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褐土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36:19
热度: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褐土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摘要】:生物炭施入土壤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固碳减排措施,可增加土壤有机碳及矿质养分含量,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及保肥能力。为探明其施

【摘要】:生物炭施入土壤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固碳减排措施,可增加土壤有机碳及矿质养分含量,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及保肥能力。为探明其施入土壤后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多样性的影响,本文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采用Biolog与高通量测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CK(不施生物炭)和施用5 g·kg~(-1)、10 g·kg~(-1)、30 g·kg~(-1)、60 g·kg~(-1)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AWCD)、功能多样性指数以及土壤细菌的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表征土壤微生物活性的AWCD值呈下降趋势,表现为:5 g·kg~(-1)处理≈CK10 g·kg~(-1)处理30 g·kg~(-1)处理60 g·kg~(-1)处理,其中CK和5 g·kg~(-1)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10 g·kg~(-1)、30 g·kg~(-1)和60 g·kg~(-1)处理在整个培养期间的AWCD值显著低于CK处理(P0.05);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指数(H′)、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均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但均匀度指数(E)表现出相反趋势,5g·kg~(-1)、10 g·kg~(-1)、30 g·kg~(-1)、60 g·kg~(-1)各处理的H′较CK处理分别增加0.16%、-0.88%、-3.14%、-11.09%,S分别增加-2.82%、-11.27%、-18.31%、-47.89%,E分别增加1.14%、3.00%、3.73%和13.76%。主成分分析表明,与CK处理比较,5 g·kg~(-1)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方式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10 g·kg~(-1)、30 g·kg~(-1)和60g·kg~(-1)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方式影响显著(P0.05)。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细菌OTU数目及丰富度指数(Chao1)呈增加趋势,5 g·kg~(-1)处理与CK处理差异不显著,而10 g·kg~(-1)、30 g·kg~(-1)、60 g·kg~(-1)处理的OTU数目较CK处理分别增加1.09%、5.26%、24.42%,Chao1分别增加5.73%、10.21%、37.68%。土壤中施用生物炭后土壤细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度在CK处理和5 g·kg~(-1)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10g·kg~(-1)、30 g·kg~(-1)、60 g·kg~(-1)处理较CK处理分别增加32.3%、21.1%、16.7%,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丰度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各处理较CK处理分别减少22.1%、55.3%、66.8%、50.5%。生物炭施入土壤后降低了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活性,减少或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种类,使土壤原有微生物群落组分发生改变,生物炭也影响了土壤细菌各菌群在土壤中的丰度,使其分布的均匀性降低。为了不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石灰性褐土上生物炭一次还田量不能超过5 g·kg~(-1)(干土)。 【作者单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山西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关键词】生物炭 石灰性褐土 微生物活性 微生物多样性 Biolog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
【基金】:山西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20130311009-2) 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4081040)资助~~
【分类号】:S154.36
【正文快照】: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Project of Shanxi Province(20130311009-2)and the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Project of Shanxi Province(2014081040).**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Xiaoyan_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生物炭在农业上的应用    张忠河;林振衡;付娅琦;王宏海;康全德;尤希凤;

生物炭在农业增产和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杨放;李心清;王兵;程建中;

生物炭对玉米苗期生长、养分吸收及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张晗芝;黄云;刘钢;许燕萍;刘金山;卑其诚;蔺兴武;朱建国;谢祖彬;

不同来源生物炭对砷在土壤中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关连珠;周景景;张昀;张广才;张金海;禅忠祥;

生物炭对污染物的土壤环境行为影响研究进展    石红蕾;周启星;

生物炭对黄壤中氮淋溶影响:室内土柱模拟    邢英;李心清;王兵;周志红;程红光;程建中;房彬;

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武玉;徐刚;吕迎春;邵宏波;

生物炭对矿区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锁定机制研究    龚正君;

生物炭对植物生长发育及重金属镉污染吸收的影响    刘阿梅;向言词;田代科;莫海波;

定容重条件下生物炭对半干旱区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    齐瑞鹏;张磊;颜永毫;文曼;郑纪勇;

生物炭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生物学机制    沈国清;

生物炭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改良作用的研究进展    杨丹;刘限;刘鸣达;张玉龙;

滇池底泥制备的生物炭对菲的吸附-解吸    黄苹;潘波;焦杏春;

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生物炭基本性质的表征    戴中民;刘杏梅;吴建军;汪海珍;徐建明;

生物质热解生产生物炭研究进展    闫智培;李十中;

生物炭添加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    陆海楠;胡学玉;陈威;

低碳经济下的生物炭研究    孟静静;刘静宇;黄少鹏;

湿地植物芦竹生物炭的制备及特性表征研究    王震宇;郑浩;李锋民;

不同裂解温度制备的松木屑生物炭对萘的吸附动力学行为    陈再明;陈宝梁;

生物炭对滩涂盐碱土中黑麦草生长的影响初步研究    李程;李小平;

生物炭能否给地球降降温?    本报记者 刘霞

把生物炭还给农田    记者 王靖瑄

唐山农民发明秸秆提取生物炭新技术    白云水

生物炭能让土壤更肥沃吗?    本报记者 张晔

农民王有权将秸秆变成“香饽饽”提取生物炭和焦油新技术获国家专利    记者 耿建扩 通讯员 常云亮 王小胜

二氧化碳变害为宝的新妙招    记者 班玮

生物炭渐火 农林废弃物就地一“焖”变成宝    罗冰

为子孙留一片沃土蓝天    本报记者 郝晓明

生物炭表面有机小分子及其活性研究    鄂洋

秸秆、木质素及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氮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张杰

生物炭碳源驱动土壤微生物区系代谢作用研究    孙大荃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与秸秆生物炭施用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固碳的影响    吴洁

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其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    张伟明

生物炭技术缓解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评估    姜志翔

生物炭节水保肥机理与作物水炭肥耦合效应研究    勾芒芒

芦竹生物炭对农业土壤环境的影响    郑浩

生物炭对水体和土壤环境中重金属铅的固持    刘国成

生物炭对植稻酸性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Niaz Muhammad

不同源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双酚A和磺胺甲噁唑的吸附    李靖

生物炭对砂壤土理化性质及番茄生长性状的影响及其关键应用技术研究    李昌见

影响生物炭基氮肥氮素释放因素的研究    梁桓

生物炭对土壤中磷的形态转化以及有效性的影响    武玉

生物炭输入对纳帕海青稞生长与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特征的影响    李阳

生物炭对红壤的降酸效果与毛豆生长的影响    邱志腾

生物炭精控制备方法的研究    吴晶

生物炭对土壤氮素固持转化影响的模拟研究    盖霞普

不同生物炭对铅锌矿尾矿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研究    王丽丽

锰氧化物—生物炭复合材料对砷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于志红