6.4 羊八井深部高温岩体地热开采技术方案分析105-109
  • 6.5 本章结论109-110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110-112
  • 7.1 结论110-111
  • 7.2 展望111-112
  • 参考文献112-125
  • 致谢125-126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26-127
  • 博士学位论文独创性说明12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高温条件下岩石结构特征的研究    张晶瑶,马万昌,张凤鹏,金校元

岩石介质中多裂纹扩展相互作用及其贯通机制的数值模拟    唐春安,黄明利,张国民,焦明若

测井技术的应用及其在科学钻探研究中的意义    李斌凯;马海州;谭红兵;

声发射技术在岩石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陈颙

岩石样品变形时的声发射    陈颙,于小红

新研制的800t高温高压伺服三轴流变仪    任爱华

800MPa高温高压三轴室设计研究    石泽全,周枚青

饱和岩石的各向异性及非线性黏弹性响应    席道瑛,刘斌,田象燕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与强震活动    张国民,马宏生,王辉,王新岭

砂岩的热破裂过程    张渊,张贤,赵阳升

多模型Biot固结有限元分析    张吉园,张志勇,邢仲星

桩桥墩下土钉支护的土钉内力有限元分析    张凡,曹振,黄羽中

单向土工格栅加筋土的流变模型    付志前

岩石损伤力学理论研究进展    张雪颖;阮怀宁;贾彩虹;

既有铁路下浅埋暗挖通道地表沉降的数值模拟    王新征;邢利英;马可栓;

软土地基上联合基础的流变效应研究    卢士华;

润扬大桥北锚变更方案的变形和应力比较    陈艳,刘宁

浅埋暗挖地铁车站合理埋深探讨    廖彩凤,周顺华

高湿度Q_2黄土的非线性流变本构模型及参数    郭增玉,刘守慧,张朝鹏

地下工程结构计算方法概述    张卫国,姜韡,张伟

稠油热采定量化研究之一:热-流耦合数学模型    张保良;

温度和应力耦合条件下岩石渗透规律实验研究    高红梅;兰永伟;赵继涛;于秀娟;马强;

爆炸加固软土地基机理的试验研究    张志毅;孟海利;杨年华;薛里;

青藏高原腹地东西分区和界带的地球物理场特征与动力学响应    滕吉文;张洪双;孙若昧;闫雅芬;张雪梅;杨辉;田有;张永谦;阮小敏;

从浅表花岗岩体中地应力测试深度与应力值间关系分析剥蚀厚度    尚彦军;史永跃;林达明;吴锋波;张巍;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在拱坝冲击破坏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雷冬;任青文;王山山;乔丕忠;

一种基于核主元分析的精简化建模方法    钟秉翔;

基于FLAC数值模拟的孙村矿深部软岩巷道支护研究    江昌民;孙焕磊;董山;

万州区红层软弱夹层蠕变试验研究    王志俭;殷坤龙;简文星;

九甸峡堆石料三轴蠕变试验初探    于浩;李海芳;温彦锋;徐泽平;

近距离保护层开采多场演化及安全岩柱研究    袁东升

深部岩石蠕变特性试验及锚固围岩变形机理研究    赵同彬

深部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基础实验研究    陈绍杰

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安全控制原理与应用研究    李伟

岩石蠕变—渗流耦合作用规律研究    何峰

水岩耦合作用下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及其控制研究    李刚

基于非局部增强梯度模型的混凝土断裂损伤研究    汪忠明

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变形与渗流的试验研究    郭保华

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及隔振措施研究    姚锦宝

爆破荷载对蠕动边坡的累积效应及稳定性影响研究    杨溢

高煤级煤储层水力压裂的裂缝预测模型及效果评价    刘浩

大倾角“三软”不稳定厚煤层放顶煤开采矿压规律研究    黄春光

平煤十一矿软岩破坏巷道修复治理研究    唐杰兵

义安矿水力冲孔卸压增透消突技术研究    李波

淮南矿区典型煤层水力冲孔技术参数研究及消突效果考察    赵文武

大台煤矿深部原岩应力场及岩爆地质力学成因分析    张泽

冲击地压的非线性岩梁混沌动力学分析    武文宾

类岩石材料蠕变本构试验研究及基于FLAC~(3D)实现    陈云娟

缺陷法控制冲击地压的力学分析及应用    姜世元

岩石三维内部裂隙扩展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吕海波

从重庆建设看西部开发中的若干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贾东远,阴可,张培胜

含裂隙岩石受压破坏的声发射特性研究    刘东燕,朱可善,胡本雄

柴达木盆地自然伽玛曲线记录的古气候变化对太阳辐射响应关系的对比研究    袁林旺,刘泽纯,陈晔

冻土三轴蠕变过程中结构变化的CT动态监测    马巍,吴紫汪,蒲毅彬,常小晓

岩体流变本构模型的辨识及其应用    刘保国,孙钧

岩石爆破分形损伤模型研究    杨军,王树仁

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青藏高原构造应力场的初步尝试    许才军,晁定波,刘经南,陶本藻,张德涵

岩石声学参数测量分析系统    刘祝萍,吴小薇,楚泽涵

微焦点X射线计算机层析(CMT)及其在石油研究领域的应用    李玉彬,李向良,张奎祥,曹绪龙

CT在岩土实验中的数值分析    蒲毅彬,吴紫旺,常小晓,廖全荣

细砂岩变形破坏过程的实验研究    赵永红;熊春阳;戴天环;方竞;

岩石非经典非线性频率效应的细观研究    薛彦伟;席道瑛;徐松林;

岩石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杨圣奇

普通窗玻璃热破裂行为研究    李建华,黄郑华

非均质细胞元随机分布对高温岩石介质中裂纹扩展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    康健,赵明鹏,赵阳升,梁冰

三峡工程花岗岩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徐平,夏熙伦

随机介质固热耦合数学模型与岩石热破裂数值实验    康健

可焊铝锂合金焊接研究现状    王永,胡捷,胡国平,李德富,李彦利

花岗岩时-温等效原理的进一步验证    刘泉声,陈刚

尼龙1010的蠕变性质    卢锡年

岩石非均质性对其热破裂的影响    张渊;王颖丽;

1963年国际蠕变会议论文内容简介    师昌绪;

随机介质固热耦合模型与高温岩体地热开发人工储留层二次破裂数值模拟    康健,赵明鹏,赵阳升,梁冰

围压对花岗岩长期性能的影响    林侨兴;谭国焕;刘月妙;王驹;李启光;

岩石的抗压蠕变性质    周德培;

万州区红层软弱夹层蠕变试验研究    王志俭;殷坤龙;简文星;

岩体介质的随机固流热耦合模型    康健;赵阳升;董晓梅;

岩石真三轴应力状态下蠕变性质研究    李松;罗济章;张金铸;

矿山压力时效问题的数值分析研究    刘成丹;梁纯升;

泥化夹层的松弛和蠕变性质及其在坝工设计中的重要性(英文)    

高温下岩石蠕变的结构理论和形式理论    梅升华;

温度作用下岩石的热粘弹塑性模型研究    徐小丽;高峰;沈晓明;廖孟柯;

火灾场景中玻璃破裂行为研究综述    张毅;王青松;黄新杰;王秋红;孙金华;

南昌产植物型农药获得成功    杨建智 章斌

高温三轴应力下花岗岩蠕变—渗透—热破裂规律与地热开采研究    张宁

深埋硬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    曾杰

结构性软土蠕变特性及扰动状态模型    张先伟

深部岩石蠕变特性试验及锚固围岩变形机理研究    赵同彬

湿度场下灰质泥岩的力学性质演化与蠕变特征研究    季明

干燥和饱水状态下炭质板岩流变力学特性与模型研究    宋勇军

岩石力学参数的时效性及非定常流变本构模型研究    崔少东

深部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基础实验研究    陈绍杰

旋切板胶合木的蠕变及其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周华樟

岩石蠕变—渗流耦合作用规律研究    何峰

黄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王松鹤

堆石坝坝体堆石料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程博

堆石料蠕变模型试验研究    张茵琪

充填体蠕变本构模型及其工程应用    杨欣

超固结粉质粘土短期蠕变行为试验研究    姚伟林

轴承巴氏合金的蠕变力学行为研究    侯成

工程软岩蠕变理论及其支护方法的研究    傅强

考虑土体蠕变的铁路边坡稳定性分析    郭建光

含夹层岩盐储库渗透性与密闭性研究    周玉鑫

现代新型胶竹材料蠕变性能及组合结构蠕变研究    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