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全球变暖背景下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变化特征及数值模拟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45:15
热度:

全球变暖背景下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变化特征及数值模拟【摘要】:利用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的ERA40再分析逐日的200hPa风场资料,选取1958~1977年和1980~1999年各

【摘要】:利用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的ERA40再分析逐日的200hPa风场资料,选取1958~1977年和1980~1999年各20年,对比分析了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前后两个时段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的特征及其变化。研究表明:近20年来,原来在赤道中太平洋上活跃的ISO减弱,而在中印度洋、孟加拉湾地区ISO变得活跃;全球变暖背景下,ISO的强度变化幅度加大,表明ISO更加活跃,且季节变化明显,冬、春季强,夏、秋季弱;对流层上层的纬向风能量更集中于1~3波,ISO的频率有加大的趋势。作者还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发展的耦合气候系统模式FGOALS-1.0g中的控制试验及其二氧化碳浓度加倍试验结果,分别对应实测资料的前后20年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模式对ISO的空间结构模拟较好,但低估了ISO的强度;时空谱分析表明模式结果中包含有更多的纬向风的高频成分,由于能量的分散,导致对ISO活动强度的低估。但通过对模式的控制试验和温室气体增加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耦合模式还是较好地反映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ISO在中印度洋、孟加拉湾地区变得活跃、频率加大等变化特征。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
【关键词】:全球变暖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 耦合模式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90211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231004) 科技部“十一五”攻关项目(2001BA611B01)的共同资助.
【分类号】:P433
【正文快照】: 1引言大气季节内振荡(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简称ISO)是大尺度热带大气活动最显著的振荡信号之一,也被视为是一种重要的气候系统。自ISO被发现以来,国际上众多科学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ISO的结构特征和基本活动规律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3~7]。ISO是发生在全球范围内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热带季节内振荡时空特征的诊断研究    董敏,张兴强,何金海

近百年气候变化与变率的诊断研究    王绍武

35年来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气候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赵平,陈隆勋

盘锦春季旱涝特征分析    曹士民;江和文;员影;杨文艳;迟春艳;钟莉;

祁连山海北高寒湿地气候变化及植被演替分析    李英年,赵新全,赵亮,王启基,沈振西

近40a来江河源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    杨建平,丁永建,沈永平,刘时银,陈仁升

中国冰川积累与水汽来源补给分析    张忠林,何元庆,庞洪喜,卢爱刚,顾娟

哈尔滨气温增暖倾向和季节循环的年代际差异    刘玉莲,吴洪宝,李栋梁,宋丽华,沈永平,张健,刘学华

气温变化的层次结构与未来气候变化趋势预测    辛国君

东北地区降水周期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刘广深,米家榕,戚长谋,林学钰,杨春雷

近100年四川气温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陈文秀,郝克俊,田宏

厄尔尼诺与华中夏季低温    马乃孚,杨景勋

黑龙江省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高永刚;那济海;顾红;孙守军;董杰;

齐齐哈尔市近50a来气温突变的诊断分析    娄德君;刘智;高金辉;李治民;

影响稻褐飞虱种群暴发的主要因子灰色关联分析    祝树德;许钟民;王学明;问才干;陈海新;

长江流域降水径流的年代际变化分析    沈浒英;

齐齐哈尔近50年来气温突变的诊断分析    娄德君;刘智;李治民;

山西省气候变化的多尺度诊断研究    赵桂香;赵彩萍;李新生;

地表温度对太阳常数变化响应的数值试验研究    张虹娇;朱伟军;

江南春雨的气候成因机制研究    万日金;吴国雄;

热带对流季内振荡与海表温度的关系    李丽平;王盘兴;管兆勇;何金海;

成都近33年来候温度变化的研究    吕晓娜;马小林;方之芳;郝丽萍;雷俊;

亚洲季风区大气热源汇的气候特征    陈玉英;巩远发;

极涡的活动特征与数值模拟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张恒德

陕甘宁老区生态贫水化与生态管理模式研究    延军平

海气系统季内振荡现象的气候学研究    李丽平

大范围气候变化与华北干旱研究    荣艳淑

全球增暖背景下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特征变化及其数值模拟    蒋国荣

副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东亚夏季旱涝的影响研究    韩荣青

春季南半球环状模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及相关联的全球海温变化模态    南素兰

大气热源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简茂球

动态植被过程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高荣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数值模拟研究    贾小龙

松花江流域气候年代际变化分析及预测    孟悦

我国十大江河流域降水和温度长期变化趋势的研究    李想

西北东部极端气候变化倾向和预报方法研究    赵庆云

基于相空间重构技术的我国旱涝时空分布研究    万仕全

中国夏季雨带推进过程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其相关海气背景分析    李爱华

1951—2003年东亚冬、夏季风特征及其与我国大尺度南北旱涝的关系研究    张立波

江淮地区梅雨期气温极端事件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李如琦

武都地区中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变的初步研究    王勇

青藏高原冬季大气热状况对Elnino的影响以及LGM时期高原热状况的数值研究    韩余

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的关系    杨素英

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    符淙斌,王强

热带低层大气30~60天低频动能的年际变化与ENSO循环    龙振夏

1982年冬季青藏高原地面和大气的加热场特征    季国良,姚兰昌,袁福茂,杨化镒

西太平洋地区低频振荡特征及其同副高、台风关系的探讨    刘富明,林海

CISK、蒸发-风反馈机制和热带大气30—60天振荡    赵强,刘式适

大气季节内振荡研究的新进展    李崇银

新书《高潮汐:气候危机的真相》评介    叶谦,GLANTZ Michael,McNEELEY Shannon

全球气候变暖“很可能”是人为造成的    徐娜;

“后天”来了?    晨曦;

全球变暖将延缓十年?    邓雪梅;

关注全球气候变暖    杨学琴;

全球变暖能否造福人类    许靖华,陈延成

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贺淹才

全球变暖导致生态系统根基破坏    沙炜;

全球变暖危害大过核武器    

容易受伤的候鸟 全球变暖让它们“迷失方向”    

全球变暖背景下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变化特征及数值模拟    刘芸芸;俞永强;何金海;

大气环流中的能量平衡问题及对全球变暖的可能响应    王万里;刘耀林;蔡述明;邓南圣;侯浩波;周博;王卫国;谢应齐;

稻麦系统作物生产力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与适应研究概况    张卫建;田云录;张彬;

湖南对全球变暖的区域响应    肖洁;李力;

人地关系协调意义下气候保护的模拟研究    张焕波;王铮;郑一萍;

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科普问题    刘书越;

全球变暖与青藏高原环境变化    姚檀栋;

湖北地区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汪高明;

全球变暖背景下对流性天气影响因子变化特征分析    史文丽;闵锦忠;费建芳;黄小刚;

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气象灾害的影响与对策    揭毅;

全球变暖严重影响北极气候    

全球变暖 欧洲环境气候将改变    杨骏

全球变暖带来高度风险    王海峰

随之而来的不只是洪水滔天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

覆巢之下无完卵,全球变暖美国能独自“凉快”?    叶书宏

应对全球变暖发达国家责无旁贷    李学华

既然都说全球变暖,为何今冬还这么冷    

用“节能衫”抗击全球变暖    赵方宇 任荃

气候争论:是什么让地球变暖?    何晨 译

我自太空观云海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

全球变暖对北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    方长芳

全球变暖背景下水循环变化对海洋环流及气候的影响    张丽萍

语言实践、策略与规范传播    谢婷婷

青藏高原腹地新生代生态环境演化研究    王谋

欧亚大气环流与地表气温之间的反馈和相互作用    季明霞

全球变暖风险的国际媒介建构    陈潇潇

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变化机理研究    赵海坤

不同CO_2浓度情景下热盐环流的演变    牟林

全球半干旱地区冬季快速增温的观测研究    管晓丹

温带干旱地区近地层CO_2浓度和土壤CO_2通量    高程达

全球变暖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影响的数值模拟    刘芸芸

我国应对全球变暖的立法研究    胡富蓉

全球变暖背景下多种资料的高空温度特征分析    谢潇

全球变暖与国际贸易体系    陈磊

全球变暖背景下强对流天气形成机理    王文本

中国外交调整与创新背景下的气候外交    周波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海黑潮水文要素分布特征及其与我国气候的关系    吴志彦

应对全球变暖的国际法框架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谢永佳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湖泊变化的遥感研究    鲁萍丽

环境场对西北太平洋台风强度的影响    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