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内蒙古自治区后河套盆地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初评价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50:38
热度:

内蒙古自治区后河套盆地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初评价【摘要】:本文通过对后河套盆地基础地质资料、国内外大量地热地质资料的分析和野外地质勘查、物探勘查等工作基础上,对盆地地质特征、地热

【摘要】:本文通过对后河套盆地基础地质资料、国内外大量地热地质资料的分析和野外地质勘查、物探勘查等工作基础上,对盆地地质特征、地热地质特征和地热系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工作,最终综合地质、物探成果分析预测了地热勘查有利区位置,并利用实际钻孔进行了论证,对该研究区进行了地热资源的初步评价。 地热井井深2012m。该地热井主要热储层为第三系上新统砂岩,井底温度78℃,地温梯度为3.5-3.9℃/100m,井水位埋深10.50m,经抽水试验降深54.2m时,涌水量为2256m~3/d,水温达57℃,推算降深至为80m时涌水量可达3788m~3/d。按利用后水温15℃计,每年可释放22.49×1010KJ热量,相当于0.897万吨东胜煤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按25×106J/kg计算)。 地热井热水溶解性总固体含量47mg/L,为CL-Na型水。水中偏硅酸的含量均达到医疗热矿水的命名标准,水中溴、碘、硼含量达到或超过矿水浓度和有医疗价值浓度,可命名为氯化钠型中性的含溴、碘、硼的硅型温热医疗矿水。同时,LR1地热井热水中还检测出F、Sr、Li、Ba、Fe、Zn、Se、Co、V、Mo、Mn、Ni、Cu、Ai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可直接用于医疗、洗浴。由于该井矿化度较高,基本达到工业提盐标准,因此,综合开发该区地热资源具广泛前景。 【关键词】:后河套盆地 地质背景 地热地质 地球物理 地热资源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3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引言9-14
  • 1.1 选题依据9
  • 1.2 研究现状9-12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12-14
  • 第2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及地质条件14-36
  • 2.1 自然地理条件14-16
  • 2.1.1 地理位置及交通14-15
  • 2.1.2 地形地貌15
  • 2.1.3 社会经济概况15-16
  • 2.2 区域地质背景16-28
  • 2.2.1 地层16-19
  • 2.2.2 构造19-22
  • 2.2.3 盆地形成认识22-28
  • 2.3 地热地质条件28-36
  • 2.3.1 区域地热地质条件28-31
  • 2.3.2 研究区地质地热条件31-36
  • 第3章 地热地质孔位置确定36-55
  • 3.1 前人研究概况36-38
  • 3.2 重力测量38
  • 3.3 大地电磁测深38-45
  • 3.4 二维地震勘探45-48
  • 3.4.1 速度分析45-46
  • 3.4.2 地震反射波特征及分层地质解释46-48
  • 3.5 物探综合解释48-53
  • 3.5.1 断层及其特征50
  • 3.5.2 地层和地层埋深50-51
  • 3.5.3 剖面图及平面构造图的综合解释51-53
  • 3.6 地热孔定位53-55
  • 第4章 地热井水质分析及水质评价55-62
  • 4.1 水质分析55-57
  • 4.2 水质评价57-62
  • 4.2.1 医疗热矿水评价57
  • 4.2.2 腐蚀性评价57-60
  • 4.2.3 结垢性评价60-61
  • 4.2.4 农业灌溉和养殖用水水质评价61-62
  • 第5章 地热资源评价及开发保护62-78
  • 5.1 地热资源评价62-73
  • 5.1.1 地热井水温评价62-65
  • 5.1.2 地热单井资源量65-69
  • 5.1.3 研究区资源量69-73
  • 5.2 地热资源开发保护73-78
  • 5.2.1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73-76
  • 5.2.2 地热资源保护76-78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78-80
  • 6.1 结论78-79
  • 6.2 建议79-80
  • 致谢80-81
  • 参考文献81-85
  • 个人简介8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开发利用地热资源    李安宁,吕金波

地热资源探测方法研究进展    周厚芳,刘闯,石昆法

华北地区岩石圈热结构的研究    臧绍先,刘永刚,宁杰远

中国地热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陈墨香,汪集旸

内蒙古阿尔山温泉热结构    韩湘君,金旭,孙春晖

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数据库研究进展    高锐,黄立言,骆团结,吴仲煜,李英康,魏文博,管烨,韩湘君,金旭,李秋生,史大年,张季生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汪集

京北地区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地热系统的成因模式    吕金波;车用太;王继明;刘振锋;刘成龙;郑桂森;

鄂尔多斯周缘地质构造对地热资源形成的控制作用    王贵玲,刘志明,蔺文静

平庄盆地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及勘查靶区研究    王宇林,于常武,张立琴

    马家鑫

中低温地热系统形成机制及评价研究    周立岱

佳木斯盆地地质特征及地热勘查远景分析    董晓伟

地表温度异常机理及热红外遥感监测——以河南焦作煤层气富集区为例    南鹏;秦其明;姚云军;

地表温度异常机理及热红外遥感监测——以河南焦作煤层气富集区为例    南鹏;秦其明;姚云军;

基于GIS平台的宽频带地震数据库    李秋生,王林飞,贺日政

海南岛温泉特征与地下热水成因    高芳蕾;杨小强;吴国爱;傅杨荣;陈育文;

苏北盆地老子山地热田成因模式    杨峰田;庞忠和;王彩会;段忠丰;罗璐;李义曼;

基于GIS平台的多源地学数据管理系统    刘丹;孟令顺;蒋甫玉;刘艳戌;

四川绵竹酿春池温泉地质成因分析    王多义

吉林省地热资源状况与评价研究    吴景华;谢俊革;陈树义;马永平;

北京及其西北邻区温泉    周海燕;周训;方斌;李娟;柳春晖;

鄂尔多斯地块早白垩世构造-热事件:杭锦旗玄武岩的Ar-Ar年代学证据    邹和平;张珂;李刚;

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风景区地热资源与开发远景评价    黄江华;王少龙;敬海霞;王文龙;

我国地温资源开发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及存在问题    王秉忱;田廷山;赵继昌;

综合物探方法在天津地区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杨玉新;刘九龙;张文静;高亮;李波;张芬娜;

华北东部晚中生代伸展构造作用    段秋梁;谭未一;杨长春;张延玲;闫臻;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在地热勘探中的应用    吴丰收;李静;吴德胜;李苍松;

北京市小汤山地区地温场特征及地下热水成因模式分析    王泽龙;吕金波;周训;

中国地热能开发的成就与展望    关凤峻;陈小宁;李继江;

中国地热科学的若干新进展——纪念李四光倡导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40周年    庞忠和;汪集旸;

浅谈福建省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方燕娜;

安徽省西北部地热资源与开发远景评价    黄江华;王少龙;

鲁西北地区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条件研究    张保建

关中盆地地下热水地球化学及其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研究    赵慧

松辽盆地北部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研究    朱焕来

内蒙古阿尔山成矿带有色金属矿床区域成矿背景与成矿构造动力学研究    解惠

首都圈地区Pn和PmP波层析成像研究    李娟

堤坝渗漏热源法及示踪理论研究    董海洲

京北地热田特征及其开发对地震地下流体动态的影响    吕金波

天津地区雾迷山组热储地下热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林黎

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数据库集成及其管理系统开发研究    覃如府

山东省地热资源综合信息远景预测    方宝明

郑州市区深部地热资源水利用优化配置    黄丹

曲靖三宝地热水形成机制分析与开发利用潜力评价    马振华

怒江跃进桥地区温泉成因机制分析与跃进桥温泉恢复替代方案研究    禚传源

广州从化新温泉地热资源勘查分析与新地热井开发设计    许庭武

勃利含煤盆地白垩纪煤系沉积环境分析    杨文斌

基于开采条件评价及回灌潜力分析的地热可持续开发研究    庞菊梅

渭河地堑的形成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    张朝锋

亚洲地热图编制及地热潜力评估    李录娟

南阳盆地地热田类型划分及地热地质特征    王肖凤

地下水源热泵温室利用系统回灌模拟试验研究    程希

黑龙江省东部残留盆地群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曹成润,郑庆道

佳木斯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质变化    袁亚杰;孔庆辉;

中国东北中生代地层划分对比之新见    孙革,郑少林

松辽盆地地幔热流的演化特征    李志安

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成果综述(上)    高锐

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成果综述(下)    高锐

开发利用地热资源    李安宁,吕金波

张北6.2级地震前的卫星热红外异常    吕琪琦,丁鉴海,崔承禹,张晋开,柳钦火

某些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热液中的含铀离子和沉淀机理    陈培荣,章邦桐,张祖还

忻州盆地和贝加尔裂谷带医疗矿水水化学相似性研究    王焰新,孙连发,陈德隆,王延庚,阿·彼·郝斯托夫,葛·马·斯贝泽尔,伊.谢.罗蒙诺索夫

黑龙江省东部早白垩世沉积特征与原型盆地恢复    何玉平

平庄盆地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勘查远景区研究    于常武

勃利盆地中生界地质特征及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韩春花

北京地热的春天    张秉书

浙江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    沈慧珍;朱川;吴孟杰;谢长芳;徐登财;

浅析当代中国地热资源的利用    索南端知;

谈谈我省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    路付明;

积极合理地开发利用华北平原北部的地热资源    马刚,刘树桐

浅谈新疆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卫克俭;

利用地热资源干燥木材    曹军;

腾冲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及对策    王玲玲

地热资源与地下淡水的区别    

大庆地区地热资源勘探与开发利用的探讨    杨明杰,潘昊,赵晶石,张伟军

新疆塔什库尔干地热资源特征初步研究    庞忠和;杨峰田;袁利娟;李义曼;陆成新;常志勇;

我国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战略研究    王贵玲;

简介地热资源供热    王宏伟;

我国地热资源勘探技术及其应用    许军强;白朝军;王跃峰;

利用油气田伴生中低温地热资源发电的可行性研究    李克文;

地热资源在农工新村小区的利用    陈欣;伊才颖;

地热双工质发电系统的研究    骆超;马伟斌;龚宇烈;

安徽省地热资源特征及远景区划    潘国林;

福建省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回顾    庄庆祥;曾志标;

论河南地热资源的勘查与开发    郭友琴;

东非各国将大力开发利用地热资源    王淡宜

北京 利用地热资源种植温室花卉    刘浦泉 郭金玉

山东发现丰富地热资源    记者何勇

我国地热资源潜力巨大    本报记者 周丽燕

我国应加快发展地热资源    毛海峰

贵州全面规划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    记者 何毓敏 通讯员 龚章河

地热资源实行保护性限额开采    记者 吴绍冰 张建平

积极开发地热资源 支持发展低碳经济    

市校合作开发地热资源    记者 赵恒

采热用热将有“热规矩”    记者 刘常俭

松潘甘孜地区地热资源的地球物理勘探研究    武斌

松辽盆地构造热演化及地热资源定量评价研究——以杜蒙地区为例    施龙

松辽盆地北部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研究    朱焕来

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研究    郭丽华

山东省地热资源综合信息远景预测    方宝明

京北地热田特征及其开发对地震地下流体动态的影响    吕金波

基于GIS的青藏高原地热信息系统研究    管彦武

北京地区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示范研究    徐光辉

地热田电磁法勘查与应用技术研究    刘瑞德

我国分散发供电与集中供电协调规划理论及应用研究    杨素萍

关中盆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法律对策研究    韩晓旭

内蒙古自治区后河套盆地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初评价    杜海宾

贵州省遵义市忠庄地热勘查区地热资源成因机制探讨    芦文霖

油田地热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刘联波

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的银川平原地热资源储量评价    王亚军

长青林场地热资源潜力评价    董俊领

哈尔滨地区地热资源潜力综合研究    黄悦

我国地热产业的法律激励机制研究    周莹

广州从化新温泉地热资源勘查分析与新地热井开发设计    许庭武

黑龙江省肇州县肇州镇地热资源评价与研究    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