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中国南方2008年1月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49:02
热度:

中国南方2008年1月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摘要】:2008年1月中国南方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不是一个局地或地区性现象,它是同期发生的亚洲大范围

【摘要】:2008年1月中国南方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不是一个局地或地区性现象,它是同期发生的亚洲大范围冰雪灾害链中的一环,在影响范围和灾害程度上是最严重的一环。它有3个主要特征:(1)降雪、冻雨和降雨3种天气并存,冻雨是导致南方致灾的主要原因;(2)低温、雨雪、冻雨天气强度大,根据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和南方各省气象部门的统计及分析,有8项气象要素打破同期中国历史记录;(3)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时间长,破历史记录。这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形成的原因不是单一的,是多种因素在同一时段,同一地区相互配合和迭加的结果,其中La Nina事件是灾害发生的气候背景,它为雨雪冰冻天气提供了冷空气侵袭中国南方的前提条件;欧亚大气环流异常持续性是造成冷空气不断侵袭中国南方的直接原因;孟加拉湾和南海地区暖湿气流的北上是大范围冻雨和降雪形成并持续在中国南方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低温 冻雨 雨雪灾害 中国南方 南支槽 阻塞形势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全球环境变化应对技术研究与示范”01课题“气候变化的检测和预测技术研究”(2007BAC03A0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亚印太交汇区”海气相互作用及其我国短期气候的影响,04课题“亚洲季风区水分循环和变异机制”(2006CB403604)。
【分类号】:P429
【正文快照】: 1引言2008年1月10日一2月5日中国南方经历了历史上罕见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灾害,这次灾害持续时间长,影响严重,给南方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特别是对交通,能源供应,电力传输,通信设施,农业生产,生态系统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引起了国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东亚冬季风年际变化的ENSO信息 Ⅰ.观测资料分析    穆明权,李崇银

El Nio和La Nia事件对东亚冬、夏季风循环的影响    陈文

ENSO暖冷事件下东亚冬季风的区域气候模拟    何溪澄;李巧萍;丁一汇;何金海;

2004/2005年冬季强寒潮事件的等熵位涡分析    丁一汇;马晓青;

建筑节能应与地区气候结合    毛建西,陈玉兴,王波

合肥地区住宅空调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    魏彩欣;刁永发;

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冬季积雪蒸发观测的主要结果    杨大庆,张寅生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高山区的降水特征    杨大庆,康尔泗,Felix Blumer

中国天山高山多年冻土的形成条件    邱国庆

ENSO事件对长江上游1470—2003年旱涝灾害影响分析    张强,姜彤,吴宜进

用NCEP资料分析华北暖季对流性天气的气候背景    郑永光;张春喜;陈炯;陈明轩;王迎春;

东北地区降水周期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刘广深,米家榕,戚长谋,林学钰,杨春雷

树轮──流域径流变化的记录    刘广深,戚长谋,林学钰

罗布泊盐湖近2000a气候变化的高分辨率遥感研究    谢连文,黄思静,李锋

青岛、合肥和北京三城市沙尘天气的长期变化趋势    张仁健;王自发;王纬;

PDO对ENSO与中国夏季气候异常关系的调制作用    朱益民;杨修群;陈晓颖;

El Nino对东亚气候年际异常影响的数值模拟    孙旭光;杨修群;

中国四季的划分及其变化特征分析    缪启龙;王勇;

新疆45年温度变化特征    胡春丽;艾丽坤;

利用分段积分方法模拟我国西北荒漠化的短期气候效应    张志富;邱崇践;王澄海;

陕西一次强沙尘暴过程诊断与分析    滕跃;王万瑞;贺皓;黄宝霞;佘敏丽;

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    陈业新

选录历代五脏病医案进行统计学处理对藏象学说中五脏的形态学基础和功能变化规律的研究    张启明

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的古环境记录    肖尚斌 

冲绳海槽晚更新世——全新世的古环境演化    常凤鸣

罗布泊现代盐湖沉积与近两千年气候变化遥感研究    谢连文

基于GIS的气候要素空间分布研究和中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计算    李军

外燥致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丁建中

毛乌素沙区草场荒漠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及荒漠化驱动力研究    刘玉平

台湾海峡叶绿素a对海洋环境多尺度时间变动的响应研究    张彩云

ENSO事件对东亚冬季风影响的研究    何溪澄

沥青混合料温度稳定性与路面设计    李静

陕西洛南张坪田鼠类化石研究    李永项

基于GIS西北干旱区荒漠化危险度的研究及其成因分析    王耀庭

欧亚雪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ENSO循环的关系    王静

气候变化对岩溶生态系统的影响    王玲

东亚地区沙尘气溶胶入海途径及通量的初步研究    张凯

海拔3500m以上覆冰绝缘子交流放电特性及过程研究    田玉春

秦岭山地辐射和气温空间分布研究    程路

东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年代际、年际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龚强

冬季黑潮海温与后期夏季东亚大气环流及我国气候的关系    王晓玲

近五百年我国旱涝史料的分析    王绍武,赵宗慈

埃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与年际气候变化    符淙斌

东亚大气环流与埃尔尼诺相互影响的一个分析研究    李崇银,胡季

中国东部季风降水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李麦村,吴仪芳,黄嘉佑

热带东太平洋关键区海温与中国东北地区气温的关系    曾昭美,章名立

基本气流在ENSO对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影响中的作用    黄荣辉,严邦良,岸保勘三郎

30—60天大气振荡的全球特征    李崇银

广义坐标系η中的位涡方程    袁卓建

东亚冬季风年际变化的ENSO信息 Ⅰ.观测资料分析    穆明权,李崇银

东亚冬季风异常与全球大气环流变化 Ⅱ.冬季风异常对全球热带海温变化的影响    陈隽,孙淑清

注意深部的铜钼矿床    黎青;

低温下运动学相互作用对自旋波谱的影响    周世勋;陶瑞宝;

橡胶树根尖染色体观察的细胞悬液制片法    孔德謇;梁达德;何世屏;

晚稻灌浆增重与气象条件关系的探讨    

麦类赤霉病的长期预报    

骨冷冻病损的实验研究:骨控制冷冻技术的测定    钱不凡;

论钍在水溶液中的低温迁移作用    伊尔莫拉耶夫;夏同庆;

用蒸汽远红外加热干燥——一项增产节能的有效措施    胡加一;

人参种子发芽生理学    吕永兴;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赵清山;

真空低温下接触表面对接触热阻的影响    徐烈;张涛;熊炜;杨军;徐佳梅;

低温铝液上浮电解新工艺的研究    卢惠民;邱竹贤;

手持蓄压式液氮冷冻治疗器    郁如煌;

~3He气液饱和密度方程    黄永华;陈国邦;李祥仪;

大功率氦气压缩机系统的研制    雷刚;龚领会;张亮;

二氧化硅含量对聚酰亚胺/二氧化硅纳米杂化薄膜低温(77K)拉伸性能的影响    李艳;张以河;付绍云;

我国气体轴承低温透平膨胀机的重要进展    陈纯正;侯予;王瑾;林明峰;

飞机积冰环境的诊断分析方法研究    王洪芳;刘健文;白洁;齐琳琳;

低温无甲醛粘合剂的研制与应用    徐宝华;陈水林;

低基质浓度下低温对厌氧污泥床系统ABR的影响研究    胡细全;蔡鹤生;信欣;

雨的危害    今山

促进国家与地方气象事业协调发展    纪才轩

热岛效应改变城市气候模式    

福州 吃火锅 赏雪景    本报记者 蔡小伟 赵鹏

17种灾害性天气及时预警    张军

冬季旅游,潜力几何    袁勇 本报记者 李新科

冻雨压不垮“爱民线”    郑友良 黄德丰

中原巾帼胜似男    阮祥 王君 刘新彩 余辉

文化部系统先进性教育思想发动阶段取得良好开局    欣闻

坚强的脊梁    徐继民

水稻高秆隐性突变的遗传和转录因子RdreB1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    陈建民

小流量涡流管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曹勇

表皮局部制冷致硬膜外亚低温对兔急性脊髓损伤的影响    马天文

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的研究    于天来

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的脑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    蒲军

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地层钻井液试验研究    张凌

LNG冷能利用与低温半导体温差发电研究    贾磊

甜椒和茄子光合特性研究    郁继华

沙芥生长发育特性及适应低温的生化基础研究    杜永光

5-氨基乙酰丙酸对草莓和萝卜叶片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刘卫琴

中药口服液对肉鸡实验性腹水综合征预防效果的研究    齐永华

新疆棉苗大量死亡原因及其防治研究    龚双军

围手术期体温调控对机体细胞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    丁素春

功率MOSFET低温特性研究    胡高宏

低温养护钢纤维混凝土压缩疲劳特性的试验研究    甘霖

甜椒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分离及功能研究    陈娜

低温和棉株生理年龄对棉纤维加厚发育及纤维比强度的影响    蒋光华

低温、低碳源对同时硝化反硝化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影响研究    聂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